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钢琴虽为西洋乐器,但当它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时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是一首很典型古曲改编曲,它原是一首琵琶曲,但在黎英海先生笔下却成了一首动听的钢琴曲,他证明了在西洋乐器的身上同样也可以体现出中国音乐的风韵,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从作品的创作和演奏上分析,向大家阐释古曲钢琴改编曲的价值,给予更多的演奏者练习的建议。
[关键词]黎英海;夕阳箫鼓;创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9-0116-02
一、《夕阳箫鼓》的创作特点
《夕阳箫鼓》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古曲,早在明清时期此曲就被广泛流传。1895年李芳园将此曲改名为《浔阳琵琶》,1925年《夕阳箫鼓》以民族器乐合奏曲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从此这首曲子被大众所熟知,直到1926年沈浩初将曲名名称改回《夕阳箫鼓》。
黎英海先生受之前各种改编版本的启发,创作了钢琴曲《夕阳箫鼓》并被收录在《钢琴曲五首》中,该曲虽基本保留原曲的结构,但是删掉了原有的十个标题,使其成为一首真正的钢琴独奏曲。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练,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下面笔者就民族化的调式、调性布局、和声、对民族乐器的模仿这几个方面介绍。
(一)民族化的调式
钢琴是一件音域广泛的乐器,为了使它能运用于中国作品中,前人通过不断的创新发明了七声调式,也就是出现四个偏音(变宫、清角、变徵、清羽)。钢琴曲《夕阳箫鼓》以bG宫作为主要调式,再加上偏音的运用,很自然地将中国传统调式与西方音乐完美结合。
(二)民族化的调性布局
全曲的调式都围绕着bG宫创作,若细看每个段落,引子(1~8)为bE羽、主题(9~21)为bA商、变奏一(22~33)为bA商、变奏二(34~47)为bA商、变奏三(48~72)为bA商,变奏四(73~97)为bA商、变奏五(98~135)为bE羽、变奏六(136~196)为bA商、尾声(197~210)为bA商。其中变奏三虽为bA商,但和声却采用了bC宫系统的bD商调式的和弦,例如作品59-63小节,这就破坏了整体的稳定性,使得整首曲子形成了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的调式特点。
(三)民族化的和声——以三度叠置和弦为例
三度叠置和弦经常被运用于西方作品的创作中,三度叠置和弦会使音色听起来更加饱满,音响效果更加丰富,一个和弦属性的差异也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但在进行三度叠置时,不可避免会遇到偏音,为此黎英海先生运用省略三音、替代三音、附加六度音等多种方法巧妙的处理,使整首曲子听起来还是流畅自如。
1省略三音
在五声调式中,商音上建立的三和弦为“re fa la”(首调),徵音上的三和弦为“sol si re”,其中“fa”和“si”都是偏音,为了保持五声调式,只得将三音省去。例如108~115小节,将左手和弦的三音都省去,丝毫没有影响和弦听起来源远流长的效果[2]。
2替代三音
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我们都知道三音在和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光省略三音不是一個长久之计,此时替代三音就起到很大的用途。替代三音就是把三音换成相邻的正音,前提是这个三音为偏音。例如第10小节,在徵音上建立的徵和弦,原本的和弦应是“bre fabla”,但这里用了正音bsol,也就是变宫音来替代fa。 二、《夕阳箫鼓》的演奏技巧
(一)对鼓的模仿
引子部分是此曲的一大亮点,开头1至2小节模仿鼓声,由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到八分音符最后无限循环bB,形成常见的轮指奏法。在速度上由慢至快,表现鼓声的由远及近。这里考验演奏者左右手的来回交替,可能在弹奏时会出现两只手“打架”的问题,容易让音符重叠发不出声响,因此在弹奏时我们需要给每只手留有缓冲的时间。为了达到演奏效果,左右手可以保持一定距离,左手手肘靠左,右手靠右。另外,为了营造很好的音响效果,演奏时可以预先把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踩下。
(二)对箫的模仿
在乐曲的4、5小节中,右手采用倚音来模仿箫的音色,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在弹奏时一带而过却十分有韵味,演奏者须放松手指,提前找好音的位置,并贴键弹奏。注意装饰音是用来给主音增加色彩的,千万不能“喧宾夺主”,也就是说倚音弹奏要轻,突出主音。
