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高职院校大力推广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改革边界的含义及特征出发,研究了如何设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边界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边界
一、教学改革边界含义
边界,本义是指地理分界线,可以指一个政权范围内的行政分区分界线,也可以指国界,具有较为明显的地理特征和政治特征。所谓教学改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教育改革,包括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狭义上指学校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本文指的是狭义上的教学改革。所谓教学改革边界,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改革的范围。
二、教学改革边界的主要特征
1.教学改革边界主要由学校类型、师生状况、地理区位特点构成
教学改革边界构成要素主要是学校类型、师生状况、地理区位特点等。学校类型决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是决定教学改革边界的决定性因素;师生状况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和对象,是构成教学改革边界的主体要素;地理区位特点是特定學校所在的地理空间,由其特定的区位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组成,它影响着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也是影响教学改革边界的一个要素。在这三个因素中,学校类型和师生状况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内在条件,地理区位特点是教学改革的外在环境。
2.教学改革边界是动态的
教学改革边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内在条件(如学校类型、师生状况)和外在环境(地理区位特点)的变化而变化。从短期看,学校内在条件、外在环境变化不大,因而教学改革边界是相对固定的;但从长期来看,学校的教学改革边界是动态的,因为学校内在条件和外在环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教学改革边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教学改革边界的构成要素是学校的内在条件和所处的外在环境,同时又因为教学改革边界构成的内在条件和外在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学改革边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如果在现实中教学改革脱离了边界的约束,将是不成功的教学改革,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形成不了应有的改革效益。
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边界设定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研究生培养机构(包括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成人高等学校、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由高中阶段教育(包括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层次构成。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是介于本科院校和中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办学类型。
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边界设定依据
1.要从学校固有的内在条件出发
学校的内在条件主要是由学校类型、师生状况构成。首先,高职院校处于本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中间地带,跟两者联系紧密。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与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关系,要解决好自身的定位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更注重技能的培养,理论够用就可以;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延伸和发展的高级阶段,不能把高职办成中职,毕竟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有高等性的属性。其次,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要从师生禀赋出发,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任何教学改革要成功,都不能脱离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相对良好的生源,而师资力量的改进和良好生源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学改革要循序渐进,要从现有的师生力量出发。
2.要从学校特有的外在环境出发
高职院校办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推进全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因学校所在的外在环境即地理区位特点有其特殊性,所以,地方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要立足于地方经济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学生就业好了,学校才能拥有更良好和稳定的生源,保证学校未来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用工的需求,企业发展才能有保障,只有企业发展了,地方经济实力才能得到改善,办学资金才能得到保证,从而反过来又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99.html /2013-09-04.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边界
一、教学改革边界含义
边界,本义是指地理分界线,可以指一个政权范围内的行政分区分界线,也可以指国界,具有较为明显的地理特征和政治特征。所谓教学改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教育改革,包括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狭义上指学校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本文指的是狭义上的教学改革。所谓教学改革边界,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改革的范围。
二、教学改革边界的主要特征
1.教学改革边界主要由学校类型、师生状况、地理区位特点构成
教学改革边界构成要素主要是学校类型、师生状况、地理区位特点等。学校类型决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是决定教学改革边界的决定性因素;师生状况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和对象,是构成教学改革边界的主体要素;地理区位特点是特定學校所在的地理空间,由其特定的区位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组成,它影响着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也是影响教学改革边界的一个要素。在这三个因素中,学校类型和师生状况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内在条件,地理区位特点是教学改革的外在环境。
2.教学改革边界是动态的
教学改革边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内在条件(如学校类型、师生状况)和外在环境(地理区位特点)的变化而变化。从短期看,学校内在条件、外在环境变化不大,因而教学改革边界是相对固定的;但从长期来看,学校的教学改革边界是动态的,因为学校内在条件和外在环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教学改革边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教学改革边界的构成要素是学校的内在条件和所处的外在环境,同时又因为教学改革边界构成的内在条件和外在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学改革边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如果在现实中教学改革脱离了边界的约束,将是不成功的教学改革,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形成不了应有的改革效益。
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边界设定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研究生培养机构(包括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成人高等学校、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由高中阶段教育(包括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层次构成。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是介于本科院校和中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办学类型。
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边界设定依据
1.要从学校固有的内在条件出发
学校的内在条件主要是由学校类型、师生状况构成。首先,高职院校处于本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中间地带,跟两者联系紧密。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要处理好与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关系,要解决好自身的定位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更注重技能的培养,理论够用就可以;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延伸和发展的高级阶段,不能把高职办成中职,毕竟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有高等性的属性。其次,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要从师生禀赋出发,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任何教学改革要成功,都不能脱离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相对良好的生源,而师资力量的改进和良好生源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学改革要循序渐进,要从现有的师生力量出发。
2.要从学校特有的外在环境出发
高职院校办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推进全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因学校所在的外在环境即地理区位特点有其特殊性,所以,地方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要立足于地方经济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学生就业好了,学校才能拥有更良好和稳定的生源,保证学校未来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用工的需求,企业发展才能有保障,只有企业发展了,地方经济实力才能得到改善,办学资金才能得到保证,从而反过来又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99.html /2013-09-04.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