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已经深深烙进大多数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短短20年的,带来了诸多改变。高校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变高等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程设置,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构建"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为"互联网+"时代培养跨学科、具备创新能力、知识视野开阔。具有个性思维模式,有特色有特长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2016年6月23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首届互联网教育专场论坛,这也预示着互联网+传统教育产业也将进入了深度的融合时代。互联网+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新生态,高等院校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更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融入到高校的教育中去。
“互联网+”中的“+”就是整合。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就是指整合中的“互联网”和“教育”,“互联网”优势就在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他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快捷灵活的呈现方式,要在教育中提现互联网的这一优势就必须要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大力的变革,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整合不等于简单的相加。互联网技术构建学科的不同类型整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科教学,要根据其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基础知识教学已经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在互联网大数据下,已经可以通过便捷的方式进行查询呈现,把互联网作为工具,让学生开阔视野,进行先进的高等教学才是我们目前的教学目标。互联网技术要物尽其用,避免低效使用。强调互联网的优势,并不是一味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一味引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要依据学科特点使用,不要让互联网成为教与学中的点缀甚至是累赘。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已经模糊,教师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定位,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下来,变成一名学生的引导者,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学内容,落后的教学方式,低下的教学效率,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人才。
目前提到“互联网+“在高校的应用现状,就不得不说说慕课,所谓慕课(MOOC),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最明显产物,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目前发展最大的MOOC平台,拥有相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互联网+已经成为拓展整个人类的能力重要手段,同时也对我们的高校教学带来了信息整合和课程改革的变革需求,高校虽然在近年内加快了信息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普及,但是仍显落后的教学理念和软硬件条件,还是阻碍了“互联网+教育”这场现代化教育革命的进行。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互联网技术运用,却开辟了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场革命。高校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重点关注了教育中最本质的内容——让学习成为按需定制,从技术角度实现了对原有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的愿景。
传统的教育行业相对于“互联网+教育”究竟有哪些不足呢?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传统教育会根据师资力量来开设课程,简单来说,存在“有什么设什么”的的问题,在高校普遍盲目开办热门专业的趋势下,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师纷纷“转行”,这些教师难免在教学中“借鉴”传统学科,这样肯定没法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专业人才进行无缝对接。
在课堂内容上,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以至于师资力量的先天不足就无法避免,为了解决这些不足,加强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就势在必行,而互联网+这一新型产物,以其无限的内容容量,全天候的学习模式,多元的互动,使得高校人才的培养任务,更能满足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曾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技术角度实现原有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习成为按需定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基础类、技能类教学课程做成云端教材,学生只要拿起手机或者电脑登录学校的教学终端网络就能够学习基础技能知识,把课堂内容作为答疑,和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为主,真正做到教学的开放,互动和共享,使学习者成为教育的中心,通过对互联网信息点的采集进行教育的评估。
第二, 通过高校课程改革,节约大量的时间,以便在教学中更多的提供职业教学,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真正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更多的人生导师作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学生自身条件的选修课程,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同时借力“互联网”模式,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补充新的技术,新的知识,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到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我们以音乐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一下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音乐教育要做哪些改革举措。
首先,我们要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加强思想转变,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音乐师资队伍。构建具有民族性的,而又要有多元性质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构建新型多阶段音乐教学模式,促进音乐教学模式的全面转换。
其次,要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设计,通过现代互联网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我们设计”互联网+”下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环节:
一、首先确定要学习的主题。
学习的主题主要是课堂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使一章节知識,也可以是难以解答的实际问题,分析教学的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确定学习的主题。
二、创设教学的情境设计。
学习中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要学习的主题进行意义架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可以生动的直观的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更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 三、提供信息的资源。
互联网+模式下,提供信息的资源非常便利,计算机技术作为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技术手段,再设计互联网+音乐课堂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做为教师应该做到授人予渔,帮助学生能够收集所需的资源,并要教导学生如何才能获取资源并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
四、自主全天候学习。
互联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习是全天候的,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尽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独立和创新。2、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时段时间,去感悟去体验。3、自主学习的结果,也就是反馈,音乐教学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体验认识音乐行为,并带着问题找到所需要的答案。
五、通过协作学习。
新时期互联网文化下的新一代,除了培养自我探索的精神,學习协作也是一项主要的指导工作,多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相互的交流,知识在一起碰撞,会大大增加学习的信息量,通过协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享受集体思维成果的碰撞飞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负责组织和讨论论题的提出。
六、学习效果的评价。
评价主要是指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功能,要对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态度、探索实践的贡献,获取资料的价值和对知识点的认知高度。在设计评价的过程中,除了要设计出适当的紧张感和挑战性,还要把评价分为自评和互评两个方面,要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改变一个视角能够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学习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当然在互联网+环境下,音乐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资源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音乐风格种类的不确定性,做为教师我们要把控不足,保障互联网+环境成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利器,而不是障碍。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多种课程设置,可以使我们的音乐教学事业的范围一再的加深加广,拓展音乐教育的发展范围。构建一个教师逐渐将教学重心向学习者重心转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互联网+”时代培养创新一代跨学科、知识视野开阔。具有个性思维模式,有特色有特长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共产党人[J].2015(5).
[2]冯阳松.一张图读懂什么是“互联网+”[EB/OL].http://www.ygshangjie.com.
[3]刘芳.孙福万,王迎,魏顺平.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5(1).
[4]管刚.浅谈云计算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集体经济,2007(4):179.
