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愉快、和谐的数学课堂也成为必要之需,如何让数学课堂变成更加愉快、和谐呢?本文作者就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创造理想课堂,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新课程 和谐数学课堂 需求 兴趣 自信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师生间的和谐互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所谓和谐,和是‘禾’字旁一个‘口’字,意味着人人都有饭吃;‘谐’是‘言’字旁边一个‘皆’字,代表人人都可以说话,这两点是和谐最基本的备件”。现今数学学习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中学数学教学呼唤着“开放和谐”的课堂,基本认为和谐就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师生相互配合得适当和平衡。和谐课堂同样如是,那么如何在注重体验互动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生活呢?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愉快、和谐的数学课堂也成为必要之需,如何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更加愉快、和谐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如下做法甚佳。
一、因需而求,情绪体验,创设让学生做主的学习环境。
学生感受到学有所需,那么自然会认为学习是一件乐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创设某种情境,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去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调动自己积极学习、引发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巨大力量。
我们应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挑选他们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等。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张扬个性,使健康的人格得到更和谐、全面的发展。其次,教学设计要注意开放性。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显得相当轻松与积极,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学法,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又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开放的课堂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较好的培养,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较好的锻炼,实现课堂活动的多姿多彩。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为其宗旨,引导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赋枯燥的数学以“生命”,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启动情感,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课堂活动的多样化。
美丽的情境,优美的数学公式,具有强烈线条感的图案,壮丽雄伟的建筑感官,都能强烈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启动内心情感,引发对知识的渴求。对于《走进图形世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内容,我都是这样带领学生走进图形之美的。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即是建立在情感活动基础上的感受美、识别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也是师生间心灵、情感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过程,教师应以自己富于积极情感特征的优美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开展有趣、好玩、新奇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动、好玩是学生的天性,而活动具有熟悉、简易、富有变化、令人兴奋等性质,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带来轻松、快乐的气氛,刺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透过活动时的积极、专注、思维训练及没有压力的想像空间,从而收到学习活动的轻松、高效,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均是十分有益的。
三、合作体验,主动探究,倡导活动式教学,实现学习活动的轻松、高效。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靠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因此,我们应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地把个性展现出来,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交流中升华,使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地发展。这种教学策略,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应在体验、顿悟和创造中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合作交流等行为,由外到内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经历,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经验的相互作用下,从而在合作体验中获得知识、使自己得到发展。
四、互动交流,实践出真知,体验成功的快乐,自动延伸。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为其宗旨,将课堂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赋枯燥的数学以“生命”。这种“合作—互动—探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去获知识、去交流,在合作、互助互动中获取多向信息,将感性的实践活动与学生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学习的一种内隐动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赏识学生,使学生建立自信。如对于那些考虑问题周密细致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可给予鼓励和赞赏:“老师为你骄傲。”“你也可以做数学家。”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增强数学的魅力;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赏识是一种积极手段,民主型的交往,让师生以肯定的态度,欣赏自己的学生,鼓励自己的同伴,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敢于求异求新,向纵深延伸提高。事实证明,教师的欣赏、夸奖,同伴间的互相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体验,更能带来更多的投入、巨大的信心。
夏丏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理解并欣赏学生每一个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要以一颗爱生之心,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和谐课堂,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宽松、自由、安全的氛围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课掌上,教师应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自由、独立、完整、有其独特天性和尊严的人,尊重学生,接纳、平视、理解和宽容地看待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像父母兄长般珍爱学生,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对话的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前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开创21世纪数学教育新局面——全国中学数学教育第九届年会论文特辑.沪科技.
关键词: 新课程 和谐数学课堂 需求 兴趣 自信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师生间的和谐互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所谓和谐,和是‘禾’字旁一个‘口’字,意味着人人都有饭吃;‘谐’是‘言’字旁边一个‘皆’字,代表人人都可以说话,这两点是和谐最基本的备件”。现今数学学习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中学数学教学呼唤着“开放和谐”的课堂,基本认为和谐就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师生相互配合得适当和平衡。和谐课堂同样如是,那么如何在注重体验互动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生活呢?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愉快、和谐的数学课堂也成为必要之需,如何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更加愉快、和谐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如下做法甚佳。
一、因需而求,情绪体验,创设让学生做主的学习环境。
学生感受到学有所需,那么自然会认为学习是一件乐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创设某种情境,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去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调动自己积极学习、引发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巨大力量。
我们应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挑选他们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等。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张扬个性,使健康的人格得到更和谐、全面的发展。其次,教学设计要注意开放性。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显得相当轻松与积极,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学法,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又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开放的课堂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较好的培养,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较好的锻炼,实现课堂活动的多姿多彩。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为其宗旨,引导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赋枯燥的数学以“生命”,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启动情感,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课堂活动的多样化。
美丽的情境,优美的数学公式,具有强烈线条感的图案,壮丽雄伟的建筑感官,都能强烈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启动内心情感,引发对知识的渴求。对于《走进图形世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内容,我都是这样带领学生走进图形之美的。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即是建立在情感活动基础上的感受美、识别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也是师生间心灵、情感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过程,教师应以自己富于积极情感特征的优美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开展有趣、好玩、新奇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动、好玩是学生的天性,而活动具有熟悉、简易、富有变化、令人兴奋等性质,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带来轻松、快乐的气氛,刺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透过活动时的积极、专注、思维训练及没有压力的想像空间,从而收到学习活动的轻松、高效,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均是十分有益的。
三、合作体验,主动探究,倡导活动式教学,实现学习活动的轻松、高效。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靠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因此,我们应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地把个性展现出来,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交流中升华,使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地发展。这种教学策略,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应在体验、顿悟和创造中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合作交流等行为,由外到内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经历,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经验的相互作用下,从而在合作体验中获得知识、使自己得到发展。
四、互动交流,实践出真知,体验成功的快乐,自动延伸。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为其宗旨,将课堂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赋枯燥的数学以“生命”。这种“合作—互动—探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去获知识、去交流,在合作、互助互动中获取多向信息,将感性的实践活动与学生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学习的一种内隐动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赏识学生,使学生建立自信。如对于那些考虑问题周密细致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可给予鼓励和赞赏:“老师为你骄傲。”“你也可以做数学家。”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增强数学的魅力;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赏识是一种积极手段,民主型的交往,让师生以肯定的态度,欣赏自己的学生,鼓励自己的同伴,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敢于求异求新,向纵深延伸提高。事实证明,教师的欣赏、夸奖,同伴间的互相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体验,更能带来更多的投入、巨大的信心。
夏丏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理解并欣赏学生每一个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要以一颗爱生之心,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和谐课堂,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宽松、自由、安全的氛围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课掌上,教师应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自由、独立、完整、有其独特天性和尊严的人,尊重学生,接纳、平视、理解和宽容地看待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像父母兄长般珍爱学生,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对话的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前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开创21世纪数学教育新局面——全国中学数学教育第九届年会论文特辑.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