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人走万里忘不了家。当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为我们描绘出越来越美丽的生活图景时,人们开始对曾经贫穷、艰难的记忆有所淡忘。当高科技产品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的工具等均被打上“落后”的标签,走上被淘汰之路;当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才感悟到所淡忘和淘汰的记忆正是孕育精神食粮的沃土。于是宋福如、赵海京二人迈出扬帆远航的脚步,主动为心灵家园找寻着归宿。于是在脚步越来越坚定后,广府民俗博物馆应运而生;于是这个3880平方米两层楼的空间,成为最好的精神依托,来帮助我们找寻着回家的路。
广府城位于邯郸市东北部永年区内,永年区的前身为永年县,这里曾是最早的县政府所在地,当地人习惯将此称为永年老城,简称为永年城。
广府城是一座古城,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城墙、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等,均显现着历史的厚重性。自从成为国家级5A级风景区后,广府民俗博物馆也成为其中景点。此景点更像是一部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书,不觉以阅读者的身份开始参观。
沿着广府城东门前行200米,就可以在路南看到标志着“北方第一村”字样的广府民俗博物馆,随后映入眼帘的便是门前的各种石磨、门墩等。如果把名称和标志比喻为封面,那么门前摆设则发挥着导读作用。仿佛告诉游客,这里展示的是以农耕时代为主体的风土人情世故。
进入到博物馆参观区,引人注目的是展板上一段文字: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勤劳智慧的祖祖辈辈经历了风雨霜雪的沧桑岁月,一步步走向今天的文明、进步、辉煌……
这段文字是参观的序幕,更像是一本书的序言,对展览馆的内容做着引导。充分展示本书内涵期间,似乎也在表达着主要创始人——宋福如先生的心声。
博物馆共包括24个展厅,文字下方为序厅,走过序厅,沿着古农具厅、仓储厅、水利厅、厨房场景厅、食品模具厅、交通工具厅、食盒礼盒厅、古灯具厅、家具场景厅、中药铺、家用电器厅的方向参观。
一楼参观完毕顺着木制楼梯走上二楼,依次走进建筑加工材料厅、木匠用具厅、祭祀厅、自行车厅、钱庄当铺厅、计量工具厅、手工作坊厅、纺织系列厅、商榥家什厅、日用陶器厅、精品厅、婚嫁场景厅。
相比之下,二楼的设计要复杂一些。一楼只有一堵墙隔开为两大部分,参观时只沿着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即可。二楼则会在直线参观中,走入内间,然后再从内间出来去参观其他展厅。在二楼顶头部位,是精品厅的位置。与其他厅的不同的是,此厅所展内容将本地产品与外地产品融合在一起,相对于其他厅,摆放位置要讲究一些。
序厅用穿越性的方式,把人们引入到过去的时光。衣食住行是安身立命之本,古农具厅对土里刨食的谋生方式做着展示,水利厅体现的是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木匠用具厅是通过手艺谋生的方法,手工作坊厅是在依靠人力谋生时的具体显现,商榥家什厅则是商业背景下各类人士的生活状况;纺织系列厅则对从土地上取暖作了详细说明;建筑材料加工厅、家具场景厅、厨房场景厅则对从前的居住习惯作着全方位介绍;自行车厅、交通工具厅则展现出曾经的代步工具。了解到过去衣食住行的大致内容,知道土里刨食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通过此方式获得丰收后,可以把粮食放至仓储厅,然后通过食品模具厅的展品将其加工成我们喜爱的食品,同时还可以依靠计量工具厅的工具把多余的粮食销售出去;古灯具厅描写着过去的照明工具;日用陶器厅则写出过去所使用的日用品;中药铺则道出寻医问药的情景;祭祀厅对孝道文化做着诠释;钱庄当铺厅以货币演变为媒介,彰显着理财方式;食盒礼盒厅和婚嫁场景厅在相辅相成中,对过去的结婚习俗作着详细记录;家用电器厅记录着时代的生活缩影;精品厅张开热情的怀抱,将当地文化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家庭中。每一个展厅是一个篇章,这些篇章即可独立成篇,又都相互关联。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上,读书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曾几何时,读书是高雅追求和精神享受的象征。随着网络等出现,能够在书桌前静静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对书中意义缺乏必要的引导,甚至忘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等道理。其实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挖掘出其中的价值。阅读广府民俗博物馆这部书,犹如走进了历史长河,长河里看不见宝藏,却有着比宝藏更为珍贵的财富。那就是在记载祖祖辈辈生活足迹的时候,用辛勤劳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向世人发出回家的召唤。召唤中饱含着殷切期望,无论高科技多么发达,都不能忘记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这遗产是指导我们不断前行的指南针,引导着我们走上回家的路,并为日后前行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广府城有着北方鱼米之乡的美誉,水草丰盈的永年洼、宽阔恢宏的护城河,用水城特色描绘着诗情画意。水是有灵性的,我在灵性感染下,每一件展品在眼前均有所灵动,自由组合成瑰丽图景,忍不住用欣赏者的眼光开始浏览。
