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声的女性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薇拉·凯瑟在短篇小说《一场瓦格纳作品音乐会》里通过对女主人公一乔治亚娜沉默的一生的描写,揭示出当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普遍的失声状况。话语既是个人与社会交际的中介,又是个人权力的体现。失声的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小说女主人公失声现象的分析,探索女性在社会中遭遇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以期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薇拉·凯瑟 话语权 失声 女权主义
  薇拉·凯瑟(WfllaCather,1873-1947)是20世纪美国著名女性作家,成长于美国西部,其时美国正转型于工业社会,工业文明的兴起、科技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而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大潮也给当代人们的思想带来了转变,凯瑟在社会大背景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内外评论家从不同方面研究《一场瓦格纳作品音乐会》,探讨主题,如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小说的叙事技巧等。当然也不乏女权主义的批评,探讨当代女性该何去何从等。福柯说过:“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力,是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以权力。”因此,我们不妨以话语为切人点,深入探索女性在社会中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
  一、在家庭中丧失地位
  在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一场瓦格纳作品音乐会》中,女主人公乔治亚娜在家庭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话语权。
  首先,作为一名女儿,她在父母的面前是失语的。当她爱上来自乡村的穷小子时,家人们作为最亲密的人,给乔治亚娜的不是理解和支持,而是反对和责骂。男权社会中女性作为私有财产,一直处在家长的“监护”之下,女性的婚姻通常是由家长决定的。乔治亚娜在家长的“监护”下,没有发言权,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最终,“为了逃避家人的责骂和朋友的非难,她随他一道去了内布拉斯加边疆地区”。面对责骂和非难,她是无力的,是失语的,她所能做出最大的选择就是从家长的监护中逃走,而这样她也失去了整个家庭。
  其次,在婚姻中,她作为妻子,也是失语的。虽然乔治亚娜曾有足够的勇气来对抗家长们的压迫和统治,试图从失语的状态中逃离出来,但是当她结婚后,她在婚姻里仍然没有话语权。她每日从早到晚忙碌家庭琐事,照顾孩子,而她在家庭中并不能做出任何决定。她热爱音乐,却连自己买乐器的能力都没有,“她那架小风琴……是她丈夫在定居十五年之后为她买的,而在那之前的十五年中,除了一位挪威籍农场帮工的手风琴外,她不曾见过任何乐器”。她在家庭里是沉默的、温驯的、任劳任怨的,她已经习惯了失声,习惯了被决定。
  二、在社会中面临的压力
  社会是由人与人形成的关系总和,人在社会中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然而社会也是权力斗争集中体现的地方,人们在社会中争夺权力,获得社会地位。
  乔治亚娜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并且她原本是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她不但“曾是波士顿音乐学校的一名教员”,还是“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她受的音乐教育比四分之一世纪前大多数音乐教师所受的教育都多”,她完全有能力靠自己生活。“二战”后美国女性工作机会增多,而女性在工作中更能提高妇女独立意识,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弗里丹说:“就女性而言,要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同男人一样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女性的奥秘》)乔治亚娜在城市中有自己的工作,能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有为自己发声的渠道。然而,当她爱上一名乡下懒散的年轻小伙子之后,她为什么一定要放弃自己的工作,而跟从一名毫无前途的小伙子一起到农村过拓荒的生活呢?他们为什么不能留在城市里,靠乔治亚娜的工作来维持生活呢?作者对此没有给出任何解释,但是除了多方面的现实因素外,笔者认为这背后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在男权社会中,男性的优越心理已经根深蒂固,社会普遍认同男人比女人强大。因此,男性工作挣钱养家天经地义,而女性供养男性却是大众所不能接受的一种方式。男性优越感不但限制女性发展,而且会反过来去证明女性不如男性,因此陷入恶性循环,女性地位永远处于男性之下。
