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你手里的诺贝尔奖

来源 :求学·新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wan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巴尼斯特·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发展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如果没有这些科学家英雄史诗一般的贡献,也许我们现在还生活在一个没有锂电池的世界里。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锂电池诞生的前夜
  虽说现在我们把电动汽车归类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但同学们可能不知道的是,电动汽车的发明其实比内燃机汽车更早,直到1912年还在市场份额上占有优势,但后来由于电池技术进步缓慢,电动汽车逐渐被历史淘汰。
  1912年的电动汽车广告
  正常来说,一项技术被淘汰后,往往会被其他技术彻底代替,例如液晶电视和显像管电视。电动汽车之所以能够在百年之后重返历史舞台,正是因为锂电池发展史上英雄人物辈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突破。
  1859年,法国人普兰特发明了经典的铅酸蓄电池,这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发明,直到今天还被普遍使用。但是,如果把它用到电动汽车上,就会暴露出巨大的问题:能量密度太低。谁也不想牺牲座舱与后备厢空间来装电池,也不想面临1吨的车加上2吨的电池才能跑500公里的窘境,这不仅不经济,从环保的角度来说也是不可接受的。与铅酸蓄电池相似,镍镉蓄电池、镍氢蓄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没改善多少。若没有新的高能量密度电池,电动汽车将永无出头之日。
  铅酸蓄电池的能量密度为什么低呢?我们知道,电池充放电可以理解为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知识告诉我们: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的电子决定,内层电子都是“光吃饭不干活”;电子很轻倒也没什么,但为了电荷平衡,不干活的内层电子也需要配上很重的质子。
  打开元素周期表,容易找到铅(Pb)在第6排,有5层不干活的电子;镍(Ni)在第4排,有3层不干活的电子。这就从原子的角度决定了铅酸蓄电池、镍镉蓄电池、镍氢蓄电池的能量密度潜力都是有限的!为了减少“懒汉”的数量,提高整体效率,我们还是从元素周期表的前2行来找找潜力股: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氧与氟都是氧化剂,排除;氦、氖、氮都是惰性或准惰性气体,排除;碳和氢其实就是石油的主要组成元素,也暂时没有办法做成充电电池,排除。
  那么就只剩下锂、铍、硼了,为什么首选锂呢?第一,锂电极电势是全元素周期表中最低的,做成电池后电压最高;若转移同等数量电子(电流相同),对应的功率也最高。第二,锂元素的储量比较高,地壳中锂元素的丰度比铍和硼要高一个数量级。
  “告别化学反应”的锂离子电池
  充电或放电过程伴随着化学反应,例如铅酸蓄电池在充电时:2PbSO4+2H2O=PbSO2+2H2SO4+Pb,在这个化学反应中,硫酸铅变成了铅单质、硫酸与硫代硫酸铅,意味着化学键的断裂与重组,物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关于物质结构,大家熟悉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不同结构的碳: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考考你:石墨变成金刚石,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早期的锂电池负极通常为锂金属,在工作时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与重组(也就是所谓的“锂转化”),很容易发生“锂枝晶”,这就是导致手机自燃的元凶——锂离子在负极表面富集后堆积形成的类似树枝状的锂枝晶,往往会刺穿整个电池的隔膜(分离正负极的绝缘层),从而引发自燃、爆炸。
  在现代的锂离子电池中,锂枝晶现象仅在超快充、过充等极少数异常情形下才发生,而早期的锂电池还不具备相应的保护技术,可以说是相当的危险。因此,锂电池被打入冷宫,行业上下普遍持悲观态度。在这个时间点上,几乎没人会相信,几十年后它又能重返舞台。如果“锂转化”的技术路线困难重重,那我们避开不就可以了吗?说得容易,要知道那时候所有的充电电池,包括铅酸蓄电池、镍镉蓄电池、镍氢蓄电池,可都是基于相同反应原理的。
  时代在等待一位英雄,于是斯坦利·惠廷厄姆出现了,他指明了除“锂转化”之外的另外一个技术路径:锂嵌入。通俗易懂地讲,就是以特殊的层状材料作为宿主,锂离子(Li+)作为“客人”可以较为随意地嵌入或脱出,基本不影响宿主的物质结构。
  正、负极材料均为“好客”的宿主,锂离子可以来去自如
  在锂嵌入系统中,锂离子不必再经历痛苦的转化。“告别化学反应”之后,锂离子变得“潇洒飘逸”很多。当然,虽然锂嵌入中锂离子看起来仅发生了物理运动,但本质上依然是化学反应。锂嵌入带来了很多好处,大大提高了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同时避免了使用锂金属作为负极,提高了安全性。从锂转化到锂嵌入,是锂电池的技术革命。因为这个贡献,惠廷厄姆被称为“锂电之父”,而将负极材料替换为锂嵌入机理的石墨碳的关键人物,正是获得本次诺贝尔奖的吉野彰。
  ·牛刀小试·
  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xLi++C6
  C.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 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C2-xe-=Li1-x
  CoO2+xLi+
  解析: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LixC6-xe-=xLi++C6,结合电池总反应式可知,正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充电时,石墨电极反应式为xLi++C6+xe-=LixC6,转移1 mol e-,石墨电极将增重7g。由以上分析可知A、B、D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不正确。
  另外要提一下的是,锂嵌入在电极电势上占优势,但在能量密度上占劣势。若以锂金属作为负极储存锂离子,那材料利用率肯定很高。正因为如此,基于锂转化的锂金属电池技术路线虽然困难重重,但为了获得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现在科学家们还是硬着头皮前仆后继地投入研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惠廷厄姆指明了锂嵌入的技术方向,但距离做出锂离子电池还有很长的距离。锂電池历史上第三位英雄人物出场了,他的名字很特别:约翰·巴尼斯特·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昵称为“足够好先生”。最让人敬佩的是,“足够好先生”是年过半百才投入锂电池研究的,却以一己之力发现了大部分关键正极材料:层状结构的钴酸锂(LiCoO2)、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LiFePO4)。
