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来,水波焉兴”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事件描述
  上完语文课,我心情极其沮丧地回到办公室 。今天是星期一,孩子们不知怎么回事,上课精神焉焉的,不要说“一石激起千层浪”,简直是“吹不起半点涟漪”,课堂几次陷入僵局。我是越上越急,越上越气,在我的高八度中,下课铃声响起,我悻悻走出课堂。
  2课堂回放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十一册《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学院教授的鼓励帮助下,由没有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也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为此,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2.1揭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2.2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出示填空: (什么时候), (谁)是“我”唯一的听众,由于她,我由 到。
  2.4交流填空,随机品析词句。第4个环节可谓是课堂的主旋律,按照课前预设,我觉得孩子们的答案可以是精彩纷呈的。
  师:谁先来交流?
  生: 在林子里练琴的时候,“耳聋”的老妇人是“我”唯一的听众,由于她的鼓励,“我”从一个音乐上的白痴变成了一位小提琴演奏者。
  师:很好。谁还有不同的答案?
  再无人举手。勉强点了几个名后,答案如出一辙,没多少变化。为了训练学生语言的丰富性,我继续启发。
  师:“由于她的鼓励”还可以怎么说?
  孩子们面面相觑,终于有一学生举手。
  生:由于她的点拨。
  师:点拨?嗯,不错。你认为她的点拨怎么样?
  生:很好。
  我不由得皱起了眉:不要说“好”、“不好”,换个词!
  又卡住了,没有人举手。有一个孩子低声在下面说“不错”。
  我提高了嗓音:难道除了“好”、“不错”,没有别的词形容了吗?
  “高明”、“巧妙”、“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一个个词终于在我的逼问下说出来了。
  师:你看,只要善于动脑,大胆发言不是可以说得很好吗?“我”从一个音乐上的白痴变成了一位小提琴演奏者,能不能在横线上填入表示我前后心理、行动变化的词句?
  一阵沉默。终于又有一个孩子举手。
  生:“我”从不敢在家里练琴到可以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师:是啊,“我”从不敢在家里练琴,说明“我”对拉小提琴——(没有自信),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我”的不自信?
  课堂上总算热闹了些。这节课也差不多进入尾声了。
  师:同学们,“我”由没有自信,不敢在家里练琴到拉小提琴成为我无法割舍的爱好,可以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这离不开老教授的鼓励帮助,请同学们读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生读。
  我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看,文章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你觉得这里省略了什么?
  生沉默,课堂又陷入了僵局。
  师:课文最后一节再读一遍。
  读完后又是沉默。
  再读一遍,还是沉默。
  一节课积蓄的郁闷好像腾得爆发了:“我”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是因为“我”怀念、感激、敬佩啊,这里省略的难道不是“我”对老教授无尽的怀念,无限的感激,永远的敬意吗?自己读课文!我“啪”地放下书。此时,铃响了,我无限沮丧地走出了教室。
  3源由分析
  写完课例,我的心也沉静下来了:这是一堂失败的课。然而这沉闷尴尬的课堂氛围是学生造成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高段孩子虽然不像低年级孩子一样好表现,但如果教师善于调控,循循善诱,精心组织,学生还是愿意说的。细细回忆琢磨课堂的每个环节,我发现自己走入了几个误区。
  3.1急于求成,随意拔高要求。在“交流,随机品析词句”的环节中,当学生回答“由于她的点拨”,我马上追问:“你认为她的点拨怎么样?”学生在没有完全熟悉课文,充分感悟的情况下,当然只能回答“很好”、“不错”。而我基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此类回答不甚满意,要求学生换词。学生虽然说出了“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等词,现在想来也只是就词说词,并不是出于对人物的认识。如果在学生回答“点拨”后,我能顺势引导学生读书,读读老教授的语言,再让学生感悟:你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你认为她的点拨怎样?想必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课堂也不会陷入沉闷的僵局。
  对于课文结尾省略号的感悟如果放在第二课时,学生对老教授拳拳的爱护之心有了透彻的了解,对于“我”的感激敬爱之情自然会感同深受。
  3.2随心所欲,目标不够明确。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目标的确立,一般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然而由于是家常课,对课时的概念往往比较淡忘,表现为较大的随意性:上到哪算哪,即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所漏洞,下节课还是可以补。家常课缺失了一种“精品”意识,忽视了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梯度性,学生往往会摸不着头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还得品析词句,感悟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或“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文章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你觉得这里省略了什么?”这个问题如果作为抛转引玉之用,放在课堂结尾处启发学生课后继续思考会更合理。
  3.3气氛紧张,缺少宽容与鼓励。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的期望。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或者当学生的答案显得很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时,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死,或表现出很大的失望,而应当给予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细心地呵护,存留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的火苗。如对“你认为她的点拨怎样”,学生回答“很好”时,如果我能微笑着用赞许的口吻说:“很好,这是你的直觉,对吧?还能换个词语吗?”而不是皱起了眉:“不要说‘好’、‘不好’,换个词!”学生的心理感受肯定会不一样。前者带给学生的是一种鼓励与被肯定,启发学生继续思考。而后者则是一种否定与自信心的挫伤,势必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与情感上的畏惧,从而使学生不敢继续回答。直接导致课堂气氛的紧张与压抑。
  4应对策略
  4.1降低难度,层层推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自信。语文课堂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记》上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其先易难,后其节目。”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效提问。首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提出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出的时机,若提问的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除了精心设计有效提问外,对学生的回答更得作出积极地评价。如:“你读得很正确,(真了不起),大家都要向你学习(请继续努力)!”“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完整,声音也响亮。”“太好了,聪明的阿凡提都快比不过你。”“老师为你的出色表现而自豪!”……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在意,它能增强学生自信,鼓舞学生斗志,课堂气氛也会更融洽热烈。
  4.2明确目标,合理设计,追求家常课的精品意识。课堂教学要提高实效性,前提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即教学目标确定要明确,文本价值内涵要把准,语言训练点要找准,拓展材料要适度。
  《论语·述而》说:“好谋而成者也。”只有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感悟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然后才能准确地进行目标与训练点的定位。有经验丰富的老师认为,要准确地解读文本,首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然后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最后以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然而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每天要面对大量繁重的课务,总觉得时间不够,对于家常课,往往读了几遍教材,看了一下教参就夹着语文书进课堂了,很难做到对文本准确深入地解读。至于设计,更是老套缺乏新意。如果说语文公开课应该增强常态意识,多点朴实、扎实与真实,那么语文家常课则应该多点精品意识,多点趣味、多点掌声,甚至多点煽情。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4.3开放合作,允许差异,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杨振宁教授在谈到中美学生的差异时说,中国的学生往往怕出错,怕显得无知,怕在人前出丑而有意识地躲避一些辩论。美国学生常常是在乱七八糟中把知识学习进去,你只要稍微与他们交谈一下就可以发现,许多很优秀的学生,其知识体系中的漏洞是非常多的,而且正确和谬误常常纠缠在一起,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才。因为美国的教师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向最了不起的权威提出怀疑。而中国的学生往往是全盘接受,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其实,这与老师规定的课堂纪律,诸如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教师说话时不准插话、交头接耳等等清规戒律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些所谓的纪律严重约束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思想的自由驰骋,使他们只会在别人的指挥下去做事情,课堂表现缺少灵动,课堂回答瞻前顾后,一味迎合老师的口味,揣摩老师的意图,表现出极大的不自信。