  其次,男权社会把女性捆绑在家庭中,人们普遍认为家庭才是女性的归宿,社会工作对于女性可有可无。而女性在长久以来的男权影响下,也潜移默化地认为家庭对于女性才是最重要的。无数女性心甘情愿为家庭放弃自己的工作,默默为家庭付出自己的一生。这种思想如今依然根深蒂固,如果一个家庭中需要一个人放弃工作,照顾家庭,通常仍是女性回归到家庭里。
  最后,作为一名热爱并且精通音乐的人,音乐应该是乔治亚娜最好的发声工具,然而她在长达三十年与音乐绝缘的状态里,失去了发声渠道,放弃了理想,最终失声。面对社会压力,女性放弃工作,回归家庭,失去自我发展、实现独立的机会,在社会中就更没有渠道表达自己的声音,于是渐渐在社会中失声。
  男权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男性优于女性,男性工作挣钱养家的模式被广泛认可。社会普遍在女性身上施加各种压力,以传统伦理道德约束、控制女性,片面强调女性在家庭中的传统角色和社会功能,压抑女性寻求自我发展的需求,以此来维护父权文化统治。
  三、在文本中失去叙述者地位
  叙述者是电影或小说中直接为观众提供信息或发表评论的人。小说中的叙述者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读者只能从叙述者那里得到信息。叙述者不但描述情节,还加入自己的情感以及评价,由此,读者很容易从叙述者角度看待事情,不自觉地与叙述者站在同样的立场。而且,叙述者也是有选择地去讲述一些事,他没有讲述的事情,读者是不知道的。
  《一场瓦格纳作品音乐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女主人公的侄子克拉克。克拉克对乔治亚娜的了解除了少年时代的相处,就是时隔三十年后的重逢。读者以他的视角去看乔治亚娜,看到的是她不全面的一生,是断裂的,有三十年的空缺。克拉克在叙述过程中甚少直接引用乔治亚娜的话,通篇下来,乔治亚娜只说了四句简短的话。整篇小说中,乔治亚娜的外貌、经历,甚至连感情、思想都由克拉克來叙述。时隔三十年后再次去听自己曾热爱的音乐会时,乔治亚娜心里究竟会怎么想呢?她会害怕、激动,还是痛苦、麻木?乔治亚娜不曾说话,只有克拉克在替她发声,替她决定。小说由克拉克决定要不要唤醒她:“我开始想到最好是不把她唤醒就送她回红柳县,并为建议去听音乐会而追悔莫及。”并且克拉克十分体贴地替她考虑:“其实替她着想我倒真希望她对音乐的情趣已经完全消失,那种漫长的挣扎已幸运地结束。”克拉克甚至还评价乔治亚娜的爱情为“令人费解的痴恋”。在乔治亚娜自己的故事里,她都没能为自己发声,而是由一位并不那么亲密的男性亲人讲述她的一生。跳出小说,现实中的女性话语在男权话语下又是何等破碎,何等缺失?不仅大多数故事由男人写成,讲述的是男人的故事,而且即使在讲述女人的故事时,男人仍然不能避免以男性的视角去看待女性。普兰·德·拉巴尔说:“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在男性话语下,即使是女性作家写女性的故事,也难免受到男性话语机制的影响。
  总之,薇拉·凯瑟在《一场瓦格纳作品音乐会》中为我们呈现了女性在家庭中丧失地位、在社会中面临压力以及在文本中失语的状态,从而反映男权社会中女性面临的种种问题。失声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受压迫的状态,是女性寻求平等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因为长久的失声,女性已经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发声,就如小说中的乔治亚娜那样,即使满腹委屈、对生活充满了不满,但是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只能在听完音乐会后说:“我不想走。”女性首先要为自己发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开始为自己争取话语权,这对当下女性争取独立、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魏禧在回复施闰章《寄魏凝叔》的尺牍《答施愚山侍读书》中,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念。一是“人”与“文”的关系,二是“文”与“质”的关系,三是文学观念与传统之关系。其中,魏禧在对前代传统的统合中,昭示了知识与信仰的不同取向,这对把握文人的思想、观念至为重要。  关键词:魏禧 论文尺牍 文学观念  尺牍,作为一种文章体式,对于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观念,具有独特的价值。因为较之著述论撰这样的庄语危言,
期刊
摘要:从1947年的中篇小说《传奇不奇》起,沈从文沉寂多年后湘西乡土题材再一次复苏,但同时也是其创作生涯的终点,这篇貌似挽联的作品可看以出1941年《看虹摘星录》之后作家创作方向的转型,从中可以细察这一次湘西题材写作的原因目的及与前期乡土创作的不同之处,本文试探究外部环境和作者内心体验碰撞弥合的矛盾轨迹,以及沈从文在归乡路上的努力及其可能性的限度。  关键词:乡土 整合 失败  20世纪40年代后
期刊
