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陌生化”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对艺术的欣赏靠直觉的感受,而对常见的、熟悉的事物就会“越过感受”直接进入认知。“陌生化”正是将人们习见的常事、常情、常理变成“陌生”,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调动人们的思维,再以新颖的方式表现出来,给人以新的体验,新的认识。
  在音乐课堂中,当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改变很多以往课堂上惯用的教学模式,摒弃习以为常的教学思维。利用“陌生化”教学,把学生已知的内容重新设计,力求运用新鲜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新奇的审美体验,就能在“陌生化”的课堂教学中收获别样精彩。
  一、在歌曲留白处,引发表现热情
  留白是书画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不着笔墨,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在音乐课中,教师要准确捕捉内容的含蓄处,适当地使用留白艺术,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留白艺术巧妙地构成教学上的“阴晴圆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发现,主体意识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许多音乐作品在情感表达中会出现“欲言又止”的现象,这样的表达方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学会联系作品内涵,将歌曲的“留白”部分与歌曲显性的内容进行自然的连接,打通壁垒,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如执教苏少版三下《如今家乡山连山》一课,歌曲中有三处休止符和两个小间奏。学生虽然知道休止符以及间奏处需要停顿,但演唱时容易受主观影响,造成抢拍现象。三处休止符及间奏处可设计“空白”的填补,有助于形成“陌生化”,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用动作、表情形象表现“我”和“妈妈”的神态。在第一个休止符“家乡没有山”后,让学生做双手打开、左右摇摆表示“没有”的动作;第二个休止在“拉着妈妈看”后,做右手打平放置额头环望四周的动作;最后结尾乐句“亲我小脸蛋哟喂”中的八分休止符用亲的动作表示。两个小间奏处配上语气词,如“哇、嗯”等,就像母女间的对话。通过动作、语言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休止、间奏处的“留白”背后,是对家乡的热爱以及母女之间的亲密之情。
  大美无言,大音希声。音乐作品的意义是演唱者通过演唱活动挖掘出来的,在没有演唱前,歌曲只是提供一个结构框架,其中隐匿着许多“空白”。如果我们不能引领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之中,忽略这些“空白”,也就表现不出作品留白的妙处。挖掘这些潜在的“空白点”进行个性化处理,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与作品对话,使学生在表现后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
  二、在情感体验处,探寻文化内涵
  歌唱是人们用声音来抒发情感、表现意境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感”是内心世界的触动。歌曲教学中,歌唱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将“陌生化”理论在歌唱教学中运用,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演唱一首歌,而且让学生从“陌生化”理论视角,用演唱的思维方式去探寻歌曲的文化意蕴和情感特点。
  在教唱苏少版五年级歌曲《送别》时,李叔同改填的这首《送别》是20世纪初中国学堂乐歌的经典之作,为学子们广泛传唱,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学生对这首歌曲并不陌生,听到歌曲的旋律就能演唱,虽会唱但声音总是苍白无力,缺少感染力。“陌生化”理论认为,阻碍我们前进的,往往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让歌曲陌生化,是要使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距离感,去探寻作品背后的相关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送别》的曲调并非李叔同自创,而是由奥特威所作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改填歌词而成,这首作品曾被电影《城南旧事》采用而扩大影响力。如何用文化升华学生对歌曲的重新演绎?结合歌曲内容,教师提炼了歌词意境、旋律特征、歌曲背景等文化主题,并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音乐视角感受离别情。
  古训云:“歌词为先,节奏次之,声音居末。”李叔同重新填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离别”意境和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前半段用来写景: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见,备感凄凉。后半段以“今宵别梦寒”“唯有别离多”使离别那淡淡的愁情跃然心底。教师需要调动学生从歌词中获得情感信息,通过配乐朗诵,体会歌词中由景写人这种特有的中国式描摹方式,使文字得到了升華,升华至人们内心美好情愫之中。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体现了音乐的全部情感。在聆听歌曲过程中,教师结合多媒体和音乐同步画旋律线,学生手画旋律,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体会每一乐句的旋律下行感,对歌曲伤感离别情的表达所起的作用。再根据旋律的起伏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演唱体会旋律的变化产生的情感起伏。
  歌唱是以歌声来表达人的情感的,声音是传情的手段,每一首歌曲背后都有一个清晰的创作背景。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人生阅历尚浅,不能体会离愁别绪之情,所以在学生唱会这首歌后,引出李叔同版的“送别”,介绍李叔同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拓展欣赏电影《城南旧事》中《送别》旋律,说说情绪上不同感受,体会主人公英子忧伤惆怅的内心世界。
