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秘鲁向北进入玻利维亚,有一座神秘的城市——蒂华纳科城,这个谜一般的城市位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从秘鲁的库兹科出发,要乘上几天的火车和船才能到达这里。这里的景象看起来不像是地球上的,倒像是别的星球上的。这里的气压很低,大约只有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中氧含量也很少。但是,蒂华纳科城恰恰就在这样的高原上曾经存在过。
在一块块100吨重的砂岩上,垒上一块块60吨重的石块,便砌成了墙。巨大石块的表面都琢磨得十分平滑,石块间用铜株连在一起,拼合处的角度十分精确,全部石工做得十分精巧。在一些重约10吨的石块上发现了一些2.5米深的孔,这些孔的用途至今还没法解释。1.8米长、1.5米宽的石头水管像玩具一样散落一地。这些水管制作之精巧,令我们震惊。与如此精巧的水管相比,现在的水泥管真可称得上是粗制滥造。我们不免要问:蒂华纳科城的祖先们在没有工具的条件下制造这些水管,仅仅是为了消磨时光吗?这个城市隐藏着什么秘密?从别的世界来的什么样的信息在玻利维亚高原上等待着人们去解释?我们又将从中窥探到一些什么呢?
传说
印加创世神重返地球
1553年,西班牙人侵占了这块地方。占领者留下这样的记载:“这里的人无视神(西班牙人的神)的旨意,而遵照奇特的法律生活。”也有这样的传说:当地人以为西班牙侵略者是印加创世神——维拉科查重返地球,所以根本就没有抵抗。
有关“维拉科查”这个神话般的人物,人们争论的分歧不大。而为了确定蒂华纳科城的修建时间及修建者,考古学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还是先从“维拉科查”说起吧。
在蒂华纳科城地下神庙的地板上,有一张昂起脖子仰望着的脸孔——学者们都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维拉科查。许多世纪以前,有个不知名的工匠将维拉科查的肖像雕刻在一根高大的红色石柱上。尽管受风沙侵蚀,这座肖像所呈现的面容却依旧那么祥和恬静,还流露出一股莫名的慑人力量——他的额头宽阔,眼睛又大又圆,嘴唇丰润,鼻子挺直。这张脸庞最引人瞩目的特征是他那造型奇特、令人望而生畏的胡须,这使他的下颚看起来比前额宽广。仔细一瞧,考古学家发现工匠在雕刻这座肖像时,刻意将他嘴唇周围的皮肤打磨得光溜溜的,让他的胡须高高翘在脸颊上,跟鼻尖平行,然后沿着嘴角夸张地延伸下来,在下巴形成一撮威武的山羊胡,再顺着颚骨转回到耳鬓上。在他头颅两侧,耳朵上下方,雕刻着奇异的动物图形。严格说,奇异的并不是图形,而是动物本身,因为它们看起来像体型硕大、举止笨拙的史前哺乳动物,尾巴肥肿,四肢畸形。
这座雕像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特征:维拉科查的两只手和胳膊交叠在胸前,环抱着身上那件飘逸的长袍;长袍两边雕刻着一条弯弯曲曲的长蛇,从地面蜿蜒攀升到维拉科查的肩膀。
维拉科查像高约2.1米,坐北朝南,在它后面还有两座比较矮小的石碑,显然是代表维拉科查传说中的门徒。
发现
“太阳门”石雕日历释译
供奉维拉科查雕像的“庙宇”是露天的,坐落在一个长方形的大坑洞中,形状像一座游泳池,深达1.8米。庙堂的地板用坚硬平滑的碎石铺成,约12米长、9米宽。墙壁十分坚固挺直,由许多块大小不同、搭配得天衣无缝的方石组成,接合处完全不使用灰泥。沿着墙,每隔一段距离矗立着一根高大粗糙的石柱。
在庙宇的西北角,就是举世闻名的“太阳门”,它不但是一件世界级的艺术精品,而且被专家们看成是一套既繁复又精确的历法,因此它被号称为“世界考古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太阳门”是一座用一整块青灰色巨石雕凿而成的建筑,约3米高、5米宽,整块石雕的重量估计在10吨以上,乍看之下,使我们联想起巴黎的凯旋门,虽然规模小得多。“太阳门”屹立在蒂华纳科古城广场上,有如一扇幽冥之门,连接两个肉眼看不见的世界。
“太阳门”上有许多象形文字。最先尝试释译这些象形文字的是考古工作者波斯纳斯基和契什,后来,阿希敦继承了他们的事业。经过艰苦努力,阿希敦终于在1949年结束了此项研究。他声称,“太阳门”按刻的象形文字可能是一份天文历。不过,这份天文历独具特色,与我们的太阳历大相径庭:一年只有290天,并且在一年的12个月中,有10个月每月只有24天,其余2个月25天。
