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却出现了投资、出口比重较高,消费比重偏低的“两高一低”格局。党的十七大突破性地将消费提到第一的位置,意味着它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现阶段我国的增长需要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方式转变。只有强化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突出引导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三驾马车”;经济增长方式;主导因素;
一、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约束以及劳动力约束,加上外部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摩擦频发,我国国内投资和出口增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更加反映出增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一)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方向。首先,从供求关系的角度老看,消费需求能够刺激新型供给的出现,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消费需求的水平、规模和速度与经济增长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呈正比。最后,消费需求的结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结构,良好的消费需求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健康成长。
(二)平衡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首先,投资需求的增长能够刺激相应的消费需求产生。其次,只有消费需求保持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投资需求的增长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消费和投资的合理关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消费和投资的互动来实现内需扩大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经济转型期,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大
根据消费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意味著全面发展时期的到来,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居民的消费行为也会受到重大良性影响。2008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30.67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3266.8美元,达到3000美元的新台阶。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政策在此阶段成效更为显著。此时,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升级消费结构,将可能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
(四)低消费影响社会的安定和产业发展
消费增长的快慢与经济的增长速度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影响部分相关产业。当需求不足时,低消费经常会导致产销困难、企业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失业率,影响社会的安定,制约产业的发展。
二、实现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的制约因素
消费需求由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消费需求共同组成,从消费需求总额的构成上看,居民消费支出占绝大部分,尽管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截至2013年,仍占消费支出总额的72.63%。我国政府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在20%上下波动,占比较小。要实现消费主导型经济,关键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不全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一直是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突出障碍。①
(一)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在改革开放最初十年里,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差距很小,此后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因首先为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在减小。再次居民所得经常转移在大幅下降。一方面政府收入税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居民社会保险福利和补助相对增长缓慢。物价的上涨,也使得居民收入缩水。
(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位于0.4与0.5之间时,表明收入分配两极分化。201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不难看出我国居民收入在多方面呈现差距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行业与地区间收据差距扩大,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内部收入扩大,同时垄断性企业的高收入、福利性收入、灰色收入等情况的存在,也使得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不均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若要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当务之急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三)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居民消费行为趋向谨慎
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1978至1995年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初步的改革。1996年至2013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急剧快速上升到2013年的2.464%。期间,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使得了居民必须增加预防性储蓄,从而减少了消费。同时,养老制度由“国家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居民必须缴纳养老保险金同时为将来预留足够的储蓄,这将进一步降低消费支出。另一方面,我国失业保险金较少,覆盖面较窄,进一步增加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挤占了居民消费。
三、建立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的对策思考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加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增长
1.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最为滞后的是金融领域改革,因此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不同的企业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确保企业的总体行为与总体居民偏好相协调,形成宏观上合宜的投资/消费率。②
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扩大我国基本保障覆盖面。
3.深化税制改革,加大二次分配的调整力度。现行的税制在收入环节的税负较轻,而消费环节的税负较重,不利于扩大消费和调节收入分配。因此,我国可以在营改增、房地产税以及个人所得税方面有所突破。
(二)加强政府监管和政府引导,促进消费需求
促进消费需求是增加消费的最终动力,增加消费需求有以下两点建议:
1.增加中产阶级规模,培育消费需求的稳定动力。一方面需要政府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并在在个税、房产税等领域逐步展开;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引导,防止产生各类灰色收入。
2.鼓励商业模式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业模式发展迅速,国家可以鼓励此类模式发展,同时配套健全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注解:
①高艳平.转型时期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实现途径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3.