掀开序厅的帷幕,顺着墙体上的谷穗等农作物,可以看到杵头、石臼等工具,这些工具用于将收割后的粮食脱粒。摆放在其中的汉遁臼则对其进行了阐述。序厅是由两幅画面组合而成的,另一幅画面是以马车为主体的,这是最早的运输工具之一。透过序厅画面,不难想像到:在一切均靠人力,且印刷术和造纸术还没有发明的时代里,先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时候,对文化同样有着渴求。序厅画面用深刻的内涵表达着传承的意义。
从明清时代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犁,耧,锄,耙,镰刀等是土地上重要劳作工具。曾几何时,人们喜欢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方式释放豪情,所以自觉把在太阳下低头劳作当成份内之事。当对“粒粒皆辛苦”产生深刻感悟后,才会让勤俭节约的习惯形成美德。今天的发展减轻了农活的压力,这些农具虽被淘汰,陈放在古农具厅,却在春种秋收的画布上,继续描绘着热火朝天的画面。旨在提醒世人,无论如何发展,勤俭节约的美德永远不能丢失。
扇车、粮囤、布袋等是过去加工储存粮食的工具。用荆条编制而成的粮囤呈“鼎”字形状,粮囤周围,放着各类老鼠夹子。荆条有着透气好不生虫的特点,粮食放入粮囤前,先往里面糊上一层牛粪泥,这样可以防止虫咬和鼠害入侵。当牛粪泥不能发挥作用时,外面的各类捕鼠器具可以防止老鼠祸害粮食。当时储存粮食还会采取布袋的方式,布袋的制作虽不规范,但人们习惯以此作为计量单位。虽然也是用布制作,但此布袋卻非常硬,装入粮食后可以保持好直立。相比之下,粮囤存放粮食量较多,布袋所存放粮食量较少,但都在仓储厅的画面显现出丰收的喜悦。 辘轳、龙骨水车等取水用于灌溉庄稼和供人饮用。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广府城,打渔也是常见的生活方式。梭子船、渔网和控制鱼鹰的工具等与取水工具共同围绕着“水”描绘着水利厅的画面。水是万物之源,庄稼的生长离不开水,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在自来水没有出现前,水车是最常见的取水工具。使用水车取水虽在当时是一种进步,但也有着较大的辛苦。此画面敞开深情的怀抱,引导人们节约用水和爱护水资源,为鱼儿生长创造有利环境。
厨房场景厅分为内外两部分,厨房内的画面是从锅碗瓢盆起步,随后便是各式各样的竹篮。编织材料上有荆条、秸杆和竹篾等。用竹篾编织的竹篮因工艺有别,用途上也有区别。家中比较常见的是那种俗称“气死猫”篮,编织工艺比较精致,上层用盖可以盖严实,(盖也为竹篾编织),平日挂在屋内悬在空中的横棍上,用于放干粮。需要食用时可以踩在凳子上将其取下来,猫无法偷吃干粮,所以只能被气死。编织较为精细的竹篮用来放点心,走亲戚时才会拿出使用。厨房外的画面是以各类风箱为主体的。从前人们习惯在院子里做饭,风箱可以使火更旺,做饭更快。内外画面合二为一,对过去生活习惯有了全面了解。
饸饹床、做蛋糕、月饼、烧饼、馒头、锅盔等各式模具,把人的思绪引入到美食一条街。各类模具以铁、陶、铜、铝、木头等材料为媒介,描绘出一幅邻里交往图。蛋糕、月饼等食品在当时属于奢侈品,平日里极少食用,但在家中有红白喜事或节日时,又必须要使用。那时购买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只好自己制作。谁家有这样的模具,就要无偿借给邻居。以八月十五为例,那一天家家户户要打月饼,一个模具要好几家交替着使用,所以那时非常注重邻里关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车辆的出现是进步标志。最初的出现并非仅仅是代步工具,更多用于托运货物。在石料等重物面前,四轱辘车、大车等帮助人们减轻着劳动强度;在崎岖山路或羊肠小道面前,独轮车则发挥着用武之地;镖车属于特殊用车,却在显现凶险性的同时,彰显着信心和豪情。交通工具厅的画面有着极强的演变性。在此之后,还能看到各類大车。它既可用于载人,又可用于载物。各式各样的大车中,还有一辆细车子。它引导着人们用穿越眼光去参观,其意义并非简单的代步工具。所谓细车子,是在马车上挂个顶棚。这类车子平日走亲戚时用。展厅有一辆类似于过去花轿的细车子。据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结婚坐花轿想要重新兴起,可当时会作花轿手艺者很难找到,只好在马车上,做一个类似于花轿的顶棚,并雕塑上各类充满喜庆意味的雕塑品。
伴随着强烈仪式感,走进食盒礼盒厅的画面。过去办喜事时,食盒礼盒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男方给女方家下聘礼需要用,给亲戚家孩子过满月时需要用,过白事或祭祀活动时也需要用。相应的食盒礼盒为四层者居多,里面往往装上粮食、果子、礼肉等食物或食品,每一层均体现着象征意义。
在电发明之前,蜡烛和籽油承担着主要照明的任务。古灯具厅将多种多样的灯具置身于画面中,让人对冲破黑暗有了更多认识。从燃料上分有牛油灯、籽油灯、大麻子灯、臭电池灯、煤油灯、蜡油灯;从安装位置上分又有架子灯、吊灯和壁灯。使用瓷、陶、铁和玻璃制成的灯具,在照明能力上与电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却反映了当时人们夜晚的生活状况。
在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中,曾一度兴起过仿古一条街等的追求。家具场景厅的展品组合仿佛是自然形成的画面,释放着古色古香的色彩。架子床、梳妆台、屏风、炭盆、脚盆、色盒、书架等在井然有序中摆放,带领人们走进过去客厅、卧室、书房等处,对过去的风俗有更多了解。过去结婚,家具是女方嫁妆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有32条腿、42条腿、48条腿等。从其中可以看出,人们过去对“四”这个数字比较推崇,寓意着四平八稳。女方嫁妆里,必不可少的是箱子,箱子虽为木头制作,也会被称为皮箱。
中药铺的画面更像是一张答疑解惑图。每逢走进中药铺,都会看到冰箱摆放在其中。随着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得知有些药丸需要用冰箱保鲜。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之前,我们寻医问药完全依靠中医。所以便产生疑惑,那时的草药又该如何保鲜呢?一角摆放的黄色箱体给出正确答案。这是比较古老的冰箱,可以用于存放各类药品。下方是大冰块,上方为药品,所使用冰块则为地窖内储存。柜台外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一张虎皮,是用狗皮仿制的。过去则是真正的虎皮,开中药铺者通过此方式招揽顾客,告诉他们本店有名贵药品。此作法现在是不允许的。
