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菠林喇叭一直由周家班所传承,本文通过对通过周家班的发展历史来探究菠林喇叭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索菠林喇叭蕴含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特征,为菠林喇叭的传承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菠林喇叭在周家班几百年的传承中不断的丰富其演奏的形式和内容,演奏的风格具备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从单一的演奏形式到多元化发展的演奏形式,菠林喇叭的发展与当地的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也体现出了菠林喇叭现实性、娱乐性等社会价值,而它也代表了地区文明,它传承了地区音乐文化,这是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结晶,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菠林喇叭;周家班;地区;文化
0 引言
在皖北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民间音乐文化一直都是皖北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音乐文化从人们的生活中发展而来,始终不能脱离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它代表了皖北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皖北的音乐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仅仅依靠民间生活文化发展而来的,它是不同形式的皖北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性产物,皖北音乐文化也以一种文化符号的方式见证着地区文化的历史发展。在不同文化历史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吸取新的时代文化,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去创新自身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这也是当地民间乐班的形成由来[1]。
周家班发展百年来已经成为灵璧乃至皖北最出色的乐班之一,周家班一直传承着菠林喇叭的技艺,是菠林喇叭在皖北地区的代言人。在周家班的不断创新下,菠林喇叭已经成为皖北地区家喻户晓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菠林喇叭的表演舞台更加宽广,已经从乡村走向城市,走向全国表演大舞台,这也使得更多的人去关注菠林喇叭的表演,得到了各界政府部门的重视,周家班的菠林喇叭技艺也得以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现今,周家班菠林喇叭技艺已经被列为省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菠林喇叭技艺的肯定,也是对周家班这样一群坚持传承传统音乐技艺的人的一种鼓励,周家班的存在对皖北民间艺术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周家班的历史发展路径
周家班的存在历史悠久,从第一代周家班班主周文化开始创建至今,周家班始终坚持最初的鼓吹表演风格。周文化起初并不是灵璧县人士,他是跟随着灾民迁徙到灵璧县的,由于他从小就学习唢呐吹打,因此,为了养家糊口,他带领族人们建立起了周家班,这是最初形式的周家班,这也为菠林喇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家班成立初期,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乡村地区,当地人的生活都是农耕生活,生活非常简朴,各地的音乐表演形式非常缺乏,大家对这种音乐技艺表演不是那样向往,也不是那么了解,因此,周家班初期的发展环境是非常恶劣的。随着周家班的不断发展,他们的鼓吹表演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生活,周家班所带来的鼓吹表演也为这枯燥的农耕生活带来了一点欢乐,勾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周家班发展到第三代的时候,班主周正玉将周家班发扬光大,作为菠林喇叭的代表人物,周正玉一直传授菠林喇叭的表演技艺,这位菠林喇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丰富了我国民间艺术内容[3]。到了周家班第四代,周家班鼓吹技艺人才辈出,他们在周家班的鼓吹表演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符合社会和时代的音乐元素,丰富了菠林喇叭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他们将周家班菠林喇叭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峰。菠林喇叭跟随着第四代传人的脚步逐渐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菠林喇叭也作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现今,我国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菠林喇叭作为皖北民间艺术的代表是皖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正式在全方面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下,周家班不断将自身的表演技艺规范化,在吸取民间生活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音乐体系的知识,并加以利用,将自身的表演理论体系完善,不断推动菠林喇叭的更好传承。随着菠林喇叭的不断发展,周家班的表演技艺更加完善,民间艺术也正因为菠林喇叭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举办多样民间文化交流大会,加强各地区的民间文化交流,菠林喇叭在中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 菠林喇叭的表演特征