②李方正,刘慧.消费主导还是投资主导—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3(11)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研究[D];南开大学.2012
[2]唐龙.体制改革视角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
[3]赵晓,陈光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投资消费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6
[4]尹敬东.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需求解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5]关浩.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社会保障支出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
[6]赵吉林.投资与消费失衡对社会利益机制的损害[J].财经科学.2005
[7]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林贤郁.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变[J].统计研究.2007
[8]刘进军,伏竹君.试论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J].甘肃社会科学.2009
关键词:“三驾马车”;经济增长方式;主导因素;
一、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约束以及劳动力约束,加上外部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摩擦频发,我国国内投资和出口增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更加反映出增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一)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方向。首先,从供求关系的角度老看,消费需求能够刺激新型供给的出现,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消费需求的水平、规模和速度与经济增长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呈正比。最后,消费需求的结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结构,良好的消费需求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健康成长。
(二)平衡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首先,投资需求的增长能够刺激相应的消费需求产生。其次,只有消费需求保持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投资需求的增长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消费和投资的合理关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消费和投资的互动来实现内需扩大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经济转型期,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大
根据消费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意味著全面发展时期的到来,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居民的消费行为也会受到重大良性影响。2008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30.67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3266.8美元,达到3000美元的新台阶。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政策在此阶段成效更为显著。此时,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升级消费结构,将可能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
(四)低消费影响社会的安定和产业发展
消费增长的快慢与经济的增长速度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影响部分相关产业。当需求不足时,低消费经常会导致产销困难、企业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失业率,影响社会的安定,制约产业的发展。
二、实现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的制约因素
消费需求由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消费需求共同组成,从消费需求总额的构成上看,居民消费支出占绝大部分,尽管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截至2013年,仍占消费支出总额的72.63%。我国政府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在20%上下波动,占比较小。要实现消费主导型经济,关键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不全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一直是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突出障碍。①
(一)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在改革开放最初十年里,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差距很小,此后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因首先为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在减小。再次居民所得经常转移在大幅下降。一方面政府收入税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居民社会保险福利和补助相对增长缓慢。物价的上涨,也使得居民收入缩水。
(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位于0.4与0.5之间时,表明收入分配两极分化。201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不难看出我国居民收入在多方面呈现差距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行业与地区间收据差距扩大,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内部收入扩大,同时垄断性企业的高收入、福利性收入、灰色收入等情况的存在,也使得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不均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若要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当务之急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三)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居民消费行为趋向谨慎
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1978至1995年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初步的改革。1996年至2013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急剧快速上升到2013年的2.464%。期间,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使得了居民必须增加预防性储蓄,从而减少了消费。同时,养老制度由“国家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居民必须缴纳养老保险金同时为将来预留足够的储蓄,这将进一步降低消费支出。另一方面,我国失业保险金较少,覆盖面较窄,进一步增加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挤占了居民消费。
三、建立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的对策思考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加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增长
1.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最为滞后的是金融领域改革,因此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不同的企业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确保企业的总体行为与总体居民偏好相协调,形成宏观上合宜的投资/消费率。②
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扩大我国基本保障覆盖面。
3.深化税制改革,加大二次分配的调整力度。现行的税制在收入环节的税负较轻,而消费环节的税负较重,不利于扩大消费和调节收入分配。因此,我国可以在营改增、房地产税以及个人所得税方面有所突破。
(二)加强政府监管和政府引导,促进消费需求
促进消费需求是增加消费的最终动力,增加消费需求有以下两点建议:
1.增加中产阶级规模,培育消费需求的稳定动力。一方面需要政府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并在在个税、房产税等领域逐步展开;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引导,防止产生各类灰色收入。
2.鼓励商业模式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业模式发展迅速,国家可以鼓励此类模式发展,同时配套健全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注解:
①高艳平.转型时期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实现途径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3.
②李方正,刘慧.消费主导还是投资主导—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3(11)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研究[D];南开大学.2012
[2]唐龙.体制改革视角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
[3]赵晓,陈光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投资消费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6
[4]尹敬东.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需求解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5]关浩.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社会保障支出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
[6]赵吉林.投资与消费失衡对社会利益机制的损害[J].财经科学.2005
[7]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林贤郁.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变[J].统计研究.2007
[8]刘进军,伏竹君.试论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J].甘肃社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