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毫无创新性。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实施,是语文教师的机遇,也是对语文教师的考验。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导”与“听”,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力学生成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听;成才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老师教,学生照本宣科,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毫无创新性。在新教材面前,首要的任务是克服旧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使自己适应新的教材和教法。落实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助力学生成才。
一、“导”,导出兴趣,导出发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教师应像导演一样引导学生学习,从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等做法入手。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训练,这些是老师的讲授所代替不了的,老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契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逐渐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顺应社会发展的全新的教育。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并应用到教学中,还需要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在教学中,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总是照猫画虎,一旦离开教师,就成了一张白纸。而新课标下的教学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终生受用的。
由于学生个体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易程度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免会在阅读理解方面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骑自行车,一是鼓励学生自己动起来,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求成。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地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找到骑自行车的方法,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教学方法不灵活总是死记硬背,学生永远也学不会学习的技能。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放手把自学时间交给学生。一般来讲,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在1/2~2/3之间。学生应自己来支配这些时间,包括如何读书、提出质疑等。这样并不代表教师就能完全撒手,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教师一定要布置好导学内容,自读后还要做好学生自读效果的检查。
二、“听”,聆听观点,聆听见解
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很难与教师进行深入地沟通。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充分。教师在开始时先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观点,再提供相应的帮助或组织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获得相应的结论。
有了疑问,学生就想找到答案,才会主动去探究思考。它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其实,学生对各种新事物、新道理是富有好奇心的,他们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然而,由于学生的阅历浅、拥有获得知识的圈子小,能查到的知识也很少,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的指导作用就更明显了。因此,教师应采取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让我学”到“我要学”,从“教师问我”到“我问教师”。例如,在教授二年级课文《动手做做看》时,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有的说问爸爸妈妈,有的说自己去找答案,根据这个同学的回答我随机揭示了这节课的课题《动手做做看》。我引导学生从中质疑问难,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亲身感受,懂得动手做做看获得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例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要敢于质疑。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做看,把一条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来,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通过这次的实验活动,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实验的成功,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堅实的基础。
在学生自由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学生的思路,和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在“听”的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听”,让教与学融合到一起,就是让老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教学。就是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学问,老师要站在学生的位置,站在未知者和求知者的位置去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这样老师才能掌握好分寸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很丰富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帮助老师作教学前的准备,查资料、制作教具等。教学前或教学后,教师和学生可做交流讨论,这些交流讨论和建议是来自实践的活生生的教学法,甚至是书上未曾写进去的。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教师旁听,当然老师的听又不同于学生的听,只是换了一个视角,去观察、体验、探索指导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一个博学者,而且是一个垂范者、履践者、学习者。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力学生成才。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石门镇高各庄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听;成才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老师教,学生照本宣科,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毫无创新性。在新教材面前,首要的任务是克服旧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使自己适应新的教材和教法。落实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助力学生成才。
一、“导”,导出兴趣,导出发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教师应像导演一样引导学生学习,从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等做法入手。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训练,这些是老师的讲授所代替不了的,老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契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逐渐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顺应社会发展的全新的教育。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并应用到教学中,还需要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在教学中,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总是照猫画虎,一旦离开教师,就成了一张白纸。而新课标下的教学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终生受用的。
由于学生个体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易程度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免会在阅读理解方面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骑自行车,一是鼓励学生自己动起来,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求成。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地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找到骑自行车的方法,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教学方法不灵活总是死记硬背,学生永远也学不会学习的技能。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放手把自学时间交给学生。一般来讲,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在1/2~2/3之间。学生应自己来支配这些时间,包括如何读书、提出质疑等。这样并不代表教师就能完全撒手,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教师一定要布置好导学内容,自读后还要做好学生自读效果的检查。
二、“听”,聆听观点,聆听见解
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很难与教师进行深入地沟通。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充分。教师在开始时先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观点,再提供相应的帮助或组织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获得相应的结论。
有了疑问,学生就想找到答案,才会主动去探究思考。它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其实,学生对各种新事物、新道理是富有好奇心的,他们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然而,由于学生的阅历浅、拥有获得知识的圈子小,能查到的知识也很少,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的指导作用就更明显了。因此,教师应采取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让我学”到“我要学”,从“教师问我”到“我问教师”。例如,在教授二年级课文《动手做做看》时,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有的说问爸爸妈妈,有的说自己去找答案,根据这个同学的回答我随机揭示了这节课的课题《动手做做看》。我引导学生从中质疑问难,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亲身感受,懂得动手做做看获得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例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要敢于质疑。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做看,把一条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来,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通过这次的实验活动,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实验的成功,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堅实的基础。
在学生自由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学生的思路,和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在“听”的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听”,让教与学融合到一起,就是让老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教学。就是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学问,老师要站在学生的位置,站在未知者和求知者的位置去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这样老师才能掌握好分寸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很丰富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帮助老师作教学前的准备,查资料、制作教具等。教学前或教学后,教师和学生可做交流讨论,这些交流讨论和建议是来自实践的活生生的教学法,甚至是书上未曾写进去的。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教师旁听,当然老师的听又不同于学生的听,只是换了一个视角,去观察、体验、探索指导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一个博学者,而且是一个垂范者、履践者、学习者。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力学生成才。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石门镇高各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