摘要:《太史公书知意》是刘成火斤《四史知意》中的第一部,是研究其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刘氏在此书里引证丰富,博采众家,进而着重从史法的角度来阐释《太史公书》,反映了他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同与实践,也有益于学界对《太史公书》认识和研究的推进。刘成火斤在《太史公书知意》中提出的“不可以今度古”“史书书写要应时应势”“扩展史学研究范围”和“促进史义发明”史法观,既是对散文家、考据家穿凿附会地解释历史的纠正,
期刊
摘要:知识分子所处的文学空间,在与现实社会空间的互动对话中,形成开放自由的态势。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特殊语境下,地理文化空间、政治舆论空间和话语言说空间,共同构成上海多元开放、自由包容的文学空间面貌。本文通过探究这种独特的面貌特征的形成与发展,来透视文学空间对新文学发展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空间 多元开放 文学发展  处于公共领域下的文学空间,同时叠加着社会、历史、空间三层辩证。在与现
期刊
摘要:早期中国巫文化盛行,在巫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礼乐的因素。祭祀作为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出祭祀文化,而祭祀文化更是礼乐文化诞生的摇篮。由此,原始宗教开始没落,理性主义开始崛起。儒家文化正是基于礼乐文化,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人的信仰。  关键词:巫觋文化 祭祀文化 礼乐文化 早期儒家文化  一、巫觋文化  中国古代早期信奉巫术,殷商时期,巫文化是国家的“大传统”,是主流文化。因为条件限制,
期刊
摘 要:作为法国存在主义与日本无赖派文学的核心人物,加缪与太宰治在“二战”结束之际发表了各自的代表作品《局外人》与《人间失格》,并在其中蕴藏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及思想主张。由于国家有别,社会环境各异,两部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各有特色。本篇试图以两个主人公的情感与经历为线索,探求加缪与太宰治对社会“局外人”的不同定义。  关键词:加缪 太宰治 《局外人》 《人间失格》 双重定义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
期刊
摘要:袁宏道作为性灵说的集大成者,将“性”与“灵”即作者的真性情与运文用字之技巧结合,并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论。《潇碧堂集》收录的诗歌是他居柳浪馆潜心学习时所作,他这时期的诗歌在理论运用与创作实践上都较成熟,能很好地阐释其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情况,体现其自然性情之真、描山画水之趣、思想语言之奇及世俗之外、世雅之间的归于平淡。  关键词:袁宏道 性灵说 《潇碧堂集》 真趣奇淡  一、袁宏道的
期刊
摘要:宋末词人王沂孙亲历了时代巨变,在身世惨淡、家国飘摇中既酝酿产生了自己的词风,又不慎留下遗恨。本文从分析王沂孙词中的遗民情结入手,着重阐述了后世对他的评论的看法,引出了本文的观点:毁誉纷纷,不掩诗心光明。  关键词:王沂孙 咏物词 后世评论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文及翁的一首《贺新郎》唱出了宋亡前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江南的烟雨把他们浸润得太软,拿不动吴钩战戟去抵抗入
期刊
摘要:影片《人·鬼·情》借助一个扮演男性角色的京剧女演员秋芸的成长经历及焦虑,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与-文化困境。主人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却无法以女性身份达成这一目标。她在舞台上成功地扮演Y:~A角色,而作为生活中的女性却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崭新的时空叙事编码,以及强烈的女性意识解构了传统银幕世界中的男权话语,成为中国女性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关键词:女性叙事视角 叙事编码 女性
期刊
摘要: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非常关心女性命运,想要借助锋利的笔触,唤醒俄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契诃夫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从未觉醒到经历觉醒,通过其各个阶段的作品逐渐体现出来。作品中强烈的女性意识,推动了俄国妇女思想的解放,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  关键词:契诃夫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俄国,处于俄国沙皇专制的年代。契诃夫作为从社会底层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