菠林喇叭是周家班最重要的一种表演方式,周家班最初是由一群农民组成的乐班,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去编曲、如何去变化乐班的表演组合,他们最多只会在表演不同的曲目时,改变乐班组合。周家班的表演形式非常简单,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远离生活的本质,他们的表演形式虽然很简单,但是他们的表演是贴近生活的。在农村地区进行表演,周家班的这种表演形式非常的受欢迎,具有很强的地区适应能力。最初的周家班的组合大多是各种吹打乐器,乐班人数并不多,由于周家班最初活跃于各种红白喜事的活动中,因此,乐班组合比较简单,表演形式也很简单[4]。现今,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音乐文化发展迅速,现代音乐体系复杂,表演乐器众多,周家班也在不断吸收现代音乐元素,在自身表演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音乐文化和现代乐器所带来的时代感,周家班的表演曲目也从传统民间曲目逐渐转化为现代各种流行音乐以及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音乐,周家班的表演内容逐渐时代化。
周家班最初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家族产业,它是由周性宗族的男性成员所成立的,他们不接受外姓成员。但是现今,周家班的成员并不限制于周性宗族的男性成员,男女观念和宗族观念的改变让周家班更容易去接收外来成员,周家班的表演人才也因此变得更多,这也促使了周家班的发展。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趋势下,周家班逐渐将菠林喇叭的技艺传向远方,这也促使更多的人去学习菠林喇叭,菠林喇叭的发展范围更加宽广。
3菠林喇叭的文化价值体现
周家班最初的表演始终围绕着地区的红白喜事来发展,当地的民俗文化对周家班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菠林喇叭的表演形式的发展也始终绕不开当地民俗文化,当地的各种红白喜事都少不了菠林喇叭的出现[5]。大多数的乐班都是因红白喜事而生存的,周家班也不例外,这种普遍的民俗表演乐班是社会所认可的,是社会所能接受的,更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它的社会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菠林喇叭作为周家班的看门本事,随着周家班四处奔走,菠林喇叭的表演出现在灵璧县的各个地区的红白喜事的场合之中,而周家班是菠林喇叭的表演技艺创建者,也是发扬者,他们的表演技艺在多次表演中已经得到升华,而正是由于他们表演技艺的熟练,周家班成为了当地红白喜事所邀请的乐班中的首选。根据不同的场合,周家班会演奏不同的曲目,虽然菠林喇叭的表演方式很简单,但是加入一些其他的乐器元素,这就会形成不同的音乐效果,这也是菠林喇叭能够成为众多表演曲目中的主乐器的根本所在[6]。菠林喇叭所代表的音乐本身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但是演奏者赋予音乐本身人性情感,在不同的场合氛围的推动下,音乐本身将会按照表演者的意愿来展现出它的情感效果。
周家班的存在与地区民俗息息相关,它们的存在也是由于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情感寄托所造成的。周家班的存在,让我们更加的向往生活,这也是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不管是传统的农耕生活还是现代生活,我们对于这种精神的寄托是需要的,这种民间音乐是能够始终存在的,这也是民间音乐能够从传统音乐文化过渡到现代音乐文化的原因。菠林喇叭是民间音乐的代表,它承载着生活文化、地区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社会价值体现,它不断地将民族文化、生活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融合,逐渐发展出自身存在地价值[7]。菠林喇叭是传统音乐文化和现代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元素丰富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又将自身所具有的地区文化内容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相融合。菠林喇叭从乡村文化过渡到民族文化,这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民俗文化是菠林喇叭发展的根基,脱离了民俗文化,菠林喇叭的发展就犹如无根浮萍。不管菠林喇叭自身所代表的文化價值怎样去改变,它自身的民俗文化根基始终存在[8]。
4 总结
周家班是菠林喇叭的代表,是他们将菠林喇叭发扬光大,作为出生于民俗文化之中的民间乐班,他们的菠林喇叭表演已经和民俗文化表演密不可分。菠林喇叭在几百年的发展中,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它传承了当地农耕生活的质朴之情,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让乡村生活能够在菠林喇叭的阵阵唢呐声中能够焕发出更加激情的色彩。生活永不停止,文化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件事物而停止,菠林喇叭将始终会沿着生活的轨迹不断前行。虽然民俗文化一直在改变,但是菠林喇叭所代表的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始终不会改变。
参考文献
[1] 赵倩.“菠林喇叭”的激活策略研究——以周家班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为例[J].中国艺术时空,2018(04).
[2] 檀伯才,张宇.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文化特征与文化价值研究—以安徽省灵璧县“周家班”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3(08).