家用电器厅沿着生活由差变好的轨迹,描绘出一幅暖心画面。收音机、半导体、留声机、音箱、录音机、录像机、黑白电视等陪伴着我们渡过快乐的时光。一旁所摆放的茶壶、茶碗、桌子等,很容易让人回到往昔。在收音机、电视等未普及年代,邻居都要来家里收听或观看。特别是播放经典曲目时,便会主动邀请左邻右舍来家,共同欣赏之余,还要喝着茶水唠唠家常。
建筑材料厅用画面显现着家族的梦想。五福临门是中国老百姓的至高追求,这在构建住宅时可见一斑。五福包括:长寿、康宁、富贵、好德、善终。据说自汉代起,平民百姓习惯盖瓦房,盖好后便在房顶上安放几个瑞兽。瑞兽大多为泥塑品,做成鸽子等形状。家族中出过举人以上有功名人物者,其祠堂可以用铁角瓦脊兽以显尊贵,瑞兽有着辟邪和祈福降祥作用。虽没有得到过证明,但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木匠用具厅的画面把人的思绪带到往昔的境况。那时结婚需要打家具,搬入新居需要打家具,家具出现损坏需要请木匠来修理。看到诸如墨斗、刨子、凿子、尺子、锯等工具在此展示,猛然想起这些工具曾属于家中必备。即使自家没有,在邻居家也能很容易借到。木器品制作走上了机械化,使用家具时基本上都去商场买,出现损坏后很少有人去修理,而是直接换新的。
百善孝为先,孝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人们习惯在年根时开始在家祭祀。临近年中的时候,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烧香祭拜祖先是年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些常年在外工作者,还要利用祭祀机会与族人见面叙旧。祭祀厅的画面让亲情溢于言表,在以祠堂为主体勾勒的画面中,有供奉祖先、缅怀先人之地,还包括着家堂神龛、祈雨神龛和神主牌位等。 自行车厅的画面打开了回味过去的窗口。作为交通工具之一,至今仍然没有淡出我们的生活。现在一辆自行车,其“代步工具”的意义体现得更为突出。展厅内自行车为清末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还有一些是早期国外生产的。这些自行车大多为加重自行车,有着极强的多用性。除代步外,还可以载人载物。在那个公交车不发达、出租车等没有出现的时代里,自行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明清时期,是广府最为繁华时期。达官贵人、商贾等云集于此。钱庄类似于现在的银行,当铺则为需要紧急用钱者提供便利。据说当时的钱庄为富豪们光顾的地方,当铺则较受开店铺者青睐。钱庄当铺厅用画面回顾着繁华,其中的算盘为主要工具,钱柜用于存放钱币。
计量工具厅内的画面对丰收后的情景进行着补充。在以农耕为主体的生活中,粮食买卖是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合、升、斗、斛等计量用具主要用于秤量粮食,当然也用于秤量其他物品。其中口大为斗,口小则为斛,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另外,还有过去各时期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木杆秤,其中有着比较早的以十六两单位为一斤的秤。
用机械化代替人力显现着进步,其实手工制作过程也借助着知识的力量。手工作坊厅的画面对此作着回答。千斤担、挫鞭炮机、古法造纸设备、做木梳、做笼屉、木旋床等古用具,均是机械化的前身。这些展品帮助我们认识了先人改造自然和征服困难的能力。钉马掌工具借助人力增强畜力耐力,千斤担利用杠杆作用来追求工作效率。两百斤的重物两个人搬不起来,而使用千斤担后,则可以把四百斤左右的重物挑起来。
纺织系列厅的画面容易把人带进男耕女织的世界。由棉花变成布布疋需要72道工序,在这些工序中,需要男人在土地上耕种劳作,更需要女人在纺花、染线、浆线、过缯、织布等过程中,将其变成能够为人取暖御寒的衣服。72道工序虽在画面中占主导位置,但不是纺织的全部。其中还包括着用麻合成绳,以及用羊毛制作毡子和各式各样帽盒摆放等场景。据说过去的帽子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出门戴帽,回家摘掉后不能随意丢放,必須把其放在制作工艺较高的帽盒内。
走进商榥家什厅,不像走进商品大世界,而是走进了社会众生相的画面。同为买卖人,卖馒头、卖烧饼、卖香油等所使用的吆喝工具均不一样。还有剃头挑子、打锡壶者、焗匠等使用的工具。买卖人的地位同样有着差别。剃头行业过去为下九流,为人理发后别人不给钱他毫无办法,因为他是没有权利反抗的。有人给钱,他不能用手接,得让人放到杌子上方的钱盒内。焗匠主要工具为金刚钻,通过匠人之手,还原了缺损之美,焗过的盆和碗还可继续使用,有些材料为玻璃和石头等,破损后也可以焗。从前无论是有钱人家还是贫穷人家,都本着勤俭持家的观念,日用品一般不会轻易丢弃。当时锡制品在广府一带较为盛行,打锡壶者也有着较大的市场。
日用陶器厅的画面对陶器用途作了深入性阐述。陶器有着高雅品味,目前大多是供人观赏的。欣赏陶笼、陶熬子、陶勺、陶喷壶、烤笼等特制陶器时,才知道在金属炊具和塑料制品等出现之前,人们所使用的日用品是以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据说陶熬子不用放油,照样能烙出香脆可口的饼,陶烤笼又能烤出乡土味道的羊肉串等。
透过精品厅丰富多彩的画面,感受到地大物博和历史悠久的意味。坐落在二楼顶头的精品厅,珍藏着远古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不同历史朝代、近代、乃至当代的各类物品。包括古生物化石、过去使用过的石器、陶器、瓷器、紫砂壶等;有能唤起现代人记忆的泥塑、面塑等艺术品;还有着不同朝代所使用过的钱币,以及文房四宝、武术器械等。这些展品顺着四面八方的航线来此汇聚,被安安静静摆放在柜台,在历史的变迁中,展示着各地不同的文化内涵。
