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源于实践,与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时起步又随着生产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一切生活、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但是数学又是比较枯燥、单调的,数学中的数量、时间、空间等知识,是幼儿难以理解的,兴趣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幼儿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生活情景;游戏;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才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意志,促使学生会学知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利用生活情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們一般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数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了。教师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活动室墙壁的环境布置上花、草、小动物等经常是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点数、加减运算的对象,门、窗、桌椅是我们巩固形状的最佳帮手。孩子们对周围的实物熟悉,当他们看到、听到这些熟悉的东西也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就会倍感亲切非常兴奋,也容易接受。
二、把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一)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
根据《纲要》中幼儿数学教学目标:“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其中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数学教学应当联系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所和模拟场所中展开。这里的生活既包括现实世界的生活,又包括虚拟生活,而游戏则属于虚拟生活之列。我们之所以提出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口号是因为幼儿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质就是以来源于生活为内涵,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并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操作,通过反思来建构,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起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这正好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还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学习。
(二)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要求
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最基本要求是: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的生活摆脱过多的“包袱”,并让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若将数学知识融入各类游戏中,这样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还能让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例如,在玩游戏“开商店”时,“顾客”与“营业员”进行买卖游戏,老师也可以假扮顾客参与其中。例如,顾客要买4块巧克力、5把牙刷、6条毛巾……在这个简单有趣的游戏过程中,既锻炼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给物品分类的能力。
三、根据数学主题活动内容,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
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不同于一般区域活动,特指幼儿教师依据主题教育活动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丰富的材料是幼儿根据主题开展区域游戏的前提条件。
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可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内容及玩伴,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
例如:小班数學主题活动《小熊的家》,教师在活动区投放许多大小不同的茶杯、衣服、图书、鞋子、帽子,有的幼儿结伴选择衣服进行整理( 大衣服放大柜,小衣服放小柜),有的结伴整理茶杯,能力强的幼儿还动手给小熊穿羊肉串,并用数字卡表示穿了几串。这样,幼儿在有趣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数学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培养,是让幼儿成为数学学习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学习”,激发幼儿探索和研究数学的欲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才能为其以后的系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活情景;游戏;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才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意志,促使学生会学知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利用生活情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們一般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数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了。教师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活动室墙壁的环境布置上花、草、小动物等经常是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点数、加减运算的对象,门、窗、桌椅是我们巩固形状的最佳帮手。孩子们对周围的实物熟悉,当他们看到、听到这些熟悉的东西也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就会倍感亲切非常兴奋,也容易接受。
二、把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一)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
根据《纲要》中幼儿数学教学目标:“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其中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数学教学应当联系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所和模拟场所中展开。这里的生活既包括现实世界的生活,又包括虚拟生活,而游戏则属于虚拟生活之列。我们之所以提出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口号是因为幼儿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质就是以来源于生活为内涵,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并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操作,通过反思来建构,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起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这正好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还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学习。
(二)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要求
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最基本要求是: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的生活摆脱过多的“包袱”,并让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若将数学知识融入各类游戏中,这样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还能让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例如,在玩游戏“开商店”时,“顾客”与“营业员”进行买卖游戏,老师也可以假扮顾客参与其中。例如,顾客要买4块巧克力、5把牙刷、6条毛巾……在这个简单有趣的游戏过程中,既锻炼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给物品分类的能力。
三、根据数学主题活动内容,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
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不同于一般区域活动,特指幼儿教师依据主题教育活动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丰富的材料是幼儿根据主题开展区域游戏的前提条件。
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可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内容及玩伴,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
例如:小班数學主题活动《小熊的家》,教师在活动区投放许多大小不同的茶杯、衣服、图书、鞋子、帽子,有的幼儿结伴选择衣服进行整理( 大衣服放大柜,小衣服放小柜),有的结伴整理茶杯,能力强的幼儿还动手给小熊穿羊肉串,并用数字卡表示穿了几串。这样,幼儿在有趣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数学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培养,是让幼儿成为数学学习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学习”,激发幼儿探索和研究数学的欲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才能为其以后的系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