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曾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蜜蜂建造的蜂房具有几近完美的六边形几何结构,这确曾令人类叹为观止。然而,这完全归功于蜜蜂遗传而来的本能,是不需要设计的。人类建筑师则不同,即使如马克思所讲的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造房子的时候,在他心中都会有一个“蓝图”。
[关 键 词] 建筑;班级文化;班级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8-0038-02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在从事某项重大活动时,往往都是心有“蓝图”的。三国时期著名的《隆中对》,就是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诸葛亮出山以后,基本上是按照其中“先取荆州后取川”的战略规划一步一步执行的,实现了预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格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也有一个大致的“蓝图”,那就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完成民主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历史也确实是这样发展的。
班主任要做“建筑师”,不要做“蜜蜂”。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一张“蓝图”。有人会问,蜜蜂没有“蓝图”,不一样造出完美的蜂房吗?问题是,我们没有哪一位班主任拥有与生俱来的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本能。勤劳的小蜜蜂可以埋头建出完美的蜂房,但“只拉车,不看路”的“蜜蜂”型班主任,往往是建不好班级文化的。
人的处事风格有差异,班主任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有的班主任喜欢即兴表演,习惯于“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的建设班级文化。有的班主任就恰好相反,凡事先规划再执行,按部就班。这两种做法都不乏成功的案例,这样看来,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没有“蓝图”,似乎无关紧要。
其实,上面提到的两种模式都是有“蓝图”的,班级文化就是在“计划”与“变化”的动态平衡中建成的。“边打边像”的做法,表面上没有“蓝图”,事实上却存在一个大致的思路或方向。没有这个大致的“蓝图”,凭运气建成班级文化的可能性很小。“按部就班”的做法,也时常会出现“规划不等于现实”“计划赶不上变化”等现象,预定的路线或方案可能会受到冲击,但终归是有计划,有“蓝图”的。班级文化建设总是需要一个大致的“蓝图”,不管这个“蓝图”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
那么,怎样为班级文化建设设计一张可供参考的“蓝图”呢?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蓝图”,主要就是对班级文化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规定。这些规定是以班级精神文化为中心的各种概念,因此可以称其为整体概念设计。具体情况复杂多变,班主任不可能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流程”来,但可以根据“执简御繁”地把握以下几点。
一、结合班情设计班级文化的核心概念
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文化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的整体概念设计首先要结合班情对班级精神、班级价值观等核心要素进行定位和提炼。这些核心概念的提炼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经过长期的调查,深入了解班级情况以后才能做出来。脱离班级实际设计出来的班级精神或班级价值观,只能产生花瓶式的班级文化,好看但不中用。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类似的情况比较普遍,值得我们注意。著名的职业经理人,曾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的唐骏,在一次讲座中指出,他能概括出每一位听众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因为很多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用“诚信”“公平”“敬业”等药铺里的甘草一类的词汇来表达的,这就没有反映企业的特色。笔者曾在网上看到某班主任设计的班级价值观——“我们与众不同”,表达虽好,但从该案例内容看,却看不出该班在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在这个问题上,魏书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提倡的“民主与法制”的理念在其班级管理中几乎无处不在。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志气”等六个“特别”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确定班级精神文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作为班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班级精神文化自身也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班级文化的整体概念设计除了要考虑核心概念与班情相匹配之外,还要考虑班级精神文化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
首先,要理顺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班级精神文化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个性、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等等,尽管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班级精神文化的所有要素都是围绕学生“为什么学”和“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去学”这两个问题展开的。《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10期刊载的《班级文化建设操作纪实》一文中,94班“最调皮、最厉害、最可爱”的班级形象即包括了班级目标、班级个性,也暗含了班级价值观,这集中在一个“最”字上,而该班“要做就做最好”的班级精神则与之衔接密切。K12教育论坛中某网友的“仁智班”的整体概念设计中,“仁”和“智”大体上就是其班级价值观了。“仁”可以理解为对学生德育的发展要求,“智”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这种班级文化的价值观就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该设计中的管理理念凸显了“管理思维”向“服务意识”转变,这可以说是“仁”的体现。在考试还非常重要的今天,“智”可能更为重要,“仁”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之服务的。但从该设计的文案来看,似乎“仁”有余,“智”不足,因此,需要在这方面加强。
其次,要注意提出班级精神、班级价值观、班级个性等要素先后顺序。在进行整体概念设计的时候,不一定要按照一般理论原则把班级精神文化的各个要素都表达出来,可以根据情况选取最关键的先表达。从班级文化的职能机制来看,班级精神和班级价值观是必须要有的,班级个性、发展战略,甚至班级目标等问题则可以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当然,根据形势的需要,也可以打破这个规律。
三、整合班级精神文化与其他班级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
班级文化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有机结合的整体,关于班级文化的整体概念设计,最后都要以班级精神文化为核心处理好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组织文化,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班级文化,只有良好的精神文化,而没有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与之配合,其整体效能一定不强。一个生产日化用品的企业,主张“洁净、美白”的核心价值观,但它的生产车间却很脏乱、员工衣着也不甚整洁,那它的企业文化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一家以“仁爱”为价值观的医药公司,当它的员工在大街上看到因病晕倒的老人时,不是主动去救助,而是唯恐避之不及,那我们能说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仁爱”的吗?
