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根据活动中学生主体的具体情况,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讲求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当然,实践是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今后的探索中将不断充实、完善。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模式 构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形成。
一、教学基本思路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导向,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抓手,以自主学习为手段,以合作交流为载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从而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平台,达到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实现终极目标。
二、具体操作方法
1.精心创设氛围,奠定探究学习基础
在学生个体学习之前,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认真设计好导语,激趣引领,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好学习氛围,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效果的切入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应把经过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提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读书,并把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好,便于小组交流时讨论。当然,探究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在自学探究中,就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增添无限的乐趣和无尽的动力。
2.科学指导合作,注重探究学习实效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的问题可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能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常是普遍的、具有代表性,可通过小组交流、探究、讨论中解决这种共性的问题,使绝大多数人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为确保小组探究学习到位,教师要组织好,指导好小组探究,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
(1)分组须灵活。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各方面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方式要多样。常见的有以下三种:①均衡搭配式。通常四人一组,其中一人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班级排位是:以优等生为中心或以差生为中心的“圆桌式”法,这是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方式。②性别搭配式。来自异性的支持、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激励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讨论小组以4-8人为一组,男女各半,相互积极交流,在交流中提高。③自由搭配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小组,这样的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促其进步、成长。
(2)分工应明确。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每次合作探索后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汇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代言人”来说,他能获得伙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下功夫努力做得更好;对其他成员来说,也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形成集体协作意识。另外,因小组的不断变动,“代言人”也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让每个人均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3)指点要巧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常见的讨论形式有三种:①补充完善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修正、补充、完善,得出准确的答案,由小组长归纳。如“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文章段落的中心句”、“主要内容”等,可采用此法。②交叉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按步交流,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经过争论,比较后,由小组长综合归纳。③连锁反馈式。小组成员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的见解,由小组长归纳,例如“重点段的阅读理解”、“关键句子”、“词语的理解”等的讨论。为提高效益,教师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就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体交流等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示范表述,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习、学会尊重共处。
3.深追细研,巩固探究学习成果
教师根据分组探究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好讨论的内容与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全班交流甚至争论。内容可以是小组讨论的成果与疑难,也可以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听、说、读、写的侧重点。形式通常有三种:①总结汇报式。可以是小组代表汇报,也可以各组按序汇报,可以是全面汇报,也可以是局部汇报或择要汇报。②交流研讨式。参加交流的人员:后进生,小组讨论时持保留意见者,教师巡回时发现并指定的典型问题和答案的持有者。③异彩纷呈式。对有典型意见的问题,教师随时引导辩论,允许有不同意见,不强求一致答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要鼓励创见。全班讨论时,教师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捕捉语言文字的灵感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的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读读、说说、议议、演演等多种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让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
4.激励评价,建构探究学习平台
教师在总结探究活动中,对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既要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总结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以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
三、注意点
1.区分以“议”代“读”
探究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和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分组交流、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的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相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学过程中避免以“议”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读后议,边读边议,议后再读,要把“读与议”有机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探究学习式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关键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教师不要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绑起来,每一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台前做主角,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才可以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活动进入到理想的境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新课程以其前所未有的理念和活动,彻底改变一言堂传统模式,语文教学被推向了教改的浪潮。但要想让学生动起来,有事情做,有实际效果,这需要教师去研究学情,研究校本,在新的理念引领下,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交流、总结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学生真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事实上,这样做,对语文教师来说,大有裨益,它解放了教师自己的手脚,把教师从教的丛林中牵引出来,又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模式 构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形成。
一、教学基本思路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导向,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抓手,以自主学习为手段,以合作交流为载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从而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平台,达到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实现终极目标。
二、具体操作方法
1.精心创设氛围,奠定探究学习基础
在学生个体学习之前,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认真设计好导语,激趣引领,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好学习氛围,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效果的切入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应把经过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提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读书,并把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好,便于小组交流时讨论。当然,探究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在自学探究中,就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增添无限的乐趣和无尽的动力。
2.科学指导合作,注重探究学习实效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的问题可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能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常是普遍的、具有代表性,可通过小组交流、探究、讨论中解决这种共性的问题,使绝大多数人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为确保小组探究学习到位,教师要组织好,指导好小组探究,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
(1)分组须灵活。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各方面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方式要多样。常见的有以下三种:①均衡搭配式。通常四人一组,其中一人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班级排位是:以优等生为中心或以差生为中心的“圆桌式”法,这是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方式。②性别搭配式。来自异性的支持、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激励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讨论小组以4-8人为一组,男女各半,相互积极交流,在交流中提高。③自由搭配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小组,这样的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促其进步、成长。
(2)分工应明确。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每次合作探索后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汇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代言人”来说,他能获得伙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下功夫努力做得更好;对其他成员来说,也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形成集体协作意识。另外,因小组的不断变动,“代言人”也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让每个人均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3)指点要巧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常见的讨论形式有三种:①补充完善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修正、补充、完善,得出准确的答案,由小组长归纳。如“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文章段落的中心句”、“主要内容”等,可采用此法。②交叉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按步交流,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经过争论,比较后,由小组长综合归纳。③连锁反馈式。小组成员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的见解,由小组长归纳,例如“重点段的阅读理解”、“关键句子”、“词语的理解”等的讨论。为提高效益,教师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就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体交流等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示范表述,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习、学会尊重共处。
3.深追细研,巩固探究学习成果
教师根据分组探究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好讨论的内容与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全班交流甚至争论。内容可以是小组讨论的成果与疑难,也可以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听、说、读、写的侧重点。形式通常有三种:①总结汇报式。可以是小组代表汇报,也可以各组按序汇报,可以是全面汇报,也可以是局部汇报或择要汇报。②交流研讨式。参加交流的人员:后进生,小组讨论时持保留意见者,教师巡回时发现并指定的典型问题和答案的持有者。③异彩纷呈式。对有典型意见的问题,教师随时引导辩论,允许有不同意见,不强求一致答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要鼓励创见。全班讨论时,教师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捕捉语言文字的灵感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的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读读、说说、议议、演演等多种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让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
4.激励评价,建构探究学习平台
教师在总结探究活动中,对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既要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总结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以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
三、注意点
1.区分以“议”代“读”
探究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和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分组交流、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的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相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学过程中避免以“议”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读后议,边读边议,议后再读,要把“读与议”有机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探究学习式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关键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教师不要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绑起来,每一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台前做主角,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才可以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活动进入到理想的境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新课程以其前所未有的理念和活动,彻底改变一言堂传统模式,语文教学被推向了教改的浪潮。但要想让学生动起来,有事情做,有实际效果,这需要教师去研究学情,研究校本,在新的理念引领下,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交流、总结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学生真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事实上,这样做,对语文教师来说,大有裨益,它解放了教师自己的手脚,把教师从教的丛林中牵引出来,又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