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ESim的混凝土泵送系统机电液耦合仿真及参数优化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泵送系统在换向阶段会存在明显的压力冲击,其与机电液匹配特性相关。本文首先根据系统工作原理及元件型号,等效建立AMESim动态特性仿真模型;然后以试验数据为依据,进行系统模型调试,完成模型验证;最后,进行参数优化,降低泵送系统换向过程中的压力冲击现象。
  关键词:AMESim仿真  压力冲击;动态特性;参数优化
  前言
  泵送系统是混凝土泵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机械结构、液压传动、电气控制协同工作共同实现泵送功能。机电液耦合性能的好坏,对总体泵送性能起决定性作用。依据试验数据,泵送系统在换向过程中,额定工况下的冲击压力幅值达到11MPa,导致系统故障率高,寿命降低。本文将通过匹配性分析和参数优化,降低换向过程中的压力冲击幅值。
  技术路线
  泵送系统机电液耦合仿真技术路线(图1)。整个过程分析建模过程、调试过程和参数优化过程。
  建模过程按照机械系统、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单独建模后进行耦合。机械系统主要体现为负载,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负载等效简化。液压系统是由多个液压元件组成的,首先根据样本和实测数据完成液压元件建模,然后依据液压原理圖完成液压系统创建。电控系统主要为各液压元件的控制策略,包含信号处理、延迟等功能,依据试验过程中的控制策略,完成电控系统建模。三个系统模型的耦合则依据系统总图完成。
  调试过程是指试验现象复现和模型参数修正。依据试验数据,完成机电液耦合模型中的参数修正,完善系统模型,是参数优化的基础。
  参数优化过程是指液压系统优化和控制策略优化。以降低换向过程中的冲击现象为目标,优化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元件选型参数、各阀件的控制策略等。
  液压元件建模
  泵送系统机电液耦合模型中,液压系统模型是最重要的,而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基础,故需保证液压元件模型的准确性。图2所示为液压元件建模流程,主要的液压元件均按照此流程进行。图3所示为液压元件建模示例,通过尺寸测量、数据缩放,并根据截面原理,完成AMESim模型创建。
  机电液耦合模型创建
  依据技术路线和液压元件建模流程,结合系统总图、液压原理图等,完成泵送液压系统机电液耦合AMESim模型创建,如图4所示。机械系统模型包含:S管、等效负载、质量块、弹簧阻尼器等;液压系统模型中包含:恒功率主泵、主油缸换向阀、摆缸换向阀、主油缸、摆缸、单向阀、换向阀、溢流阀、节流阀等;电控系统模型包含: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信号采样、触电信号开关、信号限幅、信号处理等。
  模型修正及调试
  泵送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创建完成后,必须进行试验验证和修正,以试验数据为对标基础,修正仿真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在本阶段,主要修正的模型参数有:管路表面粗糙度、容积腔体积、阻尼特性、信号延迟时间、信号阶跃梯度、信号限幅等。
  图5所示为仿真的主泵压力出口曲线,图6所示为试验的主泵压力出口曲线,压力波谷阶段为系统的换向阶段。对比主泵最大压力,仿真结果为19.7MPa,试验结果为19.7MPa,两者一致。对比换向阶段的压力冲击幅值,仿真结果为10.5MPa,试验数据为11MPa,两者误差较小。对比压力变化曲线,两者的压力变化趋势一致,只是在上升阶段的压力数值会存在误差。分析原因为:压力上升的过程就是系统流量上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混凝土存在压缩以及流速增大的现象,而混凝土的压缩特性和流动特性变化范围大,仿真时只能采用某一工况下的数值进行替代,与试验情况会存在差别。但是,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在压力数值和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可用于后续的液压系统优化和控制策略优化。
  控制策略优化
  5.1 优化方案
  泵送系统目前采用的换向阶段控制策略为:电控系统收到换向信号后,主换向阀和摆缸换向阀同时换向,先导溢流阀失电,主泵排量降低,持续数秒后再增大排量。该控制策略的目的是减低主泵压力冲击,以及保证泵送系统输送的连续性。
  本控制策略的优化点集中在主泵控制,主泵为恒功率泵,由电气控制,在换向期间会降低排量。本优化方案为:在换向期间,主泵的恒功率控制失效,其排量为换向前的主泵排量减去1/3主泵额定排量。
  5.2 优化效果
  根据优化方案,修改泵送系统AMESim机电液耦合模型中的主泵排量控制模型及参数,并以相同的试验工况进行泵送系统机电液耦合仿真。
  图7所示为控制策略优化后的主泵压力曲线,压力幅值和变化趋势与试验现象保持一致,控制策略的优化不会改变泵送系统的整体功效。图8所示为换向阶段压力曲线,压力冲击的幅值为5.3MPa,试验结果为11MPa,幅值降低52%,效果明显。但是,在换向阶段,依然存在多次的压力冲击现象。
  液压系统优化
  6.1 优化方案
  泵送系统在控制策略优化后,换向阶段的压力冲击降低了52%,但是依然存在多个冲击波形,需要进行液压系统优化。
  在换向阶段,先导溢流阀会失电,使系统压力降低,此时的溢流阀相当于单向阀。而单向阀在入口压力变化过程中,其行程改变而导致通流面积的变化,一旦单向阀特性选择不合适,会造成明显的压力冲击现象。本次优化时,采用节流阀+开关阀的组合功能代替先导溢流阀。非换向工况,开关阀关闭,节流阀不起作用;换向工况,开关阀打开,节流阀起作用,降低系统压力。
  6.2 优化效果
  根据优化方案,修改泵送系统AMESim机电液耦合模型,先导溢流阀更改为节流阀+开关阀的组合,并以相同的试验工况进行泵送系统机电液耦合仿真。
  图9所示为液压系统优化后的主泵压力曲线,压力幅值和变化趋势与试验现象保持一致,液压系统的优化不会改变泵送系统的整体功效。图10所示为换向阶段压力曲线,先前的压力冲击现象消失,效果明显。
  结论
  本文运用AMESim软件对某泵送液压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仿真及参数优化,得到如下结论:
  (1)泵送系统AMESim建模以及参数设置时,严格按照元件样本参数和工作原理进行,并用试验数据对AMESim模型进行验证,确保了AMESim建模的正确性。
  (2)本文通过优化控制策略和液压系统,消除了换向阶段的压力冲击现象,效果明显。
  (3)后续还可以用该模型进行其他特性优化,使泵送系统的性能更优。
  综上所述,优化后的泵送系统在换向阶段的压力冲击现象基本消除。
  参考文献
  [1]付永领等.LMS Imagine. Lab AMESim系统建模和仿真[M].京航天航空出版社,2011
  [2]安林超等.基于AMESim的安全阀动态特性仿真[J].机械工程,2008
  [3]金胜秋等.基于AMESim的液压同步阀仿真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9
  [4]石磊,孙凯.基于AMESim克令吊起升液压系统仿真与分析[J].机电设备,2011
  责编/马铭阳
其他文献