婚嫁场景厅对婚嫁内容作了全面讲述。花轿、礼盒、食盒、老爷床组成一幅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画面。礼盒和食盒构成下聘礼时的情景,相对于交通工具厅的花轿,此花轿显得规范一些,花轿顶部雕刻着龙、狮等瑞兽,还有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景,这些雕刻有着辟邪的寓意,更表达了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渴望。老爷床与普通床相比,用床幔隔开分为两部分,内侧为睡觉地方,外侧为丫鬟侍奉老爷太太们提尿壶、煽扇子的地方。当然给新郎新娘做婚床时是不能享受此待遇的,只有成为老夫老妻后才可享受此待遇。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承认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鉴赏者,却透过广府民俗博物馆的二十四幅画面,领悟到发展的意义。画面用发展轨迹构筑成精神食粮,有战胜贫穷和落后时体现出来的勇气和毅力,正是用这种精神搭建起进步的阶梯,把我们的生活逐步引向了繁荣富强。画面同时也渗透出教育和警醒的意义,如日用陶器厅的生活用品、中药铺的虎皮等,又为合理利用资源发出呼唤。回家尽情吸吮精神食粮,才能正确理解发展的意义:无论取得多大的辉煌,追求的脚步永远不应该停止,更应该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自从太极文化成为广府城的名片,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的故事在广为流传中,在老百姓心中产生了百听不厌的效果。我站在倾听者的位置参观民俗博物馆,在美妙音乐节奏陪伴下,不觉进入到高山流水的意境。
广府古城距今已有两千六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进行大规模修复三次。自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四百六余年,经历了十几次特大洪水和战乱,古城变得千疮百孔,残垣断壁,甚至连全城1万多人的民生问题和安全问题也受到过威胁。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府人,宋福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身为民营企业家,在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把前瞻眼光投向千年广府古城。他顶住各种压力,毅然决定个人投资来修复古城。从2004年至2009年,他共投资1.2亿元,用工33万人次,终将九里十三步的古城墙全部修复,重修全部城墙垛口,复建四门城楼、四角角楼和“三皇”庙宇,城墙上全用青砖铺路,内墙土墙全部改为砖墙,进一步增强了防洪功能,这次修复成为古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完善的一次修复。宋福如的善举和创举,不仅使千年古城重新焕发出生机,而且还引领了广府文化旅游开发高潮,成为邯郸市文化旅游开发一号工程、河北省旅游开发二号工程。如今的广府古城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宋福如也成为历史上大规模修复广府古城墙第四人! 2012年秋的一天,赵海京找到宋福如,表达了创办民俗博物馆的意愿。赵海京是永年县一名农民,曾在当地开办过标准件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农耕逐渐走向机械化,一度被农民视为至宝的锄头、镰刀等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后,看到人们将其随意丢弃。痛心之余,他坚定地走上收藏之路。赵海京先来到旧物市场购买,很快发现此类市场很难满足需求。于是立即把脚步深入到乡下,在走街串户中购买各类日用品。他的诚心感动了亲友,有些人主动把过去淘汰下来的物品送到他的手上,并主動向他提供线索。为了满足收藏意愿,有时竟然会到废品收购站高价购买,甚至要到垃圾堆上刨捡。
当一大批的农具、家具、手工用具、生活用具等收至家中,赵海京的心愿有所满足后又产生新的遐想。最初想法的产生源于小时候看到过的一幅漫画:一群科学家流落在荒岛上,旁边摆放着许多大米、白面等粮食,这些人因为不会做饭而被活活饿死。在土地上劳作过的赵海京深知农耕的辛苦,深感机械化的便利。所以看到农具的逐渐淘汰,他在自然而然中想到那幅漫画,所以又想到:如果出现机械化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土地荒芜的现象呢!此想法并非没有根据,农具淡出了生活视线,以后的孩子们别说使用了,连见都没见过,如何能在机械化不能满足所需的前提下,从土地上索取到丰收景象呢!他把这些物品收藏起来,是对吃苦耐劳精神的依恋之情,更饱含着对其传承的愿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这些物品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史,显现出勤劳、勇敢、善良、坚强优良品质,正是这些品质铸造起炎黄子孙不屈的脊梁,更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多少财富无法相比拟的。产生出此感悟后,想将收藏品展示出来的心愿更为迫切。
赵海京向宋福如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二人一拍即合,许多收藏品当月就被摆放到民俗博物馆公开展览,受到游览者的一致好评和欢迎。
杨露禅历经磨难,将杨氏太极拳带回广府,后人在积极推广中强身健体。当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能更好地造福人类。宋福如、赵海京二人继承了这种精神,在挖掘民俗文化中营造着精神家园。这家园是爱心的泉源、是前行的力量、更是追求的归宿。
走出民俗博物馆,忍不住心生感慨。
这是一部跨越年代较长的书,记载着从古到今平民百姓的生活全貌,让人们在阅读中不觉对未来产生新的遐想。
这是一幅意义深远的图画,成功再现往昔繁华时,展示出真实的思想,为后人描绘着越来越美丽的图景。
这是一曲意境悠远的曲调,在深入了解老百姓生活的基础上,弹奏出最为接地气的歌。