  以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或者只需多一点耐心与赏识,孩子的课堂表现或许会令你刮目相看。
  4.4善于调控,打破僵局,塑造幽默宽容的师者形象。看过这样两个课例:
  4.4.1有一次去上课时,刚迈进教室的门槛,就见一个纸折“火箭”“嗖”地飞到了讲台上。老师仔细一看,并没有因此而发火,也没有大声训斥学生,而是笑笑地说:“宇宙飞船上天,是人类为征服太空所驱,这支‘火箭’在上课之前射向讲台,它的发射者一定为渴求知识而来。”那名搞恶作剧的学生平时挨批评已经习惯了,这次一表扬,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接下来上课他听得比哪堂课都认真。
  4.4.2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一时紧张忘了答案,老师说:“我相信你会在沉默中爆发!”有一学生上课时候睡觉,老师说:“我的声音再好听,你也不能当作催眠曲哦。”学生在大笑之后精神就振奋起来了。
  我想这就是一种幽默。幽默是一种技巧、方式;幽默是一种素质、能力。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用幽默批评,让学生乐于接受,这不仅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宽容大度的修养,而且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温馨和期待。
  在你感觉课堂沉闷时,不妨说一句幽默话,或讲一则笑话故事,或做一个滑稽动作,或来一场小游戏,都能使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愉悦详和。相反,老师带着不满与情绪面对沉闷时,只能令气氛更紧张压抑,甚至导致学生情绪的对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到底应该体现在哪里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我想只有不断地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摘 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必须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且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新课程创设课堂设问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
期刊
【摘 要】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关键。本文试图从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教学氛围、改进教学模式、改革评估机制等方面,阐述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旨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学生主体英语教学    英语是一门特别注重学生语言实践的科目,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
期刊
现代运动训练与比赛对运动员智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可以这样说,在某些情况下运动员智能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求每个运动员要充分理解运动智能对训练与比赛的重要意义。  1运动智能的重要作用  运动智能是智能中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经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竞技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就要求品德课教学应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让学生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也就是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1看一看,让学生学会了解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
期刊
【摘 要】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知识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输入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头脑里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如果知识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或与他人通过语言交流而认知的,就容易被理解和吸收,从而在头脑中留下长久的记忆。参与式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笔者对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粗浅探讨,目的是进一步
期刊
教学评价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参照课堂教学互动性的评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及时把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便于对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及时对教学作出科学的调整。  1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及达成目标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师
期刊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吸引更多的孩子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越来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题,新课程强调: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创设一种浓浓的交流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1 精心塑造自身美好形象,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参与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教
期刊
【摘 要】 目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交互性的重要标尺,其本身具有创生性的教育意蕴。本文从剖析数学教学现状和反思过程入手进行阐述,旨学生应该反思什么、怎么反思,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形成反思性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 反思意蕴要求培养途径    在现实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视野狭
期刊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我们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靠语言;指导学生积极思维,靠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靠语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靠语言。总之,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借助于教学语言来完成。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输出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研究和掌握英语教学语言的特点及要求,提高英语教师教学语言水平是优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观念必须拓宽。依照作文的一般规律,从时间上说,作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从方法上说,作文教学要符合一般的艺术创作方法。从内容上说,作文教学开拓广泛的生活内容。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观念 拓宽    现代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无疑,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增强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从而能动的参与生活服务社会的能力大有裨益。而写作水平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学生对写作的感悟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