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教学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并从高职生源与教师现状入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述了高职教学因材施教的内涵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高职;个性教育;因材施教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基础紧密结合的一类教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2010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近两千所,在校生人数已占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60%。但是,高职教育仍存在与社会需求未能有效接合的问题,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灵活、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很有必要。
一、高职教学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无论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学生都要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大浪淘沙,这就需要毕业生显现出其对岗位的快速认知及适应。因此,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与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较大的专业选择空间与个人发展空间。如在学校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现状及自己的知识基础、智力能力、个人兴趣与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及课程,从而将自己的个性与教育的共性有机结合,所以说,高职教育应是个性教育而非均衡的全面教育。高职教育是一个培养学生特长,使其更精更强更专的个性教育过程,这个专不是指理论水平与知识面的深邃与广阔,而是指技术技能的更高层级,是根据学生特长设计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具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高职教育的生源复杂,因此,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必须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教师要针对生源多元化的现实,因材施教,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教学因材施教的内涵
因材施教并不是当代的创新,其原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理论,就是教育者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并开发其潜力,引导学生实现个性与专业的结合,引导其将个人特长与就业相结合。但近年来,高职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一些高职院校也降低了入学要求,一大批综合素质偏低的学生进入了高职行列。不少学生学习自觉性低,且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在课堂学习时,由于接受力、学习效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程,就破罐破摔,导致课堂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及学习风气,妨碍了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同时也会制约接受能力强、具有潜力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求知欲望,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因材施教。笔者认为应从学校、学生与教师三方面着手:第一,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第二,学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上都应依高职特点而因材施教;第三,因材施教也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要求上。高职教师与传统非高职院校教师比较,其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的深度与广度的要求应是不同的。在高职院校,更需要由那些有一定知识贮备和具备相当丰富一线实践经验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来担任教师。笔者认为,教师的学历除了达到本科水平,还必须在一线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高职与普通本科院校师资方面的最重要区别。因此,高职院校应放眼全社会,积极引进企业中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又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中层管理骨干,充实高职教师队伍,并将那些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不强的企业巧匠充实到实训教师队伍中。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改革方向。他认为,人有七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都是上述七种智能的结合体,但对七种智能的拥有程度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由此表现为兴趣个性及人格个性,所以学生中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数理,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体育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位学生既有自己的智能弱项,也有其智能强项。职业教育的目的应是充分开发每位学生的智能强项,并通过高职教育过程将其升华为学生的个人才能。
三、高职教学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法
1.以多元智能体系和学生心理学为基础,建立新型学生多元智能考查测评体系。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全面智能测试,教师通过体系测评及日常学习等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智能特长。
2.根据学生个人智能特长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成长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特点与特长认识不全面。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进行科学的指导,依据个人智能特长测试的结果,将最适合学生个人兴趣与发展潜力的专业推荐给学生。
3.专业体系设置的改革。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智能为基础,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专业体系。专业体系不仅要紧扣市场需求,更应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并与学生的兴趣特长相一致。
4.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高职教学特点、专业需要和学生实际,开发、调整和改编教材,剔除不适合社会发展及高职特点的内容,精选实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探索解放学生个性的教法,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并在兴趣引力下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促其用个性之长补共性之短。
5.改变成绩评测机制。根据智能多元性与差异性,建立多层次的考评标准,重视过程考评,实施过程考评与集中考试测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考评内容应更突出实践和实训,以鼓励学生潜能的多方面发展。
高职教师,要更新人才理念,充分认识因材施教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正视高职生源文化课水平低的现实,从而在树人成才思想的指导下使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运行能满足多数学生的个性需要,以促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有更大的提高。
6.采用一课两段教学法。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一课两段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课两段教学法,是将一门专业课一学期的教学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并分别采用深度与广度不同的教材。如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教学阶段,一阶段为成功谈判,二阶段为优势谈判。第一阶段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继续学习下一阶段的内容或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在第一阶段,教师在进行教材与教法的选择时,应突出广度和兴趣度,此阶段的教学通常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在第二阶段,教材与教法应突出适度精专,并兼顾发展和鼓励创新,这一阶段的教学可由理论基础较好的教师担任。
总之,因材施教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相信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因材施教的理论与方法必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提高。
(作者单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机会公平的三个层次[N].中国教育报,2010-05-04.
[2]徐启建.多元智能理论的历史与现实——访加德纳《多元智能》中译者、知名教育学者沈致隆[N].中国教育报,2004-05-20.