  清朝时期郑板桥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阐释出这种不求形似而重理解的表达情感,阐释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需要经过艺术家们的理解、加工,或者说是原基础上筛选后的“陌生化”,而后才能引起受众情感的认同,进而发出共鸣的感叹。音乐作品通过蕴藏其中的“情”,熟悉其文化意蕴,理解其内涵,体会作者创作意愿,从而激发演唱者源于内心的“感”。在音乐课上,渗透相关文化造成“陌生化”距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理解歌曲,使人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
  三、在审美意境处,唤醒自由想象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陌生化”效应打破人们对既定世界的感受,摆脱常规的约束,采用独特方式,延长审美时间,增强审美效果,从而感受到对象的异乎寻常,重新唤起人们的鲜活感受。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审美体验,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审美感受就是靠“陌生化”手段在审美过程中加以实现的。   执教苏少版五上音乐欣赏曲《空山鸟语》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想象,围绕“空山”与“鸟语”两个主题让学生欣赏。聆听乐曲中表现“空山”的乐段,感受速度及情绪,并展开想象,这段音乐让你仿佛置身哪里?学生说:“我仿佛来到幽静的公园。”还有学生说:“音乐使我仿佛置身于夜深人静的夜晚,满天星空。”相同的音乐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联想,学生从音乐里听到的东西越多,音乐感越丰富。接着教师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为这段音乐配上一幅图。这四幅图片分别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飞流直下的瀑布”“万马奔腾的草原”和“寂静茂密的树林”,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图片。学生根据乐曲的速度和情绪,一致选择“寂静茂密的树林”。再次欣赏时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不同高低、强弱的声音,体会空山中“回声”的感觉。聆听“鸟语”音乐主题时,教师说二胡可是一件很神奇的乐器,它不仅可以表现“寂静的山林”,还可以模仿许多有趣的声音,让学生继续展开想象:这段音乐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听第二遍时,想象“小鸟们在干什么”。学生听后有的说是在对歌,有的说是在嬉戏,有的说是在比美……答案的多样性也显示出学生能以自己独特的心灵视角,摆脱感受上的惯性,以丰富的想象去感受音乐的美。最后音画意境创设,让学生随着音乐完整欣赏在宁静神秘的深山里,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大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之意,鸟儿在森林里自由飛翔。将学生听觉与视觉进行有机融合,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并由此获得了无法言喻的审美感受。
  克罗齐在《心理学纲要》中指出,“那些完全熟悉的内容极少能引起人的兴趣,只有‘新奇’的东西才能吸引人的注意,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层次进而保持它”。由音乐联系到画面,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学生欣赏音乐的“陌生化”。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发挥想象的心理特点,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只要转换视角,一种全然不同的美感就能直接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在实践体验处,催生学生创造性思维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音乐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不是单纯的理性活动,更需要感性的参与,需要学生以一个创造者的身份经历学习的过程。“陌生化”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创造体验过程。
  执教苏少版二上《打掌掌》一课,教师从朗诵童谣导入,用歌曲伴奏作背景音乐,同时加入声势律动,让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运用学生陌生的铝板琴入手,让学生用铝板琴演奏由“mi、sol、la”组成的旋律短句,扩展到完整的歌曲学唱,在熟练演唱之后再加入打花掌。先请学生按照谱面拍手,再尝试创编其他的拍掌方式。学生设计出同桌间两两对坐,左右拍、双击拍,然后可以交换伙伴继续拍。有的学生设计出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围成四个圆圈,席地而坐,随着音乐第一拍自己拍手,第二拍双手分别和左右两旁的伙伴进行击掌。
  通过创编游戏活动,使学生对歌曲的节拍保持了原本的“陌生感”,循着这种“陌生感”,延长体验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
  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陌生化”理论运用于音乐课堂,能让学生以新的视角解读音乐,在“习以为常”中感受音乐的“异乎寻常”,以此获得更多表现的兴趣和体验的欲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不再“云里雾里”,而是“显山露水”,精彩纷呈。
其他文献
