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振宁教授在一次国内讲学时,一位记者问道:“您在国外大学教书多年,在您看来,中国留学生与外国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回答:“中国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做。”往深处想,学生不敢想、不敢做,其实并非单纯是胆子小的问题,而是学习自主性缺失的表现。本文将就“学生自主参与”的认识和实践来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参与”的内涵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关注知识与技能、关注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的发展。当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应如何将新课程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动呢?下面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知之不完全不确切到知之较完全较确切,大体可划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基本阶段。因此,课堂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认识的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单纯记忆、复制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
标的实现”。
二、“学生自主参与”的实施
(一)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
目前的语文课堂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忙个不停,却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师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
对此,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都感到无所适从。实践证明,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扮演一种全新的角色——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学习的伙伴。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焦点问题或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值得讨论的焦点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探究、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也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参与”的理念。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内容。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周庆元同志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于语文教学的整体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则偏重于语文课每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策划。
三、效果与存在问题
(一)效果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开展行动研究以来,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开展,形成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自主开放、凸显个性的生动课堂,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了,兴趣更高了,参与意识很强,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学生自信心增强,自主参与学习。如果有人问我:“开展主题性研究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可以一口气回答:“学生的胆子大了,变得自信了,敢提问题了,而且问题特别多;课堂上,他们显得特别活跃,好像眼睛特别亮;学生变得聪明又能干,有了课前预习和学习资源包,他们有备而来,总是能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讨论问题,大胆地进行质疑;过去上课,学生主要是听,现在,学生要想、要动、要做……”
可以说,学生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配角”,而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讨论,喜欢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3.促进教师的发展。所谓“教学相长”,科研课题的开展,不仅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课前:重视教学设计,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去图书馆、到所有能寻找到资料的地方。课堂上:教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经常有对学生真诚的赞赏;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
四、结语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段话最能深入浅出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承担的任务:“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河北省武邑县龙店中心校小国村小学)
一、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参与”的内涵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关注知识与技能、关注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的发展。当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应如何将新课程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动呢?下面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知之不完全不确切到知之较完全较确切,大体可划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基本阶段。因此,课堂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认识的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单纯记忆、复制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
标的实现”。
二、“学生自主参与”的实施
(一)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
目前的语文课堂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忙个不停,却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师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
对此,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都感到无所适从。实践证明,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扮演一种全新的角色——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学习的伙伴。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焦点问题或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值得讨论的焦点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探究、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也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参与”的理念。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内容。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周庆元同志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于语文教学的整体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则偏重于语文课每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策划。
三、效果与存在问题
(一)效果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开展行动研究以来,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开展,形成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自主开放、凸显个性的生动课堂,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了,兴趣更高了,参与意识很强,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学生自信心增强,自主参与学习。如果有人问我:“开展主题性研究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可以一口气回答:“学生的胆子大了,变得自信了,敢提问题了,而且问题特别多;课堂上,他们显得特别活跃,好像眼睛特别亮;学生变得聪明又能干,有了课前预习和学习资源包,他们有备而来,总是能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讨论问题,大胆地进行质疑;过去上课,学生主要是听,现在,学生要想、要动、要做……”
可以说,学生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配角”,而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讨论,喜欢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3.促进教师的发展。所谓“教学相长”,科研课题的开展,不仅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课前:重视教学设计,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去图书馆、到所有能寻找到资料的地方。课堂上:教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经常有对学生真诚的赞赏;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
四、结语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段话最能深入浅出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承担的任务:“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河北省武邑县龙店中心校小国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