在扬帆远航中找寻回家的路,是根植在家乡的土地,向历史深处找寻优良传统源头的脚步。
在扬帆远航中找寻回家的路,是用造福桑梓的心声,抒发着建设家乡的心愿。
在扬帆远航中找寻回家的路,因为坚信祖先智慧是精神财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收获到幸福的希望。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广府城位于邯郸市东北部永年区内,永年区的前身为永年县,这里曾是最早的县政府所在地,当地人习惯将此称为永年老城,简称为永年城。
广府城是一座古城,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城墙、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等,均显现着历史的厚重性。自从成为国家级5A级风景区后,广府民俗博物馆也成为其中景点。此景点更像是一部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书,不觉以阅读者的身份开始参观。
沿着广府城东门前行200米,就可以在路南看到标志着“北方第一村”字样的广府民俗博物馆,随后映入眼帘的便是门前的各种石磨、门墩等。如果把名称和标志比喻为封面,那么门前摆设则发挥着导读作用。仿佛告诉游客,这里展示的是以农耕时代为主体的风土人情世故。
进入到博物馆参观区,引人注目的是展板上一段文字: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勤劳智慧的祖祖辈辈经历了风雨霜雪的沧桑岁月,一步步走向今天的文明、进步、辉煌……
这段文字是参观的序幕,更像是一本书的序言,对展览馆的内容做着引导。充分展示本书内涵期间,似乎也在表达着主要创始人——宋福如先生的心声。
博物馆共包括24个展厅,文字下方为序厅,走过序厅,沿着古农具厅、仓储厅、水利厅、厨房场景厅、食品模具厅、交通工具厅、食盒礼盒厅、古灯具厅、家具场景厅、中药铺、家用电器厅的方向参观。
一楼参观完毕顺着木制楼梯走上二楼,依次走进建筑加工材料厅、木匠用具厅、祭祀厅、自行车厅、钱庄当铺厅、计量工具厅、手工作坊厅、纺织系列厅、商榥家什厅、日用陶器厅、精品厅、婚嫁场景厅。
相比之下,二楼的设计要复杂一些。一楼只有一堵墙隔开为两大部分,参观时只沿着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即可。二楼则会在直线参观中,走入内间,然后再从内间出来去参观其他展厅。在二楼顶头部位,是精品厅的位置。与其他厅的不同的是,此厅所展内容将本地产品与外地产品融合在一起,相对于其他厅,摆放位置要讲究一些。
序厅用穿越性的方式,把人们引入到过去的时光。衣食住行是安身立命之本,古农具厅对土里刨食的谋生方式做着展示,水利厅体现的是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木匠用具厅是通过手艺谋生的方法,手工作坊厅是在依靠人力谋生时的具体显现,商榥家什厅则是商业背景下各类人士的生活状况;纺织系列厅则对从土地上取暖作了详细说明;建筑材料加工厅、家具场景厅、厨房场景厅则对从前的居住习惯作着全方位介绍;自行车厅、交通工具厅则展现出曾经的代步工具。了解到过去衣食住行的大致内容,知道土里刨食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通过此方式获得丰收后,可以把粮食放至仓储厅,然后通过食品模具厅的展品将其加工成我们喜爱的食品,同时还可以依靠计量工具厅的工具把多余的粮食销售出去;古灯具厅描写着过去的照明工具;日用陶器厅则写出过去所使用的日用品;中药铺则道出寻医问药的情景;祭祀厅对孝道文化做着诠释;钱庄当铺厅以货币演变为媒介,彰显着理财方式;食盒礼盒厅和婚嫁场景厅在相辅相成中,对过去的结婚习俗作着详细记录;家用电器厅记录着时代的生活缩影;精品厅张开热情的怀抱,将当地文化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家庭中。每一个展厅是一个篇章,这些篇章即可独立成篇,又都相互关联。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上,读书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曾几何时,读书是高雅追求和精神享受的象征。随着网络等出现,能够在书桌前静静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对书中意义缺乏必要的引导,甚至忘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等道理。其实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挖掘出其中的价值。阅读广府民俗博物馆这部书,犹如走进了历史长河,长河里看不见宝藏,却有着比宝藏更为珍贵的财富。那就是在记载祖祖辈辈生活足迹的时候,用辛勤劳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向世人发出回家的召唤。召唤中饱含着殷切期望,无论高科技多么发达,都不能忘记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这遗产是指导我们不断前行的指南针,引导着我们走上回家的路,并为日后前行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广府城有着北方鱼米之乡的美誉,水草丰盈的永年洼、宽阔恢宏的护城河,用水城特色描绘着诗情画意。水是有灵性的,我在灵性感染下,每一件展品在眼前均有所灵动,自由组合成瑰丽图景,忍不住用欣赏者的眼光开始浏览。
掀开序厅的帷幕,顺着墙体上的谷穗等农作物,可以看到杵头、石臼等工具,这些工具用于将收割后的粮食脱粒。摆放在其中的汉遁臼则对其进行了阐述。序厅是由两幅画面组合而成的,另一幅画面是以马车为主体的,这是最早的运输工具之一。透过序厅画面,不难想像到:在一切均靠人力,且印刷术和造纸术还没有发明的时代里,先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时候,对文化同样有着渴求。序厅画面用深刻的内涵表达着传承的意义。
