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亦菲站在一片静谧的水域中。忽然,两边的工作人员开始不断拨弄水面,制造出一阵阵的涟漪。而她气定神闲,世间运转似乎都打扰不到她。你直视她,仿佛看见一座冰蓝的山。
这种气氛直到拍摄结束、采访开始时才有所切换。我们的对话从一份ELLE灵魂问卷开始,十个问题,关于女性、关于年龄、关于生活,期待从她的回答里找到她的种种态度。刘亦菲却显得很放松,她脱了鞋窝在沙发里,把头发往身后一拨,做好了要聊天的准备。
问卷的第一个问题是“当下你最欣赏的女性是谁”。她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一秒中出现在她脑子里的一个人名:拜伦·凯蒂(Byron Katie)。这是一位心灵畅销书作家,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也是“转念作业”的创始人。刘亦菲说她欣赏作家的智慧和清醒,并邀请我们去读一读她的书。清醒,是在之后的对话中又被她多次提及的一个词语。
在关于作家的介绍中,我们找到这样一句话: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适用于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受教育与否,只要真心渴求自由与平安,在“转念作业”的帮助下,就能從痛苦中得到解脱,活出自在人生。
这,曾是刘亦菲在某个阶段需要的?或者,这正是刚刚经历过2020年的每个人都可能需要的。
2020年转瞬即逝,太快了——很多人都会这么觉得,刘亦菲也不例外。
这一年她生活的主旋律就是“闲暇”,大多数时间都宅在家里,新爱好是打游戏,随口就能冒出一些游戏里的术语来,刷手机的频率明显比过去高了,但也不为此感到担心,“想松开手的时候就可以松开,没事”。她耐得住,也没有被什么过不去的思虑困扰着。
我们聊这些时,她特别放松,“我们就是在聊天嘛,没有必要去演一个剧本出来。就不要有那么多戏了吧,我觉得……对不对,把戏留到该用的时候吧”。
创作的活性
在回想《花木兰》拍摄中的点滴时,刘亦菲流露出了某种笃定的信念。
可能因为主创团队大部分是女性,《花木兰》的创作过程在刘亦菲的回忆里显得尤为顺畅和自由。
每一场戏都拍得不拖沓,一条演完,导演妮基·卡罗总会在对刘亦菲说“很好”“过了”“有了”之后再问她:“你要不要再演一条你自己的?”意思是,这一场可以收工了,但你想不想再自由发挥一次?
那个她“自己的”一条,于是总能在“不受干扰的”“饱满的”“安全的”境况下给刘亦菲一种“不确定的”快意感。但她也并不会把这种感觉描述得过分自我和感性,她只说,“那是给剪辑的多一个选择”。
“抗压能力强,不抱怨”是《花木兰》团队里的女性工作人员们给刘亦菲带来的直观感触,“每个人的特质都不同,但又都很坚强,很细腻,很有力量”。女人们之间的沟通,也意外地“顺畅、细腻,同时充满热情”,“原来每个人都像水一样,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就会很顺”。
现场的临时沟通一般很少,创作者之间存在着这样的默契,刘亦菲的话更少,“我不习惯说那么多,就还是通过一条一条不同的表演和表达方式来对话吧。”
刘亦菲从《花木兰》的创作中得到的训诫也一样宝贵。
“创作的惰性不能有。”
何为“创作的惰性”?
“就是一直在问导演,你看我怎么样,这条怎么样?那条怎么样?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在什么状态,永远要问,这就是我想要去避免的状态。”创作中固然有一种“不确定性”是迷人的,但这种“不确定性”和她想要在每一次具象的表达中追求的“准确性”是两码事。
清醒——这也是这一遭旅程完完整整走下来,刘亦菲对自己的满意之处,“无论是试镜,还是拍摄,还是拍摄结束之后对自己的看法,我都尽量保持一种比较客观、比较清醒的状态。这样,我再投入任何下一个角色,就都还能够有一个很干净的起点。”
她总在提醒自己——尤其是在重要的工作或选择临头的时候——保持理性。
“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天会接收到很多很多信息,有时候我们已经忘记去区分哪些东西是重要的,已经忘记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所以多感受一下自己的位置和存在,做事才会更有效率吧。”
可是这样不是会很辛苦吗?