(三)对古筝的模仿
古筝作为古老民族乐器之一,有许多的演奏技法,比如按、摇指、撮、钩、刮奏等等,在这首曲子中模仿了许多古筝的刮奏技法,表现在经过句和音阶琶音中[3],例如引子的第六小节。这一小节是华彩句,要想弹好必须做到手腕撑好、手指贴键、左右手交替弹奏,再配合踏板,让人听起来像是用一只手完成一样,没有间断,尽力去模仿古筝刮奏时的感觉。除此之外引子的第三小节,左右手均为琶音,两只手呈反向进行,弹奏时要突出主旋律“mi sol la mi re”,其他的音利用手臂的力量迅速带过。
(四)对琵琶的模仿
琵琶语古筝一样也有许多技法,比如勾、抹、扫、滚、轮等,再加上此曲的前身就是琵琶曲,自然有多处都模仿琵琶的音色。
1彈、挑技法
变奏六一开始就模仿了琵琶的弹、挑,是全曲的高潮,这一段的速度较快,所以在弹奏时每个手指要主动下键,一直贴键,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要弹奏的很清楚,速度由慢到快,音量有弱变强,一小节用一个踏板,达到音色富有弹性为佳。
2滚、轮技法
为了模仿滚、轮的技法,黎英海先生采用钢琴的颤音来替代。在弹奏颤音时特别注意音色均匀,把注意力放在手指上,始终保持放松的状态。颤音在弹奏时也要注意强弱的变化以及速度的变化,应该是由慢至快,由强到弱,例如34~37小节。这里的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也模仿了琵琶的音色,要求弹奏的颗颗分明,不能糊掉。
3扫技法
琵琶的扫音,给人一种铿锵有力的感觉,例如变奏五。这里的演奏难度较大,要慢练。左手旋律交给了大拇指,下键要又快又准,毫不犹豫地完成,在气势上有一种众人划桨,千帆竞发的感觉。
三、演奏经验总结
(一)想象力
在弹奏作品时,我们需要给自己营造一种意境,才能投入其中。感动别人的前提是先感动自己,只有把曲子里的东西吸收变成自己的才能自然流露,从而带动别人的情绪。虽然这首曲子黎英海先生在创作时去掉了小标题,但笔者在练习时还是会结合原曲的标题,想象画面。比如引子部分,想象夕阳西下时,有一个船夫在江边击鼓,好似是这条江的引路者,提醒着船家们夜晚将至。主题部分想象成夜幕降临,月亮穿梭在云层中的情景,变奏四描绘了渔夫们满载而归,尤其体现在左手双音中音区和高八度的来回跳动,表现了欢快的情绪。变奏五表现了众人划桨,水波荡漾,歌声回响的景象,场面十分热烈。第六变奏可以将其想象成千帆竞发的场面,尾声就把它想象成月色降临,群舟归去,天空和江面又恢复在一片寂静之中。当然,每个人对于曲子意境的理解不同,但只要把握好大致的基调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一定事半功倍。
(二)速度
笔者认为速度影响着乐曲的结构,一旦速度控制不好,曲子的结构很容易散掉。黎英海先生在创作《夕阳箫鼓》时,将民族音乐的散—慢—中—快—散运用其中,并且用速度记号提醒演奏者弹奏速度。将整首作品分段来看:引子部分为散板,也是全曲最难表现的地方。散板是非常自由的节奏,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无板无眼”,全凭演奏者自由发挥,若处理好可给曲子增加不少的美感。虽说自由,但也不能无章法,要想让听者听得舒服,就特别要注重细节之处的练习和处理。比如装饰音,要注意它的自然过渡和变化,要做到散而有序。具体来说的话就是第一二小节模仿钟楼鼓声时速度要由慢加快;四五小节速度也是由慢至快,但变化不大;最后一句渐慢渐弱,为过渡下一段做准备。
(三)踏板
踏板对于音乐处理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这首作品中为了模仿民族乐器被大量运用。比如在模仿古琴时,可以用左踏板,使音色达到柔、沉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入一点延音踏板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在模仿古筝刮奏时先踩一半踏板然后慢慢踩实最后慢慢送,这样弹奏出的效果就像流水一样,而且不会使音混起来。此外,预留踏板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比如主题部分出来之前预留延音踏板,可以让人一下子进入情景,避免踏板后加进来,听起来很突然。运用踏板时尤其要注意换踏板,不要使音糊在一起,反而起到不好的效果。
注释:
[1]
徐平力.集民族之精华 创华夏之神韵——作曲家黎英海的音乐创作与理论创新[J].音乐创作,2012(09):14.
[2]禹永一.古曲新声 华夏神韵——析黎英海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创作[J].中国音乐,2013(01):160.
[3]刘 畅.论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民族化元素及其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9:20—27.