[5]林莉君.俞敏洪.互联网+教育[N].中国科技日报,2015-3-10.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2016年6月23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首届互联网教育专场论坛,这也预示着互联网+传统教育产业也将进入了深度的融合时代。互联网+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新生态,高等院校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更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融入到高校的教育中去。
“互联网+”中的“+”就是整合。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就是指整合中的“互联网”和“教育”,“互联网”优势就在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他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快捷灵活的呈现方式,要在教育中提现互联网的这一优势就必须要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大力的变革,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整合不等于简单的相加。互联网技术构建学科的不同类型整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科教学,要根据其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基础知识教学已经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在互联网大数据下,已经可以通过便捷的方式进行查询呈现,把互联网作为工具,让学生开阔视野,进行先进的高等教学才是我们目前的教学目标。互联网技术要物尽其用,避免低效使用。强调互联网的优势,并不是一味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一味引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要依据学科特点使用,不要让互联网成为教与学中的点缀甚至是累赘。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已经模糊,教师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定位,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下来,变成一名学生的引导者,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学内容,落后的教学方式,低下的教学效率,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人才。
目前提到“互联网+“在高校的应用现状,就不得不说说慕课,所谓慕课(MOOC),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最明显产物,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目前发展最大的MOOC平台,拥有相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互联网+已经成为拓展整个人类的能力重要手段,同时也对我们的高校教学带来了信息整合和课程改革的变革需求,高校虽然在近年内加快了信息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普及,但是仍显落后的教学理念和软硬件条件,还是阻碍了“互联网+教育”这场现代化教育革命的进行。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互联网技术运用,却开辟了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场革命。高校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重点关注了教育中最本质的内容——让学习成为按需定制,从技术角度实现了对原有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的愿景。
传统的教育行业相对于“互联网+教育”究竟有哪些不足呢?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传统教育会根据师资力量来开设课程,简单来说,存在“有什么设什么”的的问题,在高校普遍盲目开办热门专业的趋势下,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师纷纷“转行”,这些教师难免在教学中“借鉴”传统学科,这样肯定没法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专业人才进行无缝对接。
在课堂内容上,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以至于师资力量的先天不足就无法避免,为了解决这些不足,加强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就势在必行,而互联网+这一新型产物,以其无限的内容容量,全天候的学习模式,多元的互动,使得高校人才的培养任务,更能满足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曾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技术角度实现原有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习成为按需定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基础类、技能类教学课程做成云端教材,学生只要拿起手机或者电脑登录学校的教学终端网络就能够学习基础技能知识,把课堂内容作为答疑,和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为主,真正做到教学的开放,互动和共享,使学习者成为教育的中心,通过对互联网信息点的采集进行教育的评估。
第二, 通过高校课程改革,节约大量的时间,以便在教学中更多的提供职业教学,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真正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更多的人生导师作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学生自身条件的选修课程,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同时借力“互联网”模式,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补充新的技术,新的知识,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到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我们以音乐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一下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音乐教育要做哪些改革举措。
首先,我们要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加强思想转变,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音乐师资队伍。构建具有民族性的,而又要有多元性质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构建新型多阶段音乐教学模式,促进音乐教学模式的全面转换。
其次,要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设计,通过现代互联网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我们设计”互联网+”下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环节:
一、首先确定要学习的主题。
学习的主题主要是课堂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使一章节知識,也可以是难以解答的实际问题,分析教学的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确定学习的主题。
二、创设教学的情境设计。
学习中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要学习的主题进行意义架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可以生动的直观的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更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 三、提供信息的资源。
互联网+模式下,提供信息的资源非常便利,计算机技术作为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技术手段,再设计互联网+音乐课堂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做为教师应该做到授人予渔,帮助学生能够收集所需的资源,并要教导学生如何才能获取资源并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
四、自主全天候学习。
互联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习是全天候的,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尽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独立和创新。2、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时段时间,去感悟去体验。3、自主学习的结果,也就是反馈,音乐教学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体验认识音乐行为,并带着问题找到所需要的答案。
五、通过协作学习。
新时期互联网文化下的新一代,除了培养自我探索的精神,學习协作也是一项主要的指导工作,多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相互的交流,知识在一起碰撞,会大大增加学习的信息量,通过协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享受集体思维成果的碰撞飞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负责组织和讨论论题的提出。
六、学习效果的评价。
评价主要是指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功能,要对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态度、探索实践的贡献,获取资料的价值和对知识点的认知高度。在设计评价的过程中,除了要设计出适当的紧张感和挑战性,还要把评价分为自评和互评两个方面,要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改变一个视角能够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学习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当然在互联网+环境下,音乐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资源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音乐风格种类的不确定性,做为教师我们要把控不足,保障互联网+环境成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利器,而不是障碍。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多种课程设置,可以使我们的音乐教学事业的范围一再的加深加广,拓展音乐教育的发展范围。构建一个教师逐渐将教学重心向学习者重心转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互联网+”时代培养创新一代跨学科、知识视野开阔。具有个性思维模式,有特色有特长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共产党人[J].2015(5).
[2]冯阳松.一张图读懂什么是“互联网+”[EB/OL].http://www.ygshangjie.com.
[3]刘芳.孙福万,王迎,魏顺平.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5(1).
[4]管刚.浅谈云计算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集体经济,2007(4):179.
[5]林莉君.俞敏洪.互联网+教育[N].中国科技日报,201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