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特别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探究离不开独立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独立思考作为一种思维品质,其培养与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是从培养内部言语能力开始的。
语言是一种载体,而言语是一种对语言的运用。内部言语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自觉行动有密切联系的一种高级言语形态。它的重要特点是:先想后说或先想后做。内部言语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思考的言语活动。例如:在回答问题时,必须先考虑怎样回答;在演算习题时候,必须先考虑运算的层次、方式、方法等。
那么,发展内部言语对小学数学教学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一、内部言语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课堂上,要有让学生能充分施展自己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的机会。因此,我们对学生要有思维要求,并且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去思考。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去想一想后再去说去做,这样就可以使小学生言语与行动逐步起着自觉调控的作用,促进思维的“内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给学生思考的时机,通过学生的内部言语,可以在无声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学计算“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设计思考题目:剪拼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能否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圆的面积?怎么求?这样的动手活动及问题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边操作观察,一边独立思考,然后再互动交流。这些问题解决后,教师可以紧接着让学生用分割好的小图形再去拼一拼学过的其他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用同样的方法思考验证,看能否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上述的教学,学生沿着“具体操作——独立思考——内部言语——抽象概括”的认识过程逐步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最主要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操作中依靠内部言语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内部言语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心理活动,似乎无形无声不可捉摸,其实思维是可以表现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常用语言作为它的载体,思维和语言是一对链环,教师应十分重视语言的作用,借助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升华其认识。其中发展学生无声语言即可认为是培养内部言语能力。可见,发展学生内部言语能力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低年级教学“9加几”时,按以下程序进行:教师实物演示——师生共同操作过程——学生边操作边说理——脱离学具、直接计算。比如教“9加3”,教师利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后思考刚才的过程,即把9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上2得12。教“9加7”时,让学生思考,再摆学具,体现了先想后做的原则,然后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先摆几个?再摆几个?(2)最后结果是多少?(3)你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填写过程。像这样,由感知——表象——内部言语——抽象,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既物化了计算过程,又内化了学生的思维。至于以后的“8加几”、“7加几”的教学,则可以要求脱离操作,直接思考算法。
三、内部言语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提问意识的培养
自我提问是由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以促进新旧知识发生联系,产生直觉或顿悟。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研究表明,内部言语在促进学生自我提问、自我理解方面有着很大的推动力。学生自己主动提出的问题往往比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符合学习需要。所以,新课程改革以来涌现的自我观察表、自我监控表、自我评价的问题单等,都是通过不断地促进学生进行内部言语、自我反省而提高学习特别是问题解决的能力。
除此之外,内部言语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使外部语言越来越完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语言是一种载体,而言语是一种对语言的运用。内部言语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自觉行动有密切联系的一种高级言语形态。它的重要特点是:先想后说或先想后做。内部言语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思考的言语活动。例如:在回答问题时,必须先考虑怎样回答;在演算习题时候,必须先考虑运算的层次、方式、方法等。
那么,发展内部言语对小学数学教学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一、内部言语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课堂上,要有让学生能充分施展自己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的机会。因此,我们对学生要有思维要求,并且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去思考。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去想一想后再去说去做,这样就可以使小学生言语与行动逐步起着自觉调控的作用,促进思维的“内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给学生思考的时机,通过学生的内部言语,可以在无声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学计算“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设计思考题目:剪拼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能否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圆的面积?怎么求?这样的动手活动及问题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边操作观察,一边独立思考,然后再互动交流。这些问题解决后,教师可以紧接着让学生用分割好的小图形再去拼一拼学过的其他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用同样的方法思考验证,看能否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上述的教学,学生沿着“具体操作——独立思考——内部言语——抽象概括”的认识过程逐步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最主要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操作中依靠内部言语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内部言语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心理活动,似乎无形无声不可捉摸,其实思维是可以表现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常用语言作为它的载体,思维和语言是一对链环,教师应十分重视语言的作用,借助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升华其认识。其中发展学生无声语言即可认为是培养内部言语能力。可见,发展学生内部言语能力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低年级教学“9加几”时,按以下程序进行:教师实物演示——师生共同操作过程——学生边操作边说理——脱离学具、直接计算。比如教“9加3”,教师利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后思考刚才的过程,即把9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上2得12。教“9加7”时,让学生思考,再摆学具,体现了先想后做的原则,然后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先摆几个?再摆几个?(2)最后结果是多少?(3)你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填写过程。像这样,由感知——表象——内部言语——抽象,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既物化了计算过程,又内化了学生的思维。至于以后的“8加几”、“7加几”的教学,则可以要求脱离操作,直接思考算法。
三、内部言语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提问意识的培养
自我提问是由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以促进新旧知识发生联系,产生直觉或顿悟。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研究表明,内部言语在促进学生自我提问、自我理解方面有着很大的推动力。学生自己主动提出的问题往往比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符合学习需要。所以,新课程改革以来涌现的自我观察表、自我监控表、自我评价的问题单等,都是通过不断地促进学生进行内部言语、自我反省而提高学习特别是问题解决的能力。
除此之外,内部言语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使外部语言越来越完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