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用来描述数量与位置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用来描述图形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同时也是图形与数量之间的桥梁.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研究,能很好地把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从而使问题由难而易.下面介绍几种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中学数学的主要思想,它可以简化解题过程,在解决函数问题时尤为突出.
例1如图1,一测绘队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状的油区,并把三角形的顶点A、B、C标在坐标图纸上.
(1)试用所学知识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A、B、C三点的位置坐标;(2)计算该三角形油区的面积.
解析:如图2,建立坐标系,则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0,4),B(5,0),C(3,6).
如图可知,
S△ABC=S直角梯形AODC +S△BDC -S△AOB
=(4 +6)×3+×2×6-×5×4=11
所以该三角形油区的面积为11个单位面积.
点悟:本题考查如何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并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例2小刚、爸爸、爷爷同时从家中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小刚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爷爷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往返都是步行,三个人步行的速度不等,小刚步行的速度与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相等,如图3,每个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分别是图像中的某一个.走完一个往返,小刚用时分, 爸爸用时
分, 爷爷用时分。
解析:因为爸爸往返都是步行,所以由图像的对称性可知:第三个图表示爸爸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所以爸爸用时24min.
因为小刚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所以小刚去时用时短,返回时用时长.所以第二个图表示小刚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即小刚用时21min.
第一个图表示的是爷爷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所以爷爷用时26min.
点悟:本题考查的是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图像结合.
二、转化的思想
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将求线段长度与求点的坐标问题相互转化,化难为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3点P在第二象限,若该点到x轴的距离为 ,到y轴的距离是1,则点P的坐标是 ( ).
A.(-1, ) B.(-,1)
C.(,-1 ) D.(1,)
解析:设P点坐标为P(x,y)
因为点P在第二象限,所以x<0,y>0,
因为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距离为1,
所以y=,x=1,所以点P坐标为(-1,).
答案为A.
点悟:本题考查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该点坐标的关系.
例4 如果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且点A和点B的坐标分别为(-3,2)和(3,2),则矩形的面积为.
解析:根据题意可作出图形.如图4可知,AB=6,AD=4,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S=6×4=24.
点悟: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线段长度以及矩形面积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三、综合应用的思想.
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概念是函数及其图像这一部分知识的基础,考查内容常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例5一农民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销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5所示,结合图像回答下列 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降价前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
(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解析:(1)由图像可知:售出土豆千克数为0,即x=0时,该农民持有的钱数为y=5元.所以,农民自带的零钱是5元.
(2)由图像可知:降价前出售出土豆30千克,他挣的钱是20-5=15元.
(3)由题意可知:降价售出的土豆获得人民币26-20
=6元,所以降价售出土豆的质量为:6÷0.4=15千克,所以土豆的总质量为:30+15=45千克.
点悟:有关函数的实际问题,与坐标系联系起来更容易解决.
例6小明所在学校与家距离为2千米,某天他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行驶了5分钟后,因故停留了10分钟,继续骑了5分钟到家,如图6所示,哪个图像是能大致描述他回家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千米)与所用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
解析:小明所在学校离家2千米,行驶5分钟后离家距离变小,停留10分钟距离没有变化,经过5+10+5=20(分),回到家中,距离为0,所以答案为D.
点悟:能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模型,并能结合图像分析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是中考的主要考点.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中学数学的主要思想,它可以简化解题过程,在解决函数问题时尤为突出.
例1如图1,一测绘队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状的油区,并把三角形的顶点A、B、C标在坐标图纸上.
(1)试用所学知识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A、B、C三点的位置坐标;(2)计算该三角形油区的面积.
解析:如图2,建立坐标系,则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0,4),B(5,0),C(3,6).
如图可知,
S△ABC=S直角梯形AODC +S△BDC -S△AOB
=(4 +6)×3+×2×6-×5×4=11
所以该三角形油区的面积为11个单位面积.
点悟:本题考查如何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并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例2小刚、爸爸、爷爷同时从家中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小刚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爷爷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往返都是步行,三个人步行的速度不等,小刚步行的速度与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相等,如图3,每个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分别是图像中的某一个.走完一个往返,小刚用时分, 爸爸用时
分, 爷爷用时分。
解析:因为爸爸往返都是步行,所以由图像的对称性可知:第三个图表示爸爸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所以爸爸用时24min.
因为小刚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所以小刚去时用时短,返回时用时长.所以第二个图表示小刚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即小刚用时21min.
第一个图表示的是爷爷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所以爷爷用时26min.
点悟:本题考查的是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图像结合.
二、转化的思想
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将求线段长度与求点的坐标问题相互转化,化难为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3点P在第二象限,若该点到x轴的距离为 ,到y轴的距离是1,则点P的坐标是 ( ).
A.(-1, ) B.(-,1)
C.(,-1 ) D.(1,)
解析:设P点坐标为P(x,y)
因为点P在第二象限,所以x<0,y>0,
因为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距离为1,
所以y=,x=1,所以点P坐标为(-1,).
答案为A.
点悟:本题考查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该点坐标的关系.
例4 如果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且点A和点B的坐标分别为(-3,2)和(3,2),则矩形的面积为.
解析:根据题意可作出图形.如图4可知,AB=6,AD=4,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S=6×4=24.
点悟: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线段长度以及矩形面积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三、综合应用的思想.
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概念是函数及其图像这一部分知识的基础,考查内容常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例5一农民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销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5所示,结合图像回答下列 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降价前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
(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解析:(1)由图像可知:售出土豆千克数为0,即x=0时,该农民持有的钱数为y=5元.所以,农民自带的零钱是5元.
(2)由图像可知:降价前出售出土豆30千克,他挣的钱是20-5=15元.
(3)由题意可知:降价售出的土豆获得人民币26-20
=6元,所以降价售出土豆的质量为:6÷0.4=15千克,所以土豆的总质量为:30+15=45千克.
点悟:有关函数的实际问题,与坐标系联系起来更容易解决.
例6小明所在学校与家距离为2千米,某天他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行驶了5分钟后,因故停留了10分钟,继续骑了5分钟到家,如图6所示,哪个图像是能大致描述他回家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千米)与所用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
解析:小明所在学校离家2千米,行驶5分钟后离家距离变小,停留10分钟距离没有变化,经过5+10+5=20(分),回到家中,距离为0,所以答案为D.
点悟:能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模型,并能结合图像分析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是中考的主要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