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重要性和现状出发,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和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价值和意义重大,但目前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较少且形式单调。建议通过提高价值挖掘和认识、给予政策资金保障和创新交流方式等多策略保障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开展。
关键词:武术交流;职业人才;人文湾区;发展策略
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重要性分析
(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主要在技能竞赛以及师生交流等方面。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水平息息相关,职业教育能为大湾区建设培养与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大湾区职业院校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服务于大湾区发展,是大湾区规划的内容和目标。
(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重要性
规划纲要正文中提出共同建设人文湾区,以武术、舞龙舞狮、龙舟、粤剧等载体,彰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武术是一项集技击健身、文化教育、商业娱乐、促进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具有坚实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背景,且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民族情结,是彰显文化魅力,增强文化实力的重要代表。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展武术交流活动,不但能增加大湾区职业院校学生之间的专业和文化交流,构建就业创业平台,同时也是落实武术进校园政策和践行大湾区发展规划——共建人文湾区的重要实践与印证,促进了大湾区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多方面的效益显著。
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院校的地理分布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东省东莞市、珠海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深圳市、广州市、惠州市以及港澳两个特区所组建的空间城市群,是我国建设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并参加全球竞争的重要布局和空间载体。
根据中国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公布的学校名单显示,目前大湾区(九市两区)城市群包含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了152所,其在校生超过300万。而珠三角九市拥有127所高等院校,包括了57所本科(含1所体育类)及70所专科(含2所体育类);中国香港具有18所高等院校;中国澳门则具有7所高等院校。珠三角九市中等职业学校多达245所,体育类中等职校拥有11所。目前大湾区职业院校培养的职业技能人才能够基本满足大湾区内职业人才培养需求,但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仍有较大需求。
(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活动有武术比赛、武术节和武术科学论文报告会等传统交流方式。调查研究发现,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数量较少。存在着缺乏共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统筹管理,文化对外传播的共生发展路径不畅通,共生发展的制度与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同时还存在着武术教育方式滞后、场地师资不足、观念淡泊等客观现象。因而重视与强化细化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发展策略问题凸显出来,并亟待解决。
三、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策略研究
(一)挖掘价值,提高认识
1.对武术价值的挖掘和认识
武术运动的文化和身体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和商业经济价值广为人知,但其提升个人心性、促进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的价值,以及塑造爱国主义情操的功能鲜为人知。因此,在新时代应该加大对武术价值的挖掘,加强对武术价值的引导和重视,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师生和普通民众对武术运动的进一步认识。
2.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我国发展战略中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时也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需要也正在大力培养与发展职业技能类人才。职业院校是我国为了培养职业人才而搭建的专业平台,源源不断的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大湾区对职业技能人才有非常大的需求量,《发展规划纲要》文件正文中提出了十一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相关措施,其内容多次涉及职业教育。同时大湾区也在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培养的重要人才高地,持续推动大湾区的不断发展。因而,须提高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3.对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大湾区职业院校之间的武术交流活动是武术技艺和文化教育的交流,有利于大湾区职业院校之间的武艺切磋、学术交流、人才的培养和构建就业创业平台,有利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正向发展,有利于促进《发展规划纲要》政策的落地实施和生根生长。从而应提高对大湾区职业院校武術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二)给予政策制度保障
1.政策资金支持
已实施的武术进校园政策及2019年初的《发展规划纲要》颁发已有些许时间,对粤港澳大湾区学校武术及其交流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初步成效。为了持续保障和促进《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武术进校园”等政策能够落地生根并枝繁叶茂,希望相关部门和领导继续强化和细化政策制度,给予适度财政资金扶持,为大湾区职业院校的武术交流和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驾护航。
2.职业院校积极实施
大湾区职业院校是武术交流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和践行者,应不遗余力的认真落实武术进校园政策和相关的文件政策,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完善学校武术教学的体系,保证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可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如加快院校之间的学分或荣誉互认,开展校园武术节、武术趣味运动会等多样化方式,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武术交流活动,并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过程的趣味性和行为的作用性。与此同时,可聘请岭南武术传承人来担任学校武术的客座教授或兼职老师,采用“师徒制”的传授模式,培育下一代岭南文化传承人。 (三)创新活动形式
1.武术交流活动开展的类型
传统的武术交流活动形式单调,效果有限。应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的武术交流方式,院校之间可创办武术联谊节、武术表演赛、武术论坛和武术征文等活动,职业院校可创办武术学堂、武术协会、武术大讲坛、校园武术节等校园活动,院系内部可创办武术手抄报、武术名人堂、武术知多少等技能类、知识类或游戏类竞赛等趣味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武术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武术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
