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坚持能力为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落实新课标要求,语文识字教学注重字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利用文字学知识进行识字教学,形象丰富,效果颇佳;数学教学注重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落实;学生;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制定发行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做了很好的回应,使《纲要》育人为本工作方针、强化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得以体现和实施。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在于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坚持能力为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学科和学段的衔接。在各学科中,新课标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语文学科在加强汉字教育中强调多认少写,特别强调“第一、二、三学段,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得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数学学科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四基”,除了大家熟悉的“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落实课标新要求,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有新变化,教师必须树立课标意识,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都要跟上课标的变化。为此,我们做了初步的课堂教学尝试,力求找到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行为中体现课标要求。下面就以语文课和数学课为例对我们的尝试做简单介绍。
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是注重了汉字教育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教学,在教学生认识生字的同时,理解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让学生形成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就会有不同意思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生写字时,我们不仅教学生认识字的间架结构,更侧重教学生了解汉字文化,让学生感知汉字的形体美。我们从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的角度教学生认识汉字的文化美,如教“日”、“月”,我们告诉学生古人是如何造出这个汉字,以及此类汉字如何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教“国”字,从繁体“国”字演化至今,其最初的文化意义是“或”表示人用戈(武器)保护自己的田地,四周修了围墙就成为自己的范围,称为“国”,“国”字由此而来;在“国”字田的部分插上旗杆,表示属于自己,旗杆插的位置在田地中间就是“中”字,“中”字由此而来。这样教,“中国”两字的形象就丰满起来了。教“初”字,告诉学生“古时候人们做衣服的第一步是将布料用剪刀裁开,然后再做衣服”,所以“初”字就是用剪刀裁剪布料。用布料做成的东西的字都是“衣”旁,如“衬衫、裤衩、被、袜”等,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特点。这样从文字学的角度教学汉字教学,学生兴趣高,还能触类旁通。通过教汉字构成和演变的道理(字理),这样的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使写字教学变得既有趣又具厚重感。另一方面是注重了写字教育与阅读、写作三者的结合。落实语文课每天10分钟的写字练习的要求,我们通过严格限制教师讲课时间,留足学生写字的时间。教学中,老师每节课要布置课堂练笔,第一学段重在练习写生字,第二学段重在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段,第三学段重在仿写课文中优美段落。每个学段都要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写字,写字的内容要求做到侧重点和多样性兼顾。学生在每天的课堂上进行写字,既练了字,积累了语文基础知识,又练了笔,增强了语文素养。
数学教学中,我们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学《认识负数》为例,教学流程如下:老师给一组学生每人随机发了一个数字,数字有正数、负数、零,学生上台随意站个地方;其他学生找负数,负数的学生读负数,学生讨论正号和负号是否可以省略、零是什么数?有什么用?台上同学按从大道小的顺序排列,自己找位置,学生观察排列的大小有什么特别?与零比大小,讨论负数的加减问题;在负数中插入一个数,让学生猜测这个数是什么?引入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讨论负“2”的意义,师以学生平均身高、温度计、楼层为例,学生拓展,得出“0”最重要,是区分正负数的标准。我们认为这节课对于贯彻课标新要求有很好的体现。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感悟到负数和“0”的抽象概念、正数和负数的分类、归纳出“0”作为正数负数区别标准等数学思想;台上学生通过自己的站位、按顺序排队,插入负数等亲身活动,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必定印象深刻;在排队中出现的排错问题,学生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负数中间插入数,学生能提出可以插入小数和分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敢说、敢想、敢问的精神。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学工作必将有新的突破,学生能力必将有新的提高。落实新课标要求,我们探索着,我们实践着,我们收获着。
[关键词]新课标;落实;学生;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制定发行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做了很好的回应,使《纲要》育人为本工作方针、强化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得以体现和实施。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在于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坚持能力为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学科和学段的衔接。在各学科中,新课标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语文学科在加强汉字教育中强调多认少写,特别强调“第一、二、三学段,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得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数学学科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四基”,除了大家熟悉的“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落实课标新要求,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有新变化,教师必须树立课标意识,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都要跟上课标的变化。为此,我们做了初步的课堂教学尝试,力求找到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行为中体现课标要求。下面就以语文课和数学课为例对我们的尝试做简单介绍。
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是注重了汉字教育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教学,在教学生认识生字的同时,理解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让学生形成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就会有不同意思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生写字时,我们不仅教学生认识字的间架结构,更侧重教学生了解汉字文化,让学生感知汉字的形体美。我们从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的角度教学生认识汉字的文化美,如教“日”、“月”,我们告诉学生古人是如何造出这个汉字,以及此类汉字如何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教“国”字,从繁体“国”字演化至今,其最初的文化意义是“或”表示人用戈(武器)保护自己的田地,四周修了围墙就成为自己的范围,称为“国”,“国”字由此而来;在“国”字田的部分插上旗杆,表示属于自己,旗杆插的位置在田地中间就是“中”字,“中”字由此而来。这样教,“中国”两字的形象就丰满起来了。教“初”字,告诉学生“古时候人们做衣服的第一步是将布料用剪刀裁开,然后再做衣服”,所以“初”字就是用剪刀裁剪布料。用布料做成的东西的字都是“衣”旁,如“衬衫、裤衩、被、袜”等,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特点。这样从文字学的角度教学汉字教学,学生兴趣高,还能触类旁通。通过教汉字构成和演变的道理(字理),这样的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使写字教学变得既有趣又具厚重感。另一方面是注重了写字教育与阅读、写作三者的结合。落实语文课每天10分钟的写字练习的要求,我们通过严格限制教师讲课时间,留足学生写字的时间。教学中,老师每节课要布置课堂练笔,第一学段重在练习写生字,第二学段重在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段,第三学段重在仿写课文中优美段落。每个学段都要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写字,写字的内容要求做到侧重点和多样性兼顾。学生在每天的课堂上进行写字,既练了字,积累了语文基础知识,又练了笔,增强了语文素养。
数学教学中,我们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学《认识负数》为例,教学流程如下:老师给一组学生每人随机发了一个数字,数字有正数、负数、零,学生上台随意站个地方;其他学生找负数,负数的学生读负数,学生讨论正号和负号是否可以省略、零是什么数?有什么用?台上同学按从大道小的顺序排列,自己找位置,学生观察排列的大小有什么特别?与零比大小,讨论负数的加减问题;在负数中插入一个数,让学生猜测这个数是什么?引入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讨论负“2”的意义,师以学生平均身高、温度计、楼层为例,学生拓展,得出“0”最重要,是区分正负数的标准。我们认为这节课对于贯彻课标新要求有很好的体现。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感悟到负数和“0”的抽象概念、正数和负数的分类、归纳出“0”作为正数负数区别标准等数学思想;台上学生通过自己的站位、按顺序排队,插入负数等亲身活动,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必定印象深刻;在排队中出现的排错问题,学生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负数中间插入数,学生能提出可以插入小数和分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敢说、敢想、敢问的精神。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学工作必将有新的突破,学生能力必将有新的提高。落实新课标要求,我们探索着,我们实践着,我们收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