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赫章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农村中学体育课程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贵州省赫章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众多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了能够让原生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贵州省赫章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得到实施,通过对贵州省赫章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析彝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来进行分析、思考。加强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充实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使赫章县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以达到促进赫章县的经济、文化、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 贵州省赫章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农村中学;彝族;苗族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02
  前言: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更是一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赫章县大致有苗族、彝族、回族、布依族等18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多种多样。赫章县彝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山地文化、民族精神和生活习俗。如彝族式摔跤、射箭、射弩、彝刀、棍术、追羊、赶牛、飞石索、掷葫芦飞雷、荡磨秋、爬油杆、绵羊拉绳,踩跷板、顶头、角力……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在彝族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包括带有体育健身性质的舞蹈多达60余种以上,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传承与彝族人民居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乌蒙山区流行范围最广,历史最久远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赫章彝族乌蒙铃”,俗称“跳脚”,彝语称“啃活呗”,是古夜郎国及承袭夜郎文明的各君主列国在举行庙祭时表演的用以追荐阵亡将士、歌颂君王业绩的传统舞蹈,表现形式雄浑悲壮、豪放粗犷,舞者作跃马扬鞭状,相向而来,纵横有序,变幻无常。舞蹈以鼓、铜铃铛为节拍,控制节奏的铃声,有时嘈嘈如急雨,撼人魂魄;有时切切如私语,动人心扉。一个连一个的高难动作,翩若惊鸿,舞如蛟龙,把战场上彝山汉子勇猛威武的血性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毕节地区赫章县的苗族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射弩活动因其独特的弓弩造型和流传区域的稀少,2007年5月申报成功,列入《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节日中最普遍的就是跳花、跳场、跳洞、跳月。有的称为爬上节、姊妹节、芦笙节等,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芦笙舞是毕节试验区苗族的代表舞蹈。在盛大节日都要举行芦笙舞。
  一、贵州省赫章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
  农村学校体育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赫章县对于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受到了严重阻碍。贵州省赫章县农村中学体育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也把高脚、陀螺等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比例相对较少,而且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未能真正在学校体育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没能切实地进入课堂。这也是赫章县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得不到有效发展的根本原因。面对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传承与发展,必须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应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丰富学校体育教学手段的主要途径。
  (一)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
  经过对赫章县多所农村中学调查,农村学生从小就受到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思想的教育,所以造成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许多农村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很高的升学率,常常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学校其它课程老师挪做他用,更有些学校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长期以来,赫章县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是可有可无的。大多数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深,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和研究不透,形成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有为数不少的校领导更是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
  农村学校体育专职教师配备不够,在赫章一个1000多号人20多个教学班的学校就配置2~3名体育教师,这种状态算是好的,其他大多数是兼职体育教师,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相应的水平。学校评优评先,体育教师也往往被列出名单之外,由于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热心,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农村体育教师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
  (三)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据调查:赫章农村中学每年每个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不到1000元左右,有的学校连一快普通的垫子也没有,许多农村学校根本无力投资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面对这些,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艰难。
  二、赫章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引入彝族和苗族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分析
  贵州省赫章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虽然任务艰巨,但也有其引入的优势。首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强调加强青少年工作的总体要求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这为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在贵州省赫章县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受到地形、地势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开展国家政策规定下的现代体育运动,只有充分借助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建立学校、村社、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关系网络。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相对可行的活动场所需求。在彝族和苗族中千年流传的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就是悠久的文化历史养育的结果,是这他们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因而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中学的开展与当地的民族心理、文化特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特征,深受少数民族学生的喜爱。而且对于活动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获得因地制宜,开展相对容易。贵州省赫章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十分广泛,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并且简单易懂。比如个人就可以打陀螺、踢毽子,二三人就可以进行摔跤、磨秋,或者多人参与的赛马、龙舟、独竹漂、抢花炮等等。学生们可以在体育活动中,既能检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使其身心愉悦,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民族独特的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   三、赫章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融入当地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思考
  (一)结合学校周围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引入地域性较强的项目。赫章县农村中学的体育场地、器材非常缺乏,但是却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当地中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达到体育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因为赫章县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彝族和苗族这两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的地形有所不同,而且这两个少数民族经过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地形、地势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来选择他们周围地域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到农村中学开展,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周围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优势。