从明清时代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犁,耧,锄,耙,镰刀等是土地上重要劳作工具。曾几何时,人们喜欢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方式释放豪情,所以自觉把在太阳下低头劳作当成份内之事。当对“粒粒皆辛苦”产生深刻感悟后,才会让勤俭节约的习惯形成美德。今天的发展减轻了农活的压力,这些农具虽被淘汰,陈放在古农具厅,却在春种秋收的画布上,继续描绘着热火朝天的画面。旨在提醒世人,无论如何发展,勤俭节约的美德永远不能丢失。
扇车、粮囤、布袋等是过去加工储存粮食的工具。用荆条编制而成的粮囤呈“鼎”字形状,粮囤周围,放着各类老鼠夹子。荆条有着透气好不生虫的特点,粮食放入粮囤前,先往里面糊上一层牛粪泥,这样可以防止虫咬和鼠害入侵。当牛粪泥不能发挥作用时,外面的各类捕鼠器具可以防止老鼠祸害粮食。当时储存粮食还会采取布袋的方式,布袋的制作虽不规范,但人们习惯以此作为计量单位。虽然也是用布制作,但此布袋卻非常硬,装入粮食后可以保持好直立。相比之下,粮囤存放粮食量较多,布袋所存放粮食量较少,但都在仓储厅的画面显现出丰收的喜悦。 辘轳、龙骨水车等取水用于灌溉庄稼和供人饮用。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广府城,打渔也是常见的生活方式。梭子船、渔网和控制鱼鹰的工具等与取水工具共同围绕着“水”描绘着水利厅的画面。水是万物之源,庄稼的生长离不开水,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在自来水没有出现前,水车是最常见的取水工具。使用水车取水虽在当时是一种进步,但也有着较大的辛苦。此画面敞开深情的怀抱,引导人们节约用水和爱护水资源,为鱼儿生长创造有利环境。
厨房场景厅分为内外两部分,厨房内的画面是从锅碗瓢盆起步,随后便是各式各样的竹篮。编织材料上有荆条、秸杆和竹篾等。用竹篾编织的竹篮因工艺有别,用途上也有区别。家中比较常见的是那种俗称“气死猫”篮,编织工艺比较精致,上层用盖可以盖严实,(盖也为竹篾编织),平日挂在屋内悬在空中的横棍上,用于放干粮。需要食用时可以踩在凳子上将其取下来,猫无法偷吃干粮,所以只能被气死。编织较为精细的竹篮用来放点心,走亲戚时才会拿出使用。厨房外的画面是以各类风箱为主体的。从前人们习惯在院子里做饭,风箱可以使火更旺,做饭更快。内外画面合二为一,对过去生活习惯有了全面了解。
饸饹床、做蛋糕、月饼、烧饼、馒头、锅盔等各式模具,把人的思绪引入到美食一条街。各类模具以铁、陶、铜、铝、木头等材料为媒介,描绘出一幅邻里交往图。蛋糕、月饼等食品在当时属于奢侈品,平日里极少食用,但在家中有红白喜事或节日时,又必须要使用。那时购买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只好自己制作。谁家有这样的模具,就要无偿借给邻居。以八月十五为例,那一天家家户户要打月饼,一个模具要好几家交替着使用,所以那时非常注重邻里关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车辆的出现是进步标志。最初的出现并非仅仅是代步工具,更多用于托运货物。在石料等重物面前,四轱辘车、大车等帮助人们减轻着劳动强度;在崎岖山路或羊肠小道面前,独轮车则发挥着用武之地;镖车属于特殊用车,却在显现凶险性的同时,彰显着信心和豪情。交通工具厅的画面有着极强的演变性。在此之后,还能看到各類大车。它既可用于载人,又可用于载物。各式各样的大车中,还有一辆细车子。它引导着人们用穿越眼光去参观,其意义并非简单的代步工具。所谓细车子,是在马车上挂个顶棚。这类车子平日走亲戚时用。展厅有一辆类似于过去花轿的细车子。据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结婚坐花轿想要重新兴起,可当时会作花轿手艺者很难找到,只好在马车上,做一个类似于花轿的顶棚,并雕塑上各类充满喜庆意味的雕塑品。
伴随着强烈仪式感,走进食盒礼盒厅的画面。过去办喜事时,食盒礼盒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男方给女方家下聘礼需要用,给亲戚家孩子过满月时需要用,过白事或祭祀活动时也需要用。相应的食盒礼盒为四层者居多,里面往往装上粮食、果子、礼肉等食物或食品,每一层均体现着象征意义。
在电发明之前,蜡烛和籽油承担着主要照明的任务。古灯具厅将多种多样的灯具置身于画面中,让人对冲破黑暗有了更多认识。从燃料上分有牛油灯、籽油灯、大麻子灯、臭电池灯、煤油灯、蜡油灯;从安装位置上分又有架子灯、吊灯和壁灯。使用瓷、陶、铁和玻璃制成的灯具,在照明能力上与电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却反映了当时人们夜晚的生活状况。
在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中,曾一度兴起过仿古一条街等的追求。家具场景厅的展品组合仿佛是自然形成的画面,释放着古色古香的色彩。架子床、梳妆台、屏风、炭盆、脚盆、色盒、书架等在井然有序中摆放,带领人们走进过去客厅、卧室、书房等处,对过去的风俗有更多了解。过去结婚,家具是女方嫁妆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有32条腿、42条腿、48条腿等。从其中可以看出,人们过去对“四”这个数字比较推崇,寓意着四平八稳。女方嫁妆里,必不可少的是箱子,箱子虽为木头制作,也会被称为皮箱。
中药铺的画面更像是一张答疑解惑图。每逢走进中药铺,都会看到冰箱摆放在其中。随着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得知有些药丸需要用冰箱保鲜。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之前,我们寻医问药完全依靠中医。所以便产生疑惑,那时的草药又该如何保鲜呢?一角摆放的黄色箱体给出正确答案。这是比较古老的冰箱,可以用于存放各类药品。下方是大冰块,上方为药品,所使用冰块则为地窖内储存。柜台外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一张虎皮,是用狗皮仿制的。过去则是真正的虎皮,开中药铺者通过此方式招揽顾客,告诉他们本店有名贵药品。此作法现在是不允许的。
家用电器厅沿着生活由差变好的轨迹,描绘出一幅暖心画面。收音机、半导体、留声机、音箱、录音机、录像机、黑白电视等陪伴着我们渡过快乐的时光。一旁所摆放的茶壶、茶碗、桌子等,很容易让人回到往昔。在收音机、电视等未普及年代,邻居都要来家里收听或观看。特别是播放经典曲目时,便会主动邀请左邻右舍来家,共同欣赏之余,还要喝着茶水唠唠家常。