翻转课堂是实现分层教学的有效载体,它是指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结合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单,通过观看微教学视频,先行自学知识,而在课堂上进行疑难问题解答、更深层次内容拓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和困境  古代先贤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同一班级的学生智力发展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是千差万别,但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渴望分层教学。基础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当布置好小组任务后,学生往往只是表面上形成小组,不愿思考问题,不愿融入集体。而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表现缺乏有效评价,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对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一、合理分配,优化组合  把小组人员分配好,是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功效最主要的前提。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可使小组成员间达到最优的组合状态,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教师先要根
期刊
本报讯 为探索新型智慧教育发展模式,近日,肥东县智慧课堂专场观摩研讨活动在县实验小学梁园路校区举行。肥东县教体局局长周新龙、副局长吴友帮、教研室主任张道才到现场进行了观摩。县城學校分管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及100多名一线教师参加活动。通过肥东县教育云平台的视频会议系统,县域内20多所学校通过网络远程观摩了此次活动。  在智慧课堂和同步教研展示环节,教师王海燕的语文课《小马过河》,教师许峰的数学课《轴对
期刊
本报讯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推进阜阳市智慧学校建设,总结各地工作亮点,明确努力方向,部署该市下阶段信息化工作,近日,阜阳市教育局在城郊中学召开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如明出席会议,市电教馆馆长张丽主持会议。  会议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上海市未来学校专家组成员章毅为参会人员作报告。高云峰先后与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我爱发
期刊
本报讯 近日,芜湖市三山区乡村教师教学信息化应用团队暨国培计划专项培训在该市50中举行,培训由三山区教研室主任杨先武主持,三山区电教馆馆长梁祥担任主讲,三山区4个团队的12名教师及国培计划学校部分教师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培养团队,力争参加第二届安徽省乡村教師教学信息化团队竞赛。今年的省团队赛分小学组和初中组两个组别(不分学科),每个组别分青年组和中老年组(45周岁以上)两队。每个参赛团队
期刊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思想内涵的常态数学课堂,凸显课堂思维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开阔、灵动起来,不断提升思维品质,我将开放题的设计引入了常态数学课堂。  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不再是单一、固定的。开放题要求学生充分联想、勇于创新、灵活运用。那么,在常态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开放题的教学设计呢?  一、从条件开放出发  案例列举:你能在下面的方框里填入哪些数字,使算式成立?  □×□=16 □×□=24  
期刊
本报讯 为进一步规范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全县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常态化开展,近日,阜阳市颍上县教育局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全县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班。全县各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小学分管校长400余人参加了培训。  教育局副局长韩振标在动员讲话中说,实验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
期刊
本报讯 近日,安庆市潜山县教育局与腾讯公司联合组织的“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腾讯智慧校园项目正式启动。  仪式上,潜山县副县长陈昌奇,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余云霖,腾讯智慧校园全国渠道负责人刘超分别致辞。潜山县教育局与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腾讯智慧校园安徽省合作試点县”授牌仪式。仪式后,腾讯公司就智慧校园综合教育平台功能介绍、实际应用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
期刊
本报讯 近日,马鞍山市雨山区科普大篷车驶入雨山中心小学,同学们在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的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依次有序参加观摩活动。  这次的科普大篷车并不像原来的一些科普信息展板,学生不仅可以阅读科技原理,还可以动手操作验证科学的神奇之处。例如“摩擦可以起电的纳米布”,学生将机器上的布条在铁棍上摩擦后,通过电流表的指针转动就能清楚地看到电流的存在。“同学们,这是纳米材料做的布,摩擦后产生的電流在电流表上
期刊
在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学校成立在线课堂,先后开通班班通,积极争取留守未成年人之家项目,开通留守未成年人亲情联通室和心理咨询室,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同时学校进入信息高速通道。目前42个教学班全部安装班班通,还建有2间计算机网络教室,每间教室都装有教学控制软件,可实现教师对学生整体、分组和单机控制及师生教学互动双向交流活动。学校还建设在线课堂主讲教室和录播教室,创办校园电视台,建立数字化校园等。  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