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建议可以从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神圣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尽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框架之内。这样的教育谈何创新呢?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
要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一言堂变成师生群言堂;要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2、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
突破传统的“狭义读写”范围(仅限于课本和课内),开拓出“广义读写”的新范围(延伸到课外)。教师既要立足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指导。
3、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一个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品学兼优”;社会对一个好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常常是“德才兼备”。所以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侧重进行的是“智育”和“德育”。虽然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很早就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但在应试分数的压力之下,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得不侧重于“智育”。其余“德、体、美、劳”四育就被每周一节的“班会”、“体育”、“美术”、“劳技”四门课程简单地取代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机的渗透于现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
教育理论上曾说过:“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教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 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改进教法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改进教法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学生仅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品质,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4、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激发。
三、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师授课被形象描绘为:“-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面徒壁”。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深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互联网络包罗万象, 溶“上下千年”于“分秒瞬间”; 化“纵横万里”于“咫尺之间”。传统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生动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彩的画面、迷人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动画、清晰的教学流程、新奇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与创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随着网络化教学的兴起,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创新学习的范围直接扩大到了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之外,学生能自主地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资料;能灵活地借助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互动学习。网络化教学的合理利用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责任,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神圣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尽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框架之内。这样的教育谈何创新呢?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
要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一言堂变成师生群言堂;要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2、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
突破传统的“狭义读写”范围(仅限于课本和课内),开拓出“广义读写”的新范围(延伸到课外)。教师既要立足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指导。
3、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一个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品学兼优”;社会对一个好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常常是“德才兼备”。所以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侧重进行的是“智育”和“德育”。虽然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很早就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但在应试分数的压力之下,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得不侧重于“智育”。其余“德、体、美、劳”四育就被每周一节的“班会”、“体育”、“美术”、“劳技”四门课程简单地取代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机的渗透于现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
教育理论上曾说过:“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教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 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改进教法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改进教法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学生仅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品质,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4、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激发。
三、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师授课被形象描绘为:“-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面徒壁”。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深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互联网络包罗万象, 溶“上下千年”于“分秒瞬间”; 化“纵横万里”于“咫尺之间”。传统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生动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彩的画面、迷人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动画、清晰的教学流程、新奇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与创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随着网络化教学的兴起,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创新学习的范围直接扩大到了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之外,学生能自主地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资料;能灵活地借助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互动学习。网络化教学的合理利用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责任,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