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2岁的周建军,是山东省聊城市审计局驻开发区广平乡贾刘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5月26日开始驻村,一盘如何开展驻村帮扶的“加减”法算盘就已经在他的心中打好。最有说服力的是数据,作为一名审计干部,周建军严谨的数据和贾刘村的变化息息相关。
“加”法夯基础
“要想给村里办件实在事儿,就帮俺修修路、建个下水道吧。”说这话的人是贾刘村村支书刘吉生。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村庄西高东低,而村里的宅子又大多建在东头,每年7、8月份的雨季,雨水根本排不出去,这成为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周建军了解情况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疏通村内道路。
在周建军的协调下,2015年6月10日,开发区建设局对村路况进行测量上报审批;9月9日下午,施工队进村实地丈量,9月11日正式开工,共计铺设水泥路1000米,并且同步新建下水道2600米,彻底解决了村内排水不畅的问题。
为改善水利条件,解决贾刘村西500亩地浇水难的问题,周建军积极争取资金10万元,从位山灌区广平分干引黄河水进行灌溉,清淤挖沟2380米,修建5座生产桥,目前2380米沟渠已经清淤完毕,生产桥也已经建成使用。
贾刘村多年前曾架设过路灯,但由于数量少、年久失修,形同虚设,村民夜间的出行安全依然得不到有效保障。经多方奔走协调,周建军争取了价值20万元的路灯30盏,目前已安装完毕并正式投入使用。
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周建军争取到省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专项资金5万元,购买了办公桌椅、电视、电脑、投影仪和锣鼓等文化设备;为方便村民娱乐健身跳广场舞,从不同渠道争取了3套拉杆音响,购买了广场舞服20套,扇子40把;为村里建设了农家书屋,并配备图书22套1000多册;修建健身广场,专门配备了健身器材。
“减”法摘贫帽
脚上踩满泥土,脖颈淌下汗水,耐心细致地走村访户,为的是让扶贫政策的红利更加精准地惠及贫困村民。
贾刘村共有108户、476人,其中精准识别后的贫困户18户(含低保户10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78人。全村耕地面积839亩,主要经济收入依靠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导的传统农业,村内只有一个蔬菜大棚,经济结构单一,村集体无任何经营性收入。“要改善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就需要做好减法,贾刘村的贫困户不多,一户对接一个帮扶方案,帮扶一个就实实在在地减少一个才好。”周建军说。
为找到适合贾刘村村情的致富项目,周建军先后4次组织50余名村民外出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结合贾刘村实际确定了第一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了8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占地24亩),统一种植西红柿。目前,8个大棚建设已经完工,其中最大的棚占地4亩多,大棚建设成本每亩合计1万余元。为确保西红柿能及时种植,2015年11月2日,周建军带领村干部、大棚种植户到沙镇育苗基地预定了西红柿苗,现在西红柿已经开始挂果。另外,预留出32.5亩土地发展山药种植,目前山药种植已基本结束。
对口帮包贾刘村的还有开发区一个农业公司,周建军积极与该公司联系,希望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经过与公司、贾刘村村民三方协商,公司流转了村西路北180亩地,通过置换土地的方式,把贫困户的土地调入流转土地范围,让贫困户既可以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又能获得公司的分红,如今流转土地的贫困户达到了14户。此外,基地还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吸纳村民务工,优先录用贫困户,约60人受益,人均月收入增加了700元。
贫困户贾明桂家生活非常困难,既要赡养双方老人,还要照顾患有严重残疾的弟弟,其儿子贾俊晗于2015年考上了聊城三中。为解决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周建军联系了“春雨助学”,对他按2000元/学年的标准进行资助,从2015年秋季开始直到高中毕业。2015年10月17日扶贫日当天,周建军与“春雨助学”志愿者又为贾俊晗送去了助学金2000元,并送上了过冬衣物。
