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英九上台后,国民党历经4次“立委”补选和“三合一”县市长选战,可谓屡战屡败,尤以2010年1月9日的桃园、台中和台东三席“立委”补选失利最为怵目惊心,民进党三席全赢,国民党全军覆没。此结局严重冲击今年2月27日的另一波四席“立委”补选,年底五都“直辖市长”的选举更是雪上加霜,国民党担心的“骨牌效应”按不住地浮现。
“‘五连败’的结果暴露出马英九不得民心的执政危机,说明马当局施政已失公信力。”岛内“名嘴”、著名政论评论家黄创夏就此话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作此评述。他同时强调说,党内清廉改革未见成效,贿选成风,改革打了折扣;“美牛”議题持续发酵,无法有效解决内外纷争。诸如此般,已引起民众的强烈反感,泛蓝民众开始观望,蓝营基本盘已经松动,说明民意再次对马当局提出严正警告,如若再不脱胎换骨,国民党还要重尝败绩。
现实就如黄创夏所言,现今的国民党很难找到乐观的理由。
选民热情,屡遭伤害
从4年前马英九任国民党主席开始,一直到吴伯雄接任至去年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在每次选举中攻无不克,并顺利赢回政权,那时的背景,就是因为陈水扁的施政成果令人失望所致,现在“风水轮流转”,魔咒又转回国民党身上。
马英九执政一年多来,对人民期待最深的振兴经济毫无建树,反而每况愈下,失业率节节上升,突破6%,人民对马政府的失望与不满自然会反映在选票上。
国民党对败选检讨的结论是,“蓝营民众不投票,支持者热情消失”。失望、伤心的民众越来越多地离弃国民党,一年半之间,整整蒸发掉100万票。
台湾中央电台著名主持人、政治评论员杨宪宏就此评论说:“这样的结果教训教训国民党,也没有坏处啊。陈水扁执政时,台湾天天都是下雨的日子,等到马英九来了,总算出了太阳,可这太阳没有温度啊,老百姓仍然感到寒冷,这样情景,先前的支持者怎么会出来投票呢?”
“更有甚者,马英九对选民的反应表现冷漠,立委补选失败的第二天,他还有心情去参加豪门婚宴,如此作派,让民众失去了2008年大选时的期待和感动。去年,我还一腔热血辞去中常委,想借此助推国民党的改革,结果呢?毫无用处。马英九真的牺牲了我们的热情啊。”立法委员邱毅语气激动地告知本刊记者。
与邱毅感同身受的还有马英九身边的顾问林火旺,去年台湾“八八水灾”之后,林公开辞去“国策顾问”职位,并在电视节目上批评刘兆玄十万火急的救灾时刻去染发。而马的另一位民间友人南方朔最近在“立法院”的一场座谈会上质疑马英九“没智慧、没能力、没本事”,执政不到两年,由民意支持度高达六成,演变到今日万箭穿心,批评马英九不如崇祯皇帝。南方朔“爱之深、责之切”,真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面对国民党的五次败选,“行政院长”吴敦义说,“光是检讨还不够,还要行动改进,才能重新唤回支持者的信心及投票的动机。”台中市长胡志强直言,“国民党以前做得不好的地方,选民的惩罚,已经都看到了,国民党要洗心革面全力改革。”邱毅更是疾呼,问题根本还是在马英九本人:“如果依然傲慢,依然陶醉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我说过,不会有钟摆效应的,只会有败选效应。”
“哀莫大于心死”,这实际就是现在泛蓝民众心情的写照。马英九应该明白,解决台湾各种问题在更多的时候并非是在“一张白纸上绘画”,而是要在“前任们”的“涂鸦”后继续作出让各个政党或台湾民众都满意的答卷。任何台湾政治领导人都要依靠“答卷的高分”得到台湾民众的认可或获得稳定的执政地位。
缺乏辩护,不善沟通
马英九真的了解民心民情吗?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到底是什么?利弊到底在哪里?如果民众并不了解又何谈支持呢?马英九决定到民间去宣讲ECFA,或许是个务实的思路。但什么事情总不能只靠马一人之力,而要靠团队的整体力量。
但不幸的是,马团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为政策辩护的意志和勇气,更缺乏沟通与说服的能力。因此在绿营的批评和抹黑下,留下了“积非成是”的印象,让民众感到政府的游移、荏弱、缺乏魄力。
“美牛风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马英九为了尽快与美国开展协商FTA(自由贸易协定)固然没错,但忽视了民间对美牛的反对情绪。事前相关官员信誓旦旦如要开放,一定会先向“立法院”报告,实际上却没有。行政部门的美牛修法版本甚至连国民党的大多数立法委员都不支持,更不用说在立法系统能获得通过,由此造成后续被动难堪之局面。
前段时间的一份民调显示,岛内竟有高达52%的民众,连一个“部会”官员都答不出来,能够正确回答超过5个“部会”官员姓名者,比例仅为13%。连一些重要部会的首长都不知道,大多数民众又怎么会了解这些部会的政策?更何谈让民众大力支持?