[3] 项阳:《我看“周家班”—个民间音乐班社所展示的礼与乐》.《人民政协报》,2017(07).
作者简介:姓名:徐浩(2001年8月6日),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安徽亳州,学历:本科,发表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关键词:菠林喇叭;周家班;地区;文化
0 引言
在皖北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民间音乐文化一直都是皖北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音乐文化从人们的生活中发展而来,始终不能脱离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它代表了皖北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皖北的音乐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仅仅依靠民间生活文化发展而来的,它是不同形式的皖北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性产物,皖北音乐文化也以一种文化符号的方式见证着地区文化的历史发展。在不同文化历史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吸取新的时代文化,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去创新自身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这也是当地民间乐班的形成由来[1]。
周家班发展百年来已经成为灵璧乃至皖北最出色的乐班之一,周家班一直传承着菠林喇叭的技艺,是菠林喇叭在皖北地区的代言人。在周家班的不断创新下,菠林喇叭已经成为皖北地区家喻户晓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菠林喇叭的表演舞台更加宽广,已经从乡村走向城市,走向全国表演大舞台,这也使得更多的人去关注菠林喇叭的表演,得到了各界政府部门的重视,周家班的菠林喇叭技艺也得以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现今,周家班菠林喇叭技艺已经被列为省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菠林喇叭技艺的肯定,也是对周家班这样一群坚持传承传统音乐技艺的人的一种鼓励,周家班的存在对皖北民间艺术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周家班的历史发展路径
周家班的存在历史悠久,从第一代周家班班主周文化开始创建至今,周家班始终坚持最初的鼓吹表演风格。周文化起初并不是灵璧县人士,他是跟随着灾民迁徙到灵璧县的,由于他从小就学习唢呐吹打,因此,为了养家糊口,他带领族人们建立起了周家班,这是最初形式的周家班,这也为菠林喇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家班成立初期,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乡村地区,当地人的生活都是农耕生活,生活非常简朴,各地的音乐表演形式非常缺乏,大家对这种音乐技艺表演不是那样向往,也不是那么了解,因此,周家班初期的发展环境是非常恶劣的。随着周家班的不断发展,他们的鼓吹表演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生活,周家班所带来的鼓吹表演也为这枯燥的农耕生活带来了一点欢乐,勾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周家班发展到第三代的时候,班主周正玉将周家班发扬光大,作为菠林喇叭的代表人物,周正玉一直传授菠林喇叭的表演技艺,这位菠林喇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丰富了我国民间艺术内容[3]。到了周家班第四代,周家班鼓吹技艺人才辈出,他们在周家班的鼓吹表演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符合社会和时代的音乐元素,丰富了菠林喇叭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他们将周家班菠林喇叭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峰。菠林喇叭跟随着第四代传人的脚步逐渐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菠林喇叭也作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现今,我国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菠林喇叭作为皖北民间艺术的代表是皖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正式在全方面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下,周家班不断将自身的表演技艺规范化,在吸取民间生活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音乐体系的知识,并加以利用,将自身的表演理论体系完善,不断推动菠林喇叭的更好传承。随着菠林喇叭的不断发展,周家班的表演技艺更加完善,民间艺术也正因为菠林喇叭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举办多样民间文化交流大会,加强各地区的民间文化交流,菠林喇叭在中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 菠林喇叭的表演特征