(责任编辑:崔晓光)
钢琴虽为西洋乐器,但当它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时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是一首很典型古曲改编曲,它原是一首琵琶曲,但在黎英海先生笔下却成了一首动听的钢琴曲,他证明了在西洋乐器的身上同样也可以体现出中国音乐的风韵,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从作品的创作和演奏上分析,向大家阐释古曲钢琴改编曲的价值,给予更多的演奏者练习的建议。
[关键词]黎英海;夕阳箫鼓;创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9-0116-02
一、《夕阳箫鼓》的创作特点
《夕阳箫鼓》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古曲,早在明清时期此曲就被广泛流传。1895年李芳园将此曲改名为《浔阳琵琶》,1925年《夕阳箫鼓》以民族器乐合奏曲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从此这首曲子被大众所熟知,直到1926年沈浩初将曲名名称改回《夕阳箫鼓》。
黎英海先生受之前各种改编版本的启发,创作了钢琴曲《夕阳箫鼓》并被收录在《钢琴曲五首》中,该曲虽基本保留原曲的结构,但是删掉了原有的十个标题,使其成为一首真正的钢琴独奏曲。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炼,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XE"然而,黎英海先生对自己的改编并不满意,为了让钢琴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更好地结合,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它使趋势结构更加紧密,同时也少了一些对于琵琶的模仿,在1982年登录在《中国音乐》上,暂且在这里成为第二版本。黎英海先生曾表示他更喜爱第二个版本,因为它更为精练,因此本文皆是以第二版本为研究对象。"下面笔者就民族化的调式、调性布局、和声、对民族乐器的模仿这几个方面介绍。
(一)民族化的调式
钢琴是一件音域广泛的乐器,为了使它能运用于中国作品中,前人通过不断的创新发明了七声调式,也就是出现四个偏音(变宫、清角、变徵、清羽)。钢琴曲《夕阳箫鼓》以bG宫作为主要调式,再加上偏音的运用,很自然地将中国传统调式与西方音乐完美结合。
(二)民族化的调性布局
全曲的调式都围绕着bG宫创作,若细看每个段落,引子(1~8)为bE羽、主题(9~21)为bA商、变奏一(22~33)为bA商、变奏二(34~47)为bA商、变奏三(48~72)为bA商,变奏四(73~97)为bA商、变奏五(98~135)为bE羽、变奏六(136~196)为bA商、尾声(197~210)为bA商。其中变奏三虽为bA商,但和声却采用了bC宫系统的bD商调式的和弦,例如作品59-63小节,这就破坏了整体的稳定性,使得整首曲子形成了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的调式特点。
(三)民族化的和声——以三度叠置和弦为例
三度叠置和弦经常被运用于西方作品的创作中,三度叠置和弦会使音色听起来更加饱满,音响效果更加丰富,一个和弦属性的差异也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但在进行三度叠置时,不可避免会遇到偏音,为此黎英海先生运用省略三音、替代三音、附加六度音等多种方法巧妙的处理,使整首曲子听起来还是流畅自如。
1省略三音
在五声调式中,商音上建立的三和弦为“re fa la”(首调),徵音上的三和弦为“sol si re”,其中“fa”和“si”都是偏音,为了保持五声调式,只得将三音省去。例如108~115小节,将左手和弦的三音都省去,丝毫没有影响和弦听起来源远流长的效果[2]。
2替代三音
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我们都知道三音在和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光省略三音不是一個长久之计,此时替代三音就起到很大的用途。替代三音就是把三音换成相邻的正音,前提是这个三音为偏音。例如第10小节,在徵音上建立的徵和弦,原本的和弦应是“bre fabla”,但这里用了正音bsol,也就是变宫音来替代fa。 二、《夕阳箫鼓》的演奏技巧
(一)对鼓的模仿
引子部分是此曲的一大亮点,开头1至2小节模仿鼓声,由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到八分音符最后无限循环bB,形成常见的轮指奏法。在速度上由慢至快,表现鼓声的由远及近。这里考验演奏者左右手的来回交替,可能在弹奏时会出现两只手“打架”的问题,容易让音符重叠发不出声响,因此在弹奏时我们需要给每只手留有缓冲的时间。为了达到演奏效果,左右手可以保持一定距离,左手手肘靠左,右手靠右。另外,为了营造很好的音响效果,演奏时可以预先把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踩下。
(二)对箫的模仿