事实上,马英九最为缺乏的就是善将将的能力,也就是卓有成效的领导力与管理能力,管理最高的境界是无为而治,马英九确实做得很辛苦,但经常是吃力不讨好,而身边的这些“大臣”和立委们是否也个个如此尽心用力,执行力是否能维持高效,并能更多分担一些马肩头上的宣传及辅选重担?如果都非常努力,是否采用了合适的人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前进?出现偏差如何在社会异议扩大化前先在体制内得到迅速纠正?这些都是等待解决的问题。
照理说,马团队对一些重大议题要牢牢把握主动权和宣导的穿透力,使议题的步伐随自己的节奏起舞,同时有效地避免绿营的牵制。因为,民进党“立委”在立院系统个个能征善战,在选民中也有较高的曝光度,一定程度上形成正向支持不断增多的效应。相反,国民党“立委”们在立院虽人数众多,但在议事战场上能力低下,既不能战,也不能和,任由民进党绑架立院议事进程。这些既对政策的推进造成不利影响,也严重影响到国民党在泛蓝支持者心中的形象。
摇摆不定,不敢担当
马英九本届任期还没过半就面对如此艰困情势,2010年重心势必会放在内部改革与盘整。他本人的行事风格当然是改革首项,包括指挥不动党籍“立委”、摆不平地方派系等等,这些在民进党不可能发生的事,竟然都离奇地一一出现在马英九身上。
观察马英九的施政,其两岸政策缺乏明确方向感,他既要对美军购,也要发展两岸关系,期待透过两岸签订ECFA化解台湾经济边缘化危机,但一遇到绿营压力又退缩。他想要拴蓝营的心,又想顺绿营的意,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让自己进退维谷,给人形成做事太过拘谨,犹豫徘徊,没有魄力,没有担当的印象,怪不得邱毅对本刊记者这样说:“支持马英九,我们都没有光荣感啊。”
可以想象,接连吃了败仗的马英九此刻必然心情烦躁、沮丧不已,然而在这关 键时刻,他如果做了任何一个错误的决定,等到五都若再被民进党拿走三都以上,要再调整也来不及了。
大权力并不等于扩大执政的基础。作为一位领导人,马英九如果无法让党籍“立委”、亲蓝地方势力意识到覆巢之下无完卵,政治操作上胡萝卜和棍棒交互运用,国民党2012年又会江山不在。
仔細打量马英九,才发现他虽然追随蒋经国多年,但似乎并没学到蒋的治国之道。马是个“法律人”,谨守宪法分寸,对立法院的职权非常尊重,也从不干预司法,都是值得称道的特质。但古人早就说过,徒法不足以自行。台湾在民主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还有许多不上轨道的人与事。人民期望于他的,是能抓住重点,雷厉风行,展现更多的“领袖魄力”。至于其间分寸如何拿捏,就要看他的政治智慧了。
至少有件事马英九可以做个参考,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极力推进的一件事情就是医疗系统改革,甚至说如果能成功的话,即使只能做一届总统也在所不惜。
对于两岸关系也是如此,为两岸创造一个持久和平的环境是马英九的必然职责,只要主流民意支持,启动两岸和平协定的会商就应立即着手,如果在这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上做不出成绩,即使当了两届领导人又有什么意义?能在历史上彪炳千秋,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台湾民主,渐渐成熟
对于台湾普通的老百姓来讲,哪个党派执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常态的、有序的政党轮替。如此方能有效地抑制贪腐,才能把陈水扁一类的贪腐分子绳之以法。所以说,马英九由全胜而转为五连败,除了领导经济的不力等诸多因素,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常态。