  获得诺贝尔奖时,虽然古迪纳夫先生已经年近百岁,但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希望为下一代锂固态电池做出突破。惠廷厄姆、古迪纳夫和吉野彰的科研贡献,奠定了锂电池大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基础。需要说明的是,为叙事方便、控制篇幅,本文未严格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同时也省略了大量细节与一些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这并不代表故意漠视他们的贡献。
  结语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锂电池带来的便利,我们的智能手机必须有锂电池才能用,诺贝尔奖的成果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锂电池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追求可充电电池理论极限的科技史。电子设备的智能化,导致了其耗电量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已逐渐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随着石墨烯、纳米材料、超级电容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会找到下一个突破口,让我们的生活再一次彻底改变。
其他文献
有人说:“成功人士皆是读书家。”  自从传统纸媒伴随新媒体的强势崛起而进入行业寒冬以来,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已经向我们表明,没有任何一个职业,也没有任何一门技术会是永久的“铁饭碗”。要想不被时代的洪流淘汰,要想再攀高峰,只有不断学习。  卓越国君晋平公:  古稀之年秉烛而学  作为一国之君的晋平公在湛阪之战战胜强大的楚国,恢复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然而哪怕是这样一位一生政绩斐然的国君,在古稀之年依然
期刊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以汽车、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产业,是德国实力的象征。  历史根源和德国的经济影响力,让德语成为世界上使用较多的语言之一。在欧洲,德语被当作第二外语来教学;在日本,德语被当作医学术语来使用。  小编常常听到有的同学说德语非常难学,德语真的这么可怕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连线大连外国语大学的一位学姐,帮同学们采访一些问题。  小编:你好,阿莱。  阿莱
期刊
可能在大家的心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就能像电视上演的那样最终成为服装设计师,能设计出超模走秀的衣服,在各路媒体的簇拥下接受采访,面对各种各样的镜头自信地宣扬自己的设计理念。  其实不是的。大多时候,大多数人,毕业之后如果继续走服装设计这条路,都要一个人面对画了半天却废掉的稿子,焦头烂额,甚至前期只能在工厂里打样衣,然后才能一步一步地向上爬。  今天,我要分享我作为一只服装设计小虾米的
期刊
这是2019年9月的一天,南宁的天气还带着一点闷热。与往常一样,我被早上6点50的闹钟叫醒,赶紧洗漱完毕,匆匆坐上了公交车。我家离环境监测中心有半小时的车程,正好可以利用坐车的时间想想今天应该完成的任务,合理规划时间。  整个9月,我和同事们都在忙碌着土壤例行监测项目中土壤样品的有机分析。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土壤例行监测项目。土壤例行监测是国家土壤普查重点项目,简单来说就是采集各地的土壤,进行化
期刊
2019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发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在密码的应用和管理等方面有了专门性的法律保障。从常见的数字与字母密码、指纹密码,再到声纹密码、面部识别……密码无处不在,时刻守卫着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关于密码学背后的知识,同学们是否了解呢?让我们从遥远的古代开始讲起……  古典密码学  人类使用密码的历史几乎与使用文字的时间一样长,公元前 400 年,斯巴
期刊
人类,是在近十几万至几百万年间才出现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的。从在树上爬来爬去摘果实的古猿,到开始能直立行走的古人类,再到如今掌握了高科技的地球霸主,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都有哪些关键的特点,让人类在这场进化的战争中获得胜利的呢?  特点一:不挑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对食物非常不挑剔,无论果实、植物根茎,还是肉类、鱼类,甚至是螃蟹这种“奇形怪状”的食物都来者不拒,在饥荒时期更容易存活,同
期刊
限于篇幅,教材给我们呈现的多为一些抽象化的历史叙述或者结论,至于历史细节的陈述则略显不足。如果我们不深入思考,常常就会不假思索地给一些历史上的人或事贴上刻板的标签。其实,历史远比这些标签生动得多。比如以下这些历史——  1.小农经济就是男耕女织?  谈到小农经济的特征,大家必然会提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那么,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都是如此吗?  《汉书·高帝纪》记载,汉高祖刘邦当亭长时,
期刊
在生活中如果注重观察的同学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人们称之为丰收悖论,也可称作“蛛网理论”。所谓丰收悖论,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农民丰产不丰收,明明今年粮食收成很好,但收入却不高,甚至还有所下降。这个时候很多同学就会好奇了:明明农作物丰收了呀,怎么收入还降低了呢?  一、微观经济学揭秘  其实这个道理理解起来并不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两种需求曲线:需求曲线、需求弹性曲线。  1.需求曲线  ■内容:表
期刊
刚看完《银河补习班》,电影里刚出狱的爸爸问儿子长大后想干什么,儿子用稚嫩的语气,照搬着妈妈的话回答:“考清华北大呀,考不上就在楼下卖煎饼。”爸爸告诉他:“不,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高中时代。  高三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就让我们拿出小贴纸写下自己的梦想,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每天激励自己。这时的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做着五花八门的梦,梦想着环游世界、拯救地球、成为科学家等。教
期刊
哥本哈根的冬天真是个梦幻的季节,太阳洒下柔和的光,使皑皑白雪泛出晶莹的色彩。我不住地往手上呵气,终于到了咖啡屋,里面放的背景音乐是Taylor Swift的《A Place In This World》。“I'm just a girl, trying to find a place in this world”,沉浸在温暖气氛里的我跟着音乐轻轻哼唱。突然手机震动,我打开微信,娟子连着发过来三条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