越仔细观察这件雕刻品,我们就越相信,这套石雕日历的设计和图样,绝不可能出自于一位艺术家的奇想。它的图纹充满深刻的意义,清晰地记录了一位天文学家的观测和计算……可是,按照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知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从未加快过,相反还在减慢,大约每过100年转一圈的速度就减慢0.1%。这样看起来,在建造“太阳门”时,地球绝不会一年只转290圈。也就是说,这部天文历所反映的并不是地球自转的实际情况。
那么它究竟代表什么意义?莫非它包含有某种我们还不曾了解的宗教意义?它又是以什么作为标准的呢?
挑战
“日历横饰带”与正统史学界
“太阳门”最神秘、最耐人寻味的特征是雕刻在东正面门楣上的那条所谓的“日历横饰带”,它堪称是造型优美匀称的艺术品。在横饰带中间凸起的部分雕刻着一幅肖像。一些学者认为,像中人物就是维拉科查。横饰带上还雕刻着3排图形,每排8个,总共24个图形,罗列在维拉科查雕像两旁。这些图形中,有些戴着鸟面具,这种“鸟面具”与复活节岛上的“鸟人”十分相似;有些长着鹰钩鼻,每一个手里都握着一种器械。它们都有一种奇异的、冷酷的、卡通式的特质,宛如一群机器人,迈着精确、僵硬的步伐,操兵似地走向立在门楣中央的维拉科查。
在横饰带的底部雕刻着一种“回纹”图形:一系列代表阶梯金字塔的几何图形,有些直立,有些倒立,连绵不绝排列在门楣上,据说都具有历法上的功能。在右边第三列上面雕刻的是一只大象的头颅、耳朵、长牙和鼻。这个发现令人惊异,因为美洲地区根本就没有大象。不过,考古学家后来找到的证据却显示,在史前时代,美洲确实有过大象。一种学名为“居维象亚科”的哺乳动物,曾在南美洲,尤其是安第斯山脉南端出现,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突然灭绝。这种长牙鼻动物类似今天的大象,也酷似蒂华纳科古城“太阳门”上雕刻的“象”。
在这群风格独特的动物图像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已经绝种的生物。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其中一种生物已经被辨识为“剑齿兽”。这是一种三趾两栖哺乳动物,身长大约2.7米,肩高1.5米,模样酷似犀牛与河马杂交生下的一种体型矮胖粗短的动物。像“居维象亚科”哺乳动物一样,剑齿兽在鲜新世(大约160万年前)末期曾经活跃于南美洲,而到洪积世(大约1.2万年前)结束时已经绝种。
这显示,专家们根据考古资料所鉴定的蒂华纳科建城日期——洪积世末期——极有可能是正确的。这一来,正统历史学界的看法——蒂华纳科古城只有1500年历史——就得面对更严苛的挑战,因为当时的工匠显然是根据实物而雕刻这些图案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图案并不仅仅出现在“太阳门”,在蒂华纳科古城出土的陶器碎片上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例如一种已经灭绝的、在昼间活动的四足兽,以及一种学名为“后弓兽”,体型略大于现今的马匹、足部有明显三趾的古代哺乳动物。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好几件雕刻品以完整、立体的方式呈现古代生物的雄姿。
显然,蒂华纳科古城有资格被称为一本记录古代珍禽异兽的图画书。这些动物虽然已经绝种,却永远保存在石头艺术中。然而,蒂华纳科雕刻家的创作在某一天骤然中止。之后,城堡就沉陷入茫茫黑暗中,而这个悲惨的日子记录在了石头——人类的旷世艺术杰作“太阳门”上。
在一块块100吨重的砂岩上,垒上一块块60吨重的石块,便砌成了墙。巨大石块的表面都琢磨得十分平滑,石块间用铜株连在一起,拼合处的角度十分精确,全部石工做得十分精巧。在一些重约10吨的石块上发现了一些2.5米深的孔,这些孔的用途至今还没法解释。1.8米长、1.5米宽的石头水管像玩具一样散落一地。这些水管制作之精巧,令我们震惊。与如此精巧的水管相比,现在的水泥管真可称得上是粗制滥造。我们不免要问:蒂华纳科城的祖先们在没有工具的条件下制造这些水管,仅仅是为了消磨时光吗?这个城市隐藏着什么秘密?从别的世界来的什么样的信息在玻利维亚高原上等待着人们去解释?我们又将从中窥探到一些什么呢?
