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局部孤立点通信的可见光参数优化

来源 :光通信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孤立点通信保障的机制,建立了下行链路灯光控制参数的优化模型。在室内照明需求处处满足的前提下,对比分析了保障孤立点通信模型和保障处处通信模型,并对几种典型屋顶灯光布局方案和接收机摆放位置做了模拟实验,验证了该优化模型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针对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与时变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通信不稳定,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PID智能控制策略作为粗跟踪的控制方法。介绍了光电跟瞄系统原理,在建立系统模型框图后引入了RBF神经网络监督控制结构,并通过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从BOTDR系统信号的检测方法出发,分别介绍了本地外差相干检测及自外差相干检测两种相干检测方法,描述并对比了多波长BOTDR系统的两种不同检测方法,进而列举分析了BOTDR检测系统中的噪声因素,对利用相干检测方法提升BOTDR系统信噪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
基于光子晶体波导传导模随波导邻近介质柱折射率改变而变化的特性,设计了一种MachZehnder结构光开关,通过改变对称波导中其中一支波导邻近两侧介质柱折射率实现对光传输的控制。利用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可调区域介质柱折射率为不同值时波导传导模的色散曲线,并根据光的干涉相消原理计算了光不能通过输出波导满足的调节区域长度L。当可调介质柱折射率为2.8、归一化频率为0.384时,可调区域长度为8a,器件能够
提出一种适用于光纤围栏系统的扰动事件判决算法。该算法基于短时能量对噪声信号进行实时评估,动态调整用于事件判决的上下阈值。通过外场试验数据验证了该算法不仅可以降低人工调试难度,而且对自然环境变化有良好的适应性。
利用4期多源遥感数据(包括1970年的美国间谍卫星DISP KH-9数据、1999年的SPOT-2全色数据、2007年的ALOS多光谱数据和2015年国产的资源三号数据),结合红树林湿地资源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