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直接关系学习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学习动机内涵的阐述,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进而提出了几点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效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教师;激发;学习动机;措施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界定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李伯黍、燕国材,1993)张春兴(1998)认为学习动机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这一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我认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大学生充分适应高校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其主动能动性、创造性,这是直接关系学习的成效和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具有复杂性与多元性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四种:第一是报恩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属于附属内驱力。如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第二是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如为满足求知欲望等而努力学习;第三是谋求工作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如毕业后获得一个好的工作;第四种属于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如希望自己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如此划分是受个人特点、社会和学生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影响。当然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的学习动机也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学生同一时期还存在几种相互交织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由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向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逐渐过渡
大学生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包括表扬、对学习的好恶等。如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动机很具体但不稳定;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个人志向、世界观及学习的社会意义紧密相连,如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人对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学习,动机稳定、持久。低年级大学生通常比较重视考试成绩而高年级学生不会再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而在某些课程上只是要求通过考试。而在另外的课程上非常注重汲取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大学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一)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施启发式教学, 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即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讲,只有那些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進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水平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敢于质疑、解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能够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
(二)通过兴趣的培养来激发其自觉的学习动机
感兴趣和充实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就会增强主动学习的动机。途经有以下两条: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塑造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的教师形象,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以自己整个人格的魅力来吸引和感染学生。其次,赏识每个学生的优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对教师有强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进而使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产生兴趣。二、培养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方向组织的,因此可通过谈心、讲座、座谈会以及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等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尽快了解本专业,从而懂得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及社会意义,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三)充分利用信息反馈, 妥善进行奖惩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奖励手段。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任务或在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一触即发时应当给以适当的表扬或奖励。把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佳的时机。但表扬和奖励使用过多或者不当,会造成学生骄傲的倾向,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动机。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惩,把握分寸。
(四)提供成功机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体验情绪以便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增强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指出“动机是从成功的教育成就中发展起来的,它将加强进一步地学习。”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其次要为学生确定适当的目标, 控制教学的进度和难度, 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深层的学习动机。
(五)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表现归因于内部稳定可控的原因比起归因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原因的人更努力,坚韧性更强,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分析学生的归因倾向,及时帮助学生在面对成功或满意的结果时将其归因为他们足够的能力和适当努力的结果,这将有效地激励他们。还要帮助经常体验失败的学生将其失败归因于暂时缺乏对任务的了解或缺乏努力,避免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对自身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严琳.浅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3
[4]许锦旋.陈飞旋.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现代经济信息.2008.3
【关键词】大学教师;激发;学习动机;措施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界定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李伯黍、燕国材,1993)张春兴(1998)认为学习动机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这一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我认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大学生充分适应高校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其主动能动性、创造性,这是直接关系学习的成效和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具有复杂性与多元性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四种:第一是报恩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属于附属内驱力。如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第二是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如为满足求知欲望等而努力学习;第三是谋求工作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如毕业后获得一个好的工作;第四种属于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如希望自己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如此划分是受个人特点、社会和学生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影响。当然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的学习动机也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学生同一时期还存在几种相互交织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由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向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逐渐过渡
大学生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包括表扬、对学习的好恶等。如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动机很具体但不稳定;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个人志向、世界观及学习的社会意义紧密相连,如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人对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学习,动机稳定、持久。低年级大学生通常比较重视考试成绩而高年级学生不会再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而在某些课程上只是要求通过考试。而在另外的课程上非常注重汲取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大学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一)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施启发式教学, 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即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讲,只有那些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進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水平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敢于质疑、解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能够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
(二)通过兴趣的培养来激发其自觉的学习动机
感兴趣和充实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就会增强主动学习的动机。途经有以下两条: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塑造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的教师形象,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以自己整个人格的魅力来吸引和感染学生。其次,赏识每个学生的优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对教师有强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进而使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产生兴趣。二、培养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方向组织的,因此可通过谈心、讲座、座谈会以及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等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尽快了解本专业,从而懂得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及社会意义,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三)充分利用信息反馈, 妥善进行奖惩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奖励手段。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任务或在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一触即发时应当给以适当的表扬或奖励。把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佳的时机。但表扬和奖励使用过多或者不当,会造成学生骄傲的倾向,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动机。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惩,把握分寸。
(四)提供成功机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体验情绪以便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增强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指出“动机是从成功的教育成就中发展起来的,它将加强进一步地学习。”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其次要为学生确定适当的目标, 控制教学的进度和难度, 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深层的学习动机。
(五)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表现归因于内部稳定可控的原因比起归因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原因的人更努力,坚韧性更强,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分析学生的归因倾向,及时帮助学生在面对成功或满意的结果时将其归因为他们足够的能力和适当努力的结果,这将有效地激励他们。还要帮助经常体验失败的学生将其失败归因于暂时缺乏对任务的了解或缺乏努力,避免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对自身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严琳.浅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3
[4]许锦旋.陈飞旋.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现代经济信息.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