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与银屑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on521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现象之一,对基因的表达、细胞分化与增殖等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银屑病是一种由多基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具有遗传背景的复杂疾病,其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过度增殖等表现.近年来关于DNA甲基化与银屑病相关基因p14、p16、p21、HLA-C、SHP-1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概述DNA甲基化机制及主要的甲基化检测方法,并阐述银屑病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的研究现状。

其他文献
婴儿血管瘤是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对于增生期的血管瘤应早期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普萘洛尔是临床常用的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取得较好的疗效,其可能机制包括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成、抑制低氧诱导性因子-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发生轴、促使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下调、以及降低血管瘤的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等。
IL-36是IL-1家族新成员,与传统IL-1家族成员具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相似的信号转导途径.IL-36主要在上皮细胞、树突细胞和CD4+T细胞中高表达,免疫调理及免疫激活作用较传统IL-1家族成员更强,提示IL-36在免疫反应中具有巨大的潜能.IL-36在SLE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提示与SLE可能存在联系,是SLE研究中有前景的分子之一。
如同人体其他系统,皮肤的内在老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此外,紫外线辐射诱发的氧化应激状态构成了皮肤的光老化,在皮肤老化的外因中起主要作用,抗氧化成了缓解皮肤外在老化的主要环节.辅酶Ql0一直以来主要用于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基于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近年来逐渐应用在皮肤的健康领域。
滤泡辅助性T细胞是一种辅助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的CD4+F细胞亚群,主要通过其表达的一些分子,如趋化因子受体5、可诱导共刺激分子、B细胞淋巴瘤分子-6、白介素21等,使滤泡辅助性T细胞迁移至生发中心,与B细胞相互作用,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被认为是B细胞最主要的辅助细胞.近年研究发现,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部分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Th17/IL-17免疫途径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这条途径也参与了许多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生.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已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复杂.近年来研究表明,抑制Th17/IL-17轴是免疫调节性药物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新途径.皮肤科常用药物环孢素、雷公藤、维A酸、维生素D、他克莫司及麦考酚酸对Th17/IL-17途径有抑制作用,探讨这些药物新的免疫调节机制,为临床
银屑病是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药物作为外因之一可诱发健康人群患病或恶化病情,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锂盐、抗疟药、四环素类抗生素等.药物按其与银屑病相关程度不同,可分为明确相关,有确切证据;可能相关,缺乏确切证据;偶有报道,有争议.按其后果不同可分为诱发银屑病的药物和恶化银屑病的药物.近年来发现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多,有的药物本身可用于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了解这些药物的致病
人为接触性皮炎是指出于诊断和治疗目的人为主动性诱发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目前除斑贴试验外,在皮肤科应用最广泛的是由二苯环丙烯酮(DPCP)诱导的人为接触性皮炎,因其具有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和激发新的免疫反应的功能,可用于斑秃、病毒疣、皮肤肿瘤、白癜风等的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存在多种假说,包括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抗原竞争、炎症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改变等。
X-性连锁鱼鳞病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性连锁隐性遗传角化障碍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附着深褐色大片状鳞屑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角膜混浊、隐睾症以及临床综合征.目前大部分研究表明,该病是由编码类固醇硫酸盐的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如患者同时伴有中间丝相关蛋白突变会加重临床表型.由于组织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改变,诊断往往依靠临床的特征性改变,而确诊主要依赖于生化检测和遗传信息学分析.目前对发病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增生性皮肤病,其皮损的产生和维持需要多种细胞共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细胞浸润到皮肤,引起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趋化因子是一类控制细胞定向移动的细胞因子,可分为4个亚族,在炎症和感染皮肤的生理反应中,趋化T细胞及其他细胞迁移及定植到皮肤,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