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诱发学生的思维,倡导他们质疑为主要职责,让学生在开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主动质疑,不盲目跟随教师和教科书。因此,引领学生在感知、质疑之后,进行理性分析、思辨反思,从而获得客观结论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笔者试从《镜中》的教学片段浅谈拙见。
一、理性反思始于层层深入的感悟
在学习《镜中》时,有学生对诗句“比如看她游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中“她”的解读颇有争议。
生1:我认为这是一首情诗,“她”应该就是诗人的心上人。
生2(小声):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首诗也算不得“现代诗”了。
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2:现代诗的特点就是朦胧,诗人会运用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含蓄地表达意象,肯定不是简单的字面解读。
师:你联系到了现代诗的特点来解读,非常好!你的质疑也十分有道理!(生2面露得意之色)
在这段实录中,生1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生2的质疑彰显了他不盲从的思想品质,但也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师配乐朗读了戴望舒的《雨巷》)
师:在戴望舒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像丁香花一样,结着愁怨的‘她’”,如果把“她”换成“他”或者“它”还有没有之前的表达效果?
师:那你们觉得“她”指的是什么?
生2(举手):我觉得“她”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
首先,在感悟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质疑是否正确,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当生1给出自己的见解时,生2没有盲目跟从,但是生2的质疑仅仅是“灵光一闪”,未必代表深入的理性思考。教师在此时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层层深入去体会、感悟,其用意就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质疑是否合理,促使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
其次,在感悟中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进而得出结论。质疑不是盲目的想当然。有时,有疑问并不意味着被质疑的一方是错误的,只是我们自己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真正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我们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质疑是否合理,还要反思被质疑一方是否真的有“谬误”。当然,要想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就需要全面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诗的创作背景。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帮助学生补足这段资料,如此“批判”才会深刻。
二、思辨分析基于充足的材料補充
师:现代诗的特点在于语言上朦朦胧胧,欲说还休,内容偏重于表达个人对人生的思考, 文体形式自由,不拘泥格式和韵律,分行只为作者表情达意。从柏桦的文字里,我们找到了解读现代诗歌的一个方法,就是解读意象。
PPT展示:柏桦《张枣:〈镜中〉的诗艺》:
当我着迷于象征诗时,张枣却偏好意象诗,……庞德曾说过:“与其读万卷书,不如写出一个意象。”如今,中西诗人都已达成了这一共识,即意象诗是一切诗歌写作的基础,无论哪个民族的诗人都可以以诗歌写作中的意象的优劣为标准进行同场竞技,一决诗歌之高下。……张枣在年轻时,就已经是意象诗的高手了,仅这首《镜中》,我以为,便足可以成为现代中国意象诗的翘楚。
师:请大家思考,“她”是不是意象?
生纷纷点头。
师:由此得出,张枣在这首诗里大量运用了意象,“她”也是意象,并非实指。正如戴望舒《雨巷》中“如丁香一般的姑娘”也非实指。女字旁寄托了作者独特的情感。
师:那么“她”该如何解读呢?
生2(举手):我现在知道了,“她”应该代表的是一种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人或事。
当教师提供详实、恰当的材料时,学生会反思之前自己的质疑,并综合材料分析文本,最后得出合理的解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辨分析的能力。首先要有大量的详实的材料,并结合文本分析理解。但搜集材料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并非强项,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互联网,同时帮助学生确定搜寻范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搜集。如全诗内涵的解读,学生在笔者的帮助下,带着明确的问题再一次走进文本,第二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三、合理结论基于批判性思考
师:解读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请你说说对全诗的理解。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这是首爱情诗。诗人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对女子爱到了极致,生怕她有一点点闪失,所以在他看来危险的事都不敢让她去做。最美的场景就是看她骑着马归来,面颊的温暖、羞涩,这是只有恋人才有的感觉。而他等不到女子,内心的悔恨由开篇的梅花落下,到结尾的梅花落满南山。爱也是极致的,悔也是极致的。这是一首极有张力的诗。
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诗人是在理想破灭后写的这首诗。“河的另一岸“是指他追求和向往的人生境界”。“松木梯子”也是个很灵动的意象。松木本身具有香味,是美好事物和品质的象征。在古典诗歌中也常用类似的意象来表达,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以为佩”中的“辟芷”“秋兰”。攀登松木梯子,也是指他所追求的美好的人生境界。而这一切他无法追寻,无法实现,所以心中充满悔恨。
现代诗最美的地方就在“朦胧”二字。“朦胧”二字的魅力就在“虚虚实实”“朦朦胧胧”“似有还无”“欲说还休”。对现代诗的解读,有很多种方法,查资料,解读意象,了解思想流派……但合理的解读一定是基于读者的批判性思考。写作是一种个体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也可以成为一种个体思考探索的活动。
经过这些兜兜转转,学生对这首朦胧的诗歌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体验对以后的阅读都是宝贵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努力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思考,借助各种方法,慢慢将质疑、反思、思辨变成一种思考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师:同学们的解读都很精彩,你们大胆质疑,敢于深入地分析对比,综合思考辨析,成功解决了现代诗解读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3: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随大流。
生4:解读诗歌要掌握方法,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要结合诗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的特点。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分享作者的思想志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时或多或少总是有困难的,有的是因为学生人生经验和生活阅历的缺乏,有的是文本与现实生活隔阂较大,有的是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等,总之,学生不容易读懂。所以,教师要做的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一起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笔者认为,提出质疑的过程,正如杜威所说是“一种困惑、犹豫、怀疑的状态”,“一番思索或考察,要查明进一步的事实,借以证实或否定所想到的信念”。若教师们都能在课堂上有这样的意识,那么何愁学生语文素养不能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14000)
一、理性反思始于层层深入的感悟
在学习《镜中》时,有学生对诗句“比如看她游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中“她”的解读颇有争议。
生1:我认为这是一首情诗,“她”应该就是诗人的心上人。
生2(小声):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首诗也算不得“现代诗”了。
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2:现代诗的特点就是朦胧,诗人会运用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含蓄地表达意象,肯定不是简单的字面解读。
师:你联系到了现代诗的特点来解读,非常好!你的质疑也十分有道理!(生2面露得意之色)
在这段实录中,生1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生2的质疑彰显了他不盲从的思想品质,但也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师配乐朗读了戴望舒的《雨巷》)
师:在戴望舒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像丁香花一样,结着愁怨的‘她’”,如果把“她”换成“他”或者“它”还有没有之前的表达效果?
