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教育中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优化学科课程中的科技教育;重视活动课程中的科技教育;优化环境课程,形成科技教育良好氛围三方面进行研究,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生;科技教育;人才素质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3-0086-01
  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层次,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这一角度看,就迫切要求我们学校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有创新才能站在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上,有创新才能腾飞。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更有效地进行科技教育呢?要挖掘有利于科技教育的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科技教育。实施“减负”后,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开展课外活动有了时间上的保证,但课外活动搞得如何呢?我认为:(1)活动内容缺乏科学论证;(2)课外活动简单化;(3)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脱节;(4)课外活动科技含量低;一些兴趣小组活动仍然是编织、缝补、手工制作等,而与现代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难觅踪影,由此看出校园科普教育的薄弱。(5)科技活动缺乏家庭的支持。因此,学校科技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大力加强。
  一、优化学科课程中的科技教育
  学科课程是核心,核心课程应该在科技教育方面得到加强。在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
  1. 突出主要课程的主阵地作用
  在课内,通过过程启示法、观察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启发教育学生,实现创造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品质,掌握进行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技能。比如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注意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动手操作能力和根据现象发现规律的能力培养科技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还要注意了解祖国和世界的科技知识,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科技活动课(兴趣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索科学道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动手制作,提高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讨论等手段,提高创造能力与精益求精的科学品质。
  2. 充分挖掘其他学科科技教育因素
  一位教育学家说,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有两个,一个是根,一个是翼。创新教育,也许就是给孩子的心灵插上翅膀的一种努力和尝试。例如语文学科,要使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学习科技知识,通过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六年级的一次教学课中,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请找出蜘蛛网和商店之间的联系。请看学生是如何回答的:(1)蜘蛛网吸引虫子,商店吸引顾客;(2)蜘蛛网是密密麻麻的,商店也是密密麻麻的;(3)蜘蛛网牌专卖店;(4)商店的墙角有蜘蛛网;(5)连锁店分布各地就像一张蜘蛛网;(6)老板投资建店就如蜘蛛织网;(7)商店建在地球上就如蜘蛛网粘在树枝上;(8)先拿出钱建商店才能赚钱,先织网才能抓到虫子;(9)网上的蜘蛛是黑的,有些老板的心也是黑的……学生们的回答让我们感到创造力的力量。因此,在学科教育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出他们内在的潜力,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去想象、去创造。
  二、重视活动课程中的科技教育
  活动课程能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开展科技教育系列活动,如读科普书籍,开展科学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大自然中去考查,开展科技制作创作比赛、小记者科技大追踪、栽培植物……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家长的参与性。学生自由学习、自由实验、自由活动,丰富了科学知识,全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环境课程,形成科技教育良好氛围
  环境课程对学生影响有自然渗透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利用环境课程加强科技教育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开辟的“科技百花园”、听科普报告会、录发明家名言等栏目进行科技教育;定期更换科技宣传栏,进行给植物挂名片等活动;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论文等活动;形成强烈的科技舆论氛围等。此外,还可以举行科技制作比赛,让学生各显身手、各显其能、各展所长。
  除此以外,培养学生的科技创造能力还应从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上下大力气。就小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来看,其中科技素质的提高,更是不可低估。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和优化小学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培养锻炼学生的科技技能,使他们真正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要让每一学生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早日腾飞。
  参考文献:
  [1]杨立群.如何创设有效的科技教育环境[J].教育科研论坛,2009(01).
  [2]陈穗,王垠.梦想的翅膀——记四川成都成飞小学科技教育[J].辅导员,2005(11).
其他文献
森林资源的管理数据相对分散,不同环节的管理系统及信息相对独立,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整体管理和决策。围绕森林资源管理的不同环节,基于正在运行的10余个应用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集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分析了用户、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并基于MVC模式的WPF架构,采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以Arc GIS Server为地图服务器,选用Mssql作为数据库引擎,设计和实现了
一、抓住课堂上的细节,关注学生  有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也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如一个招聘会上就因为一个学生弯腰捡起了一张废纸而录用了他,来年招聘的都开始注重细节,我们就更加要重视细节了。下面,我谈谈对有关细节方面的几点看法:  (1)课堂上要仔细地听学生的声音。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听听学生的说话声音就可以判断出,该学生是否学会了。如果说他说话声音很轻,越说越轻的话,就说明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