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声声报秋来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秋时节,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秋的画面,印染着金色的霞光。“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梧桐,便是秋的使者,它的叶儿牵着秋的手,仿佛融了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笑吟吟地,舞在天地间。
  梧叶报秋来
  秋天的到来,是伴着梧桐,有着特别的仪式感的。这种仪式感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宋代。
  立秋这天,皇宫内的人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以雄浑悠长的嗓音,抑扬顿挫地奏道:“秋来了。”语毕,梧桐竞应声落下三片叶子。秋,就这样到了。真是余味深长。
  梧桐叶儿在一声召唤中迅然飘落,好似琴弦悠然而动,汩汩流淌出金色的旋律。那宋人,真是浪漫而多情;那梧桐,又是多么懂得人和秋的心意。人与自然,真正相融在不断成长的岁月中。
  古人非常看重梧桐,在他们眼中,梧桐是有灵性的草木、树中佼佼者、能知时知令。他们还很早就把梧桐与同样有灵性的鸟中高贵者凤凰联系在一起,《诗经》就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自歌自舞,其声若箫”(《山海经》语),梧桐仿佛在弹奏琴瑟,与凤凰相随。此情此景,不正是“琴箫中和”吗?
  梧桐可以做琴瑟,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伏羲发明的琴、瑟,就是以梧桐为主材。东汉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也感知过梧桐之声。那时他经过吴会之地(今湖北一带),觉得一老农做饭的被烧之“柴”发出的声音异常入耳,便认定是一块斫琴的良材梧桐。最后他请人将之做成琴,把烧焦的一段做成琴尾,取了爪艺术范的名字:焦尾琴。
  梧桐,应和着天地之音。
  桐叶无戏言
  梧桐不仅引得凤凰来,还常常引得人们跟和与流连。
  音乐家们更是不忘梧桐,用梧桐琴伴着“剪桐封弟”轻轻传唱。桐叶无戏言,像一个个坚定的音符,立在乐谱中,宛转成浓淡相宜、高低相配的和声。飘落的梧桐叶,也从始于报秋,继而天下知秋,引申为“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以小明大。
  绵绵乐谱里,也跳跃着不同的音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以“辨”这种用于辨析事物是非真伪并加以判断的论说文体,作《桐叶封弟辨》,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这是在梧桐中受到的启发。西周初期幼年继位的周成王(周武王的长子诵)还把梧桐叶玩成了典故。
  那一年立秋,恰逢梧叶飘落,周成王随意拾起一片梧桐叶,剪成圭状,对弟弟叔虞(周武王次子)说:“以这个封你到唐地为侯。”圭,古时写作珪,是古代帝王典礼时手执的一种上圆下方的长形玉制礼器,象征高贵,表示信符,用于区分爵位等级。很快,辅佐国事的周公旦奏请周成王择吉日册立叔虞。周成王听后不以为然,说:“我们只是在做游戏呢。”周公旦则严肃地说:“天子一言九鼎,说出来的话都会被史官记载下来。”最后周成王便将唐地封给了叔虞,也牢牢记住了那一片梧桐叶,一生不敢有戏言。
  《吕氏春秋》和《史记》都记载了这个“剪桐封弟”的典故,“君无戏言”也诞生在这个故事中,剪桐也开创了剪刻艺术的先河。后来人们也学着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各种形状,来装饰庭院家居。一些相爱着的青年男女也别出心裁。还有的把梧桐叶与如何辅佐君主这一问题相联系,批评了君主随便的一句玩笑话、臣子也要绝对服从的现象,主张不能盲从,要符合客观规律。
  梧桐兼细雨
  也许是秋天落叶的缘故,梧桐也染上忧愁。按中国古典哲学核心五行“木、火、土、金、水”来分类归纳,在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中,秋对应金;在五种情志“怒、喜、思、悲、恐”中,秋对应悲;在五声“呼、笑、歌、哭、呻”中,秋对应哭。因此,秋天、秋风虽然被称为“金秋”“金风”,清平而和悦,但也常常令人“悲秋”而泪流,泪和雨也常常如影随形。
  梧桐又是桐的一种,桐被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下品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下品多引悲”。梧桐、细雨、伤悲仿佛不请自来。
  写梧桐比较多的算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了,她的《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念奴娇·春恨》“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忆秦娥(临高阁)》“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以及脍炙人口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愁。
  若不是后半生经历了国破家亡和颠沛流离,李清照不会这么愁。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进士出身,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学生。她自幼受家学熏陶,聪慧颖悟,“才高学博,近代鲜伦”,“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18岁时,她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两人琴瑟和弦,共同致力于古籍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和美岁月。前半生的优裕生活中,她家的庭院里常种植有梧桐。