回顾驻村这一年,周建军心中还有遗憾,“如果时光能倒流,村里的好多事情其实能做得更好,那样,村里的百姓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基础设施。”接下来的日子,周建军将继续做好自己扶贫的“加减”法,带领周边更多的百姓脱贫致富。
“加”法夯基础
“要想给村里办件实在事儿,就帮俺修修路、建个下水道吧。”说这话的人是贾刘村村支书刘吉生。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村庄西高东低,而村里的宅子又大多建在东头,每年7、8月份的雨季,雨水根本排不出去,这成为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周建军了解情况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疏通村内道路。
在周建军的协调下,2015年6月10日,开发区建设局对村路况进行测量上报审批;9月9日下午,施工队进村实地丈量,9月11日正式开工,共计铺设水泥路1000米,并且同步新建下水道2600米,彻底解决了村内排水不畅的问题。
为改善水利条件,解决贾刘村西500亩地浇水难的问题,周建军积极争取资金10万元,从位山灌区广平分干引黄河水进行灌溉,清淤挖沟2380米,修建5座生产桥,目前2380米沟渠已经清淤完毕,生产桥也已经建成使用。
贾刘村多年前曾架设过路灯,但由于数量少、年久失修,形同虚设,村民夜间的出行安全依然得不到有效保障。经多方奔走协调,周建军争取了价值20万元的路灯30盏,目前已安装完毕并正式投入使用。
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周建军争取到省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专项资金5万元,购买了办公桌椅、电视、电脑、投影仪和锣鼓等文化设备;为方便村民娱乐健身跳广场舞,从不同渠道争取了3套拉杆音响,购买了广场舞服20套,扇子40把;为村里建设了农家书屋,并配备图书22套1000多册;修建健身广场,专门配备了健身器材。
“减”法摘贫帽
脚上踩满泥土,脖颈淌下汗水,耐心细致地走村访户,为的是让扶贫政策的红利更加精准地惠及贫困村民。
贾刘村共有108户、476人,其中精准识别后的贫困户18户(含低保户10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78人。全村耕地面积839亩,主要经济收入依靠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导的传统农业,村内只有一个蔬菜大棚,经济结构单一,村集体无任何经营性收入。“要改善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就需要做好减法,贾刘村的贫困户不多,一户对接一个帮扶方案,帮扶一个就实实在在地减少一个才好。”周建军说。
为找到适合贾刘村村情的致富项目,周建军先后4次组织50余名村民外出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结合贾刘村实际确定了第一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了8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占地24亩),统一种植西红柿。目前,8个大棚建设已经完工,其中最大的棚占地4亩多,大棚建设成本每亩合计1万余元。为确保西红柿能及时种植,2015年11月2日,周建军带领村干部、大棚种植户到沙镇育苗基地预定了西红柿苗,现在西红柿已经开始挂果。另外,预留出32.5亩土地发展山药种植,目前山药种植已基本结束。
对口帮包贾刘村的还有开发区一个农业公司,周建军积极与该公司联系,希望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经过与公司、贾刘村村民三方协商,公司流转了村西路北180亩地,通过置换土地的方式,把贫困户的土地调入流转土地范围,让贫困户既可以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又能获得公司的分红,如今流转土地的贫困户达到了14户。此外,基地还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吸纳村民务工,优先录用贫困户,约60人受益,人均月收入增加了700元。
贫困户贾明桂家生活非常困难,既要赡养双方老人,还要照顾患有严重残疾的弟弟,其儿子贾俊晗于2015年考上了聊城三中。为解决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周建军联系了“春雨助学”,对他按2000元/学年的标准进行资助,从2015年秋季开始直到高中毕业。2015年10月17日扶贫日当天,周建军与“春雨助学”志愿者又为贾俊晗送去了助学金2000元,并送上了过冬衣物。
回顾驻村这一年,周建军心中还有遗憾,“如果时光能倒流,村里的好多事情其实能做得更好,那样,村里的百姓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基础设施。”接下来的日子,周建军将继续做好自己扶贫的“加减”法,带领周边更多的百姓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