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7月1日,我的母亲就会想起她牺牲了的妹妹。
抗日战争开始后,母亲的妹妹冯玲来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7月1日,冯姨不幸在泾县云岭牺牲。得知噩耗后,母亲邀丁志辉阿姨、顾莲英阿姨一起从上海奔赴安徽,经岩寺兵站转达泾县云岭,也参加了新四军。这张照片就是母亲与两位新四军女战友的合影,左起分别是:母亲、丁志辉阿姨、顾连英阿姨。
据母亲回忆,丁志辉阿姨参加新四军后,被分配在医疗队,后来随陈毅支队转战南北,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解放军部队医院一名高级医务工作者和领导人,参加过朝鲜战争。上世纪60年代,丁阿姨给母亲寄过钱,接济过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全家人寄过《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等,还送给母亲一块国产手表作纪念。我母亲到北京看望那些老战友,她还将单位发给她的人民大会堂戏票让给母亲去看。以尽地主之谊。我的母亲非常珍惜和她的友谊。上世纪70年代,我插队后被推荐上了师范学校。每次我向丁志辉阿姨汇报学习情况,她都要在百忙中抽空给我回信,勉励我好好学习,还让我有什么困难写信告诉她。至今我还保留着她给我写的几封信。在1973年10月的那封信中,丁阿姨写道:“你和妹妹都在学习,这是好机会,为革命学好理论,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革命。你那里马列主义原著如《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法兰西内战》《国家与革命》等6本书有吗?如没有,我可想办法给你找找,以后来信告知。”不久,我收到了丁阿姨寄来的这些著作,读后,受益匪浅。翌年,她在给我的另一封信中写道:“这次我去上海开会。也见到一些过去工厂做工的同志,都对你母亲非常关心。你母亲过去为工人谋福利做了许多有益于工人的事。你应向她学习。代我问你父母亲好。”她的谆谆教诲让我备感温暖,增强了我对未来和生活的信心。
从母亲那我还了解到北京的纪培陵阿姨——一位传奇式的新四军女兵。她孤身一人从东北来皖南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时她和我母亲一起被捕关人上饶集中营。在狱中,她们和敌人英勇斗争,直至抗战胜利、集中营解散,才获得自由。1983年,我带女儿探亲经过北京时,去看望在文化部工作的纪阿姨,发现她的午餐竟然只是一碗开水泡的面,炎热的天气竟然是趴在办公桌上午休的。
母亲的新四军女战友除照片上的两位阿姨外。还有许阿姨和钟阿姨。两位阿姨都是归国华侨,为了抗战毅然参加新四军投身革命。皖南事变后她们同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她们将家中寄来的钱都分给大家买生活必需品和斗争所需的物品。上世纪80年代,她们联系到当年的新四军老战友,十几人一起在上海、杭州团聚,共叙友谊。
还有郭阿姨、陈阿姨、毛阿姨……她们离休后都仍然过着简朴平静的生活,从不张扬。一封信、一张贺卡、一个电话、一块布、一包土特产……都传递着她们彼此间的互相关心,互相问候。从纪阿姨和母亲精心保存下来的一本狱中手抄歌本上,我看到了她们在艰苦岁月里的顽强斗志、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精神。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每逢有电视台来采访或者和我聊起过去时,母亲就会唏嘘不已,感叹和她一起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女战士:“现在活着的,我知道的就只有6个人了。”我想。我的母亲和她的那些新四军老战友,只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普普通通的中国妇女,普普通通的新四军战士,却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求名和利。她们是中国共产党鲜艳的党旗上那一缕缕鲜红的丝线,虽纤细却永不褪色。
抗日战争开始后,母亲的妹妹冯玲来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7月1日,冯姨不幸在泾县云岭牺牲。得知噩耗后,母亲邀丁志辉阿姨、顾莲英阿姨一起从上海奔赴安徽,经岩寺兵站转达泾县云岭,也参加了新四军。这张照片就是母亲与两位新四军女战友的合影,左起分别是:母亲、丁志辉阿姨、顾连英阿姨。
据母亲回忆,丁志辉阿姨参加新四军后,被分配在医疗队,后来随陈毅支队转战南北,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解放军部队医院一名高级医务工作者和领导人,参加过朝鲜战争。上世纪60年代,丁阿姨给母亲寄过钱,接济过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全家人寄过《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等,还送给母亲一块国产手表作纪念。我母亲到北京看望那些老战友,她还将单位发给她的人民大会堂戏票让给母亲去看。以尽地主之谊。我的母亲非常珍惜和她的友谊。上世纪70年代,我插队后被推荐上了师范学校。每次我向丁志辉阿姨汇报学习情况,她都要在百忙中抽空给我回信,勉励我好好学习,还让我有什么困难写信告诉她。至今我还保留着她给我写的几封信。在1973年10月的那封信中,丁阿姨写道:“你和妹妹都在学习,这是好机会,为革命学好理论,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革命。你那里马列主义原著如《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法兰西内战》《国家与革命》等6本书有吗?如没有,我可想办法给你找找,以后来信告知。”不久,我收到了丁阿姨寄来的这些著作,读后,受益匪浅。翌年,她在给我的另一封信中写道:“这次我去上海开会。也见到一些过去工厂做工的同志,都对你母亲非常关心。你母亲过去为工人谋福利做了许多有益于工人的事。你应向她学习。代我问你父母亲好。”她的谆谆教诲让我备感温暖,增强了我对未来和生活的信心。
从母亲那我还了解到北京的纪培陵阿姨——一位传奇式的新四军女兵。她孤身一人从东北来皖南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时她和我母亲一起被捕关人上饶集中营。在狱中,她们和敌人英勇斗争,直至抗战胜利、集中营解散,才获得自由。1983年,我带女儿探亲经过北京时,去看望在文化部工作的纪阿姨,发现她的午餐竟然只是一碗开水泡的面,炎热的天气竟然是趴在办公桌上午休的。
母亲的新四军女战友除照片上的两位阿姨外。还有许阿姨和钟阿姨。两位阿姨都是归国华侨,为了抗战毅然参加新四军投身革命。皖南事变后她们同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她们将家中寄来的钱都分给大家买生活必需品和斗争所需的物品。上世纪80年代,她们联系到当年的新四军老战友,十几人一起在上海、杭州团聚,共叙友谊。
还有郭阿姨、陈阿姨、毛阿姨……她们离休后都仍然过着简朴平静的生活,从不张扬。一封信、一张贺卡、一个电话、一块布、一包土特产……都传递着她们彼此间的互相关心,互相问候。从纪阿姨和母亲精心保存下来的一本狱中手抄歌本上,我看到了她们在艰苦岁月里的顽强斗志、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精神。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每逢有电视台来采访或者和我聊起过去时,母亲就会唏嘘不已,感叹和她一起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女战士:“现在活着的,我知道的就只有6个人了。”我想。我的母亲和她的那些新四军老战友,只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普普通通的中国妇女,普普通通的新四军战士,却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求名和利。她们是中国共产党鲜艳的党旗上那一缕缕鲜红的丝线,虽纤细却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