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让每一名学生真正地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多参与、多思考、多练习,让他们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但是,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还是会出现一些“观众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对于这些学生该怎么办呢?
二、案例描述
1.他给我的“措手不及”
阳光明媚,快乐的体育课又开始了,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兴奋。本课的内容是广播操预备节和游戏“抱球接力跑”。游戏时,随着我的一声哨响,学生们像小野马一样冲了出去,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不一会儿,比赛到了关键时刻,加油声越来越响亮了。这时,只见第4组排头的学生高高举起球来:“耶……”第4组的学生都欢呼雀跃起来,庆祝胜利。接着其他3个组也相继完成了比赛。于是,我大声宣布:“第1名是第4……”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响亮的声音打断了:“老师,第4组赖皮,小杰根本没跑。”其他同学也纷纷讨伐第4组:“小杰赖皮……”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小杰身上。听到这样一个不和谐的“意外”,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头来,我立刻一声哨响,学生全都安静了下来。小杰胆怯地站在队伍的最后,似乎在等待我的严厉批评。此时的我,真的想狠狠地批评他!好好的比赛,因为他而变成这样!小杰看到我一步步走向他,双手攥得紧紧的,畏惧地往后退了几步。看到这样的他,我的心又软了下来,心想:“这么胆小的他,狠狠批评有用吗?是不是他身体不舒服?”这样想来,我心中的怒气也稍微平息了,调整了情绪,轻声问道:“你身体不舒服吗?为什么不参加啊?”他低头无语,默默地站着。我压住火气又问了一遍,他还是这样,不给我任何回答,这让我怒气难消,却又束手无策。为了让比赛继续,我只好让他到一旁坐下,让第4组一个体力较好的男生跑2次。在我的组织协调下,学生们玩得很开心,下课铃声响了,有的学生说:“时间太快了,还没玩够呢!”有的说:“老师,下次我们再比……”只有小杰低头不语,跟在队伍的最后。
2.我对他的“主动出击”
下课后,我叫住小杰,他有些胆怯地站在那里,原本可爱、胖嘟嘟的小脸又低了下去。我走过去,蹲下来,温和地说:“你不喜欢上体育课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摇了摇头。“你不喜欢王老师上课吗?”我继续问,他仍然沒回答,依旧摇了下小脑袋。“你不想跟大家一起玩吗?”“想!”出乎我的意料,他开口跟我说话了。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又继续跟他聊。通过这次交流,我了解到小杰不是不想好好上体育课,而是害怕其他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因为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身材比较胖,跑不快,动作也迟缓,别的小朋友经常嘲笑他,捉弄他,久而久之,就变得胆怯、畏缩,对自己失去信心,不敢跟同学们一起玩,也很少锻炼,成了体育课的“观众”。
3.我俩的第一次“手牵手”
对于这个胆怯的“观众”,我想慢慢地帮他找回自信,然后再激励他,让他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星期一的体育课中,我做了精心的布置,课一开始,我就告诉大家,我们要做一个“大渔网”游戏。在讲明规则后,我说:“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做这个游戏,老师想变成‘大渔网’来抓你们这些‘小鱼’,你们觉得怎么样?”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好!”“不过我要请你们中的一位来跟老师一起组成‘大渔网’。”说着我便走到小杰身边,牵起他肉乎乎的小手:“小杰,我们一定会抓到‘小鱼’的!”我这样的举动,显然让小杰有点不适应,惊讶、茫然的表情写在他的脸上。我弯下腰来对他说:“别怕,牵好老师的手,我们一起加油!”
