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外延宽泛,内涵丰富,和数理化比较起来,语文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要巨大得多,因为语文教育不只是一个知识体系谱,它同时具备了塑造人心灵,建立人格以及培养审美趣味的功能,并且语文伴随人的一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育才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学生语文成绩的好与差,出校门后发展的快与慢,事业成绩的大与小,全在乎教师是否具有大语文教育观以及能否做个合格的指路人。优化课堂教学,刷新语文作业,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融,是我在教改路上不懈的追求。
优化课堂教学,就应该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在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润物细无声”。这种观念下的语文课是轻松愉悦的语文课,是没有任何包袱和压力的语文课。我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语文老师是个极温柔的人,如果把有些老师比作一团烈火,那语文老师就是一方纯净的甘泉,所以上语文课,绝对没有错答问题的惴惴不安,带着平静的心上语文课,真是一种享受”。学生的喜爱和褒扬,更坚定了“轻松学语文”的指导观。当然,光有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不够的,还应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学生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果老师能够运筹帷幄,善于梳理,总结评述出一两个有共性的问题,定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凸显其学习的主体性。
优化课堂教学,还应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首位,要在解决乐学、善学上下工夫,毕竟“抱着走”、“喂着吃”、“捆着学”都无法实现教学目的。调动积极性,就应尊重学生的智慧,倾听学生的声音,应该把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看作是一个宝库,想尽办法去激活它、开采它。学了《中国石拱桥》后,不少同学流于说明文形式化的学习,没能留意“28道拱圈”的细节介绍。对此,我适时提出这个问题,于是便有了对赵州桥结构的研究,由此了解到赵州桥的坚固,知晓了介绍此内容的目的,同时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设计未来的桥。学生思维的活跃,超出了我的预料:音乐桥、折叠桥、海峡彩虹桥等便应运而生了。针对班里同学思维欠活跃、多数学生疏于感受生活的特点,我们上过电影剧本与电影的对比赏析课(《泰坦尼克号》、《一个都不能少》),文本情节再现课(《皇帝的新装》),特别是“雪中赏悟课”,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去年冬,天公作美,风中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校园银装素裹。望着窗外或静或动的美景,师生的心早已随着雪花轻扬漫舞,所以在诵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我们带着赏雪、悟雪的任务,飞奔到操场,或行或思,或吟或舞,或与雪对话,或干脆与雪零距离的接触。虽然一节课没能尽兴,但这几十分钟却让学生悟出了雪的勇敢、雪的奉献以及雪的“文过饰非”、雪的虚伪……这之后的作文课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大有改观,感悟生活的随笔接二连三问世,尽显学生思想的异彩。
优化课堂教学,还应定向延伸,渗透生活。不拘限于教材,不拘限于知识本身,不拘限于知识的表象,善于抓住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定向延伸,将现实生活的信息和活水注入所探究的内容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富兰克林的《哨子》时,我们以“我的哨子”为话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反省自己曾经犯过的类似错误;学郦道元的《三峡》时学生们根据自身阅历,对自己的“山水游”滔滔不绝。此外,由此引申出的三峡水利工程、三峡移民等都成了探讨交流的话题。“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能够“自由呼吸”的课堂上发表看法,交流见解,拓宽了思维,深化了自己的认识。
除了优化课堂教学外,刷新语文作业,让作业面孔靓起来,也备受学生的欢迎。有时“学生的‘负担感’并不一定完全是由于作业多或作业难而造成的身体上的疲惫不堪,更多的时候,他们感到的是一种源于‘低效作业’的心理负担”,学生最不喜欢的作业就是那种机械的、了无生趣的字词抄写,这种低效甚至无效而又枯燥无味的作业使他们心累。学生感兴趣的是有一定自由空间的作业,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阶段的快乐,而绝不是“劳役”,更不是“苦役”。优化语文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以“大语文观”为先导,新课标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都昭示着语文作业的开放性势在必行。当今时代随时随地扑面而来的多方信息,也为语文作业的开放性提供了诸多条件。我把开放性的作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整合归类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应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类,形成体系,便于学生融会贯通,巩固积累。例如,学了古诗文后,便可让学生分季节、景物、哲理、抱负等进行名句的分类整理;一个文言文单元学完后,按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分类整合,这样积累的知识不仅系统,还能运用自如。再如,学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积淀,整理古今中外“生于忧患”的事例,整理出身低微、经过一番磨炼、终成大业的人和事。这种作业所花的时间显然比单纯的抄生字难词要多,但学生愿意去做,究其原因是这种作业在避免机械重复劳动的同时,能展示每个个体的知识底蕴。
2、延伸拓展式:这类作业主要体现在课外阅读上。面对浩瀚的课外读物,有时学生漫无目的或无从下手,结果往往得不偿失。所以这类作业就应在学好课内文本同时,按照老师的引领科学有效的去完成。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朝花夕拾》,学了《我的叔叔于勒》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学了《食物从何处来》读《狼图腾》……课外精品的阅读,弥补了课本阅读总量的不足,弥补了课本范文与学生生活有时空距离的缺憾。课外阅读(包括网上)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否则就不符合语文学习“举三反一”的特性。七年级新生的阅读量每周至少2000字,年阅读量不少于10万字;八年级学生周阅读3000字,年阅读60多万字;九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因而周阅读不少于4000字,年阅读80多万字。课外阅读弹性较强,疏于引导就可能流于形式,添加“摘评”作业,阅读质量就多了一层保障。摘抄的是精彩语段、锦言佳句,而评析则是写出对所摘内容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读、摘、评作业,突破了学科封闭状态,学生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学习,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會发出满腔热情,用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开架生活大书橱”,去体验感悟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
