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词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579篇研究文献中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结构分析,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作者、机构他们之间的合作程度;对灵敏素质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灵敏素质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灵敏素质 结构特征 词频分析
体能发展水平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而运动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灵敏素质受到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一、灵敏素质研究的作者分布特征
文献的发文量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该领域在在阶段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每个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研究成果的不断创新,都是依靠着研究群体规模的持续壮大,从1978年只有何加才一个人到2014年的99人。每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起着中间桥梁的作用。在这些579篇研究的文献中,记录有效的有576篇,自1978年以来,从事灵敏素质的研究共有750位作者,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高产作者有8人,包括:赵西堂5篇、高原4篇、葛春林4篇、王艺兵4篇、杜萍3篇、朱静华3篇、丛林3篇、王茹3篇,占该研究作者的1.07%,可被称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发文量有2篇的有40位,占总作者的5.33%,剩余的都是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占据了93.60%,占据总研究人数的很大一部分。
国内灵敏素质的研究还是以个人和师生关系的合作为主要途径,就算有相互的联系,但是规模较小,大都呈现出师生关系。这些师生研究的团队之中,他们不能合作交流形成一个更大的团队。丛林与朱静华、聂应军与吕万刚的合作相对于稳定,但是两者的规模太小,没有真正的团队研究,并且不能找到他俩研究团队的核心所在。因为团队的规模不大,都是呈一种发散式形状,一旦有人脱离了这弱小的队伍,就会造成该队伍的解散。
二、灵敏素质研究的机构分布特征
在这些研究的文献中,研究人员分布在374个机构中(如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都归于北京体育大学),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有8家机构被称为高产机构,主要是大学和研究院所。北京体育大学以15篇的发文量位于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研究机构,是灵敏素质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各发文7篇、南京体育学院发文6篇、首都体育学院发文5篇、成都体育学院发文4篇、上海体育学院发文4篇,这8所大学共发文55篇,占研究总文献量的9.5%,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剩下机构的发文量占研究文献的90.5%,所占比例过于庞大,我们应更加重视这8所高产机构,加大他们对科学的研究,使这些高产机构的科研成果能处于主导地位,形成主体,对科学的研究机构多是件好事,但是要加强这些机构的相互联系和研究成果。
研究机构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与首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与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沈阳体育学院与沈阳师范大学等等几个机构的合作比较稳定,机构与机构之间合作的网络太小,很不稳定,有一个机构放弃,另一个就要去独自奋战,不能形成有效的团体。机构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科学研究成果的发展,科学研究需要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共同努力,取长补短,才能使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学术规模不断壮大。
三、灵敏素质研究的关键词分布特征
关键词是一种未经规范的自然语言,虽然其意义在学术共同体内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出现年份可以让人清楚直观地表现出国内灵敏素质研究热点的分布和演进、发展的趋势。关键词主要来自于摘要、题目和正文,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是对此论文研究所应高度重视的方面。为此,我们对灵敏素质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关键词出现10次以上的定位高频词汇。
由于作者的习惯、风格的不同等其他方面的差异,在关键词标注时也是不相同的。灵敏素质是关键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达到258次,这与这次研究的相关文献有关系(检索方式为主题=灵敏素质),同样身体素质这一关键词也达到128次,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基础,充分说明灵敏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灵敏素质也为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实现了运动能力的转换。身体素质(128次)、速度素质(30次)、力量素质(30次)、柔韧素质(20次)、运动素质(16次)和体能(16次)成为研究的热点。运动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而体能水平的高低,又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况且灵敏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素质之一,且灵敏素质是集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的综合反应能力,可看出灵敏素质与这些运动素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着对方。
参考文献:
[1] 柴娇,杨铁黎,姜山.开放情境下7-12岁儿童动作灵敏性发展的研究——六角反应球抓球测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9):60-65.
[2] 赵西堂,葛春林,孙平.试论运动灵敏性的概念及其分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8(8):92-95.