传说
印加创世神重返地球
1553年,西班牙人侵占了这块地方。占领者留下这样的记载:“这里的人无视神(西班牙人的神)的旨意,而遵照奇特的法律生活。”也有这样的传说:当地人以为西班牙侵略者是印加创世神——维拉科查重返地球,所以根本就没有抵抗。
有关“维拉科查”这个神话般的人物,人们争论的分歧不大。而为了确定蒂华纳科城的修建时间及修建者,考古学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还是先从“维拉科查”说起吧。
在蒂华纳科城地下神庙的地板上,有一张昂起脖子仰望着的脸孔——学者们都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维拉科查。许多世纪以前,有个不知名的工匠将维拉科查的肖像雕刻在一根高大的红色石柱上。尽管受风沙侵蚀,这座肖像所呈现的面容却依旧那么祥和恬静,还流露出一股莫名的慑人力量——他的额头宽阔,眼睛又大又圆,嘴唇丰润,鼻子挺直。这张脸庞最引人瞩目的特征是他那造型奇特、令人望而生畏的胡须,这使他的下颚看起来比前额宽广。仔细一瞧,考古学家发现工匠在雕刻这座肖像时,刻意将他嘴唇周围的皮肤打磨得光溜溜的,让他的胡须高高翘在脸颊上,跟鼻尖平行,然后沿着嘴角夸张地延伸下来,在下巴形成一撮威武的山羊胡,再顺着颚骨转回到耳鬓上。在他头颅两侧,耳朵上下方,雕刻着奇异的动物图形。严格说,奇异的并不是图形,而是动物本身,因为它们看起来像体型硕大、举止笨拙的史前哺乳动物,尾巴肥肿,四肢畸形。
这座雕像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特征:维拉科查的两只手和胳膊交叠在胸前,环抱着身上那件飘逸的长袍;长袍两边雕刻着一条弯弯曲曲的长蛇,从地面蜿蜒攀升到维拉科查的肩膀。
维拉科查像高约2.1米,坐北朝南,在它后面还有两座比较矮小的石碑,显然是代表维拉科查传说中的门徒。
发现
“太阳门”石雕日历释译
供奉维拉科查雕像的“庙宇”是露天的,坐落在一个长方形的大坑洞中,形状像一座游泳池,深达1.8米。庙堂的地板用坚硬平滑的碎石铺成,约12米长、9米宽。墙壁十分坚固挺直,由许多块大小不同、搭配得天衣无缝的方石组成,接合处完全不使用灰泥。沿着墙,每隔一段距离矗立着一根高大粗糙的石柱。
在庙宇的西北角,就是举世闻名的“太阳门”,它不但是一件世界级的艺术精品,而且被专家们看成是一套既繁复又精确的历法,因此它被号称为“世界考古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太阳门”是一座用一整块青灰色巨石雕凿而成的建筑,约3米高、5米宽,整块石雕的重量估计在10吨以上,乍看之下,使我们联想起巴黎的凯旋门,虽然规模小得多。“太阳门”屹立在蒂华纳科古城广场上,有如一扇幽冥之门,连接两个肉眼看不见的世界。
“太阳门”上有许多象形文字。最先尝试释译这些象形文字的是考古工作者波斯纳斯基和契什,后来,阿希敦继承了他们的事业。经过艰苦努力,阿希敦终于在1949年结束了此项研究。他声称,“太阳门”按刻的象形文字可能是一份天文历。不过,这份天文历独具特色,与我们的太阳历大相径庭:一年只有290天,并且在一年的12个月中,有10个月每月只有24天,其余2个月25天。
越仔细观察这件雕刻品,我们就越相信,这套石雕日历的设计和图样,绝不可能出自于一位艺术家的奇想。它的图纹充满深刻的意义,清晰地记录了一位天文学家的观测和计算……可是,按照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知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从未加快过,相反还在减慢,大约每过100年转一圈的速度就减慢0.1%。这样看起来,在建造“太阳门”时,地球绝不会一年只转290圈。也就是说,这部天文历所反映的并不是地球自转的实际情况。
那么它究竟代表什么意义?莫非它包含有某种我们还不曾了解的宗教意义?它又是以什么作为标准的呢?