建筑材料厅用画面显现着家族的梦想。五福临门是中国老百姓的至高追求,这在构建住宅时可见一斑。五福包括:长寿、康宁、富贵、好德、善终。据说自汉代起,平民百姓习惯盖瓦房,盖好后便在房顶上安放几个瑞兽。瑞兽大多为泥塑品,做成鸽子等形状。家族中出过举人以上有功名人物者,其祠堂可以用铁角瓦脊兽以显尊贵,瑞兽有着辟邪和祈福降祥作用。虽没有得到过证明,但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木匠用具厅的画面把人的思绪带到往昔的境况。那时结婚需要打家具,搬入新居需要打家具,家具出现损坏需要请木匠来修理。看到诸如墨斗、刨子、凿子、尺子、锯等工具在此展示,猛然想起这些工具曾属于家中必备。即使自家没有,在邻居家也能很容易借到。木器品制作走上了机械化,使用家具时基本上都去商场买,出现损坏后很少有人去修理,而是直接换新的。
百善孝为先,孝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人们习惯在年根时开始在家祭祀。临近年中的时候,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烧香祭拜祖先是年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些常年在外工作者,还要利用祭祀机会与族人见面叙旧。祭祀厅的画面让亲情溢于言表,在以祠堂为主体勾勒的画面中,有供奉祖先、缅怀先人之地,还包括着家堂神龛、祈雨神龛和神主牌位等。 自行车厅的画面打开了回味过去的窗口。作为交通工具之一,至今仍然没有淡出我们的生活。现在一辆自行车,其“代步工具”的意义体现得更为突出。展厅内自行车为清末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还有一些是早期国外生产的。这些自行车大多为加重自行车,有着极强的多用性。除代步外,还可以载人载物。在那个公交车不发达、出租车等没有出现的时代里,自行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明清时期,是广府最为繁华时期。达官贵人、商贾等云集于此。钱庄类似于现在的银行,当铺则为需要紧急用钱者提供便利。据说当时的钱庄为富豪们光顾的地方,当铺则较受开店铺者青睐。钱庄当铺厅用画面回顾着繁华,其中的算盘为主要工具,钱柜用于存放钱币。
计量工具厅内的画面对丰收后的情景进行着补充。在以农耕为主体的生活中,粮食买卖是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合、升、斗、斛等计量用具主要用于秤量粮食,当然也用于秤量其他物品。其中口大为斗,口小则为斛,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另外,还有过去各时期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木杆秤,其中有着比较早的以十六两单位为一斤的秤。
用机械化代替人力显现着进步,其实手工制作过程也借助着知识的力量。手工作坊厅的画面对此作着回答。千斤担、挫鞭炮机、古法造纸设备、做木梳、做笼屉、木旋床等古用具,均是机械化的前身。这些展品帮助我们认识了先人改造自然和征服困难的能力。钉马掌工具借助人力增强畜力耐力,千斤担利用杠杆作用来追求工作效率。两百斤的重物两个人搬不起来,而使用千斤担后,则可以把四百斤左右的重物挑起来。
纺织系列厅的画面容易把人带进男耕女织的世界。由棉花变成布布疋需要72道工序,在这些工序中,需要男人在土地上耕种劳作,更需要女人在纺花、染线、浆线、过缯、织布等过程中,将其变成能够为人取暖御寒的衣服。72道工序虽在画面中占主导位置,但不是纺织的全部。其中还包括着用麻合成绳,以及用羊毛制作毡子和各式各样帽盒摆放等场景。据说过去的帽子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出门戴帽,回家摘掉后不能随意丢放,必須把其放在制作工艺较高的帽盒内。
走进商榥家什厅,不像走进商品大世界,而是走进了社会众生相的画面。同为买卖人,卖馒头、卖烧饼、卖香油等所使用的吆喝工具均不一样。还有剃头挑子、打锡壶者、焗匠等使用的工具。买卖人的地位同样有着差别。剃头行业过去为下九流,为人理发后别人不给钱他毫无办法,因为他是没有权利反抗的。有人给钱,他不能用手接,得让人放到杌子上方的钱盒内。焗匠主要工具为金刚钻,通过匠人之手,还原了缺损之美,焗过的盆和碗还可继续使用,有些材料为玻璃和石头等,破损后也可以焗。从前无论是有钱人家还是贫穷人家,都本着勤俭持家的观念,日用品一般不会轻易丢弃。当时锡制品在广府一带较为盛行,打锡壶者也有着较大的市场。
日用陶器厅的画面对陶器用途作了深入性阐述。陶器有着高雅品味,目前大多是供人观赏的。欣赏陶笼、陶熬子、陶勺、陶喷壶、烤笼等特制陶器时,才知道在金属炊具和塑料制品等出现之前,人们所使用的日用品是以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据说陶熬子不用放油,照样能烙出香脆可口的饼,陶烤笼又能烤出乡土味道的羊肉串等。
透过精品厅丰富多彩的画面,感受到地大物博和历史悠久的意味。坐落在二楼顶头的精品厅,珍藏着远古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不同历史朝代、近代、乃至当代的各类物品。包括古生物化石、过去使用过的石器、陶器、瓷器、紫砂壶等;有能唤起现代人记忆的泥塑、面塑等艺术品;还有着不同朝代所使用过的钱币,以及文房四宝、武术器械等。这些展品顺着四面八方的航线来此汇聚,被安安静静摆放在柜台,在历史的变迁中,展示着各地不同的文化内涵。