参考文献:
王丽霞.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关 键 词] 建筑;班级文化;班级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8-0038-02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在从事某项重大活动时,往往都是心有“蓝图”的。三国时期著名的《隆中对》,就是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诸葛亮出山以后,基本上是按照其中“先取荆州后取川”的战略规划一步一步执行的,实现了预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格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也有一个大致的“蓝图”,那就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完成民主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历史也确实是这样发展的。
班主任要做“建筑师”,不要做“蜜蜂”。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一张“蓝图”。有人会问,蜜蜂没有“蓝图”,不一样造出完美的蜂房吗?问题是,我们没有哪一位班主任拥有与生俱来的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本能。勤劳的小蜜蜂可以埋头建出完美的蜂房,但“只拉车,不看路”的“蜜蜂”型班主任,往往是建不好班级文化的。
人的处事风格有差异,班主任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有的班主任喜欢即兴表演,习惯于“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的建设班级文化。有的班主任就恰好相反,凡事先规划再执行,按部就班。这两种做法都不乏成功的案例,这样看来,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没有“蓝图”,似乎无关紧要。
其实,上面提到的两种模式都是有“蓝图”的,班级文化就是在“计划”与“变化”的动态平衡中建成的。“边打边像”的做法,表面上没有“蓝图”,事实上却存在一个大致的思路或方向。没有这个大致的“蓝图”,凭运气建成班级文化的可能性很小。“按部就班”的做法,也时常会出现“规划不等于现实”“计划赶不上变化”等现象,预定的路线或方案可能会受到冲击,但终归是有计划,有“蓝图”的。班级文化建设总是需要一个大致的“蓝图”,不管这个“蓝图”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
那么,怎样为班级文化建设设计一张可供参考的“蓝图”呢?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蓝图”,主要就是对班级文化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规定。这些规定是以班级精神文化为中心的各种概念,因此可以称其为整体概念设计。具体情况复杂多变,班主任不可能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流程”来,但可以根据“执简御繁”地把握以下几点。
一、结合班情设计班级文化的核心概念
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文化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的整体概念设计首先要结合班情对班级精神、班级价值观等核心要素进行定位和提炼。这些核心概念的提炼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经过长期的调查,深入了解班级情况以后才能做出来。脱离班级实际设计出来的班级精神或班级价值观,只能产生花瓶式的班级文化,好看但不中用。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类似的情况比较普遍,值得我们注意。著名的职业经理人,曾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的唐骏,在一次讲座中指出,他能概括出每一位听众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因为很多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用“诚信”“公平”“敬业”等药铺里的甘草一类的词汇来表达的,这就没有反映企业的特色。笔者曾在网上看到某班主任设计的班级价值观——“我们与众不同”,表达虽好,但从该案例内容看,却看不出该班在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在这个问题上,魏书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提倡的“民主与法制”的理念在其班级管理中几乎无处不在。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志气”等六个“特别”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确定班级精神文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作为班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班级精神文化自身也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班级文化的整体概念设计除了要考虑核心概念与班情相匹配之外,还要考虑班级精神文化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
首先,要理顺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班级精神文化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个性、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等等,尽管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班级精神文化的所有要素都是围绕学生“为什么学”和“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去学”这两个问题展开的。《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10期刊载的《班级文化建设操作纪实》一文中,94班“最调皮、最厉害、最可爱”的班级形象即包括了班级目标、班级个性,也暗含了班级价值观,这集中在一个“最”字上,而该班“要做就做最好”的班级精神则与之衔接密切。K12教育论坛中某网友的“仁智班”的整体概念设计中,“仁”和“智”大体上就是其班级价值观了。“仁”可以理解为对学生德育的发展要求,“智”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这种班级文化的价值观就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该设计中的管理理念凸显了“管理思维”向“服务意识”转变,这可以说是“仁”的体现。在考试还非常重要的今天,“智”可能更为重要,“仁”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之服务的。但从该设计的文案来看,似乎“仁”有余,“智”不足,因此,需要在这方面加强。
其次,要注意提出班级精神、班级价值观、班级个性等要素先后顺序。在进行整体概念设计的时候,不一定要按照一般理论原则把班级精神文化的各个要素都表达出来,可以根据情况选取最关键的先表达。从班级文化的职能机制来看,班级精神和班级价值观是必须要有的,班级个性、发展战略,甚至班级目标等问题则可以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当然,根据形势的需要,也可以打破这个规律。
三、整合班级精神文化与其他班级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
班级文化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有机结合的整体,关于班级文化的整体概念设计,最后都要以班级精神文化为核心处理好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组织文化,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班级文化,只有良好的精神文化,而没有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与之配合,其整体效能一定不强。一个生产日化用品的企业,主张“洁净、美白”的核心价值观,但它的生产车间却很脏乱、员工衣着也不甚整洁,那它的企业文化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一家以“仁爱”为价值观的医药公司,当它的员工在大街上看到因病晕倒的老人时,不是主动去救助,而是唯恐避之不及,那我们能说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仁爱”的吗?
参考文献:
王丽霞.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