在乐曲的4、5小节中,右手采用倚音来模仿箫的音色,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在弹奏时一带而过却十分有韵味,演奏者须放松手指,提前找好音的位置,并贴键弹奏。注意装饰音是用来给主音增加色彩的,千万不能“喧宾夺主”,也就是说倚音弹奏要轻,突出主音。
(三)对古筝的模仿
古筝作为古老民族乐器之一,有许多的演奏技法,比如按、摇指、撮、钩、刮奏等等,在这首曲子中模仿了许多古筝的刮奏技法,表现在经过句和音阶琶音中[3],例如引子的第六小节。这一小节是华彩句,要想弹好必须做到手腕撑好、手指贴键、左右手交替弹奏,再配合踏板,让人听起来像是用一只手完成一样,没有间断,尽力去模仿古筝刮奏时的感觉。除此之外引子的第三小节,左右手均为琶音,两只手呈反向进行,弹奏时要突出主旋律“mi sol la mi re”,其他的音利用手臂的力量迅速带过。
(四)对琵琶的模仿
琵琶语古筝一样也有许多技法,比如勾、抹、扫、滚、轮等,再加上此曲的前身就是琵琶曲,自然有多处都模仿琵琶的音色。
1彈、挑技法
变奏六一开始就模仿了琵琶的弹、挑,是全曲的高潮,这一段的速度较快,所以在弹奏时每个手指要主动下键,一直贴键,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要弹奏的很清楚,速度由慢到快,音量有弱变强,一小节用一个踏板,达到音色富有弹性为佳。
2滚、轮技法
为了模仿滚、轮的技法,黎英海先生采用钢琴的颤音来替代。在弹奏颤音时特别注意音色均匀,把注意力放在手指上,始终保持放松的状态。颤音在弹奏时也要注意强弱的变化以及速度的变化,应该是由慢至快,由强到弱,例如34~37小节。这里的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也模仿了琵琶的音色,要求弹奏的颗颗分明,不能糊掉。
3扫技法
琵琶的扫音,给人一种铿锵有力的感觉,例如变奏五。这里的演奏难度较大,要慢练。左手旋律交给了大拇指,下键要又快又准,毫不犹豫地完成,在气势上有一种众人划桨,千帆竞发的感觉。
三、演奏经验总结
(一)想象力
在弹奏作品时,我们需要给自己营造一种意境,才能投入其中。感动别人的前提是先感动自己,只有把曲子里的东西吸收变成自己的才能自然流露,从而带动别人的情绪。虽然这首曲子黎英海先生在创作时去掉了小标题,但笔者在练习时还是会结合原曲的标题,想象画面。比如引子部分,想象夕阳西下时,有一个船夫在江边击鼓,好似是这条江的引路者,提醒着船家们夜晚将至。主题部分想象成夜幕降临,月亮穿梭在云层中的情景,变奏四描绘了渔夫们满载而归,尤其体现在左手双音中音区和高八度的来回跳动,表现了欢快的情绪。变奏五表现了众人划桨,水波荡漾,歌声回响的景象,场面十分热烈。第六变奏可以将其想象成千帆竞发的场面,尾声就把它想象成月色降临,群舟归去,天空和江面又恢复在一片寂静之中。当然,每个人对于曲子意境的理解不同,但只要把握好大致的基调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一定事半功倍。
(二)速度
笔者认为速度影响着乐曲的结构,一旦速度控制不好,曲子的结构很容易散掉。黎英海先生在创作《夕阳箫鼓》时,将民族音乐的散—慢—中—快—散运用其中,并且用速度记号提醒演奏者弹奏速度。将整首作品分段来看:引子部分为散板,也是全曲最难表现的地方。散板是非常自由的节奏,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无板无眼”,全凭演奏者自由发挥,若处理好可给曲子增加不少的美感。虽说自由,但也不能无章法,要想让听者听得舒服,就特别要注重细节之处的练习和处理。比如装饰音,要注意它的自然过渡和变化,要做到散而有序。具体来说的话就是第一二小节模仿钟楼鼓声时速度要由慢加快;四五小节速度也是由慢至快,但变化不大;最后一句渐慢渐弱,为过渡下一段做准备。
(三)踏板
踏板对于音乐处理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这首作品中为了模仿民族乐器被大量运用。比如在模仿古琴时,可以用左踏板,使音色达到柔、沉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入一点延音踏板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在模仿古筝刮奏时先踩一半踏板然后慢慢踩实最后慢慢送,这样弹奏出的效果就像流水一样,而且不会使音混起来。此外,预留踏板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比如主题部分出来之前预留延音踏板,可以让人一下子进入情景,避免踏板后加进来,听起来很突然。运用踏板时尤其要注意换踏板,不要使音糊在一起,反而起到不好的效果。
注释:
[1]
徐平力.集民族之精华 创华夏之神韵——作曲家黎英海的音乐创作与理论创新[J].音乐创作,2012(09):14.
[2]禹永一.古曲新声 华夏神韵——析黎英海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创作[J].中国音乐,2013(01):160.
[3]刘 畅.论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民族化元素及其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9:20—27.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