  (二)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水平高者或老艺人传授技术技能,并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积极进行学校课本课改革。赫章县大多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造成体育师资非常欠缺。但是在彝族和苗族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非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高手和老艺人,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少数民族地区就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积极选用民间艺人和高水平人才作为民族体统体育项目教师传授技术技能和知识,而不必过分强调学历和学位等相关国家用人规定所需要的证书。而且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也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师资培训、培养工作,为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师资保证,为以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要有计划的安排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进行校本研究。除了学习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外,还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其形成教材化的理论体系,以供后期的研究和教学推广做好充分的前期积累。
  (三)加大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彝族和苗族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在开展体育教学中应在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基础上,切实地把赫章县具有民族特点、锻炼价值高、群体性强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材,例如:苗族的穿针赛跑、跳芦笙等项目;彝族的踩跷板、彝族式摔跤等项目。这些项目每个都含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每个都能不同程度的运用到学生身体的不同部位,每个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乐趣。使这两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穷的活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使体育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独特风格,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开发,为其传承与发展创造条件。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和竞赛活动。在校园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和竞赛活动,是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必由之路。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使民族传统体育新颖的活动形式得到大家的接受和认可,让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熏陶的同时,掌握民族的养生与健身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发挥学校人员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利用各种民族节日,开展相应的民族体育项目的竞赛和表演活动,以达到增进各民族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目的。
  (五)有机地组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队伍。赫章农村中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彝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有意识地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队,并积极参加各级、各县的民族运动会。从近两届的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运动员组成情况来看,赫章县学校的运动队己成为参会的主流。这些学校队伍的参与,不仅能充分展现出学校的风格与特点,而且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师生在有机会欣赏高水平的表演和竞赛过程的同时,达到进一步熟悉和了解赫章县彝族和苗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目的。
  (六)自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材。适宜的体育器材、设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规范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器材方面学校可以规定学生自制器材作为作业或者举办体育器材创作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把制作较好的作品作为学校的教学器材,从而获得更多的器材积累。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学校的器材也得到扩充和完善,一举多得。
  四、建议
  (一)建议政府和体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全面进行现代化转型的路径研究,助推贵州省赫章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快速发展。
  (二)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和学校积极联合起来共同努力研究形成稳定的引入模式。
  (三)引入学校教学的项目要找到与学校教育契合思想理念。建议在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和筛选,摒弃不以关注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的项目,使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良性发展。
  (四)由于学生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的喜爱,可以根据该项目的运动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鼓励学生自制器材,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
  (五)组织专门研究与培训,实施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有秀丽的山川河水,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民俗活动项目以及有很多精通传统体育项目和民俗节日活动项目高人,所有这些都是赫章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课程内容及师资资源的来源。
  五、结论
  (一)从以上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贵州省赫章县彝族和苗族地区农村中学引入当地的原生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常必要。可以填补该地区体育场地器材欠缺的不足,而借此促进广大农村中学体育的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贵州省赫章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当地彝族和苗族的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继承和发展赫章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毕节、赫章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
  (三)赫章县原生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促使更多的人来到毕节市赫章县旅游,带动了赫章县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赫章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一笔不小的经济效益。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在赫章县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比较多的,而且有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地区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
  参考文献
  [1]胡晓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90-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7号.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
  [3]龙忠德,沈丽.中学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关怀初探[J].中国教育导刊.2005.11.
  [4]郭礼.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途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
其他文献
首先根据JONSWAP海面功率谱模型数值模拟出二维粗糙海面 ,采用几何光学近似与基尔霍夫 (Kirchhoff)标量近似计算了二维海面的光散射 ,计算中将每一面元看成一具有微粗糙度的
【摘 要】 2012年国赛建筑CAD项目竞赛在建筑CAD基本投影能力、规范制图能力、精确制图能力、高效制图能力、打印图纸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拓展工作能力方面对选手进行全面的考核。本人全程参与了2011年大赛和本届大赛的技术准备和裁判工作中,在学习总结的过程中也引起了对职业院校建筑CAD教学现状的思考。……  【关键词】 国赛;建筑;CAD;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
为了研究土壤拮抗性放线菌对茄子黄萎病的生防价值,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与汉中地区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154株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的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初筛,用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01  项目教学法是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用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以《基于C#的ASP.NET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而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教授各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