“预备,开始!”命令下达,“小鱼儿”们都已经在“鱼塘”里了,我和小杰手牵着手跑向“鱼儿”最多的角落。在我俩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抓了好几条“小鱼”。“你看,我们真厉害!来,击掌!”“耶!”他终于笑了,看到他的笑容,我知道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时间里,我们又合力抓了好几条“小鱼”。游戏结束时,我们一共抓到了10条“小鱼”,学生们纷纷向小杰表示祝贺。“你真棒!”“你们真厉害!”“我也要和你一起玩”……听到同学们的赞扬,小杰有点不好意思了,脸红得像苹果。
4.我的故意和他的努力
在随后的体育课中,我有意多安排了合作类的学习内容和游戏,我不仅带着他进行练习,我还找了几个愿意跟小杰做朋友的学生主动去“拉拢”他,把他带到课堂练习和游戏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杰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虽然他的速度依然不快,动作也依然不那么敏捷,但在我眼里,他不再做“观众”,努力参与到体育课中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了。
家长开放日的那天,在分组比赛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要求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参加“终极PK”,这时小杰高高地举起手来,自信地说:“老师,我力气大,能抱好几个垫子!”我原本以为这么多家长在旁边观看,小杰会很紧张,没想到他这么积极,我当然要让他做代表啦!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只见小杰一下子抱了3个垫子,全组同学都在为他加油呐喊,就连家长们也被带动起来:“小杰加油,小杰加油……”虽然他的速度不快,但是他稳稳地抱着垫子前进,没有浪费时间。小杰不负众望,获得了第1名,掌声、欢呼声响彻了整个操场。事情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可每当教师节收到小杰的贺卡时,我总是无比欣慰。每次卡上都写着这样的话:“王老师,谢谢您牵着我的手……”
三、案例反思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生本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学情,剖析教材,制定学生跳一跳能够达到的分层目标,让更多像小杰一样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体育课堂上应该努力做到精讲多练,循序渐进地对每次练习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在学生练习时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
2.关注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
十个手指长短不一,学生也会千差万别。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运动天赋较强,有的孩子反应迟缓、胆怯害怕、不敢尝试,我们要尊重差异,正视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每名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到相应学习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让课堂充满成功的欢乐。
3.艺术的批评,“走心”的教育
小杰不是不爱运动,而是胆小害羞不敢参与运动,施加强迫性压力,他会主动参与吗?结果可想而知!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极强,教师的批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他们不会领情,反而会认为教师没有尊重他们,更不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了。遇到这类学生要慎用批评,讲究批评的艺术,多一些引导与鼓励,产生应有的“期待效应”。
4.把握评价尺度,给予真实评价
体育课中的“观众”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但是课堂评价要真实,不能过分地虚假和夸张。假如小杰跨出自信的第一步时我就表扬说:“你是全班做得最好的!”这样并不真实。学生能明白这种表扬很虚假,教师的激励和夸奖在他心中会大打折扣。真实的评价,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被尊重,这样才有继续努力的动力。
现在,每次收到小杰的祝福,我内心深处的柔软总是被触动,也坚定了我要更多地关注到像他这样的学生的信念。只要我们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并且坚持做到四心,即“真心、细心、爱心、耐心”,再辅以正确的方法,我相信他们也一定会从“观众席”上走下来,去参与到那些令人愉快的体育运动中。
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让每一名学生真正地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多参与、多思考、多练习,让他们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但是,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还是会出现一些“观众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对于这些学生该怎么办呢?
二、案例描述
1.他给我的“措手不及”
阳光明媚,快乐的体育课又开始了,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兴奋。本课的内容是广播操预备节和游戏“抱球接力跑”。游戏时,随着我的一声哨响,学生们像小野马一样冲了出去,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不一会儿,比赛到了关键时刻,加油声越来越响亮了。这时,只见第4组排头的学生高高举起球来:“耶……”第4组的学生都欢呼雀跃起来,庆祝胜利。接着其他3个组也相继完成了比赛。于是,我大声宣布:“第1名是第4……”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响亮的声音打断了:“老师,第4组赖皮,小杰根本没跑。”其他同学也纷纷讨伐第4组:“小杰赖皮……”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小杰身上。听到这样一个不和谐的“意外”,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头来,我立刻一声哨响,学生全都安静了下来。小杰胆怯地站在队伍的最后,似乎在等待我的严厉批评。此时的我,真的想狠狠地批评他!好好的比赛,因为他而变成这样!小杰看到我一步步走向他,双手攥得紧紧的,畏惧地往后退了几步。看到这样的他,我的心又软了下来,心想:“这么胆小的他,狠狠批评有用吗?是不是他身体不舒服?”这样想来,我心中的怒气也稍微平息了,调整了情绪,轻声问道:“你身体不舒服吗?为什么不参加啊?”他低头无语,默默地站着。我压住火气又问了一遍,他还是这样,不给我任何回答,这让我怒气难消,却又束手无策。为了让比赛继续,我只好让他到一旁坐下,让第4组一个体力较好的男生跑2次。在我的组织协调下,学生们玩得很开心,下课铃声响了,有的学生说:“时间太快了,还没玩够呢!”有的说:“老师,下次我们再比……”只有小杰低头不语,跟在队伍的最后。
2.我对他的“主动出击”
下课后,我叫住小杰,他有些胆怯地站在那里,原本可爱、胖嘟嘟的小脸又低了下去。我走过去,蹲下来,温和地说:“你不喜欢上体育课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摇了摇头。“你不喜欢王老师上课吗?”我继续问,他仍然沒回答,依旧摇了下小脑袋。“你不想跟大家一起玩吗?”“想!”出乎我的意料,他开口跟我说话了。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又继续跟他聊。通过这次交流,我了解到小杰不是不想好好上体育课,而是害怕其他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因为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身材比较胖,跑不快,动作也迟缓,别的小朋友经常嘲笑他,捉弄他,久而久之,就变得胆怯、畏缩,对自己失去信心,不敢跟同学们一起玩,也很少锻炼,成了体育课的“观众”。
3.我俩的第一次“手牵手”
对于这个胆怯的“观众”,我想慢慢地帮他找回自信,然后再激励他,让他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星期一的体育课中,我做了精心的布置,课一开始,我就告诉大家,我们要做一个“大渔网”游戏。在讲明规则后,我说:“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做这个游戏,老师想变成‘大渔网’来抓你们这些‘小鱼’,你们觉得怎么样?”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好!”“不过我要请你们中的一位来跟老师一起组成‘大渔网’。”说着我便走到小杰身边,牵起他肉乎乎的小手:“小杰,我们一定会抓到‘小鱼’的!”我这样的举动,显然让小杰有点不适应,惊讶、茫然的表情写在他的脸上。我弯下腰来对他说:“别怕,牵好老师的手,我们一起加油!”