自两蒋之后,台湾一直在摸索现代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的核心是选举,选票代表了民意,民意决定政治家的命运。台湾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国民党现掌控立法与行政两大最高权力却遭遇选举五连败。
选举的结果耐人寻味。长期以来是国民党的铁票区被民进党攻下;而5年前的县市长选举是国民党黄敏惠攻下嘉义市,意味着国民党已从中北部跨向南部布局。这种蓝绿势力彼此胶合的状态,正是政治力量平衡的结果。尽管国民党声言要努力施政,挽回民心,但这种民间的政治平衡,仍将会在成熟的台湾民主社会持续下去。
换个角度看,台湾选民的民主化程度,已经趋于成熟。台湾经过政党轮替,再也不是非此即彼的社会,民众已经懂得怎样利用选票的权利,去平衡社会的政治力量。因此,无论国民党和马英九做得如何好,民众也不会允许国民党在行政上已经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又在“立法院”完全独霸。
就岛内政党政治象征意义而言,民进党取得这3个席次后,总席次30席已超过 “立法院”全体席次的1/4,跨过了罢免及“修宪”门槛。民进党的杯葛力道增强,这正是岛内民主政治生态的必然。
“退一步说,如果民进党重新执政,他们同样会提出两岸政策,两岸关系不可能倒退。”黄创夏很理性地看待台湾的民主发育和成长。
事实就是这样,民主社会,不允许以党代政、以党领政,甚至绝不允许一党独大。民主社会,必须保持制衡一党独裁的平衡力量。而这,不仅是任何民主社会的共同特点,就台湾来说,也是保持其和平、稳定、繁荣的根本力量。比如,在民进党统治的时候,国民党在立法机构的力量,就可以阻挡陈水扁“法理台独”的企图。同样,在国民党执政的时候——不论其危机还是顺境,民众都需要这样一种制衡的力量。
“‘五连败’的结果暴露出马英九不得民心的执政危机,说明马当局施政已失公信力。”岛内“名嘴”、著名政论评论家黄创夏就此话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作此评述。他同时强调说,党内清廉改革未见成效,贿选成风,改革打了折扣;“美牛”議题持续发酵,无法有效解决内外纷争。诸如此般,已引起民众的强烈反感,泛蓝民众开始观望,蓝营基本盘已经松动,说明民意再次对马当局提出严正警告,如若再不脱胎换骨,国民党还要重尝败绩。
现实就如黄创夏所言,现今的国民党很难找到乐观的理由。
选民热情,屡遭伤害
从4年前马英九任国民党主席开始,一直到吴伯雄接任至去年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在每次选举中攻无不克,并顺利赢回政权,那时的背景,就是因为陈水扁的施政成果令人失望所致,现在“风水轮流转”,魔咒又转回国民党身上。
马英九执政一年多来,对人民期待最深的振兴经济毫无建树,反而每况愈下,失业率节节上升,突破6%,人民对马政府的失望与不满自然会反映在选票上。
国民党对败选检讨的结论是,“蓝营民众不投票,支持者热情消失”。失望、伤心的民众越来越多地离弃国民党,一年半之间,整整蒸发掉100万票。
台湾中央电台著名主持人、政治评论员杨宪宏就此评论说:“这样的结果教训教训国民党,也没有坏处啊。陈水扁执政时,台湾天天都是下雨的日子,等到马英九来了,总算出了太阳,可这太阳没有温度啊,老百姓仍然感到寒冷,这样情景,先前的支持者怎么会出来投票呢?”