挑战
“日历横饰带”与正统史学界
“太阳门”最神秘、最耐人寻味的特征是雕刻在东正面门楣上的那条所谓的“日历横饰带”,它堪称是造型优美匀称的艺术品。在横饰带中间凸起的部分雕刻着一幅肖像。一些学者认为,像中人物就是维拉科查。横饰带上还雕刻着3排图形,每排8个,总共24个图形,罗列在维拉科查雕像两旁。这些图形中,有些戴着鸟面具,这种“鸟面具”与复活节岛上的“鸟人”十分相似;有些长着鹰钩鼻,每一个手里都握着一种器械。它们都有一种奇异的、冷酷的、卡通式的特质,宛如一群机器人,迈着精确、僵硬的步伐,操兵似地走向立在门楣中央的维拉科查。
在横饰带的底部雕刻着一种“回纹”图形:一系列代表阶梯金字塔的几何图形,有些直立,有些倒立,连绵不绝排列在门楣上,据说都具有历法上的功能。在右边第三列上面雕刻的是一只大象的头颅、耳朵、长牙和鼻。这个发现令人惊异,因为美洲地区根本就没有大象。不过,考古学家后来找到的证据却显示,在史前时代,美洲确实有过大象。一种学名为“居维象亚科”的哺乳动物,曾在南美洲,尤其是安第斯山脉南端出现,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突然灭绝。这种长牙鼻动物类似今天的大象,也酷似蒂华纳科古城“太阳门”上雕刻的“象”。
在这群风格独特的动物图像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已经绝种的生物。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其中一种生物已经被辨识为“剑齿兽”。这是一种三趾两栖哺乳动物,身长大约2.7米,肩高1.5米,模样酷似犀牛与河马杂交生下的一种体型矮胖粗短的动物。像“居维象亚科”哺乳动物一样,剑齿兽在鲜新世(大约160万年前)末期曾经活跃于南美洲,而到洪积世(大约1.2万年前)结束时已经绝种。
这显示,专家们根据考古资料所鉴定的蒂华纳科建城日期——洪积世末期——极有可能是正确的。这一来,正统历史学界的看法——蒂华纳科古城只有1500年历史——就得面对更严苛的挑战,因为当时的工匠显然是根据实物而雕刻这些图案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图案并不仅仅出现在“太阳门”,在蒂华纳科古城出土的陶器碎片上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例如一种已经灭绝的、在昼间活动的四足兽,以及一种学名为“后弓兽”,体型略大于现今的马匹、足部有明显三趾的古代哺乳动物。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好几件雕刻品以完整、立体的方式呈现古代生物的雄姿。
显然,蒂华纳科古城有资格被称为一本记录古代珍禽异兽的图画书。这些动物虽然已经绝种,却永远保存在石头艺术中。然而,蒂华纳科雕刻家的创作在某一天骤然中止。之后,城堡就沉陷入茫茫黑暗中,而这个悲惨的日子记录在了石头——人类的旷世艺术杰作“太阳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