菠林喇叭是周家班最重要的一种表演方式,周家班最初是由一群农民组成的乐班,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去编曲、如何去变化乐班的表演组合,他们最多只会在表演不同的曲目时,改变乐班组合。周家班的表演形式非常简单,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远离生活的本质,他们的表演形式虽然很简单,但是他们的表演是贴近生活的。在农村地区进行表演,周家班的这种表演形式非常的受欢迎,具有很强的地区适应能力。最初的周家班的组合大多是各种吹打乐器,乐班人数并不多,由于周家班最初活跃于各种红白喜事的活动中,因此,乐班组合比较简单,表演形式也很简单[4]。现今,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音乐文化发展迅速,现代音乐体系复杂,表演乐器众多,周家班也在不断吸收现代音乐元素,在自身表演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音乐文化和现代乐器所带来的时代感,周家班的表演曲目也从传统民间曲目逐渐转化为现代各种流行音乐以及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音乐,周家班的表演内容逐渐时代化。
周家班最初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家族产业,它是由周性宗族的男性成员所成立的,他们不接受外姓成员。但是现今,周家班的成员并不限制于周性宗族的男性成员,男女观念和宗族观念的改变让周家班更容易去接收外来成员,周家班的表演人才也因此变得更多,这也促使了周家班的发展。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趋势下,周家班逐渐将菠林喇叭的技艺传向远方,这也促使更多的人去学习菠林喇叭,菠林喇叭的发展范围更加宽广。
3菠林喇叭的文化价值体现
周家班最初的表演始终围绕着地区的红白喜事来发展,当地的民俗文化对周家班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菠林喇叭的表演形式的发展也始终绕不开当地民俗文化,当地的各种红白喜事都少不了菠林喇叭的出现[5]。大多数的乐班都是因红白喜事而生存的,周家班也不例外,这种普遍的民俗表演乐班是社会所认可的,是社会所能接受的,更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它的社会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菠林喇叭作为周家班的看门本事,随着周家班四处奔走,菠林喇叭的表演出现在灵璧县的各个地区的红白喜事的场合之中,而周家班是菠林喇叭的表演技艺创建者,也是发扬者,他们的表演技艺在多次表演中已经得到升华,而正是由于他们表演技艺的熟练,周家班成为了当地红白喜事所邀请的乐班中的首选。根据不同的场合,周家班会演奏不同的曲目,虽然菠林喇叭的表演方式很简单,但是加入一些其他的乐器元素,这就会形成不同的音乐效果,这也是菠林喇叭能够成为众多表演曲目中的主乐器的根本所在[6]。菠林喇叭所代表的音乐本身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但是演奏者赋予音乐本身人性情感,在不同的场合氛围的推动下,音乐本身将会按照表演者的意愿来展现出它的情感效果。
周家班的存在与地区民俗息息相关,它们的存在也是由于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情感寄托所造成的。周家班的存在,让我们更加的向往生活,这也是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不管是传统的农耕生活还是现代生活,我们对于这种精神的寄托是需要的,这种民间音乐是能够始终存在的,这也是民间音乐能够从传统音乐文化过渡到现代音乐文化的原因。菠林喇叭是民间音乐的代表,它承载着生活文化、地区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社会价值体现,它不断地将民族文化、生活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融合,逐渐发展出自身存在地价值[7]。菠林喇叭是传统音乐文化和现代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元素丰富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又将自身所具有的地区文化内容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相融合。菠林喇叭从乡村文化过渡到民族文化,这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民俗文化是菠林喇叭发展的根基,脱离了民俗文化,菠林喇叭的发展就犹如无根浮萍。不管菠林喇叭自身所代表的文化價值怎样去改变,它自身的民俗文化根基始终存在[8]。
4 总结
周家班是菠林喇叭的代表,是他们将菠林喇叭发扬光大,作为出生于民俗文化之中的民间乐班,他们的菠林喇叭表演已经和民俗文化表演密不可分。菠林喇叭在几百年的发展中,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它传承了当地农耕生活的质朴之情,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让乡村生活能够在菠林喇叭的阵阵唢呐声中能够焕发出更加激情的色彩。生活永不停止,文化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件事物而停止,菠林喇叭将始终会沿着生活的轨迹不断前行。虽然民俗文化一直在改变,但是菠林喇叭所代表的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始终不会改变。
参考文献
[1] 赵倩.“菠林喇叭”的激活策略研究——以周家班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为例[J].中国艺术时空,2018(04).
[2] 檀伯才,张宇.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文化特征与文化价值研究—以安徽省灵璧县“周家班”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3(08).
[3] 项阳:《我看“周家班”—个民间音乐班社所展示的礼与乐》.《人民政协报》,2017(07).
作者简介:姓名:徐浩(2001年8月6日),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安徽亳州,学历:本科,发表单位:安徽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