“更有甚者,马英九对选民的反应表现冷漠,立委补选失败的第二天,他还有心情去参加豪门婚宴,如此作派,让民众失去了2008年大选时的期待和感动。去年,我还一腔热血辞去中常委,想借此助推国民党的改革,结果呢?毫无用处。马英九真的牺牲了我们的热情啊。”立法委员邱毅语气激动地告知本刊记者。
与邱毅感同身受的还有马英九身边的顾问林火旺,去年台湾“八八水灾”之后,林公开辞去“国策顾问”职位,并在电视节目上批评刘兆玄十万火急的救灾时刻去染发。而马的另一位民间友人南方朔最近在“立法院”的一场座谈会上质疑马英九“没智慧、没能力、没本事”,执政不到两年,由民意支持度高达六成,演变到今日万箭穿心,批评马英九不如崇祯皇帝。南方朔“爱之深、责之切”,真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面对国民党的五次败选,“行政院长”吴敦义说,“光是检讨还不够,还要行动改进,才能重新唤回支持者的信心及投票的动机。”台中市长胡志强直言,“国民党以前做得不好的地方,选民的惩罚,已经都看到了,国民党要洗心革面全力改革。”邱毅更是疾呼,问题根本还是在马英九本人:“如果依然傲慢,依然陶醉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我说过,不会有钟摆效应的,只会有败选效应。”
“哀莫大于心死”,这实际就是现在泛蓝民众心情的写照。马英九应该明白,解决台湾各种问题在更多的时候并非是在“一张白纸上绘画”,而是要在“前任们”的“涂鸦”后继续作出让各个政党或台湾民众都满意的答卷。任何台湾政治领导人都要依靠“答卷的高分”得到台湾民众的认可或获得稳定的执政地位。
缺乏辩护,不善沟通
马英九真的了解民心民情吗?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到底是什么?利弊到底在哪里?如果民众并不了解又何谈支持呢?马英九决定到民间去宣讲ECFA,或许是个务实的思路。但什么事情总不能只靠马一人之力,而要靠团队的整体力量。
但不幸的是,马团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为政策辩护的意志和勇气,更缺乏沟通与说服的能力。因此在绿营的批评和抹黑下,留下了“积非成是”的印象,让民众感到政府的游移、荏弱、缺乏魄力。
“美牛风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马英九为了尽快与美国开展协商FTA(自由贸易协定)固然没错,但忽视了民间对美牛的反对情绪。事前相关官员信誓旦旦如要开放,一定会先向“立法院”报告,实际上却没有。行政部门的美牛修法版本甚至连国民党的大多数立法委员都不支持,更不用说在立法系统能获得通过,由此造成后续被动难堪之局面。
前段时间的一份民调显示,岛内竟有高达52%的民众,连一个“部会”官员都答不出来,能够正确回答超过5个“部会”官员姓名者,比例仅为13%。连一些重要部会的首长都不知道,大多数民众又怎么会了解这些部会的政策?更何谈让民众大力支持?
事实上,马英九最为缺乏的就是善将将的能力,也就是卓有成效的领导力与管理能力,管理最高的境界是无为而治,马英九确实做得很辛苦,但经常是吃力不讨好,而身边的这些“大臣”和立委们是否也个个如此尽心用力,执行力是否能维持高效,并能更多分担一些马肩头上的宣传及辅选重担?如果都非常努力,是否采用了合适的人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前进?出现偏差如何在社会异议扩大化前先在体制内得到迅速纠正?这些都是等待解决的问题。
照理说,马团队对一些重大议题要牢牢把握主动权和宣导的穿透力,使议题的步伐随自己的节奏起舞,同时有效地避免绿营的牵制。因为,民进党“立委”在立院系统个个能征善战,在选民中也有较高的曝光度,一定程度上形成正向支持不断增多的效应。相反,国民党“立委”们在立院虽人数众多,但在议事战场上能力低下,既不能战,也不能和,任由民进党绑架立院议事进程。这些既对政策的推进造成不利影响,也严重影响到国民党在泛蓝支持者心中的形象。
摇摆不定,不敢担当
马英九本届任期还没过半就面对如此艰困情势,2010年重心势必会放在内部改革与盘整。他本人的行事风格当然是改革首项,包括指挥不动党籍“立委”、摆不平地方派系等等,这些在民进党不可能发生的事,竟然都离奇地一一出现在马英九身上。
