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代学生对职业导向型教育的需求向高职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俱乐部建设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开展建设工作。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余体育俱乐部,在拓展大学生业余兴趣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参与健康的体育活动,为以从事职业体育为目标的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此对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构建体系、与社会体育之间的互动形式,以及以职业导向为基础的高职体育俱乐部的构建要求进行了介绍,希望各高职院校领导及政府相关部门有所启示。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健身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13-01
一、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构建体系
根据我国对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种类的划分,高职课余体育俱乐部的种类可归为如下四种:
1.以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的俱乐部,这种俱乐部归为体育教学俱乐部。
2.大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将俱乐部作为课余锻炼的主要场所,这种俱乐部归为课外锻炼俱乐部。
3.由校运动队负责对俱乐部成员进行训练,以此提升俱乐部成员的竞技运动水平,这种俱乐部归为竞技运动俱乐部。
4.主要作用是供教职工业余活动、锻炼,同时对社会开放,也能为学生提供健身场所的俱乐部,这种俱乐部归为休闲健身俱乐部。
以项群理论为依托,利用高职院校中已有的场地设施,构建多种课余体育俱乐部。使大学生的选择面更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俱乐部当中的多种运动形式参与其中,选择同一种运动的学生可以组建运动交流小组,互相监督与交流。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构建体系自上而下分为如下四级。
第一级:校领导、体育运动委员会、教务部门。
第二级:体育系以及校学生会、团委。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三级:大学生体育运动与管理协会。
第四级:各类运动项目俱乐部。
二、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和社会体育(终身体育)之间的互动形式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和社会体育之间要有一定的互动,既丰富了俱乐部的活动形式,也使俱乐部成员从中吸收更多的经验,提升自身的体育水平,为有职业体育理想的俱乐部成员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互动形式如下图所示。
三、以职业导向为基础的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构建要求
1.学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应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衡量本校的体育师资力量,制定完善的构建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制度,与相关部门商定各类运动项目俱乐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任命具备对应特长的教师负责俱乐部的指导工作。
2.教练、教师需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在课余体育俱乐部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鼓励其依据自身的兴趣、运动习惯、体质等状况,参加适合自己的俱乐部。学校教学部门将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状况适当加入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当中。
3.在不同项目的俱乐部中,负责指导的老师要组织学生实行计划性的、目的明确的运动技术方面的指导,使学生能够通过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定下合适的锻炼目标。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体育锻炼经验,鼓励其进行自主锻炼、自主调节、自我保健,提高自身的职业体育素养。
4.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俱乐部当中及同类俱乐部之间的竞赛活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竞赛氛围,也可以为具有一定运动水准的学生报名参与社会中有关项目的赛事,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其比赛经验,为其日后走上职业体育的道路做铺垫。
5.最大限度应用学校的课外时间开展俱乐部活动,保证俱乐部成员有足够多的时间参与俱乐部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把俱乐部的活动形式运用到体育课当中,提升体育课的教学成效。例如,将参与同类体育俱乐部的同班级学生按运动项目划分成小组,在体育课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体育技能的花式表演或者竞赛,也以此激发其他学生对于该体育运动的兴趣。
6.要合理利用课余体育俱乐部的项目经费。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余体育俱乐部为了参加表演、竞赛等项目,需要筹集相关经费,在对这些项目经费的利用上,需要依靠严格的财务制度来妥善管理经费,使有限的经费在俱乐部的构建及后期运营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对于体育经费的来源,不仅需要学校的专项投入,还需要俱乐部成员缴纳会费,在会费的缴纳方面要制定科学的收费标准,并向俱乐部成员公示会费的开支情况。经费的来源,除了学校投入、会费这两项,还可以由学校相关部门向社会争取赞助,為俱乐部储备更多的活动经费,为俱乐部成员尤其是有运动水准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体育技能的机会,为其走上职业体育道路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属于高校体育教学特有的组织形式,也是国家倡导的大学生健康体育的一种先进形式,各高职院校要依靠现有师资力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为以体育锻炼为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场所、专业的教师指导、体育赛事的参与机会,为有志走上职业体育之路的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在构建体系、与社会的互动形式等方面不断加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怡.以航空安保人员为职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体能教学研究: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6).
