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说:把女性简化为美丽动物,是对女性定义的硬性规定,所以,当今天出现在现代女性身上时,她们变得丰富,有个性,不容忽视。
今日女性,相比过去,更自由,更丰富,更个性。但今日女性,依然缺少很多东西——一种丰富的快乐,一种稳健的幸福。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文:龙应台
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国家里,人是有权生气的。我看见成百的人到淡水河畔去欣赏落日、去钓鱼。我也看见淡水河畔的住家把整笼整笼的恶臭的垃圾往河里倒;厕所的排泄管直接通到河底。河水一涨,污秽气直逼到呼吸里来。
你为什么没有勇气对那个丢汽水瓶的少年郎大声说:“你敢丢,我就把你也丢进去?”你静静坐在那儿钓鱼(那已经布满癌细胞的鱼),想着今晚的鱼汤,假装没看见那个几百年都化解不了的汽水瓶。你为什么不丢掉鱼竿,站起来,告诉他,你很生气?
……
你怎么能够不生气呢?你怎么还有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以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为你不生气,你退让,你忍耐,所以摊贩把你的家搞得像个大破烂杂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团乌烟瘴气,所以淡水河是条烂肠子;就是因为你不说话、不骂人、不表示意见。所以你疼爱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学毒品。你还在梦想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你忘了。几年前在南部有许多孕妇怀胎九月中,她们也闭着眼梦想孩子长大的那一天,却没想到吃了滴滴纯净的沙拉油,孩子生下来是瞎的,黑的。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你是个好母亲吗?
文:龙应台
如果你给孩子吃得饱、穿得暖、用得足,可是你工作太忙,从来就抽不出时间跟孩子们聊天、放风筝、看场电影,换句电脑用语,你专门供给硬体——房子、冰淇淋、零用钱,但是不给软体——耐心、微笑、爱,你这个母亲,大概只值二十分。
如果你不仅让孩子们吃饭、穿暖,还刻意地花时间和他们去交朋友。你这个母亲可以得四十分——才四十分?别以为房门关得严,孩子又睡得沉。花瓶把梳妆镜打个粉碎,隔村的人都听得见。孩子在被窝里头哭的样子你就没看见。
如果你这个妈妈不但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也是爹爹最温柔的助手;不但懂得家庭营养,也知晓儿童心理;不但对孩子管教有方,而且对公婆和睦周到。家里内外更是窗明几净,是所有的小朋友都爱来的窝。这样的母亲,该得一百分了吧?!
不,在“美丽测验”的标准中,这样慈爱、细心、“完美”的母亲,只能拿六十分。
从十二到十五岁,他们的发育都还没有完全,但我们为他们准备的教育制度将把他们的肩膀拉斜,因为书包很重;要使他们视力衰退,戴上眼镜;要使他们眼布血丝、面目呆滞,因为睡眠不足;要把他们训练成高压下的竞争动物,因为他们发觉:一起捉青蛙的朋友其实是考场中的敌人。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关起门来做个细心、温柔的母亲,你觉得够吗?想想看,你在家里教小孩“活”读书、重思想,学校为了联考,却强迫孩子死记生吞。你在家里给孩子准备最营养的早餐,商店供应你的,却是假的奶粉。你在家里教导孩子珍爱自然生命,出了门的孩子却根本看不见、感触不到自然生命。
关起门来做个“好”母亲,够吗?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
文:朱步冲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西蒙?波伏娃在那本被当代女性主义者奉为圣经的《第二性》中如是说。
从鲁迅,陈独秀等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先锋倡导女性独立以来,中国女性的解放和争取自身地位的社会运动已经延续了将近整整一个世纪。正如波伏娃的论断一样,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仍然没有脱离整体社会政治变革的规范,如果我们想要得出今日中国女性主义运动的方向与目标,和面对的问题,就必须从追溯它的过去入手。