[3] 赵丙军,司虎克.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知识网络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31(9):6-14.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词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579篇研究文献中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结构分析,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作者、机构他们之间的合作程度;对灵敏素质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灵敏素质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灵敏素质 结构特征 词频分析
体能发展水平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而运动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灵敏素质受到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一、灵敏素质研究的作者分布特征
文献的发文量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该领域在在阶段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每个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研究成果的不断创新,都是依靠着研究群体规模的持续壮大,从1978年只有何加才一个人到2014年的99人。每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起着中间桥梁的作用。在这些579篇研究的文献中,记录有效的有576篇,自1978年以来,从事灵敏素质的研究共有750位作者,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高产作者有8人,包括:赵西堂5篇、高原4篇、葛春林4篇、王艺兵4篇、杜萍3篇、朱静华3篇、丛林3篇、王茹3篇,占该研究作者的1.07%,可被称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发文量有2篇的有40位,占总作者的5.33%,剩余的都是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占据了93.60%,占据总研究人数的很大一部分。
国内灵敏素质的研究还是以个人和师生关系的合作为主要途径,就算有相互的联系,但是规模较小,大都呈现出师生关系。这些师生研究的团队之中,他们不能合作交流形成一个更大的团队。丛林与朱静华、聂应军与吕万刚的合作相对于稳定,但是两者的规模太小,没有真正的团队研究,并且不能找到他俩研究团队的核心所在。因为团队的规模不大,都是呈一种发散式形状,一旦有人脱离了这弱小的队伍,就会造成该队伍的解散。
二、灵敏素质研究的机构分布特征
在这些研究的文献中,研究人员分布在374个机构中(如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都归于北京体育大学),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有8家机构被称为高产机构,主要是大学和研究院所。北京体育大学以15篇的发文量位于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研究机构,是灵敏素质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各发文7篇、南京体育学院发文6篇、首都体育学院发文5篇、成都体育学院发文4篇、上海体育学院发文4篇,这8所大学共发文55篇,占研究总文献量的9.5%,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剩下机构的发文量占研究文献的90.5%,所占比例过于庞大,我们应更加重视这8所高产机构,加大他们对科学的研究,使这些高产机构的科研成果能处于主导地位,形成主体,对科学的研究机构多是件好事,但是要加强这些机构的相互联系和研究成果。
研究机构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与首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与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沈阳体育学院与沈阳师范大学等等几个机构的合作比较稳定,机构与机构之间合作的网络太小,很不稳定,有一个机构放弃,另一个就要去独自奋战,不能形成有效的团体。机构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科学研究成果的发展,科学研究需要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共同努力,取长补短,才能使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学术规模不断壮大。
三、灵敏素质研究的关键词分布特征
关键词是一种未经规范的自然语言,虽然其意义在学术共同体内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出现年份可以让人清楚直观地表现出国内灵敏素质研究热点的分布和演进、发展的趋势。关键词主要来自于摘要、题目和正文,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是对此论文研究所应高度重视的方面。为此,我们对灵敏素质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关键词出现10次以上的定位高频词汇。
由于作者的习惯、风格的不同等其他方面的差异,在关键词标注时也是不相同的。灵敏素质是关键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达到258次,这与这次研究的相关文献有关系(检索方式为主题=灵敏素质),同样身体素质这一关键词也达到128次,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基础,充分说明灵敏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灵敏素质也为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实现了运动能力的转换。身体素质(128次)、速度素质(30次)、力量素质(30次)、柔韧素质(20次)、运动素质(16次)和体能(16次)成为研究的热点。运动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而体能水平的高低,又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况且灵敏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素质之一,且灵敏素质是集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的综合反应能力,可看出灵敏素质与这些运动素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着对方。
参考文献:
[1] 柴娇,杨铁黎,姜山.开放情境下7-12岁儿童动作灵敏性发展的研究——六角反应球抓球测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9):60-65.
[2] 赵西堂,葛春林,孙平.试论运动灵敏性的概念及其分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8(8):92-95.
[3] 赵丙军,司虎克.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知识网络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31(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