[2]刘斌.职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健身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13-01
一、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构建体系
根据我国对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种类的划分,高职课余体育俱乐部的种类可归为如下四种:
1.以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的俱乐部,这种俱乐部归为体育教学俱乐部。
2.大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将俱乐部作为课余锻炼的主要场所,这种俱乐部归为课外锻炼俱乐部。
3.由校运动队负责对俱乐部成员进行训练,以此提升俱乐部成员的竞技运动水平,这种俱乐部归为竞技运动俱乐部。
4.主要作用是供教职工业余活动、锻炼,同时对社会开放,也能为学生提供健身场所的俱乐部,这种俱乐部归为休闲健身俱乐部。
以项群理论为依托,利用高职院校中已有的场地设施,构建多种课余体育俱乐部。使大学生的选择面更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俱乐部当中的多种运动形式参与其中,选择同一种运动的学生可以组建运动交流小组,互相监督与交流。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构建体系自上而下分为如下四级。
第一级:校领导、体育运动委员会、教务部门。
第二级:体育系以及校学生会、团委。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三级:大学生体育运动与管理协会。
第四级:各类运动项目俱乐部。
二、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和社会体育(终身体育)之间的互动形式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和社会体育之间要有一定的互动,既丰富了俱乐部的活动形式,也使俱乐部成员从中吸收更多的经验,提升自身的体育水平,为有职业体育理想的俱乐部成员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互动形式如下图所示。
三、以职业导向为基础的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构建要求
1.学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应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衡量本校的体育师资力量,制定完善的构建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制度,与相关部门商定各类运动项目俱乐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任命具备对应特长的教师负责俱乐部的指导工作。
2.教练、教师需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在课余体育俱乐部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鼓励其依据自身的兴趣、运动习惯、体质等状况,参加适合自己的俱乐部。学校教学部门将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状况适当加入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当中。
3.在不同项目的俱乐部中,负责指导的老师要组织学生实行计划性的、目的明确的运动技术方面的指导,使学生能够通过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定下合适的锻炼目标。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体育锻炼经验,鼓励其进行自主锻炼、自主调节、自我保健,提高自身的职业体育素养。
4.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俱乐部当中及同类俱乐部之间的竞赛活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竞赛氛围,也可以为具有一定运动水准的学生报名参与社会中有关项目的赛事,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其比赛经验,为其日后走上职业体育的道路做铺垫。
5.最大限度应用学校的课外时间开展俱乐部活动,保证俱乐部成员有足够多的时间参与俱乐部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把俱乐部的活动形式运用到体育课当中,提升体育课的教学成效。例如,将参与同类体育俱乐部的同班级学生按运动项目划分成小组,在体育课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体育技能的花式表演或者竞赛,也以此激发其他学生对于该体育运动的兴趣。
6.要合理利用课余体育俱乐部的项目经费。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余体育俱乐部为了参加表演、竞赛等项目,需要筹集相关经费,在对这些项目经费的利用上,需要依靠严格的财务制度来妥善管理经费,使有限的经费在俱乐部的构建及后期运营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对于体育经费的来源,不仅需要学校的专项投入,还需要俱乐部成员缴纳会费,在会费的缴纳方面要制定科学的收费标准,并向俱乐部成员公示会费的开支情况。经费的来源,除了学校投入、会费这两项,还可以由学校相关部门向社会争取赞助,為俱乐部储备更多的活动经费,为俱乐部成员尤其是有运动水准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体育技能的机会,为其走上职业体育道路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属于高校体育教学特有的组织形式,也是国家倡导的大学生健康体育的一种先进形式,各高职院校要依靠现有师资力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为以体育锻炼为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场所、专业的教师指导、体育赛事的参与机会,为有志走上职业体育之路的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在构建体系、与社会的互动形式等方面不断加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怡.以航空安保人员为职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体能教学研究: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6).
[2]刘斌.职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