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本中插图的美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美。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插图所体现出来的美,在这种美之下的文本探究,一直被一线教师淡化,甚至忽略。笔者就这一问题试图从“线条构成的插图美”“形状变化中的插图美”“色彩斑斓中的插图美”“画面行进中的插图美”四个方面,以2001版人教社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部分插图为例,做简要的实例分析。
  关键词:人教版;语文课本;插图的美
  一、线条构成的插图美
  西画的线条是抚摸着肉体,显露出凹凸,体现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散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品格、气势与动向。[1]
  (一)直线构成的插图美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种画法叫做界画,是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指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方法。大多是用直线等描绘建筑物的格局,栩栩如生,甚至在结构比例上也不差分毫。如:第三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第一题习题插图,就是用规整的直线条将故宫博物院中从午门至神武门作为中轴线上的各个建筑物进行了抽象的比例表示,由南至北,一目了然,这幅插图的出现,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精妙作用。
  (二)曲线构成的插图美
  中国绘画中仅以线条便能将神态表达臻于完美。如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为《石壕吏》配的插图,茅草屋的屋顶和墙角用许多曲折的线条表现了老妇的茅屋简陋破败的景象,在人物的构图上,老妇人的衣服上曲线明显多于二吏衣服上的曲线,老妇衣服上大多曲折琐碎的曲线,这是为了表现老妇人贫寒的家境,而二吏的衣服大多用较为流畅的线条,目的是为了表达二吏的趾高气扬,仅从这些曲线对任务形象的勾勒上,就已经将《石壕吏》那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主旨反映的一览无余。
  二、形状变化中的插图美
  教科书中绘画插图作品中所刻画的客观物体,只是插图编绘人员勾画出的物象载体,寄托在客观物体背后情感表法才是其深刻内涵,
  第一单元第3课《蜡烛》的插图中,那位南斯拉夫母亲双手左右交叉抱于胸前,面前摆着一个正在燃烧的红色蜡烛,这个蜡烛形状用夸张的构图方式没有画成标准的圆柱体,而是通过生涩的直线条和错综的曲线,把蜡烛的形象做了夸张的歪曲,让人看见蜡烛,似乎就看见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为死去的红军战士守卫灵魂的坚定地心。而这个直观的感受不是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就是这个蜡烛,极度夸张变形的被赋予了意义蜡烛让人一下子走进了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深处,从而为更深的体悟文章内涵做了铺垫。
  三、色彩斑斓中的插图美
  红色让人振奋、激动、斗志昂扬;绿色能让人感到给人舒服、安静的感觉,可以放松也情、释放紧张情绪;黑色属于暗色,能则能给人带来给深沉、冷漠之感。色彩能表达出扩大和缩小、向前和向后的意思,同时也能体现伤心、寂寞、高兴、激烈等情感倾向。[2]
  如第一单元第2课《芦花荡》中的插图,一片芦苇塘的中央是一条小船,小船上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和一位赤裸上身的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手握一条长篙,整条船和老人、两个小孩的色彩都用赭石色和灰色构成,芦苇荡接近水面的部分用墨色填染,整个画面的下半部分色彩凝重,给人一种压抑、滞涩之感。但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作者通过写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白洋淀地区一位老头子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位爱憎分明、智勇双全、充满自信而又自尊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整篇文章表达的情调是向上的,明亮的,这一中心主旨的表达,在这幅插图中的体现,便是对芦苇荡末梢色彩的安排,整幅插图色彩都是冷色调的基础上,在芦苇荡的梢头却用暖色鹅黄进行填充,这是希望的颜色,温暖的颜色,把整片文章的感情基调和老人对两个女孩关心的温暖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也使得整幅画面色彩相宜,赏心悦目。这便是不同色彩安排下的插图对文章主题的鲜明表现。
  四、画面行进中的插图美
  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中的插图,背景是火车站上高高的建筑物,建筑物下面的空地上,有向候车室匆匆走去的背影,有在叫卖各种水果的商人,有警察和旅客交流的画面,有蹲在地上正在休息的人们,而近景是一位正在爬向那边月台的背影,“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就在这样一幅充满着动感的画面中,各色行人都怀揣着各种人生的悲欢离合在车站,这样一个象征别离的地方各行其是,而父亲的形象也是和那些人一样,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那些人中間也肯定有像父亲一样为孩子买橘子的人,只是境遇不同,年龄不同,而使得父亲买橘的形象才如此动人。通过插图,这些信息不言而喻,关键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充满动感的细节,让作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夺眶而出。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这幅插图,便是读懂了这一名篇的一半。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J].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0(05):1.
