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能仅靠课堂教学,更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及平时的日积月累,在一点一滴中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作文带给他们的乐趣,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学生 写作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95-01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可见,写作兴趣是写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培养写作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作为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一、利用课堂引领学生感悟作文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利用授课导语,激发写作兴趣
授课导语是对授课有启发引导、激发情感的作用。尽管它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很短,但恰当地运用授课导语能点燃学生记忆的火花,激活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所以利用授课导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指导写作时比较注意这一点,如让学生描写“美丽的家乡”时,我就用了启发式导语:“我们的家乡很美,她的美就在我们身边。在你欣赏过的每一处风景迷人的广场,在你走过的每条街道,在你身边的每一所建筑……你愿意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吗?”此时本来发呆的学生们都有了灵感,思考了一下后便高高举起了小手。这样的教学导语给学生的思维向更宽广的境界飞跃搭设了平台,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适时指导,降低难度
学生初学作文,都觉得作文无规律可循,困难重重,从而影响了学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師要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认真研究作文教学的过程,按照作文的过程改进作文指导的方法,尽可能降低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我的作文指导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
(1)构思阶段的指导。作前指导不可讲得太多、太细,以免束缚学生的思想,出现千篇一律的局面。教师要从打开学生的思路入手,在符合文题的基础上,至于学生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的每个想法我都会给予肯定,让学生自由选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写出真情实感。
(2)起草阶段的指导。学生写作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到桌间察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当学生都已完成初稿时,教师应当对此次作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再做一次指导,还可以展示优秀的作文为大家引路。或者朗读较差的文章,由学生评议,指出其主要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作文中不足。
3.改进教法,提高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最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作文时可以利用一种恰当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境愉悦地学习作文。作文指导课上得生动活泼,启动了学生内在的活力,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从厌烦上作文课转变为盼望上作文课。教学实践中,我以画图形式指导学生写《我的自画像》《美丽的秋天》等,让同学们先画画,然后拿着自己的画给大家做讲解。同学们感到十分有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说话热情高涨,甚至连一向不发言的同学都争着回答,快乐的课堂气氛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4.利用赏识效应,增强兴趣
有人说:“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大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为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尤其对差生,哪怕是点滴闪光点或进步,也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从害怕作文到喜欢上了作文,虽然他们的作文说不上精彩,但是能通顺流畅,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觉得这就是他们最大的进步。
二、利用课外资源,积累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1.培养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才有可能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往往是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造成的,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我的观察要求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要按序进行,要倾注感情。在观察中,不仅要求学生用眼睛看形象,用耳朵听声响,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质地,用嘴尝味道,同时还要求用心想。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对事物有了真切形象的感知,再写作文时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文章也写得生动感人。
要搞好写作教学,光有写作的素材,没有评议积累是不行的,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写作文就是要有事可写,有语言来描述,没有语言的积累,写起来搜肠刮肚,写了上句没了下句,东拼西凑何成文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因为摘抄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收集过程,可以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写作兴趣的培养。
2.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写作热情
心理学研究指出,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竞赛活动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求成需要更为强烈。小学生写作如果同与作文有关的竞赛活动配合起来,将会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我经常开展一些编故事竞赛、故事接龙竞赛、给文章加开头、续结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形式、趣味浓的练笔机会,创设符合小学生认识特点和作文心理的竞赛情境,客观上促使学生加强了竞争意识。
3.丰富课外知识,提高写作兴趣
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要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各学科的知识。由于小学生知识有限,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丰富学生在写作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课外阅读是在积蓄写作营养,写作时就是运用这些积蓄,一个是“蓄水”,一个是“放水”。我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我尽量减少其他作业,腾出的时间要求每天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并给学生创设一个敢于施展,发挥才能的机会。
这样天长日久,滴水穿石,知识不知不觉地增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更为可喜的是,写作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关键词】学生 写作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95-01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可见,写作兴趣是写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培养写作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作为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一、利用课堂引领学生感悟作文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利用授课导语,激发写作兴趣
授课导语是对授课有启发引导、激发情感的作用。尽管它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很短,但恰当地运用授课导语能点燃学生记忆的火花,激活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所以利用授课导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指导写作时比较注意这一点,如让学生描写“美丽的家乡”时,我就用了启发式导语:“我们的家乡很美,她的美就在我们身边。在你欣赏过的每一处风景迷人的广场,在你走过的每条街道,在你身边的每一所建筑……你愿意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吗?”此时本来发呆的学生们都有了灵感,思考了一下后便高高举起了小手。这样的教学导语给学生的思维向更宽广的境界飞跃搭设了平台,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适时指导,降低难度
学生初学作文,都觉得作文无规律可循,困难重重,从而影响了学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師要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认真研究作文教学的过程,按照作文的过程改进作文指导的方法,尽可能降低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我的作文指导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
(1)构思阶段的指导。作前指导不可讲得太多、太细,以免束缚学生的思想,出现千篇一律的局面。教师要从打开学生的思路入手,在符合文题的基础上,至于学生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的每个想法我都会给予肯定,让学生自由选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写出真情实感。
(2)起草阶段的指导。学生写作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到桌间察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当学生都已完成初稿时,教师应当对此次作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再做一次指导,还可以展示优秀的作文为大家引路。或者朗读较差的文章,由学生评议,指出其主要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作文中不足。
3.改进教法,提高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最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作文时可以利用一种恰当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境愉悦地学习作文。作文指导课上得生动活泼,启动了学生内在的活力,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从厌烦上作文课转变为盼望上作文课。教学实践中,我以画图形式指导学生写《我的自画像》《美丽的秋天》等,让同学们先画画,然后拿着自己的画给大家做讲解。同学们感到十分有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说话热情高涨,甚至连一向不发言的同学都争着回答,快乐的课堂气氛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4.利用赏识效应,增强兴趣
有人说:“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大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为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尤其对差生,哪怕是点滴闪光点或进步,也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从害怕作文到喜欢上了作文,虽然他们的作文说不上精彩,但是能通顺流畅,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觉得这就是他们最大的进步。
二、利用课外资源,积累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1.培养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才有可能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往往是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造成的,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我的观察要求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要按序进行,要倾注感情。在观察中,不仅要求学生用眼睛看形象,用耳朵听声响,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质地,用嘴尝味道,同时还要求用心想。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对事物有了真切形象的感知,再写作文时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文章也写得生动感人。
要搞好写作教学,光有写作的素材,没有评议积累是不行的,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写作文就是要有事可写,有语言来描述,没有语言的积累,写起来搜肠刮肚,写了上句没了下句,东拼西凑何成文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因为摘抄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收集过程,可以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写作兴趣的培养。
2.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写作热情
心理学研究指出,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竞赛活动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求成需要更为强烈。小学生写作如果同与作文有关的竞赛活动配合起来,将会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我经常开展一些编故事竞赛、故事接龙竞赛、给文章加开头、续结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形式、趣味浓的练笔机会,创设符合小学生认识特点和作文心理的竞赛情境,客观上促使学生加强了竞争意识。
3.丰富课外知识,提高写作兴趣
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要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各学科的知识。由于小学生知识有限,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丰富学生在写作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课外阅读是在积蓄写作营养,写作时就是运用这些积蓄,一个是“蓄水”,一个是“放水”。我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我尽量减少其他作业,腾出的时间要求每天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并给学生创设一个敢于施展,发挥才能的机会。
这样天长日久,滴水穿石,知识不知不觉地增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更为可喜的是,写作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