观察马英九的施政,其两岸政策缺乏明确方向感,他既要对美军购,也要发展两岸关系,期待透过两岸签订ECFA化解台湾经济边缘化危机,但一遇到绿营压力又退缩。他想要拴蓝营的心,又想顺绿营的意,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让自己进退维谷,给人形成做事太过拘谨,犹豫徘徊,没有魄力,没有担当的印象,怪不得邱毅对本刊记者这样说:“支持马英九,我们都没有光荣感啊。”
可以想象,接连吃了败仗的马英九此刻必然心情烦躁、沮丧不已,然而在这关 键时刻,他如果做了任何一个错误的决定,等到五都若再被民进党拿走三都以上,要再调整也来不及了。
大权力并不等于扩大执政的基础。作为一位领导人,马英九如果无法让党籍“立委”、亲蓝地方势力意识到覆巢之下无完卵,政治操作上胡萝卜和棍棒交互运用,国民党2012年又会江山不在。
仔細打量马英九,才发现他虽然追随蒋经国多年,但似乎并没学到蒋的治国之道。马是个“法律人”,谨守宪法分寸,对立法院的职权非常尊重,也从不干预司法,都是值得称道的特质。但古人早就说过,徒法不足以自行。台湾在民主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还有许多不上轨道的人与事。人民期望于他的,是能抓住重点,雷厉风行,展现更多的“领袖魄力”。至于其间分寸如何拿捏,就要看他的政治智慧了。
至少有件事马英九可以做个参考,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极力推进的一件事情就是医疗系统改革,甚至说如果能成功的话,即使只能做一届总统也在所不惜。
对于两岸关系也是如此,为两岸创造一个持久和平的环境是马英九的必然职责,只要主流民意支持,启动两岸和平协定的会商就应立即着手,如果在这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上做不出成绩,即使当了两届领导人又有什么意义?能在历史上彪炳千秋,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台湾民主,渐渐成熟
对于台湾普通的老百姓来讲,哪个党派执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常态的、有序的政党轮替。如此方能有效地抑制贪腐,才能把陈水扁一类的贪腐分子绳之以法。所以说,马英九由全胜而转为五连败,除了领导经济的不力等诸多因素,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常态。
自两蒋之后,台湾一直在摸索现代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的核心是选举,选票代表了民意,民意决定政治家的命运。台湾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国民党现掌控立法与行政两大最高权力却遭遇选举五连败。
选举的结果耐人寻味。长期以来是国民党的铁票区被民进党攻下;而5年前的县市长选举是国民党黄敏惠攻下嘉义市,意味着国民党已从中北部跨向南部布局。这种蓝绿势力彼此胶合的状态,正是政治力量平衡的结果。尽管国民党声言要努力施政,挽回民心,但这种民间的政治平衡,仍将会在成熟的台湾民主社会持续下去。
换个角度看,台湾选民的民主化程度,已经趋于成熟。台湾经过政党轮替,再也不是非此即彼的社会,民众已经懂得怎样利用选票的权利,去平衡社会的政治力量。因此,无论国民党和马英九做得如何好,民众也不会允许国民党在行政上已经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又在“立法院”完全独霸。
就岛内政党政治象征意义而言,民进党取得这3个席次后,总席次30席已超过 “立法院”全体席次的1/4,跨过了罢免及“修宪”门槛。民进党的杯葛力道增强,这正是岛内民主政治生态的必然。
“退一步说,如果民进党重新执政,他们同样会提出两岸政策,两岸关系不可能倒退。”黄创夏很理性地看待台湾的民主发育和成长。
事实就是这样,民主社会,不允许以党代政、以党领政,甚至绝不允许一党独大。民主社会,必须保持制衡一党独裁的平衡力量。而这,不仅是任何民主社会的共同特点,就台湾来说,也是保持其和平、稳定、繁荣的根本力量。比如,在民进党统治的时候,国民党在立法机构的力量,就可以阻挡陈水扁“法理台独”的企图。同样,在国民党执政的时候——不论其危机还是顺境,民众都需要这样一种制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