过去几年,中国创新成就非常惊人,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和庞大的研发投入规模,创新质量更是连续8年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到,我国科技创新在发展中遇到了不少制约,如观念障碍、制度藩篱等,为此本刊就如何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等问题专访了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期刊
摘要:国家经济迅速增长,能源产业也因此获得充分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市场能源需求增长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双碳理论的提出点明了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即要在发展能源市场的同时遏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植树造林有效抵消产业调整等手段能源产业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为此,应当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在金融政策上予以支持,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  长期以
受岩溶发育影响,湖南某地突发地面塌陷,形成几处塌陷坑,对道路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为了了解该处岩溶分布情况,在调查区布置了2条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测线。通过对数据的反演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深度地层的相对电阻率信息,圈定了岩溶的空间位置分布。钻孔验证结果与推断结果吻合性较好,表明该方法在城镇房屋密集区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为城镇区岩溶探测提供地球物理科学依据。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属古陆喀斯特型铝土矿床,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火山尘覆盖层陆地风化成因,其成矿模式:地壳隆升→火山尘沉积风化淋滤形成红土型铝土矿→海侵保存→成岩变质作用形成沉积型铝土矿。矿床受层位、构造和古地理环境三个因素同时控制。采用地层、构造和古地理环境三位一体的找矿预测方法,能较准确地圈定找矿靶区,可根据成矿古地理环境位置对各成矿部位进行找矿潜力预测和评价。
摘要:变电站内仍有许多接地点即非水平也非垂直,而是呈现与水平有任意夹角的状态。例如,倾斜装设的主变套管的引流线,部分避雷器、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向斜上方拉紧的引流线等。因为特殊夹角的存在,人机功效差。而且倾斜装设的接地线自重较大,状态不稳定,装设中易发生脱落。轻者砸伤瓷瓶、损坏设备,重者下落过程中砸伤地面人员。一种基于软轴的高人机功效柔性接地棒研制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接地棒;软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砥砺奋进,为早日建成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这才是科技工作者的真本色”,中国
期刊
根据龙泉青坑底矿泉水调查的成果,总结矿区矿泉水的资源特征。利用矿泉水离子组分、氢氧同位素、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测试分析,矿泉水入渗补给区为猪章一带的丘陵山区,补给来源为现代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沿节理、裂隙入渗,溶滤龙泉群石英二长片岩、斜长变粒岩和角闪片岩,致使水中的主要阴阳离子组分和特殊元素含量升高。经12~16年的反应和演化,形成含锶锌的偏硅酸型矿泉水。根据钻孔分层水质,定量模拟矿泉水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矿区岩石在水和游离二氧化碳的作用下,钾长石、钙长石、钠长石、角闪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发生溶解,同时高岭石、
西藏拔隆铅锌矿是近几年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的找矿新发现,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的隆格尔—念青唐古拉复合古岛弧带(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与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带两大次级构造单元接触带上。拔隆矿区含矿围岩为下白垩统则弄群火山岩,岩性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矿体主要赋存在NW向—近EW向的火山岩内断裂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等,具有后生成矿的特点。成矿与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密切,铅、锌具有相同的来源,均来自于则弄群火山岩,综合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
黔东南平秋金矿位于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的交汇处部位,为一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矿床下部为蚀变岩型矿化,形成较早;上部为石英脉型矿化,形成较晚。通过对上部石英脉型金矿中含矿石英进行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得到其形成年龄为(258.0±4.8)Ma。综合前人的研究,提出在平秋金矿存在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蚀变岩型,其形成年龄约为400 Ma;晚期为石英脉型,其形成年龄为258~235 Ma。两期成矿明显受区域构造作用的控制。
以河南贺驼煤矿111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FLAC3D软件,通过建立相关数值模型,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扰动规律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煤层底板推进过程中在走向和倾向上的破坏深度和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底板破坏程度逐渐增大,当推进到一定距离时,底板采动破坏深度达到峰值,之后趋于稳定,而破坏范围一直在增大。本次研究结果为矿井底板突水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