优化课堂教学,就应该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在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润物细无声”。这种观念下的语文课是轻松愉悦的语文课,是没有任何包袱和压力的语文课。我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语文老师是个极温柔的人,如果把有些老师比作一团烈火,那语文老师就是一方纯净的甘泉,所以上语文课,绝对没有错答问题的惴惴不安,带着平静的心上语文课,真是一种享受”。学生的喜爱和褒扬,更坚定了“轻松学语文”的指导观。当然,光有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不够的,还应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学生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果老师能够运筹帷幄,善于梳理,总结评述出一两个有共性的问题,定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凸显其学习的主体性。
优化课堂教学,还应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首位,要在解决乐学、善学上下工夫,毕竟“抱着走”、“喂着吃”、“捆着学”都无法实现教学目的。调动积极性,就应尊重学生的智慧,倾听学生的声音,应该把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看作是一个宝库,想尽办法去激活它、开采它。学了《中国石拱桥》后,不少同学流于说明文形式化的学习,没能留意“28道拱圈”的细节介绍。对此,我适时提出这个问题,于是便有了对赵州桥结构的研究,由此了解到赵州桥的坚固,知晓了介绍此内容的目的,同时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设计未来的桥。学生思维的活跃,超出了我的预料:音乐桥、折叠桥、海峡彩虹桥等便应运而生了。针对班里同学思维欠活跃、多数学生疏于感受生活的特点,我们上过电影剧本与电影的对比赏析课(《泰坦尼克号》、《一个都不能少》),文本情节再现课(《皇帝的新装》),特别是“雪中赏悟课”,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去年冬,天公作美,风中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校园银装素裹。望着窗外或静或动的美景,师生的心早已随着雪花轻扬漫舞,所以在诵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我们带着赏雪、悟雪的任务,飞奔到操场,或行或思,或吟或舞,或与雪对话,或干脆与雪零距离的接触。虽然一节课没能尽兴,但这几十分钟却让学生悟出了雪的勇敢、雪的奉献以及雪的“文过饰非”、雪的虚伪……这之后的作文课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大有改观,感悟生活的随笔接二连三问世,尽显学生思想的异彩。
优化课堂教学,还应定向延伸,渗透生活。不拘限于教材,不拘限于知识本身,不拘限于知识的表象,善于抓住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定向延伸,将现实生活的信息和活水注入所探究的内容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富兰克林的《哨子》时,我们以“我的哨子”为话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反省自己曾经犯过的类似错误;学郦道元的《三峡》时学生们根据自身阅历,对自己的“山水游”滔滔不绝。此外,由此引申出的三峡水利工程、三峡移民等都成了探讨交流的话题。“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能够“自由呼吸”的课堂上发表看法,交流见解,拓宽了思维,深化了自己的认识。
除了优化课堂教学外,刷新语文作业,让作业面孔靓起来,也备受学生的欢迎。有时“学生的‘负担感’并不一定完全是由于作业多或作业难而造成的身体上的疲惫不堪,更多的时候,他们感到的是一种源于‘低效作业’的心理负担”,学生最不喜欢的作业就是那种机械的、了无生趣的字词抄写,这种低效甚至无效而又枯燥无味的作业使他们心累。学生感兴趣的是有一定自由空间的作业,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阶段的快乐,而绝不是“劳役”,更不是“苦役”。优化语文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以“大语文观”为先导,新课标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都昭示着语文作业的开放性势在必行。当今时代随时随地扑面而来的多方信息,也为语文作业的开放性提供了诸多条件。我把开放性的作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整合归类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应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类,形成体系,便于学生融会贯通,巩固积累。例如,学了古诗文后,便可让学生分季节、景物、哲理、抱负等进行名句的分类整理;一个文言文单元学完后,按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分类整合,这样积累的知识不仅系统,还能运用自如。再如,学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积淀,整理古今中外“生于忧患”的事例,整理出身低微、经过一番磨炼、终成大业的人和事。这种作业所花的时间显然比单纯的抄生字难词要多,但学生愿意去做,究其原因是这种作业在避免机械重复劳动的同时,能展示每个个体的知识底蕴。
2、延伸拓展式:这类作业主要体现在课外阅读上。面对浩瀚的课外读物,有时学生漫无目的或无从下手,结果往往得不偿失。所以这类作业就应在学好课内文本同时,按照老师的引领科学有效的去完成。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朝花夕拾》,学了《我的叔叔于勒》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学了《食物从何处来》读《狼图腾》……课外精品的阅读,弥补了课本阅读总量的不足,弥补了课本范文与学生生活有时空距离的缺憾。课外阅读(包括网上)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否则就不符合语文学习“举三反一”的特性。七年级新生的阅读量每周至少2000字,年阅读量不少于10万字;八年级学生周阅读3000字,年阅读60多万字;九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因而周阅读不少于4000字,年阅读80多万字。课外阅读弹性较强,疏于引导就可能流于形式,添加“摘评”作业,阅读质量就多了一层保障。摘抄的是精彩语段、锦言佳句,而评析则是写出对所摘内容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读、摘、评作业,突破了学科封闭状态,学生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学习,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會发出满腔热情,用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开架生活大书橱”,去体验感悟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