“不,如果我不这么要求自己,会更累。拍戏或者接受采访的时候,感觉特别明显,如果我不在状态,或者在开小差,我自己马上就会有所察觉,那样会更累吧。”
我们的对话再一次回到那张“灵魂问卷”,“如果抛开一切现实因素的限制,你会为自己挑选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刘亦菲的回答又一次毫不犹豫:“我希望自己思考的能力永远不要消失,当然,它也不会消失。我就是特别喜欢这样的自己。”她终于笑了一下,在说到此处时,嘴角的星星亮了。
时间的馈赠
“时间有时候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于是人们发明了格林威治时间,但是接下来问题又来了,时差、冬夏时令,种种……你明白,我也是诺兰的粉丝,所以时间这件事,我们怎么界定呢?”
其实,我们原本的问题并非是谈论时间,只是问她“回看过去,几岁的时候最美好?如果可以穿越,想去看看什么时候的自己?”刘亦菲自然而然地把问题转到了“时间”上。
“我老觉得,我怎么样确定我活得比较充实?就是我回看过去的一年或者十年,我会觉得好像过得比物理上的时间概念更长,那样时间就变成一份礼物了。而你怎么知道它是一个馈赠呢?我会愿意说这是灵魂的重量和广度上的收获。”
往往,人在戏里的时候,她真的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感觉对她来说,很不错。
“就刚才,造型编辑给我看了一张五年前我的照片,但我感觉像是十年前或者更久之前的,好像这五年过了很久……我对此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它就是一个感觉。”联想到她刚才的回答,这五年对她来说,也许已经是“时间的一个礼物了”。
当我们的“灵魂问卷”继续往下进行,我们发现,她并非一个“老实”的回答者。在刘亦菲的意识里,很少有“绝对”这回事,她喜欢也擅长游走在一些问题的概念边界。当问题是想要请她来总结一下今年的总体得失时,她会反问:“你说的这种衡量得失的方式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再问她,作为女性你想改变什么,她也会直接把问题消解了:“改变是基于一个人的决定,改变没有好坏,只是一种思维上的转换,而我没有想改变。”
疫情的突然到来让一些原定中的计划改变了。对此,刘亦菲的態度是:“事实上的结果,本来就会有一个自己的表达,基于这个表达,什么样的结果我都接受。当你再次站到镜头前,你会由衷地感到开心。”刘亦菲一对眼睛看过来,不遮不掩。她开心地接收下了时间从头到尾所有的赠予。因为没有抱持过什么“侥幸”的心理,所以什么样的结果都不会令她惊讶。
“我相信一个清醒的演员,是知道自己的发挥在哪儿的。不会过度自负,也不会过度自卑,他一定是有他的认知度在的。这是一个根基。”
Q&A
ELLE:你怎么看待人的变化?
刘亦菲:没有人能一成不变,人每一天都在改变,思维就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你能学习跟自己相处的话,改变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但这往往是最难的。
ELLE: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亦菲:我的工作就是跟情绪打交道,我还挺感恩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表达,只不过演员能更集中具象地去完成,这是很有意思的,我的工作就是接触自己,接触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情绪。
ELLE:所以,你最享受的是表达的自由吗?
刘亦菲:我爱它的所有部分,它也会让我有时候跳出自己,让我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系统更新。我觉得角色比我大。比如现在,我闲了一年,那就要挑一个我觉得还OK的角色,更新一下自我。
ELLE:这些年来,有哪一句话或者哪一个道理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你?
刘亦菲:小时候总听到一个道理,说一定要吃过苦才知道成长。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果有一件事情对你是特别特别大的挑战的时候,你要是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很快乐的频道,再去接触它,很多盲点就会打开。有一个导演原来也说过这句话,保持简单。我理解的“保持简单”不是不想问题,而是要专注。
ELLE:在关注自己和关注外界之间,你现在更倾向于哪一边?
刘亦菲:都要有。但是你不能够在你自己不知道想表达什么的时候,跟别人去聊人生。你也不能直接就把注意力过度地放在外面。今年确实每个人都面对着很大的挑战,每个人都要去跟无常相处。
ELLE:你玩游戏的时候,好胜心重吗?
刘亦菲: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的好胜心很重。
ELLE:我只是猜测,以你的性情,还是不希望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吧。
刘亦菲:我这么无趣的吗?我也就是正常人而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