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新活动的导航者”,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这时,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略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我们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是关键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1.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进行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实践问题上,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人操作不便,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完成的内容,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小学生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所讲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从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出发,从中发现物体运动方式的不同,从而引出平移和旋转。这一情景贯穿在整个课堂新授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将数学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学生们也会主动探讨研究。学生非常的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再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评价完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2.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进行合作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是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将问题回答全面,这时可以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相互讨论、互相补充,从而对数学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入和全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别的学生哪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三、适当地表扬和批评是催化剂
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可使数学探究活动日趋好转。如有些组的学生组织得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问题研究完了;而有些组则由于组内分工不合理,在规定的时间内都没有完成探究问题,教师指出来后,可以促进各小组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引起注意,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关键词:小学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这时,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略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我们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是关键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1.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进行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实践问题上,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人操作不便,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完成的内容,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小学生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所讲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从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出发,从中发现物体运动方式的不同,从而引出平移和旋转。这一情景贯穿在整个课堂新授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将数学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学生们也会主动探讨研究。学生非常的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再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评价完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2.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进行合作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是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将问题回答全面,这时可以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相互讨论、互相补充,从而对数学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入和全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别的学生哪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三、适当地表扬和批评是催化剂
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可使数学探究活动日趋好转。如有些组的学生组织得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问题研究完了;而有些组则由于组内分工不合理,在规定的时间内都没有完成探究问题,教师指出来后,可以促进各小组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引起注意,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