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32号蝶变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u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将西路、养育巷、道前街与学士河之间,格出一个区域——古城32号街坊,位于道前片区。32号街坊听着普通,扳扳手指就不简单了。最瞩目的是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畅园,几条巷子富郎中巷、盛家浜、庙堂巷、瓣莲巷、剪金桥巷等听起来也很有味道,剩下的就暗吐“芬芳”了:富郎中巷里有国学大师沈瓞民故居,盛家浜里是陶氏宅园和舒适故居,庙堂巷里除了畅园,杨荫榆故居也在其间,瓣莲巷里是洪钧祖宅、清微道院、曹沧州祠等。
  偌大的苏州古城,有54个类似大小不一的街坊,平江路是其中之一二。苏州的每个街坊都各有各的精彩。
  定格瞬间,32号街坊的肌理
  2019年,32号街坊启动搬迁,两个批次12个宅院共迁出87户人家。“也是到了不得不搬的时候了。”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香治说。
  古城如何延续,是每一代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比起一条繁盛的古街,这成片成片的传统民居,更真实反映苏州城的历史文脉。
  整治实践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新时代,古城保护更到了重要历史时刻:古城文脉需要延续,古城内的居住民生更需要改善。户均居住面积不到40㎡,一些老房子早已破旧不堪,再不守就守不住了。苏州姑苏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也被寄予厚望,要创出新典范,走出新思路,传承文化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苏州是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道前片区32号街坊更是苏州古城内两个试点项目之一。32号街坊里蕴藏大量明清与民国建筑,多处省保、市保及控保、文物登录点,还有更大体量的近30年来改造的体现传统风貌的房屋。启用的改造模式叫“保护更新”,即保护优先,在此基础上更新。中央对此的指导称之为“微更新”,城市的主要肌理不能变,古宅的风貌不能变,但同时提供现代人居住必备的生活机能,让建筑焕发活力,持续发挥功用。
  改造项目从2016年开始前期研究,2017年专为承担该项目探索保护更新模式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成立,当年6月改造项目实质性启动。
  且留且走,传统格局微更新
  改造的大思路就是在不破坏城市肌理的前提下“微更新”。首先是适度搬迁。这是一种全新思路:从整个区域里挑选一些宅院,迁走其中的住户,宅院稍加修缮,之后重新规划功能,以降低整个区域的人口密度。在此期间,改造区域基础设施,植入功能,最后“微”调整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动线,以达到改善区域居住环境的目的。
  “在腾挪空间极度有限的情况下,是没办法改善生活条件的,配套设施没法上,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而从每个宅子里拨出几户搬迁也不现实。”因此,在划定的预备搬迁宅院范畴内,当一个宅院里所有住户在规定时间内均同意搬迁,整个宅院就进入程序。搬入新居后,他们的居住条件可得到极大改善。而留下来的住户,也因人口密度下降,居住空间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这种“适度搬迁”的重点在于“动态调整”。 “街坊功能的植入是需要空间的。 除个别重点文物修缮和技术性很强的公共设施建设需要依法采取征收搬迁外,32号街坊保护与更新过程主要采取协议搬迁模式进行,搬迁是随时根据情况做整体策略和协调的。”王香治介绍,“有些宅院,本身保存得很好,就不会启动搬迁。”已知2020年会启动第三批搬迁项目。
  整修更新后的宅院空间,可能是民居、公共活动空间,或者是酒店民宿、文化艺术空间等,它们藏身于一所所古老的大杂院之间,体味着传统苏州的烟火气。
  试点中创新,探索古保新思路
  32号街坊改造试点中探索的,还包括公众参与的机制,即修复更新如何开展,其中一条是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此前老旧小区改造,通常着眼于美化环境、加固设施,但在生活细节之处,比如老百姓的晾衣架,极少涉及。接通燃气、增添老年人活动场所等老百姓提出的需求,也一并在方案的考虑、研究列项中。
  “更新改造不应由规划方一下子把方案全部确定下来,而是要按照居民需求一步步确定。这种问计于民的思路可以更好汇聚居民的想法,可促进居民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秩序的建立。”王香治说。
  改造后怎样使用,是保护更新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样板之一是畅园。畅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由国有公司作为其资产持有人和管理者。怎样把畅园的文物资源价值发挥出来,牵涉到另一个核心问题,只有发挥出价值,才会吸引精力和资金投入到管理维护中,而非靠政府的硬维持。
  历史上的畅园是西边宅子的配套花园,但现状它成了东边宅子的配套,仅供800多㎡物业专享。在不否定现状的同时,部分历史正在被恢复:待西边宅子修缮后,畅园将与周边约4000㎡的物业资产合为整体项目,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让文物资源带活老宅,让老宅激发文物焕发出新的活力。”王香治这样概括这一试点的尝试。
  改造试点中的创新不止以上,还包括整合多家主体的多方合作机制。畅园项目即是一个多主体合作项目,在不改变产权性质的前提下,由多个主体共同完成项目。包括32号街坊改造更新的实施主体公司,也创新性地由市、区国企股权合作建立。
  完成改造更新后的32號街坊,将发展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古城苏式生活体验街区。一个真实完整呈现古城传统生活生态的街坊,本就是最原汁原味的古城苏式生活街区;同时,植入了现代功能后,这里的苏式生活体验将更精炼,吸引八方热爱古城文化的来客, 交流、互动更绚烂、更国际的文化艺术。
