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中枢神经功能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中枢神经损伤情况分为重度损伤组和轻度损伤组,观察两组患者中枢神经损伤程度与外周血清NSE水平的关系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中枢神经损伤重度患者的外周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随访1年,重度损伤组预后良好6例,轻度损伤组预后良好14例,两组间NSE水平和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损伤程度与外周血清NSE水平密切相关,损伤程度越重外周血清NSE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情况越差。
【关键词】 中枢神经功能损伤; NSE; 表达及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是人类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外伤或缺血等众多因素会导致中枢神经功能损伤,中枢神经损伤对患者健康将造成巨大威胁,大部分患者虽经治疗得以存活,但由此造成的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极大的影响,如意识障碍、行动不便及语言障碍等问题。本文通过观察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的外周血清NSE水平,探讨NSE水平与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缺血性脑损伤患者57例,男38例,女19例,平均(45.3±2.2)岁,行CT检查发病至就诊时间都在48 h内;参考《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对患者进行评价[3],重度损伤28例,轻度损伤29例,所有患者均无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病史或其他严重疾病。
1.2 NSE检测方法 烯醇化酶为二聚体酶,由3种亚基两两组合而成,当前主要发现了5种类型的同工酶,其中γγ型特异性地存在于中枢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中,外周神经组织及人体其他组织中不含这种同工酶,常将γγ型烯醇酶称为NS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清NSE水平[4],患者入院后,分别于12、24、48 h及3、7 d空腹取静脉血5 ml,在4 ℃、15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取上清液作为NSE的待测液[5]。
1.3 预后判断 参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于3、6、9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评分,GCS评分标准包括3方面内容:语言能力即说话条理性和清晰性,运动能力即可以依据指令的动作能力及对疼痛的反应能力,睁眼能力即受刺激是否会睁眼;根据以上各个单项指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判后,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3类,14分以上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7~14分为恢复有效,3~7分为无效[6-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周血清NSE水平比较 重度损伤组外周血清NSE水平始终高于轻度损失组,两组外周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预后情况对比 重度损伤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轻度损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时神经元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神经元细胞中NSE进入外周血液中,且该酶不会与外周组织中的肌动蛋白结合,健康人的外周血液中NSE含量较低[8],当大量NSE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循环系统后,通过检测外周血清中的NSE水平即可判断是否发生中枢神经功能损伤,但外周血清中NSE含量异常升高时,即可判断为中枢神经损伤造成,并且外周血清NSE含量高低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这为早期诊断中枢神经损伤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检测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外周血清中NSE水平发现,重度损伤患者外周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这更加证实了NSE可作为判断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的特异性生化指标[9]。笔者为了进一步说明NSE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还进一步随访了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通过随访发现,外周血清中NSE过高的患者预后情况也越差,由此可以断定NSE还可作为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预后优劣的判断指标[10]。
综上所述,NSE水平可提示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但对具体中枢神经损伤类型不能做出特异性判断,为确诊损伤类型还需做进一步检查。
参考文献
[1]李浩军,刘振国,王文安,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1):67-69.
[2]邓元央,黄海能,赵邦,等.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6):429-430.
[3]杨静芸,陈果,陈鹏慧.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及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20-1522.
[4]王彤.强化中枢性神经损伤运动功能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8):565-567.
[5]王炜,王鲁宁.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轻度认知损伤患者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5):414-416.
[6] Irin C, Ronaldo M, Ichiyama,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nti-Nogo-Aantibody treatment and treadmill training in rats with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J]. Brain,2009,132(17):1426-1429.
[7]翁淑兰.浅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制[J].中国疗养医学,2001,10(6):15-17.
[8]刘雁,董为伟.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及功能代偿[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4):197-199.
[9]吴春,魏光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0,39(21):2985-2987.
[10]赵明哲,史万英,朱荣彦,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出血关系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2):134-136.
(收稿日期:2013-01-04) (本文编辑:王宇)
【关键词】 中枢神经功能损伤; NSE; 表达及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是人类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外伤或缺血等众多因素会导致中枢神经功能损伤,中枢神经损伤对患者健康将造成巨大威胁,大部分患者虽经治疗得以存活,但由此造成的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极大的影响,如意识障碍、行动不便及语言障碍等问题。本文通过观察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的外周血清NSE水平,探讨NSE水平与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缺血性脑损伤患者57例,男38例,女19例,平均(45.3±2.2)岁,行CT检查发病至就诊时间都在48 h内;参考《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对患者进行评价[3],重度损伤28例,轻度损伤29例,所有患者均无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病史或其他严重疾病。
1.2 NSE检测方法 烯醇化酶为二聚体酶,由3种亚基两两组合而成,当前主要发现了5种类型的同工酶,其中γγ型特异性地存在于中枢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中,外周神经组织及人体其他组织中不含这种同工酶,常将γγ型烯醇酶称为NS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清NSE水平[4],患者入院后,分别于12、24、48 h及3、7 d空腹取静脉血5 ml,在4 ℃、15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取上清液作为NSE的待测液[5]。
1.3 预后判断 参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于3、6、9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评分,GCS评分标准包括3方面内容:语言能力即说话条理性和清晰性,运动能力即可以依据指令的动作能力及对疼痛的反应能力,睁眼能力即受刺激是否会睁眼;根据以上各个单项指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判后,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3类,14分以上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7~14分为恢复有效,3~7分为无效[6-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周血清NSE水平比较 重度损伤组外周血清NSE水平始终高于轻度损失组,两组外周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预后情况对比 重度损伤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轻度损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时神经元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神经元细胞中NSE进入外周血液中,且该酶不会与外周组织中的肌动蛋白结合,健康人的外周血液中NSE含量较低[8],当大量NSE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循环系统后,通过检测外周血清中的NSE水平即可判断是否发生中枢神经功能损伤,但外周血清中NSE含量异常升高时,即可判断为中枢神经损伤造成,并且外周血清NSE含量高低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这为早期诊断中枢神经损伤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检测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外周血清中NSE水平发现,重度损伤患者外周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这更加证实了NSE可作为判断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的特异性生化指标[9]。笔者为了进一步说明NSE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还进一步随访了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通过随访发现,外周血清中NSE过高的患者预后情况也越差,由此可以断定NSE还可作为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预后优劣的判断指标[10]。
综上所述,NSE水平可提示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但对具体中枢神经损伤类型不能做出特异性判断,为确诊损伤类型还需做进一步检查。
参考文献
[1]李浩军,刘振国,王文安,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1):67-69.
[2]邓元央,黄海能,赵邦,等.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6):429-430.
[3]杨静芸,陈果,陈鹏慧.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及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20-1522.
[4]王彤.强化中枢性神经损伤运动功能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8):565-567.
[5]王炜,王鲁宁.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轻度认知损伤患者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5):414-416.
[6] Irin C, Ronaldo M, Ichiyama,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nti-Nogo-Aantibody treatment and treadmill training in rats with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J]. Brain,2009,132(17):1426-1429.
[7]翁淑兰.浅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制[J].中国疗养医学,2001,10(6):15-17.
[8]刘雁,董为伟.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及功能代偿[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4):197-199.
[9]吴春,魏光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0,39(21):2985-2987.
[10]赵明哲,史万英,朱荣彦,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出血关系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2):134-136.
(收稿日期:2013-01-04)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