“预备,开始!”命令下达,“小鱼儿”们都已经在“鱼塘”里了,我和小杰手牵着手跑向“鱼儿”最多的角落。在我俩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抓了好几条“小鱼”。“你看,我们真厉害!来,击掌!”“耶!”他终于笑了,看到他的笑容,我知道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时间里,我们又合力抓了好几条“小鱼”。游戏结束时,我们一共抓到了10条“小鱼”,学生们纷纷向小杰表示祝贺。“你真棒!”“你们真厉害!”“我也要和你一起玩”……听到同学们的赞扬,小杰有点不好意思了,脸红得像苹果。
4.我的故意和他的努力
在随后的体育课中,我有意多安排了合作类的学习内容和游戏,我不仅带着他进行练习,我还找了几个愿意跟小杰做朋友的学生主动去“拉拢”他,把他带到课堂练习和游戏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杰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虽然他的速度依然不快,动作也依然不那么敏捷,但在我眼里,他不再做“观众”,努力参与到体育课中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了。
家长开放日的那天,在分组比赛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要求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参加“终极PK”,这时小杰高高地举起手来,自信地说:“老师,我力气大,能抱好几个垫子!”我原本以为这么多家长在旁边观看,小杰会很紧张,没想到他这么积极,我当然要让他做代表啦!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只见小杰一下子抱了3个垫子,全组同学都在为他加油呐喊,就连家长们也被带动起来:“小杰加油,小杰加油……”虽然他的速度不快,但是他稳稳地抱着垫子前进,没有浪费时间。小杰不负众望,获得了第1名,掌声、欢呼声响彻了整个操场。事情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可每当教师节收到小杰的贺卡时,我总是无比欣慰。每次卡上都写着这样的话:“王老师,谢谢您牵着我的手……”
三、案例反思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生本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学情,剖析教材,制定学生跳一跳能够达到的分层目标,让更多像小杰一样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体育课堂上应该努力做到精讲多练,循序渐进地对每次练习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在学生练习时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
2.关注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
十个手指长短不一,学生也会千差万别。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运动天赋较强,有的孩子反应迟缓、胆怯害怕、不敢尝试,我们要尊重差异,正视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每名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到相应学习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让课堂充满成功的欢乐。
3.艺术的批评,“走心”的教育
小杰不是不爱运动,而是胆小害羞不敢参与运动,施加强迫性压力,他会主动参与吗?结果可想而知!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极强,教师的批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他们不会领情,反而会认为教师没有尊重他们,更不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了。遇到这类学生要慎用批评,讲究批评的艺术,多一些引导与鼓励,产生应有的“期待效应”。
4.把握评价尺度,给予真实评价
体育课中的“观众”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但是课堂评价要真实,不能过分地虚假和夸张。假如小杰跨出自信的第一步时我就表扬说:“你是全班做得最好的!”这样并不真实。学生能明白这种表扬很虚假,教师的激励和夸奖在他心中会大打折扣。真实的评价,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被尊重,这样才有继续努力的动力。
现在,每次收到小杰的祝福,我内心深处的柔软总是被触动,也坚定了我要更多地关注到像他这样的学生的信念。只要我们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并且坚持做到四心,即“真心、细心、爱心、耐心”,再辅以正确的方法,我相信他们也一定会从“观众席”上走下来,去参与到那些令人愉快的体育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