其他文献
“心中有山水,眼中有炊烟。手里有书卷,身边有佳人。屋舍一二,好友三四,在花香里隽逸自在,在书香里通透润泽。”有人说,这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阅读是享受,更是快乐,尤其在书香味弥漫的苏州这座城市,这种快乐会翻倍。从历史到今天,读书肯定是苏州人标志性的生活方式,老苏州与那些杯盏交错、声色犬马的城市的不同,她总是随着日落而户户掩门,一个人,一盏灯,一杯茶,一本书。  如今,苏州人的读书空间日益个性丰富,不
期刊
苏州、苏州人,给人的第一印总是安静、文雅,带着有一种传统的美感,依旧保持着古老的城市格局和江南文化的典雅缩影。  有人说苏州人“封闭”。其实苏州人,只是秉持着千百年来守气养心的态度,在一茶一饭、一砖一瓦、一字一画、一针一线中享受生活的本真。  的确,相比于别的城市,苏州城和苏州人都颇为安静。但这种静,还只是表象的静。苏州人爱热闹但不爱噪杂,苏州人有想法但不爱争执。古城里没有喧闹,古城里只有一种对时
期刊
没有声音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  声音,能为整座城市带来鲜活生动的气息。  每周刘潇都会行走古城两次,每次4个小时,周三跟朋友一起行走,另外一天自己独自一人,丈量古城的脚步从2018年7月开始一直到现在,基本没停过。去年一年,刘潇在这座城里转了80多圈,且走且听这座城的风吟:  “我看见山塘街后段两边房子都画上了“拆”的圈圈,还把门窗用砖堵起来,我看见定慧寺巷路面被全部掀开,行人和电动车只能艰难地从
期刊
图书出版,我们也在行  日前,《言语密码》和《花间集》这两本由苏州中学园区校编著的特色图书,经《现代苏州》杂志的美女设计师们以出色的版面语言完美诠释后,在花开疫散时全部完稿,不日面世。  时至今日,《现代苏州》杂志联手古吴轩出版社,已经持续出版了《指尖传奇》《姑苏好时光》《一水一盘门》《一水一平江》《典范昆曲》等图书,已实现了从单一杂志出版向刊物采编出版、图书出版、文化衍生品出版、新媒体出版等全媒
期刊
7月10日,长江边的一场奠基仪式备受瞩目:苏宁环上海电商产业园项目在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作为江苏省重点项目,苏宁环上海电商产业园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苏宁易购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35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12亿元。据悉,立足于“票货同行”,此项目在建成投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将对太仓港区打造知名品牌总部集聚区,实现千亿物贸目标起到强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此次项目开工,是太
期刊
苏州究竟好在哪里?  每年开春,碧螺春都很受热捧,喝惯浓茶的人并不对碧螺春抱有太多好感,因为味道太过寡淡,不是心思细腻的人,真还品不出茶香里格外沾染了一股花果香气。  就像苏州的好,一眼望去,未免清寡,粉墙黛瓦,略显得冷淡疏离。但是你品,你细细品的时候,才知道,这寡淡里其实藏着很多风情,并不叫你一眼就能望穿。有一个朋友从法国留学回来,向我介绍过法国刺绣,那种结粒的绣法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打籽绣,在平
期刊
一代御医徐大椿曾两次奉召赴京,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而他淡泊名利,始终隐居在七子山南麓画眉泉。此后,再提起画眉泉,大家都会想到名医徐大椿。  名人选择偏隅一处,结庐于此,定有它的特别之处。画眉泉所在的张桥村位于吴中区越溪街道,这里风景宜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很多自然人文资源有待开发,在山水环抱间,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原生态的慢生活。  ■ 山间,私藏一份原生态的美好  “太湖三万六千顷,吴越山川一望中
期刊
“平湖千顷浪花飞,春后银鱼霜更肥。菱叶饭,芦花衣,酒酣载月忙呼归。”这太湖风光与镇湖当地人的生活画面勾得人好生向往。镇湖北、西、南三面环水,似一个半岛踏入太湖水面。  人们熟悉镇湖街道的石帆村,或许是因为花海,有轨电车也有一站叫“石帆站”。从那里下车,沿太湖大道向西,水天一色的太湖近在咫尺,石帆村也坐落于此。村内一条流淌的小河与太湖相接,房屋依河而建,一条细长的砂石小路两旁盛开着各样花朵,樱花、海
期刊
在第九届苏州创博会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参观了一件气势宏大、华美生动的现代工艺美术经典之作——木雕作品《姑苏繁华图》。这件长40.47米,高2.13米的木雕巨作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观赏,人们纷纷惊叹于这幅木雕巨作中栩栩如生的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  与巨作首展同步,《大匠有神——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赏鉴》图书首发仪式也在创博会上举行。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王建良,江
期刊
徐瑛:园中城的生活美学  千年姑苏,鱼米水乡。生于斯,长于斯,何其有幸。  大阳山下,太湖之滨,素有“硅谷”之誉的科技城,坐落苏州城西,青山绿水之间。“山”是信仰,“水”是生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山有水,才是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  定居此处,推门见山,秀茂花木,玲珑山石,柔媚流水,恰是治愈现代人急躁浮夸之境。闲步彩石湖,登临玉屏山,自然景致加之精心布局,呈现片山多致,寸石生情之貌,间有白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