婚嫁场景厅对婚嫁内容作了全面讲述。花轿、礼盒、食盒、老爷床组成一幅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画面。礼盒和食盒构成下聘礼时的情景,相对于交通工具厅的花轿,此花轿显得规范一些,花轿顶部雕刻着龙、狮等瑞兽,还有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景,这些雕刻有着辟邪的寓意,更表达了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渴望。老爷床与普通床相比,用床幔隔开分为两部分,内侧为睡觉地方,外侧为丫鬟侍奉老爷太太们提尿壶、煽扇子的地方。当然给新郎新娘做婚床时是不能享受此待遇的,只有成为老夫老妻后才可享受此待遇。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承认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鉴赏者,却透过广府民俗博物馆的二十四幅画面,领悟到发展的意义。画面用发展轨迹构筑成精神食粮,有战胜贫穷和落后时体现出来的勇气和毅力,正是用这种精神搭建起进步的阶梯,把我们的生活逐步引向了繁荣富强。画面同时也渗透出教育和警醒的意义,如日用陶器厅的生活用品、中药铺的虎皮等,又为合理利用资源发出呼唤。回家尽情吸吮精神食粮,才能正确理解发展的意义:无论取得多大的辉煌,追求的脚步永远不应该停止,更应该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自从太极文化成为广府城的名片,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的故事在广为流传中,在老百姓心中产生了百听不厌的效果。我站在倾听者的位置参观民俗博物馆,在美妙音乐节奏陪伴下,不觉进入到高山流水的意境。
广府古城距今已有两千六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进行大规模修复三次。自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四百六余年,经历了十几次特大洪水和战乱,古城变得千疮百孔,残垣断壁,甚至连全城1万多人的民生问题和安全问题也受到过威胁。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府人,宋福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身为民营企业家,在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把前瞻眼光投向千年广府古城。他顶住各种压力,毅然决定个人投资来修复古城。从2004年至2009年,他共投资1.2亿元,用工33万人次,终将九里十三步的古城墙全部修复,重修全部城墙垛口,复建四门城楼、四角角楼和“三皇”庙宇,城墙上全用青砖铺路,内墙土墙全部改为砖墙,进一步增强了防洪功能,这次修复成为古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完善的一次修复。宋福如的善举和创举,不仅使千年古城重新焕发出生机,而且还引领了广府文化旅游开发高潮,成为邯郸市文化旅游开发一号工程、河北省旅游开发二号工程。如今的广府古城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宋福如也成为历史上大规模修复广府古城墙第四人! 2012年秋的一天,赵海京找到宋福如,表达了创办民俗博物馆的意愿。赵海京是永年县一名农民,曾在当地开办过标准件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农耕逐渐走向机械化,一度被农民视为至宝的锄头、镰刀等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后,看到人们将其随意丢弃。痛心之余,他坚定地走上收藏之路。赵海京先来到旧物市场购买,很快发现此类市场很难满足需求。于是立即把脚步深入到乡下,在走街串户中购买各类日用品。他的诚心感动了亲友,有些人主动把过去淘汰下来的物品送到他的手上,并主動向他提供线索。为了满足收藏意愿,有时竟然会到废品收购站高价购买,甚至要到垃圾堆上刨捡。
当一大批的农具、家具、手工用具、生活用具等收至家中,赵海京的心愿有所满足后又产生新的遐想。最初想法的产生源于小时候看到过的一幅漫画:一群科学家流落在荒岛上,旁边摆放着许多大米、白面等粮食,这些人因为不会做饭而被活活饿死。在土地上劳作过的赵海京深知农耕的辛苦,深感机械化的便利。所以看到农具的逐渐淘汰,他在自然而然中想到那幅漫画,所以又想到:如果出现机械化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土地荒芜的现象呢!此想法并非没有根据,农具淡出了生活视线,以后的孩子们别说使用了,连见都没见过,如何能在机械化不能满足所需的前提下,从土地上索取到丰收景象呢!他把这些物品收藏起来,是对吃苦耐劳精神的依恋之情,更饱含着对其传承的愿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这些物品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史,显现出勤劳、勇敢、善良、坚强优良品质,正是这些品质铸造起炎黄子孙不屈的脊梁,更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多少财富无法相比拟的。产生出此感悟后,想将收藏品展示出来的心愿更为迫切。
赵海京向宋福如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二人一拍即合,许多收藏品当月就被摆放到民俗博物馆公开展览,受到游览者的一致好评和欢迎。
杨露禅历经磨难,将杨氏太极拳带回广府,后人在积极推广中强身健体。当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能更好地造福人类。宋福如、赵海京二人继承了这种精神,在挖掘民俗文化中营造着精神家园。这家园是爱心的泉源、是前行的力量、更是追求的归宿。
走出民俗博物馆,忍不住心生感慨。
这是一部跨越年代较长的书,记载着从古到今平民百姓的生活全貌,让人们在阅读中不觉对未来产生新的遐想。
这是一幅意义深远的图画,成功再现往昔繁华时,展示出真实的思想,为后人描绘着越来越美丽的图景。
这是一曲意境悠远的曲调,在深入了解老百姓生活的基础上,弹奏出最为接地气的歌。
在扬帆远航中找寻回家的路,是根植在家乡的土地,向历史深处找寻优良传统源头的脚步。
在扬帆远航中找寻回家的路,是用造福桑梓的心声,抒发着建设家乡的心愿。
在扬帆远航中找寻回家的路,因为坚信祖先智慧是精神财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收获到幸福的希望。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