师:那你们觉得“她”指的是什么?
生2(举手):我觉得“她”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
首先,在感悟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质疑是否正确,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当生1给出自己的见解时,生2没有盲目跟从,但是生2的质疑仅仅是“灵光一闪”,未必代表深入的理性思考。教师在此时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层层深入去体会、感悟,其用意就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质疑是否合理,促使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
其次,在感悟中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进而得出结论。质疑不是盲目的想当然。有时,有疑问并不意味着被质疑的一方是错误的,只是我们自己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真正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我们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质疑是否合理,还要反思被质疑一方是否真的有“谬误”。当然,要想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就需要全面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诗的创作背景。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帮助学生补足这段资料,如此“批判”才会深刻。
二、思辨分析基于充足的材料補充
师:现代诗的特点在于语言上朦朦胧胧,欲说还休,内容偏重于表达个人对人生的思考, 文体形式自由,不拘泥格式和韵律,分行只为作者表情达意。从柏桦的文字里,我们找到了解读现代诗歌的一个方法,就是解读意象。
PPT展示:柏桦《张枣:〈镜中〉的诗艺》:
当我着迷于象征诗时,张枣却偏好意象诗,……庞德曾说过:“与其读万卷书,不如写出一个意象。”如今,中西诗人都已达成了这一共识,即意象诗是一切诗歌写作的基础,无论哪个民族的诗人都可以以诗歌写作中的意象的优劣为标准进行同场竞技,一决诗歌之高下。……张枣在年轻时,就已经是意象诗的高手了,仅这首《镜中》,我以为,便足可以成为现代中国意象诗的翘楚。
师:请大家思考,“她”是不是意象?
生纷纷点头。
师:由此得出,张枣在这首诗里大量运用了意象,“她”也是意象,并非实指。正如戴望舒《雨巷》中“如丁香一般的姑娘”也非实指。女字旁寄托了作者独特的情感。
师:那么“她”该如何解读呢?
生2(举手):我现在知道了,“她”应该代表的是一种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人或事。
当教师提供详实、恰当的材料时,学生会反思之前自己的质疑,并综合材料分析文本,最后得出合理的解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辨分析的能力。首先要有大量的详实的材料,并结合文本分析理解。但搜集材料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并非强项,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互联网,同时帮助学生确定搜寻范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搜集。如全诗内涵的解读,学生在笔者的帮助下,带着明确的问题再一次走进文本,第二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三、合理结论基于批判性思考
师:解读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请你说说对全诗的理解。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这是首爱情诗。诗人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对女子爱到了极致,生怕她有一点点闪失,所以在他看来危险的事都不敢让她去做。最美的场景就是看她骑着马归来,面颊的温暖、羞涩,这是只有恋人才有的感觉。而他等不到女子,内心的悔恨由开篇的梅花落下,到结尾的梅花落满南山。爱也是极致的,悔也是极致的。这是一首极有张力的诗。
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诗人是在理想破灭后写的这首诗。“河的另一岸“是指他追求和向往的人生境界”。“松木梯子”也是个很灵动的意象。松木本身具有香味,是美好事物和品质的象征。在古典诗歌中也常用类似的意象来表达,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以为佩”中的“辟芷”“秋兰”。攀登松木梯子,也是指他所追求的美好的人生境界。而这一切他无法追寻,无法实现,所以心中充满悔恨。
现代诗最美的地方就在“朦胧”二字。“朦胧”二字的魅力就在“虚虚实实”“朦朦胧胧”“似有还无”“欲说还休”。对现代诗的解读,有很多种方法,查资料,解读意象,了解思想流派……但合理的解读一定是基于读者的批判性思考。写作是一种个体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也可以成为一种个体思考探索的活动。
经过这些兜兜转转,学生对这首朦胧的诗歌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体验对以后的阅读都是宝贵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努力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思考,借助各种方法,慢慢将质疑、反思、思辨变成一种思考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师:同学们的解读都很精彩,你们大胆质疑,敢于深入地分析对比,综合思考辨析,成功解决了现代诗解读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3: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随大流。
生4:解读诗歌要掌握方法,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要结合诗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的特点。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分享作者的思想志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时或多或少总是有困难的,有的是因为学生人生经验和生活阅历的缺乏,有的是文本与现实生活隔阂较大,有的是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等,总之,学生不容易读懂。所以,教师要做的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一起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笔者认为,提出质疑的过程,正如杜威所说是“一种困惑、犹豫、怀疑的状态”,“一番思索或考察,要查明进一步的事实,借以证实或否定所想到的信念”。若教师们都能在课堂上有这样的意识,那么何愁学生语文素养不能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