[3]邓国光,余秀华,李莲英.职业学校分层教学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责任编辑何丽华
关键词:高职;个性教育;因材施教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基础紧密结合的一类教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2010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近两千所,在校生人数已占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60%。但是,高职教育仍存在与社会需求未能有效接合的问题,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灵活、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很有必要。
一、高职教学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无论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学生都要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大浪淘沙,这就需要毕业生显现出其对岗位的快速认知及适应。因此,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与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较大的专业选择空间与个人发展空间。如在学校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现状及自己的知识基础、智力能力、个人兴趣与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及课程,从而将自己的个性与教育的共性有机结合,所以说,高职教育应是个性教育而非均衡的全面教育。高职教育是一个培养学生特长,使其更精更强更专的个性教育过程,这个专不是指理论水平与知识面的深邃与广阔,而是指技术技能的更高层级,是根据学生特长设计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具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高职教育的生源复杂,因此,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必须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教师要针对生源多元化的现实,因材施教,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教学因材施教的内涵
因材施教并不是当代的创新,其原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理论,就是教育者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并开发其潜力,引导学生实现个性与专业的结合,引导其将个人特长与就业相结合。但近年来,高职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一些高职院校也降低了入学要求,一大批综合素质偏低的学生进入了高职行列。不少学生学习自觉性低,且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在课堂学习时,由于接受力、学习效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程,就破罐破摔,导致课堂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及学习风气,妨碍了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同时也会制约接受能力强、具有潜力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求知欲望,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因材施教。笔者认为应从学校、学生与教师三方面着手:第一,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第二,学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上都应依高职特点而因材施教;第三,因材施教也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要求上。高职教师与传统非高职院校教师比较,其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的深度与广度的要求应是不同的。在高职院校,更需要由那些有一定知识贮备和具备相当丰富一线实践经验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来担任教师。笔者认为,教师的学历除了达到本科水平,还必须在一线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高职与普通本科院校师资方面的最重要区别。因此,高职院校应放眼全社会,积极引进企业中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又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中层管理骨干,充实高职教师队伍,并将那些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不强的企业巧匠充实到实训教师队伍中。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改革方向。他认为,人有七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都是上述七种智能的结合体,但对七种智能的拥有程度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由此表现为兴趣个性及人格个性,所以学生中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数理,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体育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位学生既有自己的智能弱项,也有其智能强项。职业教育的目的应是充分开发每位学生的智能强项,并通过高职教育过程将其升华为学生的个人才能。
三、高职教学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法
1.以多元智能体系和学生心理学为基础,建立新型学生多元智能考查测评体系。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全面智能测试,教师通过体系测评及日常学习等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智能特长。
2.根据学生个人智能特长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成长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特点与特长认识不全面。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进行科学的指导,依据个人智能特长测试的结果,将最适合学生个人兴趣与发展潜力的专业推荐给学生。
3.专业体系设置的改革。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智能为基础,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专业体系。专业体系不仅要紧扣市场需求,更应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并与学生的兴趣特长相一致。
4.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高职教学特点、专业需要和学生实际,开发、调整和改编教材,剔除不适合社会发展及高职特点的内容,精选实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探索解放学生个性的教法,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并在兴趣引力下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促其用个性之长补共性之短。
5.改变成绩评测机制。根据智能多元性与差异性,建立多层次的考评标准,重视过程考评,实施过程考评与集中考试测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考评内容应更突出实践和实训,以鼓励学生潜能的多方面发展。
高职教师,要更新人才理念,充分认识因材施教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正视高职生源文化课水平低的现实,从而在树人成才思想的指导下使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运行能满足多数学生的个性需要,以促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有更大的提高。
6.采用一课两段教学法。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一课两段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课两段教学法,是将一门专业课一学期的教学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并分别采用深度与广度不同的教材。如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教学阶段,一阶段为成功谈判,二阶段为优势谈判。第一阶段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继续学习下一阶段的内容或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在第一阶段,教师在进行教材与教法的选择时,应突出广度和兴趣度,此阶段的教学通常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在第二阶段,教材与教法应突出适度精专,并兼顾发展和鼓励创新,这一阶段的教学可由理论基础较好的教师担任。
总之,因材施教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相信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因材施教的理论与方法必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提高。
(作者单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机会公平的三个层次[N].中国教育报,2010-05-04.
[2]徐启建.多元智能理论的历史与现实——访加德纳《多元智能》中译者、知名教育学者沈致隆[N].中国教育报,2004-05-20.
[3]邓国光,余秀华,李莲英.职业学校分层教学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