2.参与武术交流的方式
结合现代人交流的多样化方式和特点,创新参与武术交流的方式,如建立武术贴吧、武术论坛、武术交流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共言共传武术文化。同时也可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抖音类的短视频网络平台来秀一秀自己的武术技艺。
(四)建立共享平台,打造大湾区品牌武术赛事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共享大湾区范围内的体育资源,有助于统一大湾区范围内可利用的资源和要素,从而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加大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武术资源的调度,并进行优势互补,解决武术资源困境,积极推进武术赛事交流与项目合作,打造大湾区品牌武术赛事,提高武术影响力。
(五)发挥名城名人名拳的效应,打造大湾区武术文化品牌
粤港澳大湾区武术名城、名人、名拳辈出,其中武术名城——佛山,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也是我国岭南武术发源发展的重要城市。武术名人——黄飞鸿、梁赞、叶问、张登魁等;武术名拳——咏春、蔡李佛及“洪刘蔡李莫”等著名拳种。据记载,广东的拳术套路有1360余套,功法和器械的数量也甚多。因此,可充分发挥武术名城、名人、名拳的影响效应,打造属于大湾区自己的武术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是为大湾区发展和腾飞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活动可以促进院校师生习武练武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人才培养协调机制的形成和创业就业平台的构建,促进大湾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文化的更深层次认同。既是实施武术进校园切实可行的方案,也是规划文件中共同建立人文湾区的具体要求和使命。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目前的武术交流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数量较少,存在着发展路径不畅通、制度与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二)建议
为保障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建议加大武术价值的挖掘、认识、宣传和重视,提高对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建议相关部门和领导给予强化和细化的政策制度保障及适度的财政资金扶持,职业院校认真组织并实施,将武术纳入教学内容并将岭南武术传人请进校园;建议创新武术交流活动开展的类型和参与交流的方式;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打造大湾区特色武术品牌;发挥名城名人名拳的效应,打造大湾区武术文化品牌。从而积极的保障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平,李艳娥.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发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10(20):53.
[2]金寧,谭延敏.区域文化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体育共生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2):8–9.
[3]高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析——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视阈下传统文化教育优化视角[J].营销界,2019(5):259–260.
[4]冯孟辉,郭玉成.新时期粤港澳武术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9,35(3):96–97.
[5]杨波.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交流与合作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9):11.
[6]曾昭胜,等.广东武术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关键词:武术交流;职业人才;人文湾区;发展策略
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重要性分析
(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主要在技能竞赛以及师生交流等方面。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水平息息相关,职业教育能为大湾区建设培养与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大湾区职业院校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服务于大湾区发展,是大湾区规划的内容和目标。
(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重要性
规划纲要正文中提出共同建设人文湾区,以武术、舞龙舞狮、龙舟、粤剧等载体,彰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武术是一项集技击健身、文化教育、商业娱乐、促进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具有坚实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背景,且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民族情结,是彰显文化魅力,增强文化实力的重要代表。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展武术交流活动,不但能增加大湾区职业院校学生之间的专业和文化交流,构建就业创业平台,同时也是落实武术进校园政策和践行大湾区发展规划——共建人文湾区的重要实践与印证,促进了大湾区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多方面的效益显著。
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院校的地理分布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东省东莞市、珠海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深圳市、广州市、惠州市以及港澳两个特区所组建的空间城市群,是我国建设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并参加全球竞争的重要布局和空间载体。
根据中国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公布的学校名单显示,目前大湾区(九市两区)城市群包含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了152所,其在校生超过300万。而珠三角九市拥有127所高等院校,包括了57所本科(含1所体育类)及70所专科(含2所体育类);中国香港具有18所高等院校;中国澳门则具有7所高等院校。珠三角九市中等职业学校多达245所,体育类中等职校拥有11所。目前大湾区职业院校培养的职业技能人才能够基本满足大湾区内职业人才培养需求,但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仍有较大需求。
(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活动有武术比赛、武术节和武术科学论文报告会等传统交流方式。调查研究发现,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数量较少。存在着缺乏共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统筹管理,文化对外传播的共生发展路径不畅通,共生发展的制度与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同时还存在着武术教育方式滞后、场地师资不足、观念淡泊等客观现象。因而重视与强化细化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发展策略问题凸显出来,并亟待解决。
三、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的策略研究
(一)挖掘价值,提高认识
1.对武术价值的挖掘和认识
