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Glis3 (Gli-similar3)是GLI样锌指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Glis3在生物体中起着双重作用,既可以阻遏蛋白的转录,又可以激活蛋白的转录.在人类范畴内,Glis3的突变,将会引起机体的一些病理性变化,特别是在血糖、胰岛β细胞、肾脏、甲状腺、肝脏、眼等方面.其表达可能导致基因相关性疾病,如新生儿糖尿病、成人糖尿病、先天性青光眼、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肾、骨质疏松症、银屑病,甚至某些癌症等
【机 构】
: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沈阳市第四医院眼科,沈阳市第四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lis3 (Gli-similar3)是GLI样锌指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Glis3在生物体中起着双重作用,既可以阻遏蛋白的转录,又可以激活蛋白的转录.在人类范畴内,Glis3的突变,将会引起机体的一些病理性变化,特别是在血糖、胰岛β细胞、肾脏、甲状腺、肝脏、眼等方面.其表达可能导致基因相关性疾病,如新生儿糖尿病、成人糖尿病、先天性青光眼、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肾、骨质疏松症、银屑病,甚至某些癌症等.Glis3表达的分布和功能,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生物标记,而且在临床方面,是某些疾病特定的诊断及评估指标.文中将Glis3基因的结构、性质、生理功能、病理生理学和临床意义新进展予以综述。
其他文献
患儿男,10岁.因"双眼视物不清9天",于2010年2月10日11时人院.人院前9天无明显诱因发现两眼视力障碍,患儿已于我院血液科确诊为白血病1年,已行1疗程VDCP,2疗程MA化疗方案,4次腰穿并鞘注(MTX10 mg+Ara-C30mg+DXM5 mg),全身检查:面色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余未见异常.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0.4,双眼角膜透
目的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检查(NIA)联合OCT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早期黄斑结构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1例(21眼)伴黄斑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于术后3个月行NIA及OCT检查.观察检查图像的异常和手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视力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NIA与术后BCVA的相关性采用双向无序分类变量资料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NIA:16眼表现为弱荧光周
目的 比较亮蓝(BBG)与吲哚菁绿(ICG)辅助内界膜(ILM)染色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44例(46只眼)IMH,随机分为两组:20只眼使用0.25%BBG染色(BBG组);26只眼使用0.25%ICG染色(ICG组).比较两组术中染色效果、剥膜率,术后两组患者的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
患者女,25岁.2007年8月3日因"淋巴结结核"服用乙胺丁醇0.75g、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均为顿服,1日1次。
患者,男,21岁,因左眼视物变暗18 d,于2013年3月25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眼病及全身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全身体格检查及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均无异常.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5.2,左眼:4.6.双眼角膜、基质前层未见明显病变,前房深浅正常,虹膜纹理清,瞳孔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明显混浊;双眼眼底可见大量弥漫性黄白色结晶样闪光点,累及黄斑,大小均匀,后极部较密集
目的 观察内直肌悬吊法联合外直肌折叠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内斜视的效果.方法 6例高度近视合并内斜视行手术治疗.6只眼均先行主斜眼内直肌悬吊于肌止点,再行该眼外直肌折叠术.术中根据内斜度数决定内直肌悬吊及外直肌折叠的手术量.结果 术前内斜度在+35°~+50°,术后随访3~36个月,基本正位5只眼,欠矫1只眼.结论 内直肌悬吊法联合外直肌折叠术,对治疗高度近视所致内斜视效果是可行的。
随着准分子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激光设备的不断改进,角膜屈光手术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拓宽了手术的适应证,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对于一些伴有屈光不正的角膜浅层病变.
应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为准,具体可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患者男,22岁.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反复玻璃体术后50天,左眼视力下降10天入院.患者于2011年9月1日因右眼上方马蹄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行20G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充填术,术后视力右眼0.04,左眼1.0.半年后行硅油取出+眼内光凝术,术后5天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随即行眼内光凝+C3F8充填术,但视网膜未能复位.因并发白内障于2012年4月12日再次行晶状体切割+视网膜复位+眼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和定位巩膜微小异物的价值.方法 对26例裂隙显微镜或和UBM检查发现,但薄层CT和常规B超检查无阳性特征的巩膜微小异物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巩膜微小异物分为四类:第一类(10例):大于0.2mm,不透明,和巩膜背景对比明显,常规裂隙显微镜检查容易发现,UBM检查阳性;第二类(8例):小于0.2mm,不透明,和巩膜背景对比明显,常规裂隙显微镜检查发现,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