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模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欧美地区的新型先进项目管理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CM模式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这种模式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CM模式在我国应用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CM模式;工程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CM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有益于控制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这三大目标,并且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之间沟通不畅造成的相关问题。此种项目管理模式,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CM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仍处于探索阶段。
1 CM模式的理论基础
1968年受美国建筑基金会的委托的Charles B Thomsen等人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加快设计与施工进度以及控制方法时,通过对美国许多大型建筑公司的调查,总结后提出了快速路径法(Fast Track),并探索设计与施工搭接、施工阶段的管理和系统工程等管理方法,这是CM模式的起源。
CM模式的核心是快速路径,在设计完成之前,当工程某些部分的施工图完成之后,即先进行一部分施工招标工作,然后进行施工,即“边设计—边施工”。设计、招标与施工的合理搭接,与传统的承发包模式相比,缩短了大型项目的建设周期。CM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代理型CM模式,项目管理单位为业主方提供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一种是风险型CM模式,作为承包商的角色介入项目建设。
而在CM模式下,随着承包商数量的增多,合同管理变得更为复杂,这需要一个懂得施工又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的专业单位进行合同管理。
Gerard de Valence在《A theo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中指出,CM理论、实践与建筑经济的联系并不紧密,这也许是CM项目管理模式没有作为学科被大家认可的原因之一。CM项目管理模式也不是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门学科的分支。另一个原因也许是产品、生产(管理和经济理论各自的重点内容)与项目、项目管理、建设项目是不一样的,特别是CM项目管理。
CM模式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
CM模式虽然在国外历经很长时间的发展,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应用规模也不是特别大,其应用项目包括上海证券大厦建设项目、深圳国际会议中心建设项目等。若在国内大规模推广,目前还存在以下障碍。
2.1 缺少高水平的CM承包商
高水平的CM承包商对于CM模式的推广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CM承包商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CM承包商数量不多。对于CM承包商而言,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不是简单地从施工总承包角色转变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对大型项目进行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包括合同管理以及对于设计、施工之间的协调工作。这要求承包商具有较强的招标组织能力、合同谈判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此外,随着大型项目越来越多地采用进口材料设备及国外专业分包,CM承包商还需要熟悉国际招标和采购。
Radosavljevic及Bennett认为,复杂项目建设的成功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方的关系融洽程度、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多外部因素也许产生不可预支的干扰。
2.2 业主的态度问题
综合项目各种因素,既然已经选择CM模式,就应该按照CM模式的管理流程和相关制度进行项目的建设。首先,在招标过程中,给予CM承包商一定的权力,避免因业主在资格预审等过程中过多的干预,给CM承包商工作带来干扰,并且牵制业主方自身过多精力,造成业主方无法在建设投资其他方面集中精力做决策的情况。另外,若项目采用风险型CM模式,业主应避免保留过多的直接签约权,并且分包商和供应商必须经由CM承包商主持招标来确定,以保证CM承包商在项目的建设中行使自己的权力并完成相关的任务指标(如GMP,保证最大工程费用)。
2.3 缺乏完善的法律条文作为支撑。
国内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对于CM模式及CM承包商都没有具体的要求与规定,若有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可以避免模式走样,规范双方的权力义务,逐步适应加入WTO后逐步国际化、规范化的建筑市场。
3 CM模式在我国应用的改进建议
3.1CM承包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中国建筑业国际化趋势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建筑相关企业进入中国,带来了国际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随着经济发展,国内项目管理水平也需要逐步与国际水平相接轨。
CM承包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不断积累宝贵经验,借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CM承包商要重视合同管理以及对于设计、施工之间的协调工作,抓住关键点,做好项目管理工作。CM承包商还应注意培养专业人才,专业的工程师可以利用专业技能,及时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人员招聘时,应着重选择高水平员工,并执行可持续发展策略,及时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3.2 业主态度需要转变
业主的态度,对于项目是否能够顺利推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业主应该充分信任CM承包商,只有这样,CM承包商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业主解决相关问题排忧解难。若项目采用风险型CM模式,业主应避免过多的直接签约权或者过度干预招标工作。
3.3 建议完善法律规章
相应的法律规章是CM模式顺利推行的必备条件,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和规范化,促使市场逐步走向正轨。并且,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章制度,取其精华,结合国内情况适当引用。
4結语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也不断加强,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逐渐影响我国的建筑市场。CM作为一种建筑承包方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这种项目模式在国内的应用不是特别成熟,需要行业各方给予重视,借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岩.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CM模式[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2]朱轶.CM模式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3]Gerard de Valence .A theo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Building,2012.