武术运动的文化和身体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和商业经济价值广为人知,但其提升个人心性、促进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的价值,以及塑造爱国主义情操的功能鲜为人知。因此,在新时代应该加大对武术价值的挖掘,加强对武术价值的引导和重视,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师生和普通民众对武术运动的进一步认识。
2.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我国发展战略中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时也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需要也正在大力培养与发展职业技能类人才。职业院校是我国为了培养职业人才而搭建的专业平台,源源不断的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大湾区对职业技能人才有非常大的需求量,《发展规划纲要》文件正文中提出了十一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相关措施,其内容多次涉及职业教育。同时大湾区也在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培养的重要人才高地,持续推动大湾区的不断发展。因而,须提高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3.对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大湾区职业院校之间的武术交流活动是武术技艺和文化教育的交流,有利于大湾区职业院校之间的武艺切磋、学术交流、人才的培养和构建就业创业平台,有利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正向发展,有利于促进《发展规划纲要》政策的落地实施和生根生长。从而应提高对大湾区职业院校武術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二)给予政策制度保障
1.政策资金支持
已实施的武术进校园政策及2019年初的《发展规划纲要》颁发已有些许时间,对粤港澳大湾区学校武术及其交流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初步成效。为了持续保障和促进《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武术进校园”等政策能够落地生根并枝繁叶茂,希望相关部门和领导继续强化和细化政策制度,给予适度财政资金扶持,为大湾区职业院校的武术交流和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驾护航。
2.职业院校积极实施
大湾区职业院校是武术交流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和践行者,应不遗余力的认真落实武术进校园政策和相关的文件政策,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完善学校武术教学的体系,保证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可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如加快院校之间的学分或荣誉互认,开展校园武术节、武术趣味运动会等多样化方式,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武术交流活动,并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过程的趣味性和行为的作用性。与此同时,可聘请岭南武术传承人来担任学校武术的客座教授或兼职老师,采用“师徒制”的传授模式,培育下一代岭南文化传承人。 (三)创新活动形式
1.武术交流活动开展的类型
传统的武术交流活动形式单调,效果有限。应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的武术交流方式,院校之间可创办武术联谊节、武术表演赛、武术论坛和武术征文等活动,职业院校可创办武术学堂、武术协会、武术大讲坛、校园武术节等校园活动,院系内部可创办武术手抄报、武术名人堂、武术知多少等技能类、知识类或游戏类竞赛等趣味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武术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武术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
2.参与武术交流的方式
结合现代人交流的多样化方式和特点,创新参与武术交流的方式,如建立武术贴吧、武术论坛、武术交流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共言共传武术文化。同时也可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抖音类的短视频网络平台来秀一秀自己的武术技艺。
(四)建立共享平台,打造大湾区品牌武术赛事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共享大湾区范围内的体育资源,有助于统一大湾区范围内可利用的资源和要素,从而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加大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武术资源的调度,并进行优势互补,解决武术资源困境,积极推进武术赛事交流与项目合作,打造大湾区品牌武术赛事,提高武术影响力。
(五)发挥名城名人名拳的效应,打造大湾区武术文化品牌
粤港澳大湾区武术名城、名人、名拳辈出,其中武术名城——佛山,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也是我国岭南武术发源发展的重要城市。武术名人——黄飞鸿、梁赞、叶问、张登魁等;武术名拳——咏春、蔡李佛及“洪刘蔡李莫”等著名拳种。据记载,广东的拳术套路有1360余套,功法和器械的数量也甚多。因此,可充分发挥武术名城、名人、名拳的影响效应,打造属于大湾区自己的武术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是为大湾区发展和腾飞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活动可以促进院校师生习武练武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人才培养协调机制的形成和创业就业平台的构建,促进大湾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文化的更深层次认同。既是实施武术进校园切实可行的方案,也是规划文件中共同建立人文湾区的具体要求和使命。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目前的武术交流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数量较少,存在着发展路径不畅通、制度与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二)建议
为保障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建议加大武术价值的挖掘、认识、宣传和重视,提高对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建议相关部门和领导给予强化和细化的政策制度保障及适度的财政资金扶持,职业院校认真组织并实施,将武术纳入教学内容并将岭南武术传人请进校园;建议创新武术交流活动开展的类型和参与交流的方式;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打造大湾区特色武术品牌;发挥名城名人名拳的效应,打造大湾区武术文化品牌。从而积极的保障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平,李艳娥.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发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10(20):53.
[2]金寧,谭延敏.区域文化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体育共生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2):8–9.
[3]高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析——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视阈下传统文化教育优化视角[J].营销界,2019(5):259–260.
[4]冯孟辉,郭玉成.新时期粤港澳武术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9,35(3):96–97.
[5]杨波.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交流与合作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9):11.
[6]曾昭胜,等.广东武术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