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国内大学和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颇受欢迎,其教学效果明显,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工作室教学管理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工作室运作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从工作室教师的配置、工作室授课时间安排、引企入校,引项入校项目实施、工作室教学考核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探索工作室教学科学管理的新方法。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考核制度;教学管理
0 前言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专业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我们应该加强工作室的教学,建设合理的教学资源配置、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虽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的优势,但是这样的模式的实施不能一刀切,应因专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院校或其他国家的工作室制模式。各专业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增强人才培养的合理性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1 工作室教学简述
“工作室”教学由来已久,以前,艺术家教授学生的画室就是工作室的一种,而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教学是在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学院,从那时起老师和学生都在以老师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中完成设计的相关课程,这对今天的设计教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工作室教学的基础是项目化教学,一个项目有一个明确的负责人,有着严格的设计流程和细致的设计分工,学生在工作室内以设计师的角色进行项目操作学习。在德国、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都非常成熟,成果也很显著,对我们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 工作室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简单地模仿本科艺术院校,未能区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忽略了工作室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特色性。具体有如下几点:
第一,工作室专业教师配备不具备科学性。许多院校的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学生,缺乏教学经验、设计经验。这样进入工作室进行实践教学只能是走马观花。
第二,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传统的教学考核单一,考核要求松散,不注重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第三,工作室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工作室的课程设置每年在换,课时分配严重失调,一任负责人一个思路,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而开设的课程有的不适应当地企业的需求,总是停留在探索阶段,不能形成适应本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设置。
第四,工作室教学的基础在于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项目引入工作室,但现在很多工作室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3 工作室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思路
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工作室教学制度建设从专业的实际出发,对于传统授课方式、评价体系等各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鉴于此,要想更好地推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加强工作室制度建设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一,工作室教师的配置,首先应建立由行业专家、高校教师、企业设计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其次,要有懂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师,来调控教学项目的进度。再次,要确保有丰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实践性教学,这将对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工作室授课时间保证,工作室教学虽然弱化理论课教学,但强调实践技能课程。加强教学效果的考核,将教学效果以学生作品的形式进行量化,如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情况、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等情况。
第三,引企入校、引项入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专业负责人和企业专家负责人共同管理的模式。企业专家更加清楚市场需求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指导;学校专业负责人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学校教学规律、学生思想动态更加清楚。双方结合共同管理,既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其项目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企业,提高双方乃至多方的积极性。
第四,工作室教学考核更注重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参考企业专家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可以从态度、能力和结果几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态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设计项目认知和兴趣程度,以及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的学习态度情况;能力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评价因素是独立、正确、协调、快速完成设计项目;结果评价主要看学生作品的合理性、新颖性和规范性。这种系统的评价方法,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持久就业能力的养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管理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性,为培养学生的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保障。构建和完善工作室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工作室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樟杰.高等学校管理新认知[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方案[Z] . 2008(10).
[3] 单琳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6).
作者简介:曾永凯(1980—),男,安徽凤阳人,法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律史学,刑法学。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考核制度;教学管理
0 前言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专业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我们应该加强工作室的教学,建设合理的教学资源配置、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虽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的优势,但是这样的模式的实施不能一刀切,应因专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院校或其他国家的工作室制模式。各专业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增强人才培养的合理性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1 工作室教学简述
“工作室”教学由来已久,以前,艺术家教授学生的画室就是工作室的一种,而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教学是在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学院,从那时起老师和学生都在以老师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中完成设计的相关课程,这对今天的设计教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工作室教学的基础是项目化教学,一个项目有一个明确的负责人,有着严格的设计流程和细致的设计分工,学生在工作室内以设计师的角色进行项目操作学习。在德国、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都非常成熟,成果也很显著,对我们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 工作室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简单地模仿本科艺术院校,未能区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忽略了工作室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特色性。具体有如下几点:
第一,工作室专业教师配备不具备科学性。许多院校的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学生,缺乏教学经验、设计经验。这样进入工作室进行实践教学只能是走马观花。
第二,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传统的教学考核单一,考核要求松散,不注重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第三,工作室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工作室的课程设置每年在换,课时分配严重失调,一任负责人一个思路,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而开设的课程有的不适应当地企业的需求,总是停留在探索阶段,不能形成适应本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设置。
第四,工作室教学的基础在于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项目引入工作室,但现在很多工作室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3 工作室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思路
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工作室教学制度建设从专业的实际出发,对于传统授课方式、评价体系等各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鉴于此,要想更好地推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加强工作室制度建设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一,工作室教师的配置,首先应建立由行业专家、高校教师、企业设计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其次,要有懂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师,来调控教学项目的进度。再次,要确保有丰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实践性教学,这将对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工作室授课时间保证,工作室教学虽然弱化理论课教学,但强调实践技能课程。加强教学效果的考核,将教学效果以学生作品的形式进行量化,如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情况、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等情况。
第三,引企入校、引项入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专业负责人和企业专家负责人共同管理的模式。企业专家更加清楚市场需求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指导;学校专业负责人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学校教学规律、学生思想动态更加清楚。双方结合共同管理,既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其项目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企业,提高双方乃至多方的积极性。
第四,工作室教学考核更注重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参考企业专家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可以从态度、能力和结果几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态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设计项目认知和兴趣程度,以及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的学习态度情况;能力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评价因素是独立、正确、协调、快速完成设计项目;结果评价主要看学生作品的合理性、新颖性和规范性。这种系统的评价方法,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持久就业能力的养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管理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性,为培养学生的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保障。构建和完善工作室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工作室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樟杰.高等学校管理新认知[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方案[Z] . 2008(10).
[3] 单琳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6).
作者简介:曾永凯(1980—),男,安徽凤阳人,法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律史学,刑法学。