  [2]郭海蒙.人教版7年级语文教科书插图美育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化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体内发生的反应及代谢过程的学科。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熟悉正常人体机能、了解发病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对疾病的预防与诊治、掌握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理作用与毒副作用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对于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就显得非常必要。如何在生物化学教学合理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职业素质
期刊
一、仿生设计的发展及其对数字动效艺术形态的影响  (一)仿生设计的内涵发展  仿生设计作为一门新颖的研究学科,是综合建立在人机工程学、心理学、材料学、机械学、色彩学、美学等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它把包罗万象的自然界事物中丰富的结构形态和形色的生物功能等作为设计的研究对象,并在设计过程中有选择地仿照一个或多个自然事物的外在特征与内部原理进行的设计艺术;并能最终形成系统性的仿生研究方法和设计指导思想,促进
期刊
摘 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符合教学要求,还能更有效地组织好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培育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经典诵读;教学模式;生活体验;感悟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科目,包含心理、道德、法律、文化等知识,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内容丰富、综合性明显突出。它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爱国主义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其教育的核心不仅仅在于传递知识,了解知识,而更注重青
期刊
摘 要:高考阅卷教师对学生试卷解答题规范、能力体现有最深刻的认识。我们通过和高考阅卷教师的会谈纪要的深入学习。分析学生在解答题规范、能力不足的表现,从而制定历史教学中具体如何规范学生你的解答题规范。制定解题能力的具体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历史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考阅卷会谈纪要;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通过深入的学习《高考阅卷教师会谈纪要》分析目前学生在高考阶段所呈现的学科素养能力主要存在
期刊
摘 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发展建设,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不同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道德问题,如职业兴趣降低、学术态度不严谨、对学生关心不够等。出现问题的原因有社会转型的冲击、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教师自身思想认识不足等,应从坚持自身完善,加强师德培训,推进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自身完善;制度建设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的职业
期刊
摘 要:教师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很多时候一位教师的能力,爱与关心学生的过程,都会改变一个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也会改变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关注学生心理,教会他们爱与责任的意义,这是一个教师的魅力所在,也是一个教师幸福所在。  关键词:进步;爱;能力  一、案例  赵同学一直是班上的化学课代表,但是化学成绩并不理想,刚上高三的时候,他因为脚伤一直没有来,高三新换的化学老师就
期刊
课外阅读,学生常常是囫囵吞枣地把一本书读完,根本不求甚解,在家长眼里,买回来的书只要孩子看一下就行了,根本不知道他们读得如何?作为教师的我们,跟学生、家长一样的。学生看一下就行了吗?—“不”我们让学生阅读,引领他们读名著、读经典,其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完成课标上145万字的阅读量?难道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大量的故事情节,感受语言的魅力?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与大师会面,与经典对话?“不”,而是借助情节
期刊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们必须提前准备,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认真贯彻好党在十八大提出的“不断强化继续教育工作,健全终身教育体系”。  关键词:社区老年教育;现实意义;活动思路  2017年首届金砖国家老龄会议指出:2016年,金砖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0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42%,预计2030年将增至6.3亿,2050年将达到9.4亿,占届时全球老年人口的
期刊
阅读,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当孩子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培养他们阅读的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的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方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当前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人才,相应对于教育方式和理念,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变更。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具有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因而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其中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案  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过程,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