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题莫心慌 三个“法宝”巧过关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常识题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常驻之客”,但中学阶段涉及的古文常识却零星地分散在古诗文课文及其注释中,没有专题介绍或讲解,给考生的复习备考带来很大困难。致使不少考生一看到文化常识试题中有没学过或者自己觉得生疏的词语,立马心慌意乱,信心大减。这里,笔者教给同学们三个“法宝”,可以让大家遇到文化常识题时能以清晰的思路进行精准的分析,从而做到心中有底,巧妙快速地找到正确答案。
  第一个“法宝”:回忆教材
  一般来说,试题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大部分是以教材为依托的,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回忆相关教材,主要是语文课本(有时甚至不妨扩大到历史课本)中的古诗文课文,回忆试题中的相关词语或概念是在哪篇课文、哪条注释里出现过,并据此确定试题的相关表述是否正确。例如:
  例1【试题错项表述】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文本语境】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
  【分析】早在《杨修之死》一文中,就出现了“近侍”一词。原文是:“(曹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课文虽没对“近侍”作出注释,但根据文本语境不难知道此处的近侍属于平时对皇帝的生活起居加以照顾的人。再进一步根据此题文本语境中“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一语进行分析,即可知道“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的说法虽然没错,但从问的内容只是“兵马之数”这点看,“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个“法宝”:分析语境
  所谓分析语境,就是把试题中的相关表述代入文本所设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加以检验,考察其与上下文文意是否吻合,从而确定其正误。例如:
  例2【试题错项表述】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文本语境】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分析】从文本中“移疾”一词的上下文语境中,可看出传主陈登云是因为“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意思是: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但相关信息却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才“移疾归”的。由此可知“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不符合文本语境所说的情况,故该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第三个“法宝”:考察选项表述
  所谓考察选项表述,就是要努力从选项的表述文字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从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的出题情况看,古代文化常识浩繁而且复杂,为减少死记硬背,不少考查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选项的设置,都可以让考生从对试题各选项自身表述的分析中找出正确答案。例如:
  例3【试题错项表述】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文本语境】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舊。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
  【分析】文段中将“中外姻亲,道俗义旧”连在一起,说明这八个字各表示一种意思:“中”指本族,“外”指外姓,“姻”指有婚姻关系的人,“亲”指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道”指志趣相同的人,“俗”指一般人,“义”指有交情的人,“旧”指老关系、老朋友。因此,该项对“姻亲”的解释错在过于狭窄,把“姻亲”当作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来解释了。
  例4【试题错项表述】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文本语境】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分析】此题考查的“乡试”在中学课文中虽然出现多次,但在高考考场上,考生由于心理高度紧张难免会出现“失忆”的状况。此时该怎么办?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试题既然表述说“(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那考生就应该来自相应的“各地州、府”,怎么会“来自全国各地”呢?由此可断定此项表述为错。
  例5【试题错项表述】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分开说,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对象,后来专指国家。
  【文本语境】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
  【分析】乍一看,此题考查内容似乎有些生僻,因为平时没多少考生会去记“社”和“稷”同“土神”和“谷神”的对应关系;而且,在文本语境中也只能确定选项关于“社稷”专指国家的说法是正确的,却难以判定关于“社”和“稷”说法的正误。但是,如果再仔细从字面意思分析,就不难找到答案:“社”含“土”,应该同“土”的意思有关;“稷”有“禾”,应该同农作物有关,可选项表述却说“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这不恰恰把“社”和“稷”意思弄反了吗?由此可知此项表述为错。
其他文献
一  三十世纪末的某一天,地球将遭受史无前例的灭顶之灾。在这次大劫难到来之前,世界科技组织就把三十世纪所有的新型科技和新物种基因浓缩植入机器人“伽玛”的芯片中。利用当时人类的最新技术“虫洞”,“伽玛”穿越到二十一世纪。这样,人类将有九个世纪的时间去研发高科技,以抵御九个世纪后的那场大浩劫。  没想到,“伽玛”在穿越“虫洞”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机身脱落,仅剩一个脑袋。因导航失控,本该降落于国际科技组织
期刊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这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毕业论文《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中的一段文字,最近在网络走红。在论文“致谢”部分他讲述了自己的苦痛记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出身贫困家庭的少年的种种不易。这个当年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少年,“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
期刊
沏一壶香茗,手捧一卷诗集,端坐于书桌之前,又是一个惬意的下午。读至兴起时,不經意间向窗外一瞥,原先枝头上一片片金黄的树叶,现今却都正徐徐地跳着它们的最后一舞,秋已经深了。秋,飘落的是寂寞;叶,落下的是悲伤。众多诗人不禁感慨:秋天既是个悲凉凄怆的季节,也是一个寂寞萧索的季节。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刘禹锡的眼中,秋天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这首《秋词》虽然立意独出心裁,但在现实生活
期刊
[内容提要] 回应“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立场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回答“犹太人问题”的过程中,在区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意义上,马克思确立了从市民社会的私人利益到资本逻辑的批判路径,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鲍威尔认为犹太人获得平等地位的关键在于放弃宗教信仰,提出了超越民族的、宗教的狭隘性的平等来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准则。但是鲍威尔的平等意识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自我意识”,即使国家从宗教中解放,但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7月,河南连降暴雨,灾情非常严重。不少国内企业慷慨解囊,其中鸿星尔克捐助5000万元物资的消息成为热点新闻。  一个效益并不好的公司,却为灾区捐助5000万元物资,媒体对此及时跟进报道。为支持这个爱心企业,众网友纷纷通过消费产品的形式给予回报。该品牌直播间和实体店销售额暴增数十倍,“野性消费”成为热词。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
期刊
名师介绍  韩延明  语文特级教师,执教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  技法一 追根溯源法  【技法点睛】  时评,就是针对某个热点时事展开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所评的时事,往往是生活现象的客观再现,其本身没有明显的是非对错,需要写作者对其进行认真审视、判断,确定自己的评价标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时评写作的方法,就是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剖析事件背后的真相,揭示事件发生的
期刊
[访谈嘉宾简介] 严书翰,中共中央党校(國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理·科社”学科评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北京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会长。  [访谈人简介] 夏敬芝,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新中国的70年,是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
期刊
[内容提要] 在对雇佣劳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阐明无产阶级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使命,是马克思恩格斯破解人的自由实现之谜的关键。奈格里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分析路徑,敏锐地把握到了当今时代劳动形式的变化,即物质劳动向非物质劳动的转变,并对此进行了积极回应,认为在非物质劳动占主导地位的现实基础上,应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雇佣劳动的分析进行新的解读,由此试图实现对无产阶级概念的当代重释。奈格里从非物质劳动的角度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整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接力探索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奠定基础,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探索是对之前30年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和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
期刊
名师介绍  钟道杰  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湖北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襄阳市第一中学校长。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亲爱的同学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做奔涌向前的弄潮儿,在时代的激流中巍然前行,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高中生活是多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