关键词:CM模式;工程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CM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有益于控制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这三大目标,并且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之间沟通不畅造成的相关问题。此种项目管理模式,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CM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仍处于探索阶段。
1 CM模式的理论基础
1968年受美国建筑基金会的委托的Charles B Thomsen等人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加快设计与施工进度以及控制方法时,通过对美国许多大型建筑公司的调查,总结后提出了快速路径法(Fast Track),并探索设计与施工搭接、施工阶段的管理和系统工程等管理方法,这是CM模式的起源。
CM模式的核心是快速路径,在设计完成之前,当工程某些部分的施工图完成之后,即先进行一部分施工招标工作,然后进行施工,即“边设计—边施工”。设计、招标与施工的合理搭接,与传统的承发包模式相比,缩短了大型项目的建设周期。CM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代理型CM模式,项目管理单位为业主方提供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一种是风险型CM模式,作为承包商的角色介入项目建设。
而在CM模式下,随着承包商数量的增多,合同管理变得更为复杂,这需要一个懂得施工又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的专业单位进行合同管理。
Gerard de Valence在《A theo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中指出,CM理论、实践与建筑经济的联系并不紧密,这也许是CM项目管理模式没有作为学科被大家认可的原因之一。CM项目管理模式也不是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门学科的分支。另一个原因也许是产品、生产(管理和经济理论各自的重点内容)与项目、项目管理、建设项目是不一样的,特别是CM项目管理。
CM模式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
CM模式虽然在国外历经很长时间的发展,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应用规模也不是特别大,其应用项目包括上海证券大厦建设项目、深圳国际会议中心建设项目等。若在国内大规模推广,目前还存在以下障碍。
2.1 缺少高水平的CM承包商
高水平的CM承包商对于CM模式的推广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CM承包商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CM承包商数量不多。对于CM承包商而言,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不是简单地从施工总承包角色转变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对大型项目进行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包括合同管理以及对于设计、施工之间的协调工作。这要求承包商具有较强的招标组织能力、合同谈判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此外,随着大型项目越来越多地采用进口材料设备及国外专业分包,CM承包商还需要熟悉国际招标和采购。
Radosavljevic及Bennett认为,复杂项目建设的成功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方的关系融洽程度、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多外部因素也许产生不可预支的干扰。
2.2 业主的态度问题
综合项目各种因素,既然已经选择CM模式,就应该按照CM模式的管理流程和相关制度进行项目的建设。首先,在招标过程中,给予CM承包商一定的权力,避免因业主在资格预审等过程中过多的干预,给CM承包商工作带来干扰,并且牵制业主方自身过多精力,造成业主方无法在建设投资其他方面集中精力做决策的情况。另外,若项目采用风险型CM模式,业主应避免保留过多的直接签约权,并且分包商和供应商必须经由CM承包商主持招标来确定,以保证CM承包商在项目的建设中行使自己的权力并完成相关的任务指标(如GMP,保证最大工程费用)。
2.3 缺乏完善的法律条文作为支撑。
国内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对于CM模式及CM承包商都没有具体的要求与规定,若有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可以避免模式走样,规范双方的权力义务,逐步适应加入WTO后逐步国际化、规范化的建筑市场。
3 CM模式在我国应用的改进建议
3.1CM承包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中国建筑业国际化趋势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建筑相关企业进入中国,带来了国际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随着经济发展,国内项目管理水平也需要逐步与国际水平相接轨。
CM承包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不断积累宝贵经验,借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CM承包商要重视合同管理以及对于设计、施工之间的协调工作,抓住关键点,做好项目管理工作。CM承包商还应注意培养专业人才,专业的工程师可以利用专业技能,及时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人员招聘时,应着重选择高水平员工,并执行可持续发展策略,及时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3.2 业主态度需要转变
业主的态度,对于项目是否能够顺利推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业主应该充分信任CM承包商,只有这样,CM承包商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业主解决相关问题排忧解难。若项目采用风险型CM模式,业主应避免过多的直接签约权或者过度干预招标工作。
3.3 建议完善法律规章
相应的法律规章是CM模式顺利推行的必备条件,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和规范化,促使市场逐步走向正轨。并且,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章制度,取其精华,结合国内情况适当引用。
4結语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也不断加强,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逐渐影响我国的建筑市场。CM作为一种建筑承包方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这种项目模式在国内的应用不是特别成熟,需要行业各方给予重视,借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岩.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CM模式[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2]朱轶.CM模式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3]Gerard de Valence .A theo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Building,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