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构建“三位一体”大德育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教育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应该指导家庭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完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最大的困难是:学校教育是相对独立的,又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学校很难因地制宜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社会教育是非常综合和复杂的,学校有时无能为力。在我校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尝试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社会实践的中介作用,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融为一体,整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自管自育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最大的教育资源。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才能达到学校教育的高境界。
  1.建立三级学生干部体系,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
  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非常繁杂,教师经常陷入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不能自拔,学生常常因为不能主体参与而失去动力。我校建立了一套以学生发展处为龙头,以年级为中心,辐射到每个班级和每一位学生的,以学生干部为管理主体,以定量评价为重要管理手段,以常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系统,以完成学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实现学校的有序、和谐、健康发展。
  为使三级管理系统能够自动有效运转,我校建立了三级学生干部体系。校学生会负责全校的学生社团及活动管理,年级学生会负责年级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年级常规管理工作,班委会负责班级学生工作、班集体建设和小组合作管理。这个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德育管理的效能。由于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了,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成长起来了,学生的自管自育文化逐步形成了。
  2.搭建多种个性发展平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学生个性发展平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学校成立了体育、艺术和科技俱乐部,下设学校各类运动队、艺术团和金鹏科技团,每年通过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把学生的体育、美育和科技活动推向高潮。
  学校始终把学生健康放在首位,积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多种体育课程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利用每周一次拓展课时间为学生开设100多门拓展性课程,学生按兴趣和需要选择上课;学校鼓励学生自主申报成立社团和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交往和发展特长;学校每周开设午间论坛,师生都可以走上讲台,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活动。
  学校还积极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弘扬民族精神”、“三礼教育”、“奥运文化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校园百名学生标兵评选活动,通过大量的正面教育,让中华民族精神占领学生的心灵。通过青春校园建设、和谐集体建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尊重教育等,推动深层次德育,促进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3.全面建设“八好班集体”,让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
  班集体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单位,学校通过以“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为主要内容的“八好班集体”建设,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自觉成为集体的一员和集体的主人,每一位同学都处在集体的互感互喻场之中。
  学校还将各种常规管理内容量化,组织分层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为学校、年级和班级进行集体教育提供抓手。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在集体中利用集体进行集体教育”,通过学校对年级评价,年级对班级评价,班级对学生个人评价,将学生个体置于集体之中,学生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集体的荣誉,学生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集体负责,学生成为集体的真正主人,教育效果明显提高。
  
  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社会处处充满爱
  
  爱,是人类共同的需要和教育永恒的话题。学校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寻找志愿服务的新途径和新基地,志愿服务的范围从家庭、班级、学校到社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通过爱的奉献传递爱,通过爱的传递学会爱,实现“以爱育爱”的教育效果,让世界处处充满爱。
  1.开展家庭志愿服务,实现小手拉大手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我校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家庭志愿服务活动,自己动手洗衣服、做饭、干家务,主动为父母洗脚和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向家长宣传奥运和文明礼仪知识……通过家庭志愿服务活动,学生服务自己,服务家长,发展自己,带动家长,实现爱心传递和小手拉大手,促进家庭和社会文明。
  2.开展学校志愿服务,校园涌动小红帽
  学校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场。为解决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场所和管理问题,我们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班集体内,同学互帮互助,开展学习上的小组合作;食堂内,同学们宣传自觉排队和清扫桌面;办公室内,同学们清扫卫生;图书馆内,同学们整理图书;校园内的护草小分队,网络上的文明卫队……志愿服务的同学多数戴上小红帽,穿上志愿者服装,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3.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让社会处处充满爱
  社区是教育学生的重要资源。我校和几个社区居委会建立合同关系,使社区成为学校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地。我们还主动和养老院、临终关怀医院、自然博物馆、海洋馆、科技馆、蓝岛商厦等单位联系,为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场所和机会,学生参加劳动和奉献爱心,也通过活动体验社会,学会关爱。
  家庭、班级、学校、社区、社会志愿服务相互补充,互相完善,学校还通过星级评定形成动力,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学校克服了志愿服务场所不足、时间不够、管理不便等一系列困难,不仅实现了爱满天下,而且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真正融为一体。
  
  三、开展“人生远足”活动,有效开发社会资源
  
  社会环境是把双刃剑。道德和诚信缺失等不良环境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但社会中也蕴涵着巨大的教育资源。我校通过开展人生远足活动,有效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程中感受文化与文明、感悟博大与秀美、体验开放与交流。
  1.开展市内远足活动,感受文化与文明
  感受文化与文明是“人生远足”市内课程的主旨。通过市内远足活动,把北京丰富的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当作教育的场所,把北京的历史、地理、文物、自然、山川、草木等都纳入学校教育资源的视野,用文化培育文明。同学们通过感悟北京文化、感受现代文明、践行礼仪礼节,成为有“文化”、懂“文明”、讲“礼仪”的高素质的北京人。
  2.开展外省远足活动,感悟博大与秀美
  感悟博大与秀美是“人生远足”外省课程的主旨。通过外省远足活动,把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为有教育需求和支付能力的学生和家庭拓展更为广阔的成长和发展空间,把同学的视野从北京扩大到全国,使同学们在参观和游历中体验生活的艰辛和同学的友谊,感悟祖国的博大与秀美,进而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怀,让同学们自觉地成长为自豪的中国人。
  3.开展国外远足活动,体验开放与交流
  体验开放与交流是“人生远足”国外课程的主旨。通过国外远足活动,打破国家之间科学、教育、文化之间的界限,进行跨国文化的交流,实现国际理解教育,把同学的视野从中国拓展到世界,使同学们能够在“地球村”内放眼世界、展望未来,逐步成为有国际视野和现代意识、能够适应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卓越人才。
  学校德育的最大困惑是德育实效性问题,而德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是德育缺乏魅力。我们认为,只有凸显主体性,实现学生自管自育的德育;凸显实践性,强化学生道德体验的德育;凸显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和选择空间的德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才可能是有魅力的德育。为此,学校设计了自管自育、志愿服务、人生远足三个教育系统解决德育主体严重缺失、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德育活动远离社会等问题,提高德育的魅力和实效。以实践为媒介把学校、家庭和社会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大德育。
  作者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 潘静波)
其他文献
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为此,我国一直都秉承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在防范以及刑罚适用上都有别于成年人犯罪的犯罪现
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所谓的“怪问题”。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思考越积极,这样的问题会越多。对此,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或偶发事件,要冷静、机智、妥善地处理。下面仅以政治课堂上的部分情况为例,介绍一些应变技巧。    一、如何对待学生的“怪问”    学生“怪问”是“愉快教学法”过程中极易碰到的情况,它是学生思考的结果。教师应把它看做好事,妥善对待。  存疑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强化知识的传承,但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是以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改革。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在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愿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教风民主,营造创新氛围    自由宽松的环境是创新思维的土壤,如果教师一味强调一切以我为准,一切以课本为准,势必造成学生盲从。因此我认为,教师努力营造一
目的研究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