毋庸置疑,在建国以前,中国妇女解放和中国的阶级解放在目标指向上具有合拍趋同性。在旧中国社会,劳苦大众、无产阶级是地主富农、资产阶级压迫下受苦受难的“人下人”,他们怀有极其强烈的渴望翻身作主人的政治解放冲动。而广大贫苦妇女,也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不仅仅像男性被压迫者那样深受政权、神权和族权的压迫,而且还戴着来自男(夫)权传统所强加给她们的精神枷锁,是身受严酷性别歧视和压迫的“第二性”。
建国后中国女性的解放,首先是在经济,社会生活领域展开,1958年,全国就有600万中国妇女摆脱文盲状态,在整个农业经济社会改造过程中,共有1亿2千万妇女加入了农村经济合作社,城市女性就业人口则达到700万,几乎是1949年的十倍。
■从深深庭院到社会“副产品”
与建国初期政治渗透至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经济建设和恢复称为首要任务的紧张气氛相呼应,新中国建设初期女性地位的追求和塑造完全是政治化的副产品。
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样板戏《海港》中的方海珍之,除了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抓革命抓生产的党委书记形象外,我们竟对她的家庭、亲属等属于“私生活”范畴的情况一无所知,女性本身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被无限弱化,最终称为为与男性一样,身着无性别差异工作与军用服饰,粗眉大眼,握拳皱眉的国家建设者和保卫者形象,诸如1957年3月,《中国妇女》封面上身着宽大的深蓝色工作服,头顶电焊护面具,手戴脏旧的大手套的南京长江大桥女电工,或者在1961年初《人民画报》上的那副著名的《海岛女民兵照》,毛泽东还为它题写了诗词:“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深切说明了在当时社会生活普遍政治化的政治意念的女性符号化多少还为女性表述自身问题和表达自我愿望提供了某种可能,那么,“女性意识的政治符号化”则使剧中女性们的政治(阶级)身份取代了性别身份而把这种可能降到了初级实际上也就是无法再低的限度,无论是赵梦桃、郝建秀、还是郭风莲,都是这个模式的完美体现。
■女性两重天
1979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宣告了以往那个泛政治化动荡时代的过去,也相应为中国女性带来了全新自我意识觉醒的契机。
来自南方的港台音乐,服饰,和新文学,都促使她们认识到女性的独立地位不仅仅在于她们在生产和社会管理中的独立地位。同样,这一时期经济的飞速增长和全球消费主义的进入也宣布了中国女性终于能够在另外一个领域主导自身的选择:根据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去年8月发布的调查报告宣称,预计到2015年,中国独立生活或已婚未育的年轻女性的总购买力将由2005年1800亿美元增至2600亿美元,女性在消费方面拥有很大的发言权,78%的已婚女性负责为家庭日常开销和购买衣物做出决定。
报告乐观地宣称:“女性的经济影响力日益上升,导致女性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展到中国历史上全新的高度,特别是女性倾向更多在社会中以新的方式表现”,然而在这种虚假繁华的背后,实质却是把一个两性权力分配和使用都不平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通过商品购买而加以掩盖。
在这些消费背后,大约40%城市女性消费额都流向了化妆品与其他奢侈品消费。造就这种消费虚假女权主义的首功之臣,当然是无孔不入的大众娱乐媒体,尤其是作为“元媒体”的电视。