  梧桐和细雨,也早已是经典的文学意象,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令人黯然神伤。
  当冷雨敲打着阔大的梧桐叶,一点点,一滴滴,仿佛与心上的忧伤,汇流成河。选择梧桐兼细雨作为忧愁的衬托,是文人在以特别的形式表达对梧桐的爱,只有高貴的梧桐,才配得上心灵深处的忧愁。(资料来源:《北京晚报》)
其他文献
随着连续举办了24年的维密秀(“维多利亚的秘密”时装秀)在今年取消的消息不胫而走,被誉为服装市场“最后一块蛋糕”的女性内衣行业竞争格局也变得更为复杂。  7月30日,澳大利亚模特沙妮娜·谢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维密秀今年不再举行。目前维密官方暂未正面回应,但其在回应媒体采访时称:“由于时尚行业变化极快,我们需要对传统网络电视维密秀重新做考虑。”  实际上,维密的颓势从2016年就开始显露,到了今
期刊
仅仅是2019年头8个月,美国就发生了250多起枪案。  美国8月3日、4日连续发生4起枪案,共造成4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为什么美国的枪案层出不穷?为什么无法根治?  近几年,美国发生了多起震惊全美的枪击案:2016年,奥兰多市酒吧枪案,49人死亡,50多人受伤;2017年,拉斯维加斯音乐会枪案,58人喪生,800多人受伤。  进入2019年,美国枪案不断。据美国非营利组织美国枪支暴力档案室统计
期刊
每逢暑假,广州的旅游大军中就会多了一些年轻的面孔,不过跟过去单纯的旅行看景点相比,现在的家长更想让孩子在旅行中收获文化知识、提高外语能力,所以游学逐渐成了学生在假期的重要活动。  到了近期,游学更出现低龄化的趋势,对象从以往的中学生发展到小学生。假期游学怎么游?孩子们可以有什么收获?家长又有何思考?记者走访发现,对于游学,学生们普遍欢迎。有一名小学生到澳大利亚游学后直呼,在那里上学就是“到学校玩一
期刊
你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喂!来一碗什么什么面。”跑堂的稍许一顿,跟着便大声叫着:“来哉,来碗什么什么面。”那跑堂的为什么要稍许一顿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吃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也就是多放点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夹过
期刊
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是霓虹灯下的人流如织,是“深夜书房”里的书香弥漫,是博物馆夜场里的游人如织……在多种消费形态综合推动下,“夜经济”正成为城市形象新名片。  发展“夜经济”,既可促进消费,也能满足民众对丰富多彩生活的现实需求。但是,“夜经济”也可能带来一些新问题,比如光污染、噪音污染等等。我们蓦然发现,白天真的渐渐不懂夜的黑了——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夜晚真的没有那么黑了,也没那么静了。  发展“
期刊
虽然在许多国家,自由恋爱已经是男女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囿于各种传统和现实的原因,相亲这一方式也仍然有一席之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界各地都有哪些独特的相亲方式吧。  日本:跳店相亲  “跳店相亲”顾名思义,就是把在多间酒吧与餐厅间“跳店”与相亲活动结合起来。男性参加者要支付6500日元入场费,女性的入场费用为男性的一半。  参加者先在餐厅集中,男女分开,面对面坐好。第一个小时通常是聚餐与交流时间。接
期刊
旁听公司高管开会时,许宁被震撼了。  那是深圳市南山区一家从事企业课程培训的公司,在业务上,与移动通讯技术研发完全没有交集。但高管们围坐在会议室的长桌边讨论的焦点,是公司要如何借助5G的風口实现跨越性发展,比如增加远程直播授课、在线解答问题等。  许宁是青岛市市北区招商促进局国际招商科科长,正在深圳的这家企业接受体悟实训。过去,他经常与企业的人打交道,但从没想过他们的脑筋这么活络、这么务实。按照计
期刊
学历史,谈秦始皇的功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普天之下推行郡县制。从此,郡县二级制成为中国历代王朝推行的最基本的行政制度被固定下来,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县依旧是我国最基本最稳定的行政区划。  追根溯源,郡县制是先有县,后有郡。“郡”的称谓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的晋国,而县制的起源则和从甘肃东南部发祥的秦国密切相关。  “县”之本义  秦朝的政府组织图示  《
期刊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玉麦乡,一度是一家三口撑起的“三人乡”,如今仍然是我国人口最少、人均面积最大的乡。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中稱赞“你们这些话说得真好”,这质朴的话语,迅速从喜马拉雅山南麓传遍全国。  早上从拉萨出发,驱车沿雅鲁藏布江向东,再向南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果木拉山和日拉山,颠簸10个多小时。傍晚,从临崖山路俯瞰,青山环绕的小河谷
期刊
波兰日前生效的一项新法律,将取消约200万年轻工人的所得税。这是政府试图阻止波兰自15年前加入欧盟以来经历的大规模人才流失的策略。人才流失一直是全球性难题,这一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排名较后的发达国家尤为严重,且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加剧。目前,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多项措施遏制这一趋势,但似乎都收效甚微。  波兰年轻人从来没这么“赚钱”过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说,免税将为年轻人带来新的机会,“因此他们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