在五彩斑斓的女性形象背后,在屏幕上活跃的女性仍然被清晰地分为两个集团:温柔容忍的贤妻良母,与美丽恣意的单身女性,从而明白无误地强调,女性的价值,仍然在于维持自身姿色,以尽可能提高在男性鉴赏者,和拥有者心中的附加值。即便是在以张扬标榜个性为主题的当代电视娱乐叙事中,也概莫例外,近年借助电视广告风靡一时的《太太口服液》,表现的不仅是都市女性在获得足够闲暇和经济主动后,关注自身健康的消费需求,更假借这种独立女性的外壳塑造了一个完全仰赖丈夫青睐,以维持其家庭社会地位的全职“太太”形象;而改革开放初期的《渴望》,到今天《家和万事兴》等迎合小市民阶层家庭妇女的作品中,任劳任怨,忍气吞声,甘愿牺牲自我价值而充当家庭粘合剂的“刘慧芳”式女性仍然是观众乐于接受的正面形象,即便以大胆出位的海岩剧在塑造当代女性形象方面仍然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进步,尽管安心,罗晶晶表面上都是事业,人格独立,女性特征出类拔萃的女性,然而她们在感情叙事中的价值仍然需要通过依附男主角的选择来体现,在以北京这个全球性消费中心都市为背景构筑的男性主导叙事中,她们自身的价格,不过是为了彰显杨瑞,印小天们男性征服的丰功伟绩,
■今日女性,丰富,有个性,也更复杂
确实,中国女性主义并没有因消费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而获得相应的活动空间与支持,在联合国开发署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进行的一场调查显示,在中国进入WTO后,中国女性的整体就业状况却呈现出与期望相反的“边缘化”倾向,大约70%的中国妇女被迫投身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在最具备社会地位升迁潜力,得以发挥领导,创造力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中,女性员工的人数与薪酬比例却长期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
即便在整天把波波,国际自游人,白骨精等时髦标签挂在嘴上的都市中产职业女性群体中,因性别,生育等原因遭遇升职“玻璃屋顶”的问题仍然存在,那些以她们为主要读者的时尚杂志中五花八门的女性职场建议,也无非是告诫女性如何在现有不公的经济,社会秩序的夹缝中,利用传统智慧,与女性被假定的柔弱与美丽,努力在男性霸权环境中周旋,以保证不被淘汰,而非反思,批判这一不合理存在,女性主义降格为“以保存自身狭隘利益,拒绝一切意识形态讨论与诉求的庸俗智慧。”
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在2004年的一篇报道中指出,随着90年代末期东亚经济的复苏,东亚女性甚至遭遇了一场全新的“新保守主义回归”,原因仍然是亚洲经济文化中根深蒂固对女性的歧视与不信任。所以,当今中国女性在追求在经济,社会生活独立时,面对的障碍无疑是更多了,而非更少,她们面对的不仅是来自男性霸权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规训与诱导,也包括女性本身关于自我地位追求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区与歧见,但无论如何,中国女性未来的地位将与以往截然不同,一如苏珊?桑塔格在为安妮?莱博维兹的摄影集《女性》所做的序言中所说:“把女性简化为美丽动物,是对女性定义的硬性规定,所以,当今天一些更为强有力的东西出现在现代女性身上时,她们变得丰富,有个性,不容忽视。”
女人的快乐是天生的,但被后天压制
如何获得强有力的快乐,稳健的幸福
■结婚前,我们像男人一样思考,像男人一样生活。
□结婚后,我们为男人和家庭思考,为男人和家庭生活。
■家庭之外,我们有工作。工作之外,我们有生活。
□建立家庭,我们有工作。工作之外,我们有家庭生活。
■关注国际时事,关心国家大事。我们是社会中的人,我们生活在地球,是人类的一个分子。
□我们关注孩子、丈夫、父母,关注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我们的眼界应该呈圆形,能够扫描一切。而不仅仅是吃穿衣住行。
□我们的眼界是不是变小了?朋友圈子是不是变小了。
■我们的目光应该很长,类似电波,可以扫描千里之外。
□我们的目光是不是更对地关注工作与家庭?
■我们应该学习,学习中丰富自己。学习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
□我们曾经学英语,学其他,现在,你还在学什么?
■我们可以参与男人的圈子,就像男人会做饭。
□厨房中没有男女,圈子没有性别。
■我们的快乐源泉应该遍布各个领域。
□想想以前,你的快乐来自哪里?现在快乐来自哪里?
■从来就没有什么小女人。柔弱不是美丽,粗犷与有力,也可以是女人的美。
□你是不是以贤妻良母和小女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追求美,爱美,并不是放弃其他。
□我们是不是很忙?爱装扮自己,关注家庭,并不意味着放弃其他。
■从来没有人说过什么单单属于女人,什么仅仅属于男人。
将所有的物与事,划定性别,什么属于男人,什么属于女人。
■不要被一时的奢华与温暖束缚了自己。
□有温暖的家,有个较好的职业前景,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谁在影响我的职业生涯
男性转行、跳槽似乎比女性更频繁?男性做到公司高管,可以大转行做另外的事情,女性做了高管,就很难有大的举措。不是因为我们的魄力不够,而是因为我们在职业之外,对世界的关注太少,专注于职业的事情,而对职业外的东西关注比较少,无法接受大的转变。
建议:女性在专注自己职业的同时,尤其要加强自我培训和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多功能复合人才,紧跟时代的节拍,首先是做一个不落伍的人,其次是做一个引领时代风潮的人。是你淘汰了社会,还是社会淘汰了你,谁占有了先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谁在影响我的家庭幸福
男人经常说,你懂什么,你知道什么。小瞧我们女人。其实说白了,我们太专注于家庭生活,经常于家庭主妇和贤内助要求自己。以获得弱不禁风的姿态出现,以娇弱的形象来规划自己。所以自己限制了自己的幸福。
心理学家大卫·西诺塔说过,“当你把所有的自尊全都放在你的工作上面的时候,那么真正的问题就即将来临了”。同样,“当女人把所有的重心全都放在你的家庭上面的时候,那么真正的问题也将来临”。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无论男女,他(她)的人生中应该有三个方向——工作、休闲与爱——要想保持人生的平衡,必须要给自己这三样东西;同样,要想维持家庭的稳定,也必须在这三样东西上拥有共同的语言。
建议:女人是男人的平等体,女人是男人的平等体。常言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尤其是女人,要主动地放下家庭的束缚,更开阔地看待外面的世界。要学会跟男人一起,懂得工作、休闲和爱。我们属于家庭,但我们不仅仅只是属于家庭,但男人再以轻视的语气告诉我们“你懂什么的时候”,我们要大声地把自己所知所解说出来,目瞪口呆的也许是他们。
■谁在影响我的快乐指标
男人政治社会话题的思考,可以加强我们与社会的接触,扩展我们的思路。男人谈论一些政治,带给他们快乐,而我们因为拒绝这些事情,觉得与自己无关,我们缺少了这部分快乐。
为什么人们常说,对于女人来说,最幸福的时光是恋爱期。那时候的女人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男人试图进入她的空间,必须花费一定的气力,譬如做她喜欢的事情,谈论她感兴趣的话题,爱好她的爱好,甚至是包容她的一些小缺点。被娇宠的女人,简单快乐且幸福着。
可这样的时光并不会持续太久。一旦走进婚姻,男女之间有了很大的分别。女人很自然地退居二线,更多的让男人去冲锋陷阵。两个人以前融合在一起的朋友圈子慢慢有了分别,男人更多的跟自己的哥们呆在一起,女人们聚在一起谈论女人的话题。女人无法再容入到男人,男人也不会再去迁就女人。
结婚没多久的李响发现婚姻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自己的空间反而变得更为狭窄。慢慢,两个人的话题与对话变少,随之减少的还有自己的快乐。
是谁让我们不再开心不再快乐?仅仅只是男女的分别吗?是男女之间人为制造的隔阂。
建议:我们并非对足球政治一窍不通,尝试着去关注男人喜欢的事情,其实你会发现很多不同于女性的智慧,这些智慧不仅能融化男女之间的隔阂,也会启发我们的思路。尝试着将男人带入我们的圈子,他们并非对美容对时装对家居毫不知晓。当男女拥有共同的话语权的时候,隔阂也就自然消解了。
■社会的给予,我没有拿到
教育、职业、社会、政治……我们争取了几千年的男女平等权利,一回到现实,就立马失去了意义。而这罪魁祸首,却是我们自己。
因为对生活本身的过于关注,我们习惯了在生活的选择中自我放弃,一味地退居到家庭背后,退居到男人背后。我们放弃了学习,放弃了培训,放弃了升迁,当我们局限在一小片天地里自娱自乐时,社会也开始放弃我们。
当男女的之间的差距逐渐地扩大时,我们也逐渐地失去了男女平等对话的话语权,我们被男人的圈子隔离,当隔阂逐渐加剧时,我们的快乐越来越少。
社会赋予给予我们跳槽的权利,给予我们在家庭中与男人平等权利,给予我们追求快乐的权利,而我们却用自己的狭隘局限和束缚了自己。
我们一方面固然要专注于自己职业时,但同时尤其要加强自我培训和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多功能复合人才,紧跟时代的节拍。我们首先不淘汰自己,社会才会不淘汰我们。另外,女人作为男人的平等体,要主动地放下家庭的束缚,更开阔地看待外面的世界。要学会跟男人一起,懂得工作、休闲和爱。尝试着去关注男人喜欢的事情,